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概要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以及科教文卫、公共设施等用地。 具体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学校、医院、公园、绿地等。 3.6 商服及工业用地 commercial ,service and industrial land
3
5 危害识别
5.1 危害识别工作内容 危害识别的工作内容:收集场地环境调查资料、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和关注污染物。
5.2 资料收集
按照 HJ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对场地进行污染识别,获得以下数据:
1)较为详尽的场地相关资料信息,如场地土地使用权及用途变更情况、与污染相关的人 为活动、场地(及邻近地区)平面分布测绘图、地表及地下设备设施和构筑物的分布等信息;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污染场地 风险评估,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与本标准同时制定的有: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 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是为了评估和管理污染场地所带来的风险而制定的指引。
该导则的目的是确保评估过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便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风险信息。
该技术导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标是为了确定污染场地的风险水平,并确定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
2. 评估范围:明确评估的范围,包括场地的物理属性、环境敏感区域的界定、土壤和地下水的信息收集等。
3. 风险评估方法:使用科学和技术手段,根据现有的数据和信息,对场地风险进行评估。
包括场地勘察和取样分析、环境质量标准的确定等。
4. 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应用: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决策所需的信息,包括对风险的描述、风险源的识别、评估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5. 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防护设施的建设等。
6. 评估的质量管理:确保评估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等。
该技术导则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规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过程,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能够在保护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污染场地资源,并降低相关的环境风险。
总之,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是为了评估和管理污染场地风险而制定的指引。
它包括评估的目标、范围、方法、结果的解释和应用、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评估的质量管理等方面。
通过遵循该导则,可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环境和人群健康。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是用于确定污染场地的安全性的重要技术。
它是一种系统评价污染场地发生环境污染及其危险影响的技术。
本导则旨在提供关于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的建议,以便改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效应。
首先,要考虑风险设定,即确定污染场地的风险水平和相关参数,以确定风险管理策略。
其次,应完成敏感性评估,即计算出污染场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的程度。
第三,应考虑剂量反应模型,即确定生物体受到污染场地的潜在威胁。
最后,应结合作物和动植物模型,以确定污染场地对它们的潜在影响。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包括一系列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
定量法是采用数据和模型来计算和估算污染场地的总体影响,以估计它们可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定性方法则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估计污染场地的污染情况,以估计污染场地可能产生的风险。
为了更好的开展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如气象条件,土壤和地下水特性,植物和动物群落,污染源组成和排放强度,环境条件的历史变化等。
此外,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还应采用有效的数据管理,可确保生态学家和技术人员能够有效获取,使用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总之,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和行政技能,可以有助于确定污染场地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只有通过了解风险,政府和企业才能承担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避免可能遇到的灾难性风险。
因此,充分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将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1. 引言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污染场地的潜在风险,包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本技术导则旨在提供一套权威的指导,以指导工作者进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并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2. 目的本技术导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基于科学方法,评估污染场地的风险,并提供相关决策所需的信息。
3. 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各类污染场地,包括工业区、加油站、废物处理厂等。
评估的对象包括土壤、地下水、大气和表面水体等。
4. 评估过程4.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a. 收集相关污染场地的历史数据,包括地理、地质和水文数据。
b.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修正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2 风险识别:a. 识别潜在的污染源和传播途径。
b. 确定可能的暴露途径和受体。
4.3 暴露评估:a. 评估暴露途径,包括水口摄入、土壤吸入、空气吸入等。
b. 基于暴露路径和受体特征,确定暴露剂量。
4.4 敏感性分析:a. 考虑不同受体的敏感性差异,包括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b. 考虑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4.5 风险特征确定:a. 综合评估结果,确定污染场地的风险特征,包括程度、时间和空间分布等。
b. 判断风险特征是否满足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接受标准。
4.6 风险管理:a. 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污染治理、修复和监测等。
b. 定期监测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5. 数据和模型的选择在进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时,应选择合适的数据和模型,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历史数据、监测数据和实验数据等。
模型选择应基于实际情况和评估目标,可以使用土壤和水体传输模型、暴露模型和健康风险模型等。
6. 培训和认证评估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方法。
相关认证机构可以对评估人员进行认证,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2 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技术概述

16
现场访谈记录表(示例)
问题
1.土地是否用于工业
2.以你的知识水平来看,土地或相邻的土地 在过去是否用于工业?
土地所有者
是
否
未知
土地使用者
是
否
未知
3.土地或相邻土地是否建立过加油站、汽车 修理厂、广告印刷厂、干洗店、相片冲洗室、 填埋场、废物处理、贮存、处置及回收厂?
