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函数的表示方法(二)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2022数学湘教版必修1练习: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 1.2.2

【创新设计】2022数学湘教版必修1练习: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 1.2.2

1.2.2表示函数的方法[学习目标] 1.把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2.会依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方法表示函数.[学问链接]1.在平面上,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需找到两个点即可.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3.函数y=x2-2x-3=(x+1)(x-3),所以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预习导引]1.表示函数的方法(1)把一个函数的对应法则和定义域交待清楚的方法,就是表示函数的方法;(2)表示函数的三种主要方法分别是: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2.解析法(1)解析式:把常量和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用一系列运算符号连接起来得到的式子,叫作解析式,也叫作解析表达式或函数关系式.(2)解析法就是用解析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3.图象法函数图象的作图过程通常有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要点一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例1(1)已知反比例函数f(x)满足f(3)=-6,求f(x)的解析式;(2)一次函数y=f(x),f(1)=1,f(-1)=-3,求f(3).解(1)设反比例函数f(x)=kx(k≠0),由f(3)=k3=-6,解得k=-18,故f(x)=-18x.(2)设一次函数f(x)=ax+b(a≠0),∵f(1)=1,f(-1)=-3,∴⎩⎪⎨⎪⎧a+b=1,-a+b=-3,解得⎩⎪⎨⎪⎧a=2,b=-1,∴f(x)=2x-1.∴f(3)=2×3-1=5.规律方法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如下:(1)设出所求函数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如一次函数解析式设为f(x)=ax+b(a≠0),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设为f(x)=kx(k≠0),二次函数解析式设为f(x)=ax2+bx+c(a≠0).(2)把已知条件代入解析式,列出含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3)解方程或方程组,得到待定系数的值.(4)将所求待定系数的值代回原式.跟踪演练1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0)=1,f(1)=2,f(2)=5,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f(x)=ax2+bx+c(a≠0),由题意得⎩⎪⎨⎪⎧c=1,a+b+c=2,4a+2b+c=5,解得⎩⎪⎨⎪⎧a=1,b=0,c=1,故f(x)=x2+1.要点二换元法(或配凑法)求函数解析式例2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f⎝⎛⎭⎫1+xx=1+x2x2+1x,求f(x);(2)已知f(x+1)=x+2x,求f(x).解(1)方法一(换元法)令t=1+xx=1x+1,有x=1t-1.则t≠1.把x=1t-1代入f⎝⎛⎭⎫1+xx=1+x2x2+1x,得f (t )=1+⎝⎛⎭⎫1t -12⎝⎛⎭⎫1t -12+11t -1=(t -1)2+1+(t -1)=t 2-t +1.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 f (x )=x 2-x +1,(x ≠1)方法二 (配凑法)∵f ⎝⎛⎭⎫1+x x =1+x 2+2x -2x x 2+1x=⎝⎛⎭⎫1+x x 2-1+x -x x =⎝⎛⎭⎫1+x x 2-1+xx +1, ∴f (x )=x 2-x +1. 又∵1+x x =1x+1≠1,∴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f (x )=x 2-x +1(x ≠1). (2)方法一 (换元法)令x +1=t (t ≥1), 则x =(t -1)2,∴f (t )=(t -1)2+2(t -1)2=t 2-1. ∴f (x )=x 2-1(x ≥1).方法二 (配凑法)∵x +2x =(x +1)2-1, ∴f (x +1)=(x +1)2-1.又∵x +1≥1,∴f (x )=x 2-1(x ≥1).规律方法 1.换元法的应用:当不知函数类型求函数解析式时,一般可接受换元法.