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操作题解题步骤
计算机应用模拟题操作题解题步骤

计算机应用模拟题操作题解题步骤在解答计算机应用模拟题操作题时,以下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
1.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给定的背景信息。
确保对题目的理解准确,并熟悉所需完成的任务。
2.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思维导图或制定解题计划。
将题目的关键要素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梳理,形成清晰的思路。
3. 打开计算机模拟软件或相应工具。
根据题目所要求的软件或工具,选择合适的程序,打开相应界面。
4. 逐步执行题目要求的操作。
根据思维导图或解题计划的指引,依次完成所需的操作。
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严格按照要求的顺序进行。
5. 注意保存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定期保存进展,以避免意外情况导致的数据丢失。
6. 关注细节和边界条件。
某些题目可能会要求针对特定情况进行操作或特定参数进行设置。
在解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并确保按需调整相关设置。
7. 完成操作后,进行结果验证。
根据题目要求,核对操作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可以通过人工对照或软件自动验证等方式进行。
8. 撰写解题报告。
根据题目要求,编写解题报告或文档,详细记录解答步骤、操作过程、关键参数、结果验证等内容。
确保报告的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
9. 仔细检查和校对。
在提交前,仔细检查解题报告中的内容,确保没有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或其他排版问题。
10. 提交解答。
将解答报告按照要求提交给相应的评审人员或机构,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提交。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计算机应用模拟题的操作题解答,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和补充步骤,以满足题目的要求。
希望本文所述的步骤能为您在解答计算机应用模拟题操作题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综合性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2013-06课堂内外调式音阶,再通过乐句的落音来看,我们不难看出,两个乐句的落音都在la 音上,并且全曲旋律以la 音结尾,即可看出la 音就是主音。
所以全曲的调式是A 羽五声调式。
●旋律动态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旋律的两个特点:第一,全曲旋律音的走向大多是由二度音程的级进和三度音程的小跳构成。
如,第1小节中旋律走向是从mi 音到re 音构成的级进下行。
第2小节的第二拍上这些音则是由三度小跳接二度级进下行,第3、4小节的旋律走向全是由二度级进接三度小跳。
第二,前倚音和后倚音的运用。
例如,第1、2小节都是在re 音上运用了前倚音和后倚音,这样可以使旋律委婉动听。
●节奏节拍《山歌号子》在节奏上使用切分法,这样的节奏在运行中的节拍错位和音的快速轻重对置的关系,使音乐具有活泼、热烈、粗犷、刺激的个性。
在引子的部分使用八分休止这样可以使演唱时后面的起音快,不拖沓,有气势。
这首歌曲所用的是散拍,它不像一般的歌曲有规定的节拍固定的演唱,这是因为客家山歌节拍大部分比较自由,特别是号子山歌,它可以更好地抒发情感,特别是在山间演唱,声音短促对于传递信息不利,用散拍可以自由的延续。
●歌词《山歌号子》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号子山歌。
除去衬词之后,它的歌词是“一溜老妹有好山歌,你都溜豋来”。
它的意思是“这一群的姑娘啊,你有什么好的山歌,你有就溜出来啊”。
如果歌曲中没有嗬、嘿、哇等衬词演唱会很生硬和死板,也不符合客家方言的语言习惯,因为客家的语言习惯就是多衬词,声调婉转。
客家讲话的语调比较软,音调起伏比较明显,因此,在客家山歌中很多的倚音是为了更自然地演唱,是客家语言的一种特点,有人说“客家人讲话像唱歌”。
客家人居住的都为山地,山山间间、村村落落,居住的相当分散。
因为当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人们没有现在所普及的电话和手机等工具来交流信息,因此,当人们生活中遇到危机或有事要帮助等的需求时,唯一就只能通过山歌来传递,而山歌号子是最为引起注意的预示,这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电话和手机的铃声,它告诉我们有事了,有信息来了。
物理综合计算题解题步骤

物理综合计算题解题步骤物理综合计算题解题步骤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进行,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的信息和题目要求的结果。
2.给定已知数据:将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数据逐一列出,包括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
3.确定所需物理量:根据题目要求的结果,确定需要计算的未知物理量是什么。
4.分析问题:根据所需物理量和已知数据之间的关系,确定需要使用哪些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有多个物理量需要计算,就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公式和计算顺序。