4.以你的知识来看,土地或相邻土地是否建 立过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广告印刷厂,干 洗店,相片冲洗室,填埋场,废物处理,贮 存,处置及回收厂?
Cr6+
脱氯化氢
还原脱氯
3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QA&QC
现场QA&QC
•防止样品交叉污染 •采样设备清洗空白样 •现场重复样(平行样) •运输空白样
实验室QA&QC
•质控样 •加标测试 •平行样 •实验室间对照
36
样品类型 旅行空白样 现场重复样 设备清洗样 介质重复样
描述
仅适用于分析VOCs。从实验室带到 采样现场,又从采样现场带回实 验室的与分析无关的样品。了解 运输途中是否受到污染
现场调查结果
是
否
未知
17
②.4 分析与结论
筛查整理 构建概念
信息
模型
不确定 分析
判断是否存在污染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18
场地污染概念模型
污染源
暴露途径
风险受体
污染源 污染泄漏
渗透 挥发
土壤污染
扩散
地下水水位
对流
稀释
化学反应 弥散
生物降解
地下水流向
地下水污染
不确定分析
调查过程中受限制
环境污染的健康危险评价方法

环境污染的健康危险评价方法1 资料收集收集、整理和解释各种健康相关资料是健康危险性评价的重要过程。
这些资料包括毒理学资料、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环境和暴露的因素等。
1986年美国环保(EPA)颁布了“健康危险评价导则”该导则分致癌性、致突变性、化学混合物、可疑发育毒物以及估算接触量5方面有关危险评价导则。
这些导则及提供了技术信息,又提供了同环保局进行危险评价和表述危险评价资料有关的科学政策的指导性意见。
这些导则有助于有专门技能的科技工作者能在对所有关的科学信息都给予考虑的情况下逐例的做出适宜的技术性判断。
发展健康危险评价的初级形式是收集对人群(职业工人、化学品使用者)暴露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动物实验的剂量~反应关系的有关报道,收集并综合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资料,对每一种有害物质的不良健康效应进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并以一定形式(如数学模式)表达。
早期观察的重点是急性毒性和危险性较大的危害。
20世纪4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转向那些叫隐蔽的、慢性的和危险性较小的危害,特别是环境因子造成的,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以及由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引起的其他疾病。
随着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将离体的生物组织和器官作为研究模型,在维持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条件下,可采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对化学毒物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时间变化过程进行研究,使之将已有的生物资料与已知的致癌过程与机制相结合,对剂量反应进行定量评价。
2 危害判定方法致癌性危险评价判定某污染物对健康产生危害,并进一步确定其危害后果。
如对是否具有致癌性进行判定,通常应对污染物的下面一些情况进行评估:理化特性和接触途径与接触方式结构活性关系代谢与药代动力学资料其他毒理学效应的影响短期试验长期动物研究人类研究如对以上资料进行评估后,将动物和人类资料根据证据的程度分组,如下表:将动物和人类证据结合进行证据权重分类。
A组:人类致癌物B组:很可能的人类致癌物C组:可能的人类致癌物D组:不能划为人类致癌物E组:对人类无致癌性证据诱变性危险评价在诱变性危险评价中,目的是评价某一特定化学物诱导DNA的遗传改变,以及化学物与人类生殖细胞相互作用的几率。
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的内容与方法讲义

•
2、
。2 021/7/2 12021/ 7/2120 21/7/21 7/21/2 021 2:22:03 AM
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
•
3、
。202 1/7/212 021/7/ 212021/ 7/21Jul -2121-J ul-21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
•
4、
。202 1/7/212 021/7/ 212021/ 7/21W ednesday, July 21, 2021
人员访谈
结果分析
否 是否需要第二阶段调查
是
制定初步调查工作计划
初
步
现场调查采样
调
查 数据评估与分析
否 是否需要详细调查
是
制定详细调查工作计划
详
细
现场详细调查采样调 Nhomakorabea查
数据评估与分析
否 是否需要风险评估
是 编制场地环境调查报告
项目结束
第一阶段调查的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 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若第一阶 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 化工厂、农药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等可能的 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 活动可以结束。
场地暴露途径
6 、皮肤与室内灰尘接触 7 、吸入室外灰尘 8 、吸入室内灰尘 9 、吸入室外蒸气 10 、吸入室内蒸气
住宅用地情景的风险暴露途径
经口摄入土壤途径 皮肤接触土壤途径 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 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吸入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饮用地下水途径
确定污染物毒性参数
经口摄入致癌斜率系数(SFo) 经口摄入参考剂量(RfDo) 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SFi) 呼吸吸入参考剂量(RfDi) 皮肤接触致癌斜率系数(SFd) 皮肤接触参考剂量(RfDd)
3 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3 场地健康风险评价3.1暴露模式分析暴露方式可分成两部分:暴露路线(exposure pathway)和暴露途径(exposure route);暴露路线指有毒有害物质以什么样的扩散方式到达人体所在地点,与人体接触,如:扬尘、地表水、地下水、食物等。
本评估中暴露路线分为两类:经土壤(含沉淀污泥)和经水(地表/地下水)。
暴露途径是指有毒有害物质达到人体所在地点之后,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人体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如:呼吸吸入、饮食、皮肤接触吸收等。
暴露模式分析中要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暴露模式,包括场地的现状、使用规划、水文地质特征、人员情况及其活动特征等。
只有暴露路线和暴露途径均完整存在的暴露模式,其风险值/危害指数才被计算,否则不认为对人体会带来风险。