所谓换元法,即将“x +1”换成另一个字母“t ”,然后从中解出x 与t 的关系,再代入原式中求出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即为所求函数解析式,但要留意换元前后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变化状况.2.配凑法的应用:对于配凑法,通过观看与分析,将右端的式子“x +2x ”变成含有“x +1”的表达式.这种解法对变形力量、观看力量有较高的要求.跟踪演练2 已知函数f (x +1)=x 2-2x ,则f (x )=________. 答案 x 2-4x +3解析 方法一 (换元法)令x +1=t ,则x =t -1, 可得f (t )=(t -1)2-2(t -1)=t 2-4t +3, 即f (x )=x 2-4x +3.方法二 (配凑法)由于x 2-2x=(x 2+2x +1)-(4x +4)+3 =(x +1)2-4(x +1)+3,所以f (x +1)=(x +1)2-4(x +1)+3, 即f (x )=x 2-4x +3. 要点三 作函数的图象例3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 =x +1(x ∈Z ); (2)y =x 2-2x (x ∈[0,3)).解 (1)这个函数的图象由一些点组成,这些点都在直线y =x +1上,如图(1)所示.(2)由于0≤x <3,所以这个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y =x 2-2x 介于0≤x <3之间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 规律方法 1.作函数图象主要有三步:列表、描点、连线.作图象时一般应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再在定义域内化简函数解析式,再列表画出图象.2.函数的图象可能是平滑的曲线,也可能是一群孤立的点,画图时要留意关键点,如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区间端点,二次函数的顶点等等,特殊要分清区间端点是实心点还是空心点. 跟踪演练3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 =x +1(x ≤0);(2)y =x 2-2x (x >1或x <-1).解 (1)y =x +1(x ≤0)表示一条射线,图象如图(1).(2)y =x 2-2x =(x -1)2-1(x >1或x <-1)是抛物线y =x 2-2x 去掉-1≤x ≤1之间的部分后剩余的曲线. 图象如图(2).1.已知函数f (x )由下表给出,则f (3)等于( )A.1C .3D .不存在答案 C解析 由表可知f (3)=3.2.y 与x 成反比,且当x =2时,y =1,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y =1xB .y =-1xC .y =2xD .y =-2x答案 C解析 设y =k x ,由1=k2得,k =2.因此,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2x .3.若f (x +2)=2x +3,f (3)的值是( ) A .9 B .7 C .5 D .3 答案 C解析 令x +2=3,则x =1,∴f (3)=2×1+3=5.4.假如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关于直线x =1对称,且过点(0,0),则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 ) A .f (x )=x 2-1B .f (x )=-(x -1)2+1C .f (x )=(x -1)2+1D .f (x )=(x -1)2-1答案 D解析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关于直线x =1对称,可排解A 、B ;又图象过点(0,0),可排解C ;D 项符合题意.5.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曲线OAB ,其中点O ,A ,B 的坐标分别为(0,0),(1,2),(3,1),那么f ⎣⎡⎦⎤1f (3)的值等于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函数f (x )图象,知f (1)=2,f (3)=1, ∴f ⎣⎡⎦⎤1f (3)=f (1)=2.1.函数三种表示法的优缺点2.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1)求函数定义域;(2)化简解析式;(3)列表;(4)描点;(5)连线. 3.求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方法有:(1)待定系数法;(2)换元法;(3)配凑法;(4)消元法等.一、基础达标1.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2f (2)-3f (1)=5,2f (0)-f (-1)=1,则f (x )等于( ) A .3x +2 B .3x -2 C .2x +3D .2x -3答案 B解析 设f (x )=kx +b (k ≠0),∵2f(2)-3f (1)=5,2f (0)-f (-1)=1,∴⎩⎪⎨⎪⎧ k -b =5,k +b =1,∴⎩⎪⎨⎪⎧k =3b =-2,∴f (x )=3x -2. 2.