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操作程序
•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 )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 作。 • 碘伏或3%络合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0.5%碘伏或 络合 )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碘伏或 碘消毒皮肤,待干。 碘消毒皮肤,待干。 •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 (4)用左手夹棉签并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快速进针 )用左手夹棉签并绷紧皮肤, 针尖与皮肤垂直进针,深度为针梗的3/4~4/5约 (针尖与皮肤垂直进针,深度为针梗的 约 2.5~3cm,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缓 )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 慢注药。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针眼,同时快速拔针6)并再次查对无误后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 )并再次查对无误后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 用物。 用物。 •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
注意事项
• 1、臀部注射室体位:侧卧时上腿稍直,下腿稍弯曲;俯卧 、臀部注射室体位 侧卧时上腿稍直 下腿稍弯曲; 侧卧时上腿稍直, 位时,两足尖相对。上臂三角肌注射时体位: 位时,两足尖相对。上臂三角肌注射时体位:病人手插腰 在上臂外侧、自尖峰下2~3指处。 指处。 间,在上臂外侧、自尖峰下 指处 • 2、长期作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 、长期作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 少硬结发生。 少硬结发生。 • 3、选择注射部位时,须征求病人意见,与病人共同商量 3、选择注射部位时,须征求病人意见, 选择合适部位。 选择合适部位。 • 4、注射中随时与病人沟通,分散注意力,减轻不适。 、注射中随时与病人沟通,分散注意力,减轻不适。 • 5、拔针时按压针眼不可过重,以免增加针梗与组织间的 、拔针时按压针眼不可过重, 摩擦力而引起组织损伤。 摩擦力而引起组织损伤。 • 6、集体进行肌内注射时,应注意为一位病人注射后要用 、集体进行肌内注射时, 消毒毛巾擦拭双手,以防交叉感染。 消毒毛巾擦拭双手,以防交叉感染。 • 7、用后的注射器与针头分别浸泡于消毒液中,作初步消 、用后的注射器与针头分别浸泡于消毒液中, 毒。
基础护理学给药题目

口服给药法作业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 执行给药原则中,哪项是最重要的( )A. 遵医嘱给药B. 给药途径要准确C. 给药时间要准确D. 注意用药不良反应E. 给药中要经常观察疗效2.服磺胺药物需多饮水的目的是()A.避免损害造血系统B.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C.避免尿中析出结晶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 E,增加药物疗效3.服用毛地黄制剂的病人(成人),心率每分钟少于多少次时不可使用( ) A. 30次/分钟 B. 40次/分钟 C..50次/分钟 D. 60次/分钟E. 70次/分钟4.护士发药时,下列哪项做法不符合要求 ( . ..)A. 服铁剂药后需漱口B. 危重病人及小儿应喂服C. 服毛地黄前需测心率D. 服安眠药应防成瘾E.. 遇病人有疑问时,应说服其服药5.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A.药名用中、外文对照 B.装密封瓶中保存 C.应加锁并认真交班D. 于阴凉处存放 E.药物分类放置6.应避免与牙齿接触的药物是()A. 止咳合剂B. 棕色合剂C. 1%稀盐酸D. 碳酸氢钠E. 颠茄合剂多选题1.药物在保管时,药瓶的标签上应标明()A.浓度B.剂量C.名称D.不良反应E.禁忌证2.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药物保存时应()A.远离明火处B.装入有色瓶中C.放阴凉处D.应放在冰箱内E.加盖密封3.应放入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有()A.地塞米松B.破伤风抗毒素C.胎盘球蛋白D.胰岛素E.氢化可的松4.分发药物时应做到()A.发给患者后离开B.仔细查对患者与药物C.向病人解释眼药方法D.病人不在,查对正确放床头柜上E.危重病人帮助服药二、问答题(一)三查七对一注意的内容是什么?(二)简述药疗的原则。
注射法作业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婴儿接种卡介苗正确的部位及方法()A.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 B.三角肌下缘,皮内注射 C.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D.三角肌,肌肉注射 E.股外侧,皮下注射2.臀大肌注射的联线定位法正确的一项是()A.骼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下1/3处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下1/3处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3.为2岁以下婴幼儿作肌肉注射的不恰当做法是()A.宜选用臀大肌发 B.注射时固定肢体,以防断针 C.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D.需长期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E.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需注意配伍禁忌4.为某病员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时有阻力,但无肿胀,抽之有回血,用局部热敷无效应考虑是( )A.针头滑出血管外 B.针头部分阻塞 C.