5.进行单位换算:如果给定的数据和所需物理量的单位不同,就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确保所有的物理量在计算使用时具有相同的单位。
6.进行计算:根据所选的物理公式和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注意保留足够的有效数字,并注意四舍五入规则。
7.检查答案:检查所得的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物理规律和题目的要求。
比较答案与预期结果是否相符,并检查计算过程中是否有任何错误。
8.总结并回答问题:将计算结果和单位进行总结,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如果题目有多部分或有多个物理量需要计算,需要将每个结果都进行总结和回答。
9.检查计算过程:重新检查每个计算步骤,确保所使用的公式和数据的正确性,并查找错误的可能性。
如果出现错误,应重新计算。
10.给出正确答案:在回答问题时,要积极回答所有要求的物理量,并给出正确的单位,确保答案完整、准确和清晰。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的一致性:在进行计算前,要将所有物理量的单位统一换算成同一制式,这样能避免单位带来的计算错误。
2.计算精度:要根据题目给定的有效数字进行计算,并注意保留足够的有效数字。
最后,要根据一般的四舍五入规则进行取舍。
3.物理常数的使用:有时,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使用物理常数。
要确保使用正确的常数值,并在计算中进行合适的单位换算。
4.理解物理公式:要对所使用的物理公式有深入的理解,并清楚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过程,并且在将来的题目中能够更灵活地应用公式。
化学综合实验试题的解题策略

化学综合实验试题的解题策略化学基础不佳,到高三要如何快速提高化学成果?针对化学这门学科,把握一些高效的学习技巧,能够快速地解答问题、节约更多的答题时间、提高答题效率,对于备战高考是很有必要的。
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一套高中化学综合试验试题的解题策略,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角度一:以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分别提纯的综合试验试题【题型解读】有机物的制备、分别提纯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验试题中已消失,并且有进展的趋势。
这类有机物的制备反应来源于教材中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不是太难,故此类综合试验的难度属于中档水平。
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①试验装置中各部分的特点组装要求;②试验步骤中的反应原理及除杂(方法)和原理;③有机物的提纯方法和某些试剂的作用;④有机物产率的计算。
1.审题忠告(1)审清反应原理(试剂要求、反应条件、产物性质)(2)审清装置的设计问题①球形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②温度计的位置。
③烧瓶、三颈瓶的容量大小。
④尾气处理、加热方式(水浴、油浴等)。
(3)审清试验步骤①加试剂挨次;②反应制备;③除杂分别提纯试剂和方法。
(4)审清反应物的量,确定过量反应物,用少量反应物计算产品的理论量,再算产率。
2.答题忠告(1)对试剂的作用或目的答题时要详细、全面、不漏要点。
(2)对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要从低端进水。
(3)有机物的干燥剂常用一些吸水的盐如CaCl2、MgSO4等。
(4)对于补加沸石要留意“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5)对有机物的产率要留意有效数字。
角度2:以试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题型解读】以试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以力量立意,把化学学问与力量的考核融为一体。
试题源于教材试验,但又高于教材。
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敏性、缜密性、统摄性、敏捷性和制造性。
试题难度较大。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的角度主要有①气密性检查;②仪器连接;③反应原理涉及的方程式;④各仪器的作用;⑤各部分的现象;⑥装置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
复杂综合运算题多步计算

复杂综合运算题多步计算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综合运算题,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进行计算。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多种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以及括号等,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各种运算规则和运算法则,进行准确的计算。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例,展示如何解决复杂综合运算题,并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