小明骑车上学,开头时匀速行驶,途中因交通堵塞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赶时间加快速度行驶.与以上大事吻合得最好的图象是( )答案 C解析 距学校的距离应渐渐减小,由于小明先是匀速运动,故前段是直线段,途中停留时距离不变,后段加速,直线段比前段下降的快,故应选C. 3.已知f (x -1)=x 2,则f (x )的解析式为( ) A .f (x )=x 2+2x +1B .f (x )=x 2-2x +1C .f (x )=x 2+2x -1D .f (x )=x 2-2x -1答案 A解析 令x -1=t ,则x =t +1,∴f (t )=f (x -1) =(t +1)2=t 2+2t +1,∴f (x )=x 2+2x +1.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底边长y 是一腰长x 的函数,则( ) A .y =10-x (0<x ≤10)B .y =10-x (0<x <10)C .y =20-2x (5≤x ≤10)D .y =20-2x (5<x <10)答案 D解析 ∵2x +y =20,∴y =20-2x , 解不等式组⎩⎪⎨⎪⎧20-2x >0,x +x >y =20-2x ,x >0,得5<x <10.5.已知函数f (x ),g (x )分别由下表给出(1)f [g (1)]=________;(2)若g [f (x )]=2答案 (1)1 (2)1解析 由表知g (1)=3, ∴f [g (1)]=f (3)=1;由表知g (2)=2,又g [f (x )]=2,得f (x )=2, 再由表知x =1.6.已知f (2x +1)=3x -2且f (a )=4,则a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5解析 ∵f (2x +1)=3x -2=32(2x +1)-72,∴f (x )=32x -72,∵f (a )=4,即32a -72=4,∴a =5. 7.画出二次函数f (x )=-x 2+2x +3的图象,并依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f (0)、f (1)、f (3)的大小;(2)若x 1<x 2<1,比较f (x 1)与f (x 2)的大小; (3)求函数f (x )的值域.解 f (x )=-(x -1)2+4的图象,如图所示:(1)f (0)=3,f (1)=4,f (3)=0,∴f (1)>f (0)>f (3).(2)由图象可以看出, 当x 1<x 2<1时,函数f (x )的函数值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f (x 1)<f (x 2).(3)由图象可知二次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f (1)=4,则函数f (x )的值域为(-∞,4]. 二、力量提升8. 假如f ⎝⎛⎭⎫1x =x1-x ,则当x ≠0,1时,f (x )等于( )A.1xB.1x -1C.11-xD.1x-1 答案 B解析 令1x =t ,则x =1t ,代入f ⎝⎛⎭⎫1x =x1-x , 则有f (t )=1t1-1t =1t -1,故选B.9.函数y =x 2-4x +6,x ∈[1,5)的值域是________. 答案 [2,11)解析 画出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观看图象可得图象上全部点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f (2),f (5)),即函数的值域是[2,11).10.若2f (x )+f ⎝⎛⎭⎫1x =2x +12(x ≠0),则f (2)=________. 答案 52解析 令x =2得2f (2)+f ⎝⎛⎭⎫12=92, 令x =12得2f ⎝⎛⎭⎫12+f (2)=32, 消去f ⎝⎛⎭⎫12得f (2)=52. 11.已知二次函数f (x )满足f (0)=0,且对任意x ∈R 总有f (x +1)=f (x )+x +1,求f (x ). 解 设f (x )=ax 2+bx +c (a ≠0),∵f (0)=c =0, ∴f (x +1)=a (x +1)2+b (x +1) =ax 2+(2a +b )x +a +b ,f (x )+x +1=ax 2+bx +x +1 =ax 2+(b +1)x +1.∴⎩⎪⎨⎪⎧2a +b =b +1,a +b =1, ∴⎩⎨⎧a =12,b =12.∴f (x )=12x 2+12x .三、探究与创新12.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f ⎝⎛⎭⎫x -1x =x 2+1x2+1,求f (x ); (2)已知f (x )+2f (-x )=x 2+2x ,求f (x )的解析式. 解 (1)f ⎝⎛⎭⎫x -1x =⎝⎛⎭⎫x -1x 2+2+1=⎝⎛⎭⎫x -1x 2+3. ∴f (x )=x 2+3.(2)以-x 代x 得:f (-x )+2f (x )=x 2-2x .与f (x )+2f (-x )=x 2+2x 联立得: f (x )=13x 2-2x .13.设f (x )是R 上的函数,且满足f (0)=1,并且对任意实数x ,y ,有f (x -y )=f (x )-y (2x -y +1),求f (x )的解析式.解 由于对任意实数x ,y ,有f (x -y )=f (x )-y (2x -y +1),所以令y =x , 有f (0)=f (x )-x (2x -x +1), 即f (0)=f (x )-x (x +1).又f (0)=1,∴f (x )=x (x +1)+1=x 2+x +1.。

