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9文学概论(一)201610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二

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模拟考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本身视为一个“自足体”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2.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文本的概念。
文本这个词现在不仅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而且也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扮演活跃的角色。
但它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给实际运用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一般来说,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3.作家个体体验的第一个特征是()。
A.情感的诗意化B.意义的深刻化C.感受的个性化D.诗意的超越化【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
文学是作家的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
一旦作家动笔写他的情感领域的人、事、景、物,那么所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体验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
4.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主要的特色是()。
A.双声B.叠字C.叠韵D.押韵【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音律。
双声指两个字声母相同。
叠字指两个单音节词重叠的语音现象。
叠韵指两个字韵母相同。
押韵指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语音特色是叠字。
5.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中国文学的主题B.中国文学的母题C.中国文学的美D.中国文学的文体【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层面。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高频主观题汇总

目录第一章文学观念 (1)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3)第四章叙事作品 (4)第五章抒情作品 (6)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8)第七章文学创作 (9)第八章文学接受 (11)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14)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和剧本等形态。
文学文本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1)在专用概念上,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语言系统。
而文学作品则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才变成文学作品。
(2)在一般使用术语时,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分往往并不明显,两者有时可以不加区分地用来指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
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1、什么是“文学语言”和“文学中的语言”?二者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1)文学语言,又译标准语,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它通常与口语或土语相对,是指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2)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二者的不同在于,文学中的语言属于文学文本的语言,而文学语言组织正是文学中的语言的具体体现。
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1、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有哪些?(简答题)(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层面?(名词解释题)(1)语音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
(2)文法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3)辞格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节奏★★★1、名词解释:音律(名词解释题)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文学概论(一)00529

文学概论 ( 一)00529 考纲解读文学概论(一)00529 考纲解读第一章文学看法一、单项选择题1.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赏识者四个因素构成的理论家是(艾布拉姆斯 )2. 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3.在公元前 500 年的古希腊期间,最早提出“艺术模拟自然”论点的思想家是(赫拉克利特)4.在中国古代,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人是 (荆浩)5.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表露”的是(表现说)6.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属于(适用说)7.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适用说)8.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学说为(再现说)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主假如讲 (文学看法变化的时代原由)10.因为塑造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资料不同,艺术能够分为不同的类型,文学属于(语言艺术)11.狹义上的文化是指(个人的修养及其程度)12.符号论的文化看法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13.假如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切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必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起码反应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列宁)14.“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依照可然律或必定律可能发生的事作出这一论断的古希猎理论家是(亚理士多德)15.“作为看法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必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脑筋中的反应的产物。
”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毛泽东)16.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用的是(反应论)二、多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文学看法有(再现说、适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2.英国有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的各方面”包含(物质设施、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3.我国有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看法包含 (精神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4.在广义的文化看法中文化被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5.文学审盛情识形态的内涵包含(从性质上看,有公司偏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特点看,是认识又是感情;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6.作家的体验的特征有(感情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觉的个性化)二、名词解说题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改正确的名称应当叫作文学学。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卷子(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对文学的界定是A.审美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态C.符号论的文化形态D.客观世界的再现形态2.“艺术除了表现它白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白己的路线开展。
〞这句话的作者是A.里普斯B.鲁迅C.王尔德D.屠格涅夫3.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言语组织的A.整体性B.自足性C.反常特性D.内指性4.提出文学文本四层次说的西方学者是A.伯丁B.黑格尔C.英加登D.莎士比亚5.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契诃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6.“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这句话的人是A.XB.恩格斯C.左拉D.王夫之7.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著名论著是A.《人间词话》B.《典论》C.《论格》D.《宋元戏曲史》8.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表意型人物D.性格人物9.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群众化、最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式样是A.诗歌B.散文C.戏剧D.影视文学10.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歌以A.叙事为主流B.抒情为主流C.议论为主流D.挖苦为主流11.寸于情作品的本位是A.感情B.理性C.形象D.叙事12.艺术与感情关系紧密,艺术是感情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被称为A.再现论B.表现论C.直觉论D.灵感论13.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是A.世界观B.创作个性C.作家气质D.文学修养14.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表达是A.文学言语B.文学题材C.文学风格D.表现手法15.以下关于艺术感情与白然感情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是美好的B.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共通性C.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私人性D.艺术感情是自然感情的升华16.柏拉图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A.突发性B.迷狂性C.制造性D.感情性17.马克思主义文学批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看男女关系是否公平B.以艺术形式为中心C.开掘意象的象征精神D.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18.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观赏的活动,被称为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19.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X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20.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是A.游戏B.巫术C.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D.模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21.文学言语组织的文法层面包含A.词法B.句法C.篇法D.音律E.比喻22.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生命律动D.韵味无穷E.如实描写23.人物类型有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物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E.“性格〞人物24.文学风格的特征有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思想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E.文学风格的多样性25.艺术起源的观点常见的有A.模仿说B.巫术说C.游戏说D.劳动说E.炫耀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4分,第27、28小题每题3分)26.文学27.表达功能28.心灵共鸣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9.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30.文学言语组织有哪些层面31.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2.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思的要素有哪些33.读者的期待视野包含哪些层次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15分,第35、36小题每题10分)34.试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00529 文概 名词解释

