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监测与治理

大气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监测与治理一、大气环境污染物来源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有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颗粒物(PM)等,它们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煤、燃油、燃气等能源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2. 交通运输:汽车、汽艇、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中的烧烤、焚烧垃圾、家庭燃料燃烧等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4. 天然源: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也会带来大量的大气污染。
二、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为了掌握大气环境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国家建立了大气污染物监测系统。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质量监测: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多个城市,监测包括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细颗粒物等指标。
2. 工业企业排污监测:对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测和监控,以确保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 移动源排放监测:通过移动源尾气控制技术进行尾气排放测试,能够有效排除车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4. 气象气象监测:气象气象监测对于大气环境污染的展开及发展形式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前预警和发现。
三、大气环境污染治理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和治理措施。
以下是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1. 限制燃煤:燃煤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国家加强对燃煤的限制,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2. 推动低碳交通: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倡低碳出行,鼓励电动车、油电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车型的使用。
3. 排放标准的完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对工业企业和个人排放大气污染物进行限制和规范。
4. 加强管理手段: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治理手段管理及信息公开。
总之,大气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要想从根本上缓解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加强治理措施的管理,同时鼓励市民的环保意识,从而促进大气环境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大气环境

思考: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理想的地区,原因是什么? 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原因是什么? 据台湾地形分析台湾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 四川盆地雨多、雾多,晴天较少,大气透明度低, 日照时间短,地势低. 台湾太阳辐射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因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位于中央山脉 的迎风坡,云层厚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对流层的特点。 阅读大气垂直分层图,说一 说:
C
1.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 的名称. 2.读图,字母A代表的大 气层的特点。
B
D
A
大气对流运动图
对 流 层 高 度 因 纬 度 变 化
电离层(80千米-500千米)
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副 温度、辐射强弱、波长之间的关系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
越强,辐射的波长越短。
思考:太阳、地球、大气三者那个辐射最强,那个辐射波长最短?
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 辐射为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中的CO2、H2O主要吸收的是红外线长波辐射,
所以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却很少。 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云的反射最强,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太阳高度角越小,大气厚度越厚,太阳光线通过大气的路径越长,被削弱得越多 总结:影响某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记下来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
大气反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可散射太阳光 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更易被散射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和工业区域,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从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影响和治理措施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PM2.5的浓度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十倍以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各种废气、尘埃、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也让许多地方的大气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其中,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农业污染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工业污染,工厂的废气排放包含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例如二氧化硫、氧化氮、氡和烃类,而这些物质的存在容易引发雾霾天气,同时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大气环境污染可以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例如,PM2.5和PM10的存在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哮喘等。
而长期处于高浓度的大气环境污染中,还可能导致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大气环境污染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三、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为了有效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
1.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针对工业、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政府应该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督来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的约束力度,同时对违规排放的行为进行罚款和惩罚。
此外,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污染物减排技术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2.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政府、媒体以及社会组织等应该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育方面,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让人们了解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以及生态环境的危害。
3.建立环保监测体系: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环保监测体系,通过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问题,从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协力合作,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
大气环境及组成介绍

大气环境及组成介绍1. 大气环境概述地球的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同时还含有其他各种气体和微粒。
2. 大气组成2.1 主要气体•氮气(N2):占大气中约78%的体积比例,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气体。
•氧气(O2):占大气中约21%的体积比例,是维持地球生命的关键气体。
•氩气(Ar):占大气中约0.93%的体积比例,是稀有气体之一。
2.2 稀有气体及其他气体•二氧化碳(CO2):占大气中约0.04%的体积比例,是温室气体之一,在地球气候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氦气(He)、氖气(Ne)、氪气(Kr)、氙气(Xe)等稀有气体:占大气中各自极小的体积比例,起着各自特定的作用。
•水蒸气(H2O):含量随环境变化较大,但在大气中持续存在。
2.3 微粒•大气中还存在各类微粒,如灰尘、烟尘、花粉等,它们会影响大气的透明度、能见度等。
3. 大气的分层结构3.1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最底层,也是最厚的一层,大约高度为10-15公里。
•大多数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空气温度随高度不同而下降。
3.2 平流层•平流层上面是平流层,高度大约为50公里,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平流层内有大气洛带,其中风向各异,形成高、低压带的交替。
3.3 中间层及外层•中间层是热层,介于平流层和外层之间。
•外层是大气的顶层,高度大约在500公里以上,其中含有主要稀有气体和微粒。
4. 大气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大气环境的变化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会导致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大气中的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植被分布、动物迁徙等生态过程,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5. 结语大气环境及其组成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保护大气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工作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保护大气环境