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D.针头斜面一部分穿透下面血管壁 E.静脉痉挛5.股静脉的穿刺部位在( )A.股动脉内侧 B.股动脉外侧 C.股神经内侧 D.股神经外侧E.股神经和股动脉之间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肌肉注射时最好选用()A.臀大肌 B.股外侧肌 C.臀中、小肌D.前臂外侧E.上臂三角肌7.下列哪项不符合无痛注射法 ( )A.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B.使肌肉松弛 C.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D.注射刺激强的药浓针头要长E.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后注射刺激性弱的药物8.有关皮内注射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部位是前臂掌侧 B.消毒忌用碘酊 C.进针角度为5度D.拨针时勿按压 E.只用于药物过敏试验9.灭菌注射器及针头哪部分手可接触( )A.针尖 B.活塞 C.乳头 D.针梗 E.针栓10.各种注射的定位法哪项是对的 ( )A.臀大肌注射法→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B.皮内(ID)→前臂掌侧上段C.皮下(H)→肩峰下2~3横指的三角肌处D.股静脉→股三角区外上方E.臀中肌注射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多选题1.为小儿作肌肉注射应 ( )A.固定针梗部位 B.防止针头脱出、药液外流 C.不可选择臀小肌注射D.必要时可快进针、快射药 E.可选择臀大肌注射2.静脉注射选择的血管应 ( )A.较粗直 B.靠关节处 C.弹性好 D.靠静脉瓣处E.无脂肪肌肉处3.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 ( )A.肌肉较肥厚 B.远离大神经 C.远离大血管D.皮肤无发炎、化脓、硬结 E.无皮肤病处4.皮下注射部位 ( )A.上臂三角肌下缘 B.上臂外侧 C.腹部 D.后背 E.大腿外侧方二、问答题(一)阐述注射原则.(二)在静脉注射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三)静脉注射常见的失败原因有哪些(四)2岁以下婴幼儿为何不宣选臀大肌注射?过敏试验作业习题选择题单选题1.引起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中,错误的是()A 组织胺B 缓激肽C 白三烯D 5—羟色胺E 多巴胺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中,不符的是()A. 呼吸道阻塞症状B. 循环衰竭症状C. 发热、关节疼痛症状D.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E.皮肤过敏症状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在抢救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立即通知医生抢救B.静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C.立即停药,平卧,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D.立即吸氧,行胸外心脏按摩E.静脉输液,给氢化考的松4.引起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抗体是()A.IgAB.IgMC.IgGD.IgEE.IgD5. TAT需重做皮试的时间是()A.停药1天B.停药3天C.停药7天D.停药14天E.停药20天6.以下应做青霉素过敏试验的项目中哪项不符()A.首次使用青霉素B.停止使用青霉素24h,需再用时C.停止使用青霉素三天后,需再用时D.在青霉素使用过程中,更换批号时E.在青霉素使用过程中,转换医院后需再用时7.患者张某,患股部脓肿,需用青霉素治疗,在做青霉素皮试时突然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其原因是()A.病人体内已有特异性抗体B.病人对青霉素耐受性差C.病人从未接触过青霉素D.青霉素剂量过大E.病人对青霉素分子过于敏感8.关于青霉素使用时的注意点,哪项是错误的()A.先作皮试,阴性者方可注射B. 皮试后护士须守候观察病人15~20分钟C. 停用一周需再用时,要重作皮试D. 确为阳性,要做阳性标记E.. 注射时应备盐酸肾上腺素9.过敏性休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由于()A.肺水肿 B.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C.脑组织缺氧 D.肾功能衰竭E.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10.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以下哪些临床表现不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 A.紫钳 B.血压下降 C.脉搏细弱 D.面色苍白、出冷汗E.幻觉、谵妄多选题1.使用青霉素引起血清病型反应的表现有()A.胸闷气短 B.脉细弱,血压下降 C.发热、关节肿疼D.皮肤瘙痒、荨麻疹 E.淋巴结肿大、腹痛2.过敏性休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是()A.胸闷、气促 B.头晕、眼花 C.脉细弱,血压下降D.意识丧失 E.面部及四肢麻木3.做过敏试验前应询问的内容是()A.用药史 B.过敏史C.现病史D.家族史 E.生活史4.抢救过敏性休克时,使用肾上腺素的目的是()A.升高血压 B.收缩血管,减低其通透性 C.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D.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E.脱敏5.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时,病人表现胸闷,气促伴濒危感是由于以下哪些原因引起()A.脑缺氧 B.循环衰竭 C.喉水肿 D.心力衰竭E.肺水肿二、问答题(一)如何观察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结果?(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有哪些临床表现?(三)综合分析题患者王三妹,体温39℃,诊断为化脓性扁桃腺炎。