实例一:加减乘除综合运算题目:计算表达式 3 + 5 × 2 - 8 ÷ 4解题步骤:1. 首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即 5 × 2 和 8 ÷ 4。
5 × 2 = 108 ÷ 4 = 2计算结果为 3 + 10 - 2。
2. 接下来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即 3 + 10 - 2。
3 + 10 = 1313 - 2 = 11最终计算结果为 11。
实例二:带有括号的运算题目:计算表达式(4 + 6) × 3 - 8 ÷ 2解题步骤:1. 首先计算括号内的表达式,即 4 + 6。
4 + 6 = 10计算结果为 10 × 3 - 8 ÷ 2。
2. 接下来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即 10 × 3 和 8 ÷ 2。
10 × 3 = 308 ÷ 2 = 4最终的表达式变为 30 - 4。
3. 最后进行减法运算,即 30 - 4。
30 - 4 = 26最终计算结果为 26。
实例三:复杂运算顺序题目:计算表达式 2 × (3 + 4) - 5 ÷ 5解题步骤:1. 首先计算括号内的表达式,即 3 + 4。
3 +4 = 7最初的表达式变为 2 × 7 - 5 ÷ 5。
2. 接下来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即 2 × 7 和 5 ÷ 5。
2 × 7 = 145 ÷ 5 = 1最终的表达式变为 14 - 1。
3. 最后进行减法运算,即 14 - 1。
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运算步骤的书写与规范

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运算步骤的书写与规范在数学学习中,综合算式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为了能够准确解题,正确表达计算过程,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运算步骤的书写与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运算步骤的书写与规范的要点。
一、综合算式的书写规范1. 对等式的书写:在综合算式中,通常需要将等号对齐,使用等号将等式分隔开来。
例如:2x + 3 = 7 - x2. 运算符的书写:在书写综合算式时,需要使用适当的运算符来表示不同的运算。
例如:2x + 3 - 4y = 73. 括号的书写:对于需要使用括号的部分,需要使用合适的括号符号并正确嵌套。
例如:2(x + 3) - 4y = 7二、综合算式的运算步骤书写规范在书写综合算式的运算步骤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1. 整齐排列:保持每一步的计算都整齐排列,确保每一步的操作清晰可辨。
例如:步骤1:2x + 3 - 4y = 7步骤2:2x - 4y = 42. 每一步都注明操作:在每一步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明所进行的操作,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例如:步骤1:将3移至等式右侧,变号得2x - 4y = 43. 对等号两侧保持相等:每一步运算都应确保等号两侧的值保持相等,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例如:步骤1:2x + 3 - 4y = 72x - 4y = 44. 引入新变量的书写: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引入新的变量,需要在书写时明确说明其含义和数值。
例如:步骤1:设 a = x + 3,则有 2a - 4y = 7步骤2:化简得 2a - 4y = 75. 小数和分数的书写:如果综合算式中存在小数或分数,需要使用适当的符号和格式进行书写,确保准确性。
例如:步骤1:将 3/4 移至等式右侧,变号得 2x - 4y = 7 + 3/4三、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的解题技巧解题时,除了注意运算步骤的书写与规范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1)一、解题的一般步骤1进行题意分析即常说的审题,目的是弄清题意,这是回答任何类型的题目所必须进行的步骤。
审题本身有一定的技巧或者说规律性,值得加以研究。
2确立解题思路即找到适题规律,亦即找到联系题给已知量和待求量的数学关系式。
对于比较简单的题目,由已知量和待求量联想连接它们的关系式,并确认该关系在题给条件下成立(初学者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将公式应用到它并不适用的过程中去了)即可。
而对一些较复杂的题目,已知量和待求量的关系并非一目了然,其关系涉及多个物理规律,解答这类题目有两种基本的思维方法,即分析法和综合法。
3演算求解演算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步算错前功尽弃。
4检查(1)辨误对于某些题目,可遵循一定的规律排除部分错误答案,称之为辨误。
辨误的主要依据是结果的物理意义与题意有无矛盾,量纲是否正确以及是否符合常理等。
(2)验算(略)5讨论题目做完了,还应想一想,还有无别的解法;解题时易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出题者为什么出这道题;它能给予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本题和以前做过的某题是否为同一类型,各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类型的题目也可用本题的解法;……勤于思考,总会有所收获,坚持下去,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就会发生飞跃。
概言之,解题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主要步骤:①理解题意,②拟定解题方案,③演算求解,④讨论所得结果。