人教A版必修一数学课件:1.2.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分段函数及映射)

人教A版必修一数学课件:1.2.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分段函数及映射)

研修班
3
x+2,x≤-1 2 已知函数 f(x)=x ,-1<x<2 ,求 f(f(f(-3))) 2x,x≥2 【思路点拨】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①函数 f(x)是分段函数; ②本例是求值问题. 解答本题需确定 f(f(-3))的范围,为此又需 确定 f(-3)的范围,然后根据所在定义域代入相 应解析式逐步求解.
2018/12/1 研修班 8
对含有绝对值的函数,要作出其图象,首先应根据绝对值
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函数转化为分段函数,然后分段作 出函数图象.由于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区间内解析式不一
样,因此画图时要特别注意区间端点处对应点的实虚之分.
2.写出下列函数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图象: (1)设函数y=f(x),当x<0时,f(x)=0;当x≥0时,f(x)=2; (2)设函数y=f(x),当x≤-1时,f(x)=x+1;当-1<x<1时,f(x)
2018/12/1
研修班
2
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还是几个函数?其定义域、值域各
是什么? 【提示】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非几个函数,其定义域是
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2.函数是映射吗? 【提示】 对比函数定义与映射定义可知,函数是特殊的映
射,是从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
2018/12/1
2018/12/1
研修班
4
【解析】 ∵-3≤-1,∴f(-3)=-3+2=-1 ∴f(f(-3))=f(-1)=1,
∵-1<1<2,
∴f(f(f(-3)))=f(1)=1.
(1)分段函数求值,一定要注意所给自变量的值所在的范围,代入相
应的解析式求得. (2)像本题中含有多层“f”的问题,要按照“由里到外”的顺序,层层

2019-2020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1课件:1.2.2 第2课时分段函数与映射

2019-2020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1课件:1.2.2 第2课时分段函数与映射

(n∈N*,n≥3).
求 f(3),f(4),f[f(4)]的值. 【解析】由题意可知 f(1)=1,f(2)=2,则
f(3)=f(2)+f(1)=2+1=3,
f(4)=f(3)+f(2)=3+2=5,
f[f(4)]=f(5)=f(4)+f(3)=5+3=8.
分段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例 2】已知函数 f(x)=1+|x|-2 x(-2<x≤2). (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该函数; (2)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写出该函数的值域. 【 解 题 探 究 】 讨论x的取值范围 → 化简fx的解析式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2 函数的表示法
第2课时 分段函数与映射
目标定位
1.掌握简单的分段函数, 并能简单应用. 2.了解映射概念及它与函 数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分段函数的应用及 映射的判断. 难点:分段函数的应用.
• 1.分段函数
• 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的不同取值区间, 有 数着. 不对应同关的系_________,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
2a=4a,所以a=2.
• 5.某单位为鼓励职工节约用水,作出了如下规定: 每位职工每月用水不超过10立方米的,按每立方米 m元收费;用水超过10立方米的,超过部分按每立 方米2m元收费.某职工某月缴水费16m元,求该职 工这个月实际用水量.
【解析】该单位职工每月应缴水费y与实际用水量x满足的
关系式为y=m2mx,x-0≤ 10xm≤,1x0>,10.
映射的概念及应用
• 【例3】判断下列对应是不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 射.
• (1)A=N*,B=N*,对应关系f:x→|x-3|; • (2)A={平面内的圆},B={平面内的矩形},对应关

高中数学必修一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教案

1.2.2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分段函数的理解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图象及简单应用教学方法:自学法和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Ⅰ)引入问题1.函数有几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它们分别是哪几种?2.如何作出函数y x =的图象?(II )讲授新课例1.作出函数y x =的图象和1y x =-的图象,并分别求出函数的值域。

注: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各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

例2.国内投寄信函(外埠),假设每封信函不超过20g 时付邮资80分;超过20g 不超过40g 时付邮资160分;依次类推,每封xg(100x 0≤<)的信函付邮资为:()(](](](]⎪⎪⎪⎩⎪⎪⎪⎨⎧∈∈∈∈∈=)100,80x (400)80,60x (320)80,60x (240)40,20x (160)20,0x (80y , 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说明:表示函数的式子也可以不止一个(如例1与例2),对于这类分几个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注意它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例3.(教材24P 例6)例4.作出下列各函数的图象:(1)1(01)()(1)x f x x x x ⎧<<⎪=⎨⎪≥⎩; (2)222(0)()2(0)x x x f x x x x ⎧+≥=⎨--<⎩ 对第(2)小题的函数,试根据a 的取值讨论方程()f x a =的根的个数问题。

练习:1.在函数22(1)()(12)2(2)x x f x x x x x +≤-⎧⎪=-<<⎨⎪≥⎩中,若()3f x =,则x 的值为 。

2.已知1(0)()(0)0(0)x x f x x x π+>⎧⎪==⎨⎪<⎩,则{[(1)]}f f f -= 。

作业:课本P 28习题1.2第10、11、12、13题。

1.2.2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映射的概念、表示方法;2.使学生了解象、原象的概念;3.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4.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间是有联系的,对应、映射是一种联系方式。