新生儿肌注

操作规程
1、护士自身常规准备 2、备齐用物:注射盘、注射卡、注射器、针头、根据医嘱准备药物 3、评估新生儿(避开瘢痕、硬结,使肌肉完全放松)、环境 4、核对解释,取得家长的配合 5、选择恰当的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规消毒 6、再次核对,并抽吸药液,排尽空气 7、操作方法(臀中肌):
5、选择恰当的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规消毒 根据药液粘稠度、刺激性强弱及药量多少等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ml注射器针柄长度为1.8 cm左右,不致进针过深, 肌内注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
6、再次核对,并抽吸药液,排尽空气
针头较细对组织的损伤较小(适合新生儿) · 一般患儿均采取俯卧位(家长夹住患儿并固定好患儿的腰及上肢防止患儿手触摸针头污染注射区,避免划破患儿的手及臀部的皮
肤)。
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选用细长针头。
5、选择恰当的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规消毒 2、选择针头要锐利无钩、不弯曲、型号合适,注射器与针头要衔接紧密。 取大腿中段外侧。
b、三横指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 若针梗折断,速取无菌血管钳取出;
3、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 下次穿刺时,尽量避开上次穿刺部位,避免重复穿刺
肌注部位的选择
最理想的注射部位: 股外侧肌(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幼
儿注射)
其次: 臀大肌、 臀中肌臀小肌(常用于新生
儿)、上臂三角肌
2、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取大腿中段外侧。
此处大血管、神经干 很少通过,注射范围广, 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 幼儿注射。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doc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常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病儿不能口服药物,或根据病情需要快速药物效果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虽然由护士执行,但作为家长也应该协助做好护理工作。
(1)对懂事的孩子,应给予说明打针的必要性,让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应给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减少不良反应。
(2)协助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七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3)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
如有无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
(5)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
(6)肌注后应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不要作剧烈的跑动。
肌注后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走动不便,要严密观察。
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7)肌注后药物引起的局部硬块,可用热敷或艾条促其吸收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 (Where and how to give injections)虽然国际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小儿的注射部位,但医学家一致同意,注射的部位应尽量避免触及主要的血管和神经。
小儿接受肌肉注射的三大部部位是:1.臀部(Gluteal)2.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3.臀部和腹腔间区(Ventogluteal)首先,婴儿的臀部很小,以少量脂肪为主,只有一小块未成长的肌肉可供注射。
所以肌肉注射是很危险,因为很容易打到坐骨神经。
加上婴儿如果蠢动,拳打脚踢的话,更增加危险性。
所以,小儿起码要等到一岁左右开始学走路后,臀部肌肉才渐渐发育,这时才可采用肌肉注射。
所以,婴儿是不适合於臀部接受肌肉注射的。
二岁以上的小孩,由於臀肌渐渐发育,且肠骨后上棘?到股骨大转子的連线外侧,又无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所以,被一般公认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
注意,小儿接受注射时,最好俯卧,注射针头应保持垂直角度。
小儿肌肉注射课件

3
注射药物
பைடு நூலகம்
缓慢注射药物,控制速度和压力,避免快速注入引起疼痛。
4
拔出注射器
拔出注射器,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防止出血。
如何选择注射部位?
选择注射部位时,应考虑年龄、体型、注射药物的性质以及注射容量。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股外侧肌、臀部外 上侧区域以及肱二头肌。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保持无菌
在注射前要确保注射器和注射部位的消毒,以 防止感染。
准备注射部位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首先消毒,然后按摩肌肉以增加血液循环。
获取药物
按照医嘱将药物吸入注射器,确保正确剂量。
准备儿童
讲解步骤给儿童,提醒他们保持放松,以减轻注射时的不适感。
小儿肌肉注射的操作步骤
1
皮肤消毒
使用酒精棉球或消毒剂擦拭注射部位,保持清洁。
2
注射器插入
将注射器垂直插入肌肉组织,确保药物直接进入肌肉。
问:儿童如何更好地 接受注射?