能自觉地按上述四步有条不紊地解答每一道习题,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熟的表现。
二、审题要领审题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但有一定的技巧或者说规律性。
1明确已知信息和待求目标阅读完题目后,希望尽快地在头脑中对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此,应以比较清晰的方式表示之:在草稿纸上罗列出题给的数据资料,同时注意两点:⑴尽量将文字叙述“翻译”成数学语言。
如“绝热过程”可写成“Q=0”。
⑵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和近似条件。
2弄清题目所涉及的过程根据过程特点,可将题给已知条件分成几个部分。
若用简图表示,则清晰醒目,可启发解题思路。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及解题技巧.ppt

二、命题形式
4.探究类 这是一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 题目,它打破了学科界限,融合各种知识, 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5.建议类 这类题型要求学生为社会活动、 地方经济建设或学校建设提供点子,培养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 能力。 6.拟写类 这类试题是定好写作的话题, 学生根据要求创作,或写广告词,或介绍 城市,或拟写对联,一般要求简洁、精辟、 优美、有创意、吸引人。
实践活动类语文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实施途径以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形式即常常给定一个活动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编写活动提纲或者拟定实施方案等等
综合性学习的命题 特点及 答题技巧点拨
“综合性学习”题是一种全新的题型,考查中特别注重探 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调动,以及语言运 用的得体、生动与准确。近几年中考中的综合性学习题 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 1.实践类 设计一种活动情景,让学生自主转换角色, 参与其中,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社会经验,来解 决某个具体的问题。 2.设计类 虚拟一个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然 后由学生策划、设计,从而考查学生组织活动的语言表 达能力。 3.评析类 这类题目命题者会提供多则语言材料或图片, 要求学生提炼出其中隐含的观点并有自己的评价。
设题特色。本题的题目设计亦有三大特色:
1.从题目设计的侧重面看,设题强调实践,注重对学生的动脑、动手能 力的检验。如“探究”部分的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回答对问题的探 究结果。而“应用”部分的三道题目陈述的是三个活动,且各有其 侧重点:活动一侧重信息处理,活动二侧重构想策划,活动三侧重 用语智慧。 2.从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看,“探究”部分这道题,重在考查考生借 助文字材料,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比较,进而求取问 题结果的能力。“应用”部分的三道题,则分别考查的是:考生凭 借现有资料、信息,形成对问题的一定看法的能力,即评判能力; 考生根据相关主题的要求,对某种事物进行策划和创新的能力;考 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怎样进行有效劝导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三道题目涉及到了阅读评价、策划创新和语言运用等语文知 识点。 3.从所设计的题型看,所有题目都属于主观题型,但又不是纯粹的 主观题。例如,“应用”部分的“活动二”和“活动三”的两道题 目,都给考生以明确的字数规定。前一题的规定是“不超过5个字”, 后一题的规定是“不超过 50个字”。命题者之所以设计主观题型, 是因为这种题型更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多样化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综合操作(点“回答”按钮操作)
1.对正文进行排版
1)使用多级符号对章名、小节名进行自动编号。
要求:
章号的自动编号格式为:第X章(例:第1章),其中:X为自动排序。
阿拉伯数字序号。
对应级别1。
居中显示。
小节名自动编号格式为:X.Y,X为章数字序号,Y为节数字序号(例:1.1),X,Y均为阿拉伯数字序号。
对应级别2。
左对齐显示。
操作参考:
开始→“段落”选项中“多级列表”→“定义新的多级列表”,点击“更多”按
钮,选择“标题1”级别1→第X章,标题2,级别2→X.Y节,左对齐
→用格式刷刷其他章节
→刷完后打开“视图”下的“导航窗格”,爱导航窗格选中要删掉的多余的章节
号
2)新建样式,样式名为:“样式”+ 考生准考证号后5位。
其中:
字体
◆中文字体为“楷体_GB2312”,
◆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字号为“小四”;
段落
◆首行缩进2字符,
◆段前0.5行,段后0.5行,行距1.5倍;
其余格式,默认设置。
操作参考:
光标定位正文→“开始”→“样式”下角的快翻按钮,→“新建样式”按钮
→“格式”按钮中分别选择“字体”和“段落”,根据条件设置,建立新的样式,
→双击格式刷,刷文章中所有正文
3)对正文中的图添加题注“图”,位于图下方,居中。