1.2.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

1.2.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

1 1.2.2函数的表示法(二)求函数解析式
1、(1)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f [f (x )] = 4x – 1,求f (x )及f (2);
(2)已知2
1(1)1x f x x +=
-,求f (x )的解析式;
(3)已知12()f x +f (x ) = x (x ≠0),求f (x )的解析式;
(4)已知3f (x 5) + f (–x 5) = 4x ,求f (x )的解析式.
2、 设f (x )是R 上的函数,且满足f (0) = 1,并且对任意实数x ,y ,有f (x – y ) = f (x ) – y (2x – y + 1),求f (x )的表达式.
3、 已知f (x )为二次函数,且f (x +1)+f (x –1) = 2x 2–4x ,
求f (x )的表达式.
4、用长为l 的铁丝变成下部为矩形,上部为半圆形的框架如图所示,若矩形底边长为2x ,求此框架围成的面积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其定义域.
5、 经市场调查,某商品在近100天内,其销售量和价格均是时间t 的函数,且销售量近似地满足关系g (t ) =1
10933t -+ (t ∈N*,0<t ≤100),在前40天内价格为f (t ) =14
t + 22(t ∈N*,0≤t ≤40),在后60天内价格为1
()522f t t =-+(t ∈N*,40<t ≤100),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最大值(近似到1元).
D
C。

1.2.2(2)分段函数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1.2.2(2)分段函数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1.2.2(2)分段函数知识点及例题解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2分段函数常见题型例析所谓“分段函数”是指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对应关系的函数,因此分段函数不是几个函数而是一个函数,它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少同学对此认识不深,解题时常出现错误.现就分段函数的常见题型例析如下: 1.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例1.求函数)(x f =⎪⎩⎪⎨⎧->-≤+)2(,2)2(,42x x x x x 的值域.解:当x ≤-2时,4)2(422-+=+=x x x y , ∴ y ≥-4. 当x >-2时,y =2x , ∴y >22-=-1. ∴ 函数)(x f 的值域是{y ∣y ≥-4,或y >-1}={y ∣y ≥-4}.评注: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取值集合的并集;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值集合的并集.2.作分段函数的图象例2 已知函数2(2)()3[22)3[2)x f x x x x -∈-∞-⎧⎪=+∈-⎨⎪∈+∞⎩,,,,,,,画函数解:函数图象如图1所示.评注其图象.作图时,一要注意每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要注意间断函数的图象中每段的端点的虚实.3.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例3.已知)(x f =⎪⎩⎪⎨⎧<=>+)0.(0)0(,)0(,1x x x x π 求(((3)))f f f -的值.x 图3解:∵ -3<0 ∴f (-3)=0, ∴ f (f (-3))=f (0)=π又π>0 ∴(((3)))f f f -=f (π)=π+1.评注: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首先应确定自变量在定义域中所在的范围,然后按相应的对应关系求值.4.求分段函数的最值例4.已知函数)(x f =22(0)(0)x x x ⎧⎨<⎩,≥, 求出这个函数的最值. 解:由于本分段函数有两段,所以这个函数的图象没有最大值.5.表达式问题例5. 如图3,动点P 从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顺次经过B C D ,,再回到A ,设x 表示P 点的行程,y 表示PA 的长度,求y 关于x 的表达式.解:如图3所示,当P 点在AB 上运动时,PA x =;当P 点在BC上运动时,由PBA △Rt ,求得PA =;当P 点在CD 上运动时,由PDA Rt △求出PA =当P 点在DA 上运动时,4PA x =-, ABP图3所以y关于x的表达式是01122343 4.x xxyxx x⎧<=<-<⎩,≤≤,≤,≤,,≤在此基础上,强调“分段”的意义,指出分段函数的各段合并成一个整体,必须用符号“{”来表示,以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认识.4。

3.1.2函数表示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1.2函数表示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1.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钟南林一、教学目标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2.如何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1函数三种表示方法定义及优缺点1.2分段函数的定义及特点(1)分段函数就是在函数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的不同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的函数.(2)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各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并集;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是空集.【设计意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比较函数三种不同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为本节课在具体情境中选取何种函数的表示方法作铺垫,同时对分段函数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为在具体实例中应用分段函数做好准备。