答:为儿童提供安全感,给予 适当的赞美和奖励,让他们参 与注射过程。
问:注射后如何处理 注射位的疼痛和不适?
答:可以使用冷敷或按摩注射 部位,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记录注射信息
记录注射的时间、剂量以及反应情况,以便及 时与医生沟通。
监测不良反应
在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发现 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与孩子沟通
为儿童详细讲解注射的过程,以减轻他们的焦 虑和不适感。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小儿肌肉注射会 引起疼痛吗?
答:注射时可能会有少许不适 感,但正确操作和儿童配合可 以减轻不适。
小儿肌肉注射课件
欢迎参加小儿肌肉注射课件!本课件将为您介绍小儿肌肉注射的步骤、注意 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重要的医疗技术。
儿二科小儿肌肉注射(专科)技术试题

儿二科小儿肌肉注射(专科)技术试题1.小儿肌内注射目的()A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采用口服给药。
,B药物刺激性强或药量较大,不适于静脉注射。
TF;?;)C要求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疗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
I2.小儿肌内注射注意事项包括()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正确备案)B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C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D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最好选择臀中级和臀小肌注射,以免损伤坐骨神经。
(E确'-£)3.小儿肌内注射注意事项不包括()A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注射部位。
B对经常注射的患儿,应当更换注射部位。
C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D若针头折断,应先稳定患儿情绪,并嘱患儿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生处理。
E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此处肌肉较薄,只可做小剂量注射。
r4.肌内注射导致神经损伤者,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对中度以上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懈术。
()A对(1B错5.如肌内注射过程中出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行()。
A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k确答系)B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选择针头测孔注射器,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
改为45°。
C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
6.以下说法下正确的有:()A大腿中段外侧。
一般成人可取髓关节下IoCm至膝关节的范围。
(广臼一:)B股外侧肌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C尤适用于2岁以下幼儿(E确答东)7.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正确有:()A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儿科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儿科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给婴儿测量体温,最适宜的测量部位是()A. 口腔B. 腋窝C. 肛门D. 额头答案:C解析:对于婴儿,肛门测温较为准确,因为婴儿不太配合口腔测温,腋窝测温可能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额头测温准确性相对较低。
2. 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首选的静脉是()A. 手背静脉B. 肘正中静脉C. 头皮静脉D. 足背静脉答案:C解析:小儿头皮静脉表浅,易于固定,是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
3. 给新生儿喂奶后,应采取的体位是()A. 仰卧位B. 左侧卧位C. 右侧卧位D. 俯卧位答案:C解析:喂奶后将新生儿右侧卧位,可防止溢奶后呛入气管。
4. 测量小儿体重时,应精确到()A. 50gB. 100gC. 200gD. 500g答案:A解析:测量小儿体重时,通常精确到50g。
5. 小儿氧气吸入时,氧流量一般为()A. 0.5 - 1L/minB. 1 - 2L/minC. 2 - 4L/minD. 4 - 6L/min答案:B解析:小儿氧气吸入时,氧流量一般为1 - 2L/min。
6. 给小儿进行肌肉注射时,常用的部位是()A. 臀大肌B. 臀中肌、臀小肌C. 上臂三角肌D. 股外侧肌答案:B解析:小儿臀部肌肉未发育完善,一般选用臀中肌、臀小肌进行肌肉注射。
7. 为小儿滴鼻药时,应使患儿取()A. 仰卧位B. 侧卧位C. 坐位D. 俯卧位答案:B解析:侧卧位便于滴鼻药均匀分布。
8. 小儿物理降温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 温水擦浴B. 冷敷C. 酒精擦浴D. 退热贴答案:C解析:小儿皮肤薄嫩,酒精擦浴可能导致酒精吸收中毒,不宜采用。
