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种类繁多,数量浩大,分布广泛,跟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依据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可分有益和有害两大类,但这样划分是相对的,例如蝎子和蜈蚣都会分泌毒液,咬螫伤人,而另一方面却可作为药材,医治疾病。
有益节肢动物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各方面:①供人类食用,尤其甲壳纲中的各种虾蟹,不仅滋味鲜味,营养价值也高;②提供工业原料,例如家蚕,目前世界上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工饲养,年产蚕茧约800万担,蚕丝约5万吨,我国的产茧量和产丝量都占首位;③作为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例如鲱鱼、大黄鱼、小黄鱼以及带鱼等都以桡足类作为主要食饵;在淡水水域中,桡足类、枝角类以及昆虫幼虫对鲢鳙等经济鱼类的幼鱼和成鱼也有重要的饵料意义,特别是枝角类,我国渔民自古以来就称为鱼虫;④完成植物的传粉作用,油菜和多种果树都是虫媒植物,借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否则不可能结果;⑤抑制害虫,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由于摄食关系而形成食物链。
不少昆虫食害作物、果树和森林,称为害虫,而害虫又被肉食性蜘蛛和其他昆虫所食,如上述金小蜂抑制棉红铃虫等;⑤制成药物,节肢动物本身或其产品可以制成药物,防治疾病,如蝎子、蜈蚣、地鳖等。
鲎的血液具有超微量10-12g的敏感性,可制成试剂,快速而简便的检测内毒素和热源物质有害节肢动物主要的危害有两方面,一是传播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凡可引起疾病的生物统称病原体病原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
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由其余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则称为传染病。
寄生虫病和传染病二者的病原体本身都缺乏移动能力,须借外力传播,特别是昆虫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传染病的2/3均通过昆虫媒介,例如虱传播斑疹伤寒、回归热和战壕热。
二是严重危害农作物、果树和森林等,特别是有害昆虫每年夺走我们大量的粮食、瓜果和木材。
在旧中国,害虫猖獗,尤其飞蝗,危害特别严重。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猜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对,是蜗牛。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
学生回答:蜗牛、软体动物。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了解软体动物的特点。
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取出河蚌的浸制标本,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教师总结:(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观看图片,注意观察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观察河蚌标本,边观察边记录。
小组派代表总结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物理防治
利用机械、热、光、声、电等以捕杀或隔离或驱 走害虫,使它们不能伤害人体或传播疾病。例如装纱 窗纱门以防蚊蝇进入室内,食物加盖沙罩防蝇和蟑螂 接触,挂蚊帐防蚊叮刺,用蝇拍打杀蚊蝇,高温灭虱, 光诱器诱捕害虫等均属物理防治。
3.生物防治 3.生物防治
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 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 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 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 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 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
三、仿生 1.昆虫纲 昆虫纲— 1.昆虫纲—蜻蜓 蜻蜓在长期的进化中有一种抗颤振的结构,那就 是在翅膀末端前缘长有“翅痣”,如果把它们切除, 蜻蜓就飞不好。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前缘也有类似的 “配重区”,用来消除颤振。
2.昆虫纲—萤火虫 .昆虫纲— 萤火虫可以发出一种冷光,发出的光不但发光效率 高,而且发出的光还很适合人的眼睛。科家研究萤火虫 的发光器,发现发光层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含有荧 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 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科学家通 过萤火虫发出冷光的原理,研究创造出了人工冷光。 现在人们能用人工冷光作为安全照明,因为人工冷光没 有磁场,所以还可以用来搜索水下的磁性水雷。
3.昆虫纲— 3.昆虫纲—蚕 昆虫纲 蚕砂:蚕砂又名蚕矢,是家蚕的干燥粪便。性味甘温, 入肝、脾、胃经,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 常用于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 吐泻等症。古人将蚕砂炒热后装入袋中,趁热敷患处,可治 诸关节疼痛,半身不遂。民间用蚕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 肝明目之效。
二.药用 1.蛛形纲 蛛形纲— 1.蛛形纲—蝎子 蝎子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全蝎常用来治疗癫痫、风湿、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聋语涩、手足抽搐等。蝎毒具有祛 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对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 有一定疗效。
最新节肢动物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蝗虫 七星瓢虫 蜘蛛
蜈蚣
虾
体表是否
是
较硬
分体是否 分节,不 同体节有 无差别
是/是
有无触角, 有/是
触角是否 分节
有无翅 有
有几对足, 3对/是
足是否分 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
是/是 有/是
有 3对/是
是
是/是 否
无 4对/是
是
是
是/是 有/是
是/是 有/是
无
无
多对/是 5对/是
二、昆虫的主要特征
• 1.蝗虫身体有几部分? • 2.头部有哪些结构? • 3.有几对足? • 4.几对触角?