00529 文概名词解释
00529《文学概论》是一门关于文学理论的课程,其中涉及的部分名词解释如下:
-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韵律两种形态。
-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 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 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 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 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 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 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你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全国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答案

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文学创作中,作家体验的核心是(A)1-82A.情感B.理智C.知识D.经验2.卡西尔关于情感语言与命题语言的观点是(C)1-39A.动物只有命题语言而人既有命题语言也有情感语音B.情感语言能表达感情而命题语言可表达思维C.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区别是人与动物界的分界线D.命题语言是在情感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什克洛夫斯基说:“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
”这句话体现了对文学语言组织的(C)2-131A.内指性的诉求B.音乐性的诉求C.陌生化的诉求D.整体化的诉求4.下列关于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2-103A.语言结构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B.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C.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D.语言结构是一种信息,言语是一种代码5.说“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的法国作家是(B)3-155A.左拉B.狄德罗C.巴尔扎克D.大仲马6.首先将“境”的概念虚化而用于精神领域的典籍是(D)3-159A.《周易》B.《左传》C.《孟子》D.《庄子》7.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人物理论属于(A)4-222A.类型人物理论B.性格人物理论C.扁平人物理论D.圆形人物理论8.在带有讲故事色彩的传统叙事风格中,叙述声音通常表现为(A)4-232A.显在叙述者B.隐在叙述者C.显在接受者D.隐在接受者9.认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的作家是(B)5-252A.华兹华斯B.托尔斯泰C.波德莱尔D.科林伍德10.辛弃疾《摸鱼儿》中“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的抒情母题是(C)5-279A.别绪B.思乡C.伤春D.离情11.韵味是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D)6-326A.思想和情感B.逻辑和意义C.形式和结构D.情趣和意味12.在中国,刘勰较早地从有机整体性的角度指出,风格是(C)6-297A.作品的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结合B.作家的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的结合C.作家的内在个性与外在形式的结合D.社会的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的结合13.提出“气盛言宜”观点的人是(D)7-351A.李白B.杜甫C.李贺D.韩愈14.提出“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的人是(B)7-375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高尔基15.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D)8-411A.高级形态B.最终形态C.替代形态D.初级形态16.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感受,这样的感想式、鉴赏式的批评方法是(A)8-444 A.印象式批评B.评点式批评C.诠释式批评D.原型式批评17.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主张艺术起源于(D)9-454A.模仿B.劳动C.游戏D.巫术18.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C)9-495A.《悲惨世界》B.《红与黑》C.《娜娜》D.《幻灭》19.旨在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的批评方法是(B)8-447A.后结构主义批评B.女权主义批评C.英美新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20.在叙述动作中与叙述者相对的是(C)4-229A.作者B.隐含的作者C.接受者D.读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最新10月全国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A.庄子B.刘勰C.王充D.王弼2.在各种文学观念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3.英加登所说的“形而上特质”是指( )A.文学文本的必要构造B.文学文本的抽象概念C.文学文本的基督教内涵D.某些文学文本中的崇高、悲剧性等特质4.黑格尔说“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他的意思是说( )A.文学形象不能融合抽象思维B.文学形象是具体可感的C.文学形象应该逼肖自然D.文学形象只为感官的愉悦而存在5.下列诗歌全部属于意境诗的一组是( )A.《登高》、《秋兴》、《死水》B.《再别康桥》、《死水》、《炉中煤》C.《锦瑟》、《荒原》、《雨巷》D.《山居秋暝》、《天静沙·秋思》、《乌衣巷》6.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论及人物形象问题的著作是( )A.《诗艺》B.《诗学》C.《诗品》D.《诗式》7.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时距是( )A.减缓B.场景C.概略D.省略8.缺少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事件,就会破坏故事的( )A.形象性B.生动性C.思想性D.连续性9.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欣赏所引发的审美情感来源于作品的( )A.有意味的内容B.有意味的形式C.有意味的情感 D.有意味的故事10.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 )A.理性主义B.感性主义C.直抒胸臆D.交互感应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把文学风格分为八体的人是( )A.曹丕B.陆机C.刘勰D.严羽12.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语体称为( )A.抒情语体B.叙述语体C.对话语体D.自由语体l3.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风格”最初属于( )A.伦理学概念B.修辞学概念C.逻辑学概念D.政治学概念14.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差异的人是( )A.苏东坡B.郑板桥C.王国维D.刘熙载15.相似性想象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 )A.联想B.记忆C.感知D.反射l6.柏拉图把诗人的艺术灵感的勃发状态称作( )A.升华B.欣悦C.净化D.迷狂17.在西方,有一种理论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特点的研究,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
2023年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529