9. 给小儿喂药时,如果是水剂药物,应将药液吸入()A. 注射器B. 滴管C. 量杯D. 勺子答案:B解析:滴管便于准确控制药量和给药。
10.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 清理呼吸道B. 人工呼吸C. 胸外按压D. 给氧答案:A解析:新生儿窒息复苏首先要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抗菌药物用法用量溶媒滴速、儿童、妊娠、哺乳用药

用量
溶媒
滴速
青霉素
1.成人:肌肉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
肌内注射 或静脉滴
注给药
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 2.小儿:肌内注射:按每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一次;静
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单位/kg,分2~4次给药。 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给药,出生第一周12小时1次,2~4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50毫克/千克以 上时,婴儿以及 12岁以下儿童滴 注时间至少要30 分钟以上。新生 儿的静脉用量输 液时间应当超过 60分钟,以降低 发生胆红素脑病
糖、6-10%羟乙基淀粉静脉注射液、灭菌注射用水 的潜在风险。
。由于可能会产生药物间的不相容性,故不能将本
头孢噻肟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静脉滴注
配制肌内注射液时,0.5g,1.0g或2.0g的头孢噻肟
静脉缓慢 推注 静脉 滴注或肌
内注射
成人常用剂量:一次0.5g-1g,一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一日 6g,分2-4次静脉给药。儿童常用剂量:一日50-100mg/kg,分2-3次 。本品用于预防外壳手术后感染时,一般为术前0.5-1小时肌注或静 脉给药1g,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者术中加用0.5-1g,术后每6-8小时
给药一次,总剂量为6g。3个月以上的患儿,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分3-4次给药。重症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不低于 0.1g,但不能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骨和关节感染,每日每公斤
肌内注射给药时,每0.25g用1.0ml灭菌注射用水溶 解,缓慢摇匀得混悬液后,方可深部肌肉注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肌注时采用屈体位,即四肢屈曲交叉于胸 前,可能使其感觉安全、舒适。
注 射 时 的 方 法
1、评估(避开瘢痕、硬结,使肌肉完全放松)
2、备齐用物上缘
中 1/ 3处常规消毒 ,左手拇指及食指顺下肢纵轴捏起该 处皮肤及肌肉层 ,注射针头应保持垂直角度,宜快速注射 , 操作时注意三快一适中 (进针快、注射快、拔针快 ,捏起 皮肤及肌肉用力要适中 ) ,拔针后要局部按压 1~ 2分钟。
注意事项
对懂事的孩子在进行操作前要加强与患儿的沟通,说明打针的必要性,做好心理疏导, 态度和蔼可亲,使其有安全感同时也能分散注意力。尽量使患儿的肌肉放松,减少不良
反应。
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七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防止感染。 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如有无胸闷、气短、 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肌内注射拔针后采 用错位按压法 。 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 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走 动不便,要严密观察。必要时请医生检查。
小结
护理工作人员应视病孩的肌肉发育情形,注射次数,
药物种类和剂量,而给予最适当的安排,规定轮流注射部 位,有计划的列出表格,而遵照执行,病孩的注射姿势也 是不容忽视的。此外,护士小姐应有良好的训练,优良的 注射技术和无菌观念,切不可因自己的疏忽而造成注射部 位的阻塞和污染发炎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帮助病孩, 使病孩早日恢复健康。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示指尖和中 指尖分别置于髂前 上棘和髂嵴下缘处, 髂嵴、示指、中指 间的三角区 为注射 部位
(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定位
自肩峰下2~3 横指处(小儿 以自己手指为 准) 约肩峰下1.5 cm处,即为上 臂三角肌注射 区域
注射器的选择
根据药液粘稠度、刺激性强弱及药量多少等选择合 适的注射器 对于注射药量不足1ml者可选择1 ml注射器,1 ml 注射器针柄长度为1.8 cm左右,不致进针过深,针头 较细对组织的损伤较小(适合新生儿)
体 位
俯卧位
一般患儿均采取俯卧位(家长夹住患儿并固定好 患儿的腰及上肢防止患儿手触摸针头污染注射区,避 免划破患儿的手及臀部的皮肤)。
这是怎 么了?
小儿肌内安全注射
注射室
陈艳
教 学 目 标
1.小儿肌肉注射的部位
2. 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 3.注射时的体位及注意事项
注 射 部 位
最理想注射的部位:
股外侧肌
其次:
臀小肌 臀中肌
上臂三角肌
股外侧肌定位
髂前上嵴至股骨外侧髁连线分为三等份,其中份即 为股外侧肌肉注射的安全区,该区上界距髂前上棘约 3~3.5 cm,下界距髌骨上缘约2.8~3.2 cm,在股外侧 中段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