2.探究典例例1 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问题1:上表反映了几个函数关系?这些函数的自变量是什么?定义域是什么?【预设的答案】4个;测试序号;{1,2,3,4,5,6}【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列表法不单单是表示一个函数,让学生体会列表法表示多个函数,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问题2:上述4个函数能用解析法表示吗?能用图象法表示吗?【预设的答案】用解析法并不能很好的表示出对应的解析式,可以类似例题4用图像法表示。

【设计意图】在问题1的基础上继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问题3:若分析、比较每位同学的成绩变化情况,用哪种表示法为宜?【预设的答案】表格上并不能很好的看出每位同学的成绩变化情况,用图像法较好【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用表格区分三位同学的成绩变化并不直观,引导学生用图像法分别表示出三个同学的成绩和班级平均分对应的函数图像,让学生体会在实际需要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是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4:试根据图象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预设的答案】王伟同学的数学成绩始终高于班级平均水平,学习情况比较稳定而且成绩优秀;张城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稳定,总是在班级平均水平上下波动,而且波动幅度较大;赵磊同学的数学成绩低于班级平均水平,但他的成绩呈上升趋势,表明他的数学成绩在稳步提升.【活动预设】让学生动手将每个同学的成绩与测试序号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用图像(均为6个离散的点)表示出来,学生分组讨论,能从图像上得出哪些结论,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做出每位同学成绩对应的散点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对应关系,并体会如何能更好的表示出每位同学成绩变化情况。

1.2.2函数的表示法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05 年浙江理)已知函数
| x 1| 2, (| x | 1) f ( x) 1 求 f [ f (1 2 )] . , (| x | 1) 2 1 x
x 2( x 1) 2 2.在函数 f ( x) x ( 1 x 2) 中,若 f ( x) 3 2 x ( x 2)
练习1: 画出函数y=|x-1|的图象.
所谓“分段函数”,习惯上指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 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对它应有以下两点基本认识: (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 段值域的并集。
例4(P21).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 下列规则制定:(1) 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 价2元; (2) 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 5公里按5公里计算). 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 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60o
3 2
90o
(2)
1
求平方B A 1 1 -1 2 4 -2 3 9 -3
(3 )
A 1 2 3
乘以2 1 B 2 3 4 5 6
(4 )
注意:一、映射f:A→B,可理解为以下几点:
1、集合A、B必须是非空的任何集合;
二、对应、映射与函数的关系 1、对应是映射的推广,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 映射是函数的推广,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2、对应变映射,只是变唯一;

函数三种表示法的特点
⑴解析法: 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 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中 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 ⑵列表法: 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 函数值. ⑶图象法: 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 变化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 些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
§1.2.1函数的概念
(1)学习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函数的图象不仅可以是一段光滑的曲线还可 以是一些孤立的点还可以是若干条线段;
(3)学习了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了分段函数. (5)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
数形结合的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 转化等思想.
§1.2.1函数的概念
作业讲评及举例
• 1、上节课作业中存在问题; • 2、例题选讲。
§1.2.1函数的概念
【1】求函数 f ( x )
x2 5 x 6 x2
的定义域.
x 2 5 x 6 ≥ 0, 解: 依题意,有 x 2 0.
x ≥ 3, 或x ≤ 2, 解之,得 x 2.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满足
x 1 0, | x | x 0.
解之,得
x 1, x 0.
即 x 0, 且 x 1.
§1.2.1函数的概念
【3】求函数 y x 1 x 的值域. y 解:设 t 1 x ,
则 x = 1- t 2 且 t ≥ 0. ∴ y = 1-t 2+ t 1 )2 5 . (t 2 4 由图知: y ≤ 5 .
4
o
t
故函数的值域为 ( , 5 ].
4
换元法:利用换元化单一函数
§1.2.1函数的概念
求函数y 2 x 3 4 x 13 的值域.
解 : 设t 4 x 13,
2
y
1 t2 t 7 3.5 2 2 1 ( t 1)2 3. o 2 由图知: y ≥ 7 . 2 7 故函数的值域为: [ 函数的值域为[-2, 2 ].
-2
§1.2.1函数的概念
若 f(x)=3, 则x的值是……………( D ). A. 1 1, 或 3 B. 2
x 2, x ≤ 1, 2 【1】已知函数 f ( x ) x , 1 x 2, 2 x , x ≥ 2.
3 3 C. 1, 3, D. 2 (1)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 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2)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 的对应关系,但它是一个函数.
4.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函数解析式,然后解 决实际问题.
§1.2.1函数的概念
1、教材P25作业:B组T2,T3,
T4 .
2、作函数y = | x - 2 | ( x+1)的图象。
富顺一中 邓真才 2012年9月14日
(2) 将长为a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面积y关于 矩形一边长x的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的定义域. 解:矩形的另一边长为 a 2 x , 2 a 2 x x 2 1 ax y x x 2 2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 { x | 0 x 1 a}. 2
§1.2.1函数的概念
x 5 2 x 4 5 x 1 y 6 2x 4 x 1
y
6
-5
o
1
x
§1.2.1函数的概念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2x–1(3<y< 5) ;
解:此函数有人为限制,已知值域反过来求定义域. 2 x 1 3, { x | 2 x 3}. 2 x 1 5,
例2. RtΔABC,AC=3,BC=4,动点P从直角顶点C 出 发沿CB、BA、AC运动回到C,设点P运动的路程 为x,写出线段AP的长度与x的函数式 f(x). 解:当 0 ≤ x < 4 时,
y x 2 32
x2 9
A
P
C x
当 4 ≤ x < 9 时, y = 9 -x. 当 9 ≤ x ≤ 12 时, y = x -9.