全国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C.英加登D.苏珊·朗格2.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抱负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3.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C.语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4.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5.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
”这是指小说注重()A.结构B.声音美C.格律D.押韵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性”概念的是()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A.《周易·系辞》B.《庄子》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8.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A.毛宗岗B.金圣叹C.脂砚斋D.张竹坡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A.情节B.情景C.故事D.场景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2.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13.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C.表现情感D.传达情感14.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A.情调B.气势C.氛围D.韵味15.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A.独特的言语形式B.作家的创作个性C.内容与形式D.读者感受16.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A.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C.创作构思D.创作经验17.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B.创作动机的发生C.艺术构思过程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18.“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康德B.黑格尔C.姚斯D.理查兹1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B.小说C.散文D.剧本20.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大纲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 00529)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讨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文学创作中,作家体验的核心是
A.情感
B.理智
C.知识
D.经验
2.卡西尔关于情感语言与命题语言的观点是
A.动物只有命题语言而人既有命题语言也有情感语言
B.情感语言能表达感情而命题语言可表达思维
C.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区别是人与动物界的分界线
D.命题语言是在情感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什克洛夫斯基说:“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
”这句话体现了对文学语言组织的
A.内指性的诉求
B.音乐性的诉求
C.陌生化的诉求
D.整体化的诉求
4.下列关于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言结构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
B.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
C.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
D.语言结构是一种信息,言语是一种代码
5.说“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的法国作家是
A.左拉
B.狄德罗
C.巴尔扎克
D.大仲马
6.首先将“境”的概念虚化而用于精神领域的典籍是
A.《周易》
B.《左传》
C.《盂子》
D.《庄子》
7.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人物理论属于
A.类型人物理论
B.性格人物理论
C.扁平人物理论
D.圆形人物理论
8.在带有讲故事色彩的传统叙事风格中,叙述声音通常表现为
A.显在叙述者
B.隐在叙述者
C.显在接受者
D.隐在接受者
9.认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的作家是
A.华兹华斯
B.托尔斯泰
C.波德莱尔
D.科林伍德
10.辛弃疾《摸鱼儿》中“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的抒情母题是
A.别绪
B.思乡
C.伤春
D.离情
11.韵味是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
A.思想和情感
B.逻辑和意义
C.形式和结构
D.情趣和意味
12.在中国,刘勰较早地从有机整体性的角度指出,风格是
A.作品的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结合
B.作家的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的结合
C.作家的内在个性与外在形式的结合
D.社会的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的结合
13.提出“气盛言宜”观点的人是
A.李白
B.杜甫
C.李贺
D.韩愈
14.提出“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的人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高尔基
15.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
A.高级形态
B.最终形态
C.替代形态
D.初级形态
16.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感受,这样的感想式、鉴赏式的批评方法是
A.印象式批评
B.评点式批评
C.诠释式批评
D.原型式批评
17.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主张艺术起源于
A.模仿
B.劳动
C.游戏
D.巫术
18.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
A.《悲惨世界》
B.《红与黑》
C.《娜娜》
D.《幻灭》
19.旨在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的批评方法是
A.后结构主义批评
B.女权主义批评
C.英美新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20.在叙述动作中与叙述者相对的是
A.作者
B.隐含的作者
C.接受者
D.读者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审美心理结构的个人层面显示了
A.独特性
B.偏爱性
C.公共性
D.沟通性
E.历史性
22.文学之所以是一种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是因为
A.作家把自然当作人的对象,从而建立起活动的机制
B.文学活动体现了人的意识、心理和一切本质力量
C.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物、景物实际上也是情感对象
D.通过文学可以直接改造世界,提高人驾驭世界的能力
E.文学活动中的对象不再是自然物而是人意识活动的产物
23.文学风格的内涵包括
A.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B.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C.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D.风格能够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
E.作家追求集体意象(即原型)
24.文学形象的审美类型有
A.可感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
C.写实性形象
D.虚构性形象
E.表意性形象
25.“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
A.文学本质上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B.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C.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作家的心境
D.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
E.诗人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4分,第27、28小题各3分,共10分)
26.句法与篇法
27.游戏说
28.表意型人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简述叙事作品中的情节及其作用。
30.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是什么?
31.文学的规范语体有哪些?
32.简述小品文的特征。
33.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l5分,第35、36小题各l0分,共35分)
34.举例说明自然情感与艺术情感之间的关系。
35.具体说明形成文学接受心境的条件。
36.以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为例,试述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