该地块用地性质属于居住用地,根据《重庆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版),本评估选择土壤暴露模式为居住,根据本评估第三章,农化厂原址场地主要污染物为六六六和滴滴涕,均为有机污染物,因此暴露途径选择经口直接摄入土壤、呼吸吸入土壤颗粒物、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和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的气态污染物五种暴露途径。
3.2毒理分析场地健康风险评估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可分为两大类致癌风险(carcinogens)和非致癌性风险(non-carcinogens)。
非致癌性风险是指有毒有害物质意欲对人体造成危害,必须有一个最小剂量(即阈值),当将进入人体的剂量小于该阈值时,不认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可探查到的危害。
在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中,致癌风险斜率因子SF和慢性毒性参考剂量RfD0分别是计算风险值和危害商所需的必要参数。
本评估所检出的污染物毒理性数据见表3-1。
表3-1 土壤中污染物毒理性数据一览表注:①本表数据中SF o和RfD O来源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版)中附录G,SF d、SF i、RfD d和RfD i均根据附录G中的公式外推而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作业(论文)题目: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任课教师姓名:X X X研究生姓名:X X X学号:XX010160XXX年级:2015 级专业:环境科学学院(部、所):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任课教师评分:2015年12 月30日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X X X(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1X0101607XX)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得城市中的土地更加稀缺和珍贵。
目前,许多城市规划是都采取了产业区域化,比如说将老城区的工厂和企业迁入工业集中区。
虽然这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在工业生产工程中,往往会对厂区土壤造成污染,企业搬迁后,城区中留下了大量严重污染的土地,将会对当地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
近几年来,对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估和修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不仅仅是建立在技术层面上,更是涉及到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
就我国污染场地形成过程来看,更多的是由于国家政策的“真空带”所造成的,所以除了对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要联合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污染场地有效进行风险健康评价。
关键词: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土壤,评价方法Abstract: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city scale is expanding,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it has made the land become more scarce and precious in the city.At present, many urban planning is adopted industry regionalization, such as the old factories and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clusters.Although this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engineering, however, tend to the plant, soi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enterprise after the relocation, lefting a lot of serious pollution in urban area of land, it will be a long-term influence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conduct the risk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and repair by peopl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Contaminated si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is not only based on the technical level, but also involves the related policy, law of the country.Formation pollution sites in China, and more is due to the national policy of "vacuum zone", so in addition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of methods and techniques, it also need relat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a effective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Keywords:Brownfiel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soil, evaluation method1引言场地指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大气和生物的总和[1]。
污染场地概念的界定对于污染场地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污染场地是指: 因人类活动使土壤或包气带所含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背景值或标准规定浓度,并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场地[2]。
污染场地种类繁多,按照污染物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生物污染及放射性污染[3]。
工业企业遗留的污染场地可对后续用地的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一定影响,并可能危害到居民的健康,因此开展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人体健康的场地风险评价是指在场地开发之前,对存在于场地中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风险进行评价,以保证人体健康为目的确定污染物的修复目标[4]。
