人教版高二政治教学反思模板: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高三复习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和反思(袁花)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溧阳市埭头中学袁花一、教材分析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联系和发展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本课在第七课的基础上深化,进一步探讨世界的发展状态。
世界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把握了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状态。
二、学情分析通过《哲学生活》前面两个单元的复习,学生已经明确了:什么是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认识理论、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
并且时经一年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也在增长,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转变教学理念,由以往的“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转变为“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通过独学、互学和群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认真的参与到情境当中,从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1、能理解发展的实质。
2、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能结合有关现实材料,灵活运用该原理。
3、正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能理论联系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解决现实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本校新旧校园的图片,学校从三星到四星的变化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身边的变化,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到本课主题发展观,又能对学生进行“以校为荣”的情感渗透。
(二)复习新课【环节一:展示目标】1.能理解发展的实质。
2.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能结合有关现实材料,灵活运用该原理。
3.正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能理论联系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解决现实问题。
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对于政治教师而言,政治教案是每节课的蓝图。
所以,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3) 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理解:(1)发展的普遍性;(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运用:(1)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4、探究重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二、【合作初探】: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课堂探究1(P60):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提示: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结论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探究2(P61):(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提示:(1)从课本中的两幅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政治不仅仅需要背诵,也需要理解,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方法论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五条,大家一定要将原理和方法论对应起来,同时经常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提高成绩。
“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doc

“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摘要:哲学是智慧之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多渗透哲学思想,能指导我们止确认识疑难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帮助教育工作者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教育教学;课堂效率哲学是人生的导师,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航标,是人生的指南。
教育教学工作以正确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能帮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为教学工作指点迷津,排解教学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下面谈谈唯物辩证法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W的几点启示。
一、关于如何处理新旧教学模式关系的启示(一)现状呈现。
自提出新课程改革以来,掀起一股教育教学的“新” 潮。
各种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新课标……一拥而上,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姿态,将传统教学模式“拍在了历史的沙滩上”。
尺度焕然一“新”, 标准焕然一“新”。
传统教育被质疑、被否定、被抛弃。
传统教育的一切, 似乎都是不对的。
我们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被批判得一无是处。
评课活动屮,但凡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理念……一概被否定。
(二)唯物辩证法思想。
唯物辩证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而是既肯定乂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弄”。
(三)启示1•全面认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有它的不足。
比如部分教学理念僵化,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方法陈旧、古板等等。
但即使是旧事物,也有其可取之处,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传统教学中的有教无类的理念,因材施教的思想等等。
即使是灌输式的教学,也有其用武之地。
应该全面认识传统教学。
2.止确对待新旧教学模式的关系。
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要在旧的教学环境屮孕育并发展壮大。
耍积极吸取传统教学中的营养成分,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积极有益的部分,精华的部分予以保留。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複習學案:3.8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必修4)【高考目標導航】一、考點集結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2.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1)發展的概念(2)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3)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二、考向動態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從整體上把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構建知識網路,以實現靈活運用。
2.發展的概念,辨析新舊事物的判斷標準。
3.發展的總趨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勝信念。
4.發展的狀態,樹立從點滴小事做起的生活理念。
【基礎知識梳理】1、瞭解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另一個總特徵2、理解發展的實質,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1)發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2)發展的實質:唯物辯證法從事物的前進性和上升的趨向性出發理解發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反對靜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3、理解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1)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為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優越於舊事物。
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產生,克服了舊事物消極過時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並增添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③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2)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為:①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
③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因而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
(3)方法論: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鼓勵、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長壯大。
高中思想政治_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8.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
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二、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运用新旧事物的含义2、衡量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3、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4、学会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四、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发展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美术班班学生特别是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关系搞不清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情感升华。
五、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探讨“活动探究”问题、归纳和总结哲理观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事例来分析蕴涵哲理观点,运用故事、做实验、讨论等具体的事例,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构建快乐高效课堂,促进快乐
校园建设,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 来,效果好起来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课改给了我一个深 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开放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来的,唯有学生才 能创造奇迹。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 展示与互评代替了老师的例题讲评,更有助于学生的发 展。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实现了共同发 展、整体提高的最终目标。
合作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有认知障
碍,特别是对系统和要素的知识认识有误区。
根据本人的教学思路以及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在教
学中我打算用讲述法、故事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
法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公共
教学策略选 参与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择与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过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3.联系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判断所给的成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 ①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唇亡齿寒。 ④时势造英雄,无风不起浪。 ⑤虚心使人进步。 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⑦牵一发而动全身。 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提出问题】: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 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些联系对事物发展作用 一样吗? 实例探究 1: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 体,人类过度的砍伐森林、放牧等行为,造成生态环境 的恶化,这说明联系具有(D)。 A.普遍性 B.多样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三)课后作业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组讨论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客观的、多样的。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范例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范例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事物发展的形式。
(3) 运用○列举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原理,说明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结合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能力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决定了发展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在现实生活中,既应该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
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政治教学反思模板: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下学期时间也将过去,大家是否对已经学过的的东西进行反思和总结呢?下文由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高二政治教学反思模板,希望能帮助大家。
本节课主要复习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近五年全国各地尤其是江苏关于这部分内容的高考情况,让学生明白这部分知识点可以通过哪些题型来考查,再向学生展示2008 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要求,尤其是能级要求,使学生复习的时候能有的放矢。
接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复习过渡到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
因为这是高三的复习课,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高三复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站在一个高度上从深度上加以巩固。
按照2008 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复习,说明中不做要求的坚决不讲,不做或少做无用功,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关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复习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事物发展的原因;第二,事物发展的趋势;第三,事物发展的状态。
对于第一个内容,由于不是重点,点到为止,让学生知道就行,不做过深的要求。
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事物的含义和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放到前面讲发展的实质的时候复习了,所以本节课只需讲解为什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及其方法论要求。
由于教材讲得非常具体,所以教学中不需要做补充,由学生讲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好主导的角色。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