身体分节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 对触角和三对足。
三、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观看表格完成节肢动 物主要特征的总结。
•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保护、支持、防止 体内水分蒸发),身体和附肢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1.供人类食用(虾等) • 2.工业原料(家蚕等) • 3.鱼类饵料(红虫等) • 4.完成植物传粉(蜜蜂等) • 5.抑制害虫(七星瓢虫等) • 6.制造药物(蝉蜕等) • 7.传播疾病(蚊等) • 8.危害农作物(蝗虫等)等等。
五. 小结
•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节肢动物,也通过大家的努力概括出了节 肢动物的特征,希望在以后大家能够通过 这些特征能够判断哪些生物属于节肢动物。
六、练习
1、昆虫蜕皮是指 (A)
A、蜕掉外骨骼 B、蜕掉皮肤层 C、蜕掉皮肤和外骨骼 D、蜕掉内骨骼
2、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是 (B)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软体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节肢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节肢动物知识点
1. 代表动物:蝗虫。
2. 主要特征:
-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
- 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3. 与人类的关系:
- 提供动物蛋白;
- 为植物传播花粉;
- 用于治疗疾病;
- 有些节肢动物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 昆虫纲: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如蝗虫、蝴蝶等。
- 蛛形纲: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八条腿,如蜘蛛、蝎子等。
- 多足纲: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蜈蚣、马陆等。
- 甲壳纲: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虾、蟹等。
动物学知识点详解 节肢动物

第十一章节肢动物第一节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一:食用节肢动物中可食用的种类非常多,如虾、蟹、昆虫中白蚁、蝶、蟋蟀、蚕蛹等等。
二、可做饵料如甲壳纲的枝角类、桡足类等是各类水域中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可药用近年来国内昆虫医药保健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异常活跃。
药用如蜘蛛、蝎、蜈蚣、鲎等。
四、提供工业原料如蚕。
五、传粉在自然界的开花植物中,65%以上是靠动物(蝙蝠、鸟类、蜗牛、昆虫)传粉,其中昆虫起了重要作用。
六、环境保护与生物防治七、供观赏八、危害农、林业蝗灾是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水、旱、蝗灾)。
九、危害人和动物健康人类传染病的2/3是通过昆虫媒介,如蚊、虱、蚤等。
十、危害仓库贮物十一、危害建筑和航运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广。
环节动物的一些基本结构多见于节肢动物。
例如体制也是两侧对称,三胚层,身体分节且具有发达的头部等。
但是节肢动物还有许多较环节动物复杂的结构。
现说明如下。
一、身体呈异律分节在动物演化的历史过程中,节肢动物登陆以后,顺应陆上多变的环境,运动能力提高,因此发展了有利的结构,趋利避害,使它们位于不败之地。
节肢动物的体节在同一部分愈合,体节发生分化,各体节的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
这种分节为异律分节。
动物身体分头、胸、腹。
有些种类头部和胸部进一步愈合,形成头胸部或胸部和腹部结合形成躯干部。
随着身体的分节,器官趋于集中。
头部趋于摄食和感觉;胸部趋于运动和支持;腹部趋于代谢和生殖。
各部分虽有分工但又相互联系和配合,从而保证了整体的生命活动和种族繁衍。
昆虫身体分头(感觉)、胸(运动中心)和腹部(营养和繁殖)蜘蛛、虾、蟹分为头胸部、腹部蜈蚣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二、具有分节的附肢附肢按节排列,原则上各体节均有一对附肢,在与身体相连处形成可活动的关节,附肢本身也分为若干节,节与节之间以关节相连(节肢动物之名即由此而来)。
附肢具有关节,从而大大加强了附肢的灵活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蝴蝶
蝴蝶(butterfly),昆虫纲(Insecta),类脉总目(Amphiesmenoptera),鳞翅目 (Lepidoptera)中一类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记载近2万种,中国的蝴蝶资源较 为丰富,已记录2000多种。大部分蝴蝶触角为棒状或锤状,细长,底部略有加 粗。白天活动,两翅连锁器为翅抱,身体相对纤细。蝴蝶被誉为"会飞的花朵", 是一类非常美丽的昆虫。蝴蝶大多数体型属于中型至大型,翅展在15~260毫米 之间,有2对膜质的翅。体躯长圆柱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及翅膜上 覆有鳞片及毛,形成各种色彩斑纹。
河蚌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学名:Unionidae)的一类动物统称,分布于亚洲、欧洲、北 美和北非的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肉可食,也适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 家畜的饲料。有的地区用为淡水育珠蚌,用作育珠的主要为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 在一些地方称为蚌壳,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体后 端的出入水管外露,水可流入流出外套腔,借以完成摄食、呼吸及排出粪便和代谢 产物等机能,滤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机质颗粒等。
A.保护身体内部柔软部分 B.完成运动 C.能使贝亮开和闭 D.保护内部和形成贝壳
第4题
A 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沙蚕 B.对虾 C.蜘蛛 D.蜈蚣