x ≥3或x 2.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 { x | x ≥ 3, 或x 2}.
§1.2.1函数的概念
( x 1)0 [ 2] 函数f ( x ) 的定义域为( C ). | x | x A. x | x 0} { C. x | x 0, 且x 1} { B. x | x 1} { D. x | x 0} {
P P B
x 2 9, 0 ≤ x 4, y 9 x , 4 ≤ x 9, x 9, 9 ≤ x ≤ 12.
§1.2.1函数的概念
【1】如图,半圆的直径为2R,ABCD是圆内 接等腰梯形,其腰长为x,写出等腰梯形ABCD 的周长y与x的函数式.
D x A
y t 13 3 t 2
t 2 13 ,且t ≥ 0. 则x 4
x
§1.2.1函数的概念
【4】 求函数 y=|x+1|-|1-x| 的值域. 解:由 y = | x + 1 |-|1-x |,知 当x<-1时, y ( x 1) (1 x)=-2; 当-1≤x≤1时, y ( x 1) (1 x) =2x; 当x>1时, y ( x 1) [(1 x)] =2. 2, x 1, y 2 y 2 x , 1 ≤ x ≤ 1, 2, x 1. -1 由图知:-2≤y≤2. o
E
C x
O
AD AE AB
2
BD BE AB
2
B
DE AE BE
2
§1.2.1函数的概念
解:设腰长AD = BC = x, 作 DE⊥AB,垂足为E, 连结BD,则∠ADB是直角. D C 在Rt △ABD中, ∴AD 2
AE x . = AE· AB, 2R A x2 ∴CD = AB-2AE = 2R- R
§1.2.1函数的概念
y | x 5 | x 2 2 x 1 【2】 化简函数
解:由题 y = | x + 5 | + | x -1 |
当 x ≤-5 时, y = -( x + 5 ) -( x -1 ) =-2x-4 当 -5 < x ≤ 1 时, y = ( x + 5 ) -( x -1 ) = 6 当 x >1 时, y = ( x + 5 ) + ( x -1 ) = 2x + 4
2
x
E
x
O
B
∴周长 y 满足的关系式
x 2 0, 2R AE 0, x 0, 由题 AD 0, CD 0, x 2 0, 2R R 2
x2 ) y = 2R + 2x + ( 2R- R
0 x 2 R.
所求函数式为 y x 2 x 4 R. 定义域为 (0, 2 R ). R
§1.2.1函数的概念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1.2.2导学案:函数概念(2)
• 函数解析式的一些求解方法:P3 练习1,练习2;P4课后作业2.
§1.2.1函数的概念
1. 复习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 和图象法的定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 2.复习了函数三要素中:定义域、值域的求法; 3.函数解析式的一些求解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