为什么要保护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大气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大气环境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和生态平衡三个方面探讨为什么要保护大气环境。
一、气候变化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应对气候变化。
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升。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问题,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能源等各个领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保护大气环境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减少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能源效率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二、健康风险大气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等大气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人体器官具有直接的危害作用。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大气环境中,人们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保护大气环境对于维护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环境监测等措施,可以降低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同时,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清洁能源等健康生活方式也是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
三、生态平衡保护大气环境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
大气环境中的气体、水汽、颗粒物等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如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为地球上的动植物提供了生生不息的能量来源。
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破坏了大气环境的平衡,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恢复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热力环流、风)

光化学烟雾
• 由光化学反应引起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石 油高温燃烧和汽车尾气等排放含有氮氧化合物 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受强烈的太阳紫外 线照射后形成含有甲醛的蓝色烟雾。
• 光化学烟雾不但能见度降低,还能伤害植物叶 子、刺激动物眼睛,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 化。
(3) 记住一些实例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如晴朗的天
空呈蔚蓝色,太阳没出来天就亮了,太阳下山了天还没黑都是散 射作用。霜冻多出现在秋冬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
2、大气的保温作用
1、A、B、C、D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2、哪些属于长波辐射?哪些属于短波辐射? 3、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什么?根本热源是什么? 4、保温的原理是什么?
请判断:嫦娥一号在升空过程中, D A、所穿越大气温度变化过程是:降、升、降 B、所穿越大气温度越来越低
C、在平流层穿越电离层
D、与空气的摩擦力越来越小
2:读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 射能分布示意图,回答:
1、人类大量释放温室 气体,会使 C
A、①部分增大; B、②部分缩小; C、③部分增大; D、③部分缩小
图中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 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 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 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 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 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 (1)。若TS稳定在-8℃,该城 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10 ℃以上 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 时间约为 8 时。 (2)一般逆温时间结束后2 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 “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 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 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 炼的时间宜选在 10 时以 后。
变式训练:每年十月通常秋高气爽的北京,2013年深陷重重雾霾污染中。10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一、引言大气环境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组成、气体浓度、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因素的综合状况。
大气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升环保意识和技能,进行大气环境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气环境概述大气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地表和太空之间的气体层。
大气由各种气体组成,其中主要成分为氮气(约78%)、氧气(约21%)和微量的其他气体。
大气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大气污染及影响1. 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焚烧等多种因素。
2. 大气污染物种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四、大气环境保护1. 大气环境监测定期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治理措施。
五、大气环境培训内容1. 大气环境法律法规介绍大气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使学员了解相关法规要求。
2. 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危害介绍常见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监测方法。
3. 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介绍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员掌握监测技能。
4. 大气环境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净化设备、排放控制技术等,为环保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六、总结通过大气环境培训,可以提升环保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意识,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的编制和传播对于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大气环境培训资料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学习顺利!。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
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应该知道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 原因
气流运动 上升 下沉
对气候 的影响
湿热
干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 600附近
动力 原因
上升
温湿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附近 热力 原因
下沉
冷干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 的影响
低纬信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 风带 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中纬西 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 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课堂检测:
1、思考:浙江丽水夏季的暴雨一般是什么时候 下的?天气状况如何?为什么?
云层大量反射太阳 光,天空暗;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 起保温作用,闷热
水汽 蒸发
2、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 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月球上没有大气)
夜间,地面辐
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
㈢锋面气旋系统和天气 低
1、锋面气旋 系统多出现在 中纬地区。
2、在该系统 的影响下,天 气变化比较明 显。