第5题
A 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其原因是( )
A.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生长而长大 B.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蜕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更灵活 D.减轻体量,有利于运动
讨论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答:具有保护作用。
讨论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 又是靠什 么结构呼吸的呢?
答:缢蛏可以用足缓慢运动;用鳃呼吸。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 节肢动物) 说课讲稿

节肢动物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节肢动物》,。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课后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节肢动物》这节课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本节是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类群,分布广泛,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今后学生学习脊椎动物和动物的运动都有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掌握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生物标本,模型的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应辩证地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2.让学生养成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内容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掌握昆虫与节肢动物的异同。
二、说学生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科学观察的能力,但是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的指导,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实验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相结合来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根据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采用以下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情景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二个类群,并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都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关于节肢动物的内容在一开始就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节肢动物。
然后通过“观察与思考”提供的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两种昆虫的相似点多。
之后教材以蝗虫为例介绍了它的形态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陆生生活的意义。
最后,教材通过正反两面简要介绍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急切想要了解自己周边的一切生物。
因此教学中应当运用一切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PPT以及蝗虫模型展示,直观性强,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但同时也会存才纪律问题。
因此在课前要给学生强调纪律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节肢动物的只要特征;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
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综合
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关注并热爱大自然,关注野
生动物的保护。
四、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教师准备:1.蝗虫结构模型
2.蝗虫、蜈蚣、七星瓢虫、蜘蛛、虾图片(PPT)
3.蝗虫标本
七、教学过程
八、反思:根据新课标,现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概念教学。
因此在此次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我对于本课中关于节肢动物和昆虫的概念重点进行了讲解。
尤其是在总结节肢动物概念的时候让学生先自己分组交流讨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念的总结。
最后快速回归课本,使学生把自己概括出来的概念和课本上的概念进行比较。
让学生明白概念应该用更简洁更科学的语言描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也对以后的概念教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九、板书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观察与思考
二、昆虫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和三对足。
三、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供人类食用(虾等)
2.工业原料(家蚕等)
3.鱼类饵料(红虫等)
4.完成植物传粉(蜜蜂等)
5.抑制害虫(七星瓢虫等)
6.制造药物(蝉蜕等)
7.传播疾病(蚊等)
8.危害农作物(蝗虫等)等等。
灵中.沈科
201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