健康风险评价理念在场地管理中的引入,很好地克服了传统环境标准治理模式仅针对污染物的共性,而使得治理目标要求过高导致治理费用高昂、治理周期漫长等问题[5]。
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环境标准的评价和治理模式,健康风险评价模式有其广泛的优越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并没有在受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中实现有效管理,缺乏在现场的预防和控制污染,难以抵御预防事故和应急处理各方面的风险,以及管理和预防实现目标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
正是存在这方面的原因,我国污染场地的评价体系尚未充分建立而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取得的只是不尽如人意的工作效果,管理工作进展比较迟缓[6]。
另外,我国在污染场地基础情况数据收集、基础评估方法缺乏、治理方法比较落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基础性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够更是导致污染场地的评价体系研究毫无起色的更深层次的原因[7]。
2健康风险评价的发展当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健康风险评估中多采用国外方法[8]。
在污染场地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20~30年的历史,而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中国污染场地分类机制必须立足于国情[9]。
目前,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主要处于五种状态[10]:(1)部分污染场地未经污染风险评估与修复已用作居住地和商业用地开发利用;(2)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空间规划调整,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后或已经停产的污染场地正面临再开发利用,或未经过风险评估与修复正在开发利用;(3)由于企业倒闭、破产等原因,部分企业遗留或搬迁后的污染场地处于污染监管的状态;(4)部分污染场地仍然处于原来的利用方式;(5)只有极少量场地经过简单的风险评估和治理后,开发为居住用地。
面对如此现状,国家已经对污染场地的管理、修复及其再开发做出了相关环境管理要求。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指对已经或可能造成污染的工厂、加油站、地下储油罐、垃圾填埋场、废物堆放场等场地由于污染物质排放或泄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它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调查污染场地土壤、空气、水体等介质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种类,还需分析污染物迁移途径和转化机制以及暴露人群结构和分布情况,并利用毒理学研究成果,以数学、统计学等为工具估算人体健康的危害概率和可能程度,在充分保护人体健康的原则下,选择切合实际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开展污染治理[11]。
3健康风险评价的应用开展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需要一些场地参数、暴露参数和生态毒理参数等。
健康风险评价指标参数主要分为3种[12]:(1)与暴露人群属性相关的指标,可称为生理学指标,如体重、寿命、呼吸速率、皮肤表面积和日饮水量等;(2)与化学物质性质相关的指标,包括皮肤吸收因子、胃肠吸收因子、皮肤渗透系数以及土壤对皮肤的粘附系数等;(3)风险评价指标,包括风险表征指标和风险评价标准两个亚类。
为了简化评价程序,国外已经开发了一些模型,由于国内环境风险评价基础非常薄弱,缺少相关数据资料累积,难以形成完整、系统的国家或地区级数据库,暂未能建立自主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所以目前国内多数实际风险评价中仍以借鉴国外较成熟的评价模型为主[13],如英国的CLEA模型、丹麦的CETOX模型、荷兰的CSOIL模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CalTOX 模型、德国的UMS模型、欧盟的EUSES模型以及美国RBCATookit 模型等[14]。
姜林等[15]以北京市某炼焦化学厂场地污染调查为依据,采用PRA(概率风险评价)研究了15个人体暴露参数和土壤中污染物浓度不确定性对苯、苯并[a]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于表层和深层土壤,苯、苯并[a]芘各暴露途径及总暴露途径PRA95% 分位值均小于相应DRA( 确定性风险评价) 风险值,表明DRA 风险值偏保守;此外,姜林等基于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生物可利用性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6]。
张新钰等[17]应用美国环保局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华北某污染场地超标污染物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场地超标污染物仅为四氯化碳;主要赋存于地下水中,其污染晕的平面分布与地下水流向显著相关,垂向分布与深度相关;四氯化碳致癌危害程度总体表现为饮水途径>洗浴呼吸吸入途径>洗浴皮肤接触途径。
陈志良等[18]基于美国《土壤筛选导则》计算人体健康的环境风险方法,以某电镀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场地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结果表明,该基地受到铬、铜、镍、锌、银等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过评价标准值60多倍,且空间差异明显,在污染场地再利用过程中需要对具有环境风险的区域进行修复处理。
房增强等[12]开展了在典型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VOCs散逸浓度检测实验,并且建立了3条暴露途径对修复过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单污染物多途径累计非致癌指数最高的是四氯化碳。
吴烈善等[19]通过对广西某废弃铅锌冶炼厂区进行布点采样、监测分析,选取Cu、Pb、Zn、Cd、Cr、As六种重金属元素作为评价因子,对污染场地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显示,指数评价法表明厂区污染状况为废渣>> 建筑垃圾> 土壤,即人体健康危害废渣> 建筑垃圾> 土壤,主要危害元素为As、Cd、Cr。
张石磊等[20]分析了某污染场地挖掘过程中场地内及其周边空气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挖掘场地附近居民区经呼吸暴露途径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