课堂检测:
15、读右图“北半球某地等压 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图中A、B、C、D四处所
N
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
的是 C 。
M
①
A
B C ② D
⑵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①为气旋 ,②为反气旋。
㈡低气压、高气压系统和天气
低 北 半 球
高
地面 地面
思考:南半球气旋、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分别是呈瞬时 针方向,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完成下表
气流状况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间低 高气压(中间高 ,四周高) ,四周低)
由四周向中心 气 水平方向 旋转辐合
流 垂直方向
上升
由中心向四周 旋转辐散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㈠大气的组成
♦ 干洁空气: 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 ♦水汽 ♦ 固体杂质:
大气中悬浮着的尘埃、孢子、花粉等固态微粒。
㈡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千米)
高
层
B
大
AC
气
50
平 流 层
12 对 流 层
-100℃
-60℃ -20℃ 20℃
1、大气分 成哪几层?
2、思考大 气层中气温 变化应该是 哪条曲线? 判断理由?
地区 东亚
南亚
冬季风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夏季风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季风环流
成因
冬季风 成因 性质
夏季风 成因 性质
亚 洲 东 部
海陆热 力性质 的差异。
受亚洲高 压控制, 盛行偏北 季风。
寒冷 干燥
受夏威夷高 压控制,盛 行来自海洋 的东南季风。
温暖 湿润
亚 海陆热力性 洲 质差异和气
盛行来自 高纬大陆
南 压带、风带 的东北季
部 的季节移动。 风。
温暖 干燥
赤道低压带北移
,南半球的
东南信风受吸 温暖 收越过赤道, 湿润 向右偏转而成
西南季风。
世界气候类型:
练 习
名称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分布:南北纬250~350的大陆东岸
900N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 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 行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
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 行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 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900S
600N 300N 00 300S
600S
填下表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热力 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 300附近
北① ②
赤道 ③ ④
南
12、上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还是冬半年? 冬半年
13、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B )
A ①极地高气压带
B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 ③东北信风带
D ④盛行西风带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60º副极地低气压带 30º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气压 0º 赤道低气压带
60℃
高度(千米)
高
层
大
A
气
50
平 流 层
12 对O 流P 层 -100℃
热冷 -60℃ -20℃
3、随着高度的上升,对 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 是怎样变化的?
4、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 的关系最为密切?
5、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 飞机飞行?
随着高度上升, 温度上升
随着高度上升,温度下降,每 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
冷气团
暖气 团
冷气团主动冷的锋向暖气团靠近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暖的锋向冷气团靠近
比较项目
锋面剖面 示意图
冷锋
暖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暖锋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锋面符号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降水区
主要在锋后
易发生在锋前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天气 过境时 特征
过境后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第一步:看气温曲线图--判断在哪个温度带 第二步:看降水柱状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练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1、判断以上四地的气候类型 2、比较:罗马和北京两地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和差异。
共同点-----夏季高温 差 异----气温: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0ºC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0ºC以下); 降水: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
50
7(平均) 2(赤道)
海洋 海洋
3、其他因素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材料: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3年5月10日 刚果民族共和国一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 机舱门突然打开,机上120多名乘客大部分 被吸出机外遇难丧身,只有40余人随机返 回地面,仅20人生还。为什么乘客会被吸 出机舱外丧生呢?
思考:地面受热不均情况下的近地面和高空等压 线的特点?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问题3、副极地低气压还是呈完整的带状吗? 1(问月亚题份4洲,、高北是压半什或球么蒙的原古副因—极导—地致西低海伯气陆利压气亚带压高被分压大布)陆的所上差切的异断冷呢. 高?压
高气压
23.50N
低气压
23.50N
00
00
低气压 23.50S
高气压 23.50S
冬季
夏季
思考:你能判读两幅图分别是北半球什么季节吗?
⑶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阴雨
。
⑷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② ,原因是
②为反气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
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
⑸图中A、B两处相比,
风力较大的是 A ,
原因是 A处等压线密
N
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
M
(气压梯度力大)。
①
A
B C ② D
⑹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N , 且为 冷 (冷或暖)锋。该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极地东 副极地低气压带与 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课堂检测:
G
9、该图表示是 南 半球
10、请写出A、B、C、D、 E、F、G分别代表的气压带 或风带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盛行西风
E
副极地低气压带
F
极地东风
G
极地高气压带
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 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
20℃
60℃
反吸散射收射
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的高空)
红外光
紫外光
上层大气、平流层 中的臭氧层吸收
对流层中的CO2 、水汽吸收
地面
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有选择性) :对流层中的CO2、水汽等吸收红外光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紫外光
反射(无选择性):所有的光都能被反射
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特点的影响
60°N 40°N 40°N 30°N 20°N 10°N
课堂检测:
11、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 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D )
A 极地地区 B 副极地地区 C 副热带地区 D 赤道地区
大风、降温、阴雨(降压) 天气。
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大气 上界
反射
大 大气吸收、升温 气 逆
辐 射 长
21、、对大地气面的起直保接温热 作源用来的自是哪哪里种?辐 射?
太 吸收 阳
辐 射
短
散射
地面吸收、升温
地面
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大气削弱(吸收、散射、反射)
太阳 太阳辐射 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 大气辐射 宇宙 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
10 气温
5
气温呈 下降 趋势,气
0
压呈 上升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