要求:
编号为“章序号”-“图在章中的序号”,(例如第1章中第2幅图,题注编号为1-2)
图的说明使用图下一行的文字,格式同编号,
图居中。
操作参考:
图题注:图下方文字左侧→“引用”→“插入题注”→“新建标签”,输入“图”,
“确定”→“编号”→“包含章节号”确定。
光标在图题注中点击“开始”→“段
落”中“居中”按钮,选中图,“居中”。
第二张图的题注:图下方文字左侧→“引用”→“插入题注”→“确定”。
光标在
图题注中点击“开始”→“段落”中“居中”按钮,选中图,“居中”。
4)对正文中出现“如下图所示”中的“下图”两字,使用交叉引用。
改为“图X-Y”,其中“X-Y”为图题注的编号。
操作参考:
查找到图上面的“下图”文字,“引用”→“交叉引用”,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引用类型”选择“图”,“引用内容”选择“只有标签和编号”→“插入”按钮找到下一个“下图”文字,“引用”→“交叉引用”,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选择对应的图题注,点击“插入”按钮,以此类推。
5)对正文中的表添加题注“表”,位于表上方,居中。
编号为“章序号”-“表在章中的序号”,(例如第1章中第1张表,题注编号为1-1)
表的说明使用表上一行的文字,格式同编号。
表居中,表内文字不要求居中。
操作参考:
表题注:表格上方一行文字左侧→引用”→“插入题注”→“新建标签”,输入“表”,“确定”→“编号”→“包含章节号”→确定。
光标在表题注中点击“开始”→“段落”中“居中”按钮,选中表,“居中”。
第二张表的题注:表上方文字左侧→“引用”→“插入题注”→“确定”。
光标在表题注中点击“开始”→“段落”中“居中”按钮,选中表,“居中”。
6)对正文中出现“如下表所示”中的“下表”两字,使用交叉引用。
改为“表X-Y”,其中“X-Y”为表题注的编号。
操作参考:
查找到表上面的“下表”文字,“引用”→“交叉引用”,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引用类型”选择“表”,“引用内容”选择“只有标签和编号”→“插入”按钮找到下一个“下表”文字,“引用”→“交叉引用”,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选择对应的表题注,点击“插入”按钮,以此类推。
7)插入脚注尾注
操作参考:
把光标定位到正文的最前方,“开始”菜单下编辑项中打开“查找”命令,在左侧的“导航”窗格上面输入要查找的文字,如“西湖龙井”,在正文中会黄底显示找到的文字,光标定位在文字的右侧,“引用”→“插入脚注”或者“插入尾注”,光标会自动定位到相应的位置,只要输入需要的文字即可。
8)将2) 中的样式应用到正文中无编号的文字。
不包括章名、小节名、表文字、表和图的题注、脚注。
2)中已经刷完
2.在正文前按序插入三节,使用Word提供的功能,自动生成如下内容:
1)第1节:目录。
其中:
“目录”使用样式“标题1”,并居中;
“目录”下为目录项。
操作参考:
在光标定位在“第1章”,“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节符”
中的下一页→“分隔符”→“分节符”中的下一页→“分隔符”→“分节符”中的光标定位到最前面第一节,输入“目录”,删除自动出现的“第1章”,光标定位在“目录”文字的后面,“引用”→“目录”→“目录”→“插入目录”,打开“插入目录”对话框,“选项”按钮打开的对话框中取消“大纲级别”前面的复选框勾勾
2)第2节:图索引。
其中:
“图索引”使用样式“标题1”,并居中;
“图索引”下为图索引项。
操作参考:
在第二节中输入“图索引”,删除自动出现的“第1章”,光标定位在“图索引”文字右侧,“引用”→“题注”→“插入表目录”,打开“图表目录”对话框,在“题注标签”中选择“图”→“确定”
3)第3节:表索引。
其中:
“表索引”使用样式“标题1”,并居中;
“表索引”下为表索引项。
操作参考:
在第三节中输入“表索引”,删除自动出现的“第1章”,光标定位在“表索引”文字右侧,“引用”→“题注”→“插入表目录”,打开“图表目录”对话框,在“题注标签”中选择“表”→“确定”
3.使用适合的分节符,对正文进行分节。
添加页脚,使用域插入页码,居
中显示。
要求:
1)正文前的节,页码采用“i,ii,iii,...”格式,页码连续;
操作参考:
光标定位第一页,“插入”→“页眉页脚”→“页码→“页面底端”→“普通数字2”。
选中插入的“1”数字,“页眉页脚工具”→“页眉页脚”→“页码”→“设置页码格式”,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编号格式”设置为“i”,第二页,第三页重复同样方法设置为“ii”,“iii”
2)正文中的节,页码采用“1,2,3,...”格式,页码连续;
光标定位在第一章,“设置页码格式”,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页码编号”设置“起始页码”为“1”。
关闭页眉页脚菜单。
3)正文中每章为单独一节,页码总是从奇数开始;
操作参考:
光标分别定位到“第二章”章节号位置,“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
→“分节符”中的“奇数页”,使得第二章从奇数页开始,“插入”→“页码”→“设置页码格式”,“页码编号”→“续前节”。
再依次定位“第三章”、“第四章”章节号所在位置,“页面布局”→“页面设置”
→“分隔符”→“分节符”中的“奇数页”,使得每一章都从奇数页开始。
4)更新目录、图索引和表索引。
操作参考:
更新目录:目录上点右键,在快捷菜单上“更新域”→“更新整个目录”
更新图索引:图索引中点击右键,快捷菜单中“更新域”→“只更新页码”
更新表索引:表索引中点击右键,快捷菜单中“更新域”→“只更新页码”
4.添加正文的页眉。
使用域,按以下要求添加内容,居中显示。
其中:
1)对于奇数页,页眉中的文字为“章序号”+“章名”;
操作参考:
定位到第一章页面(也是奇数页),“插入”→“页眉”→选中“奇偶页不同”,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
“插入”→“文档部件”→“域”,打开“域”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类别”选择“链接和引用”,域名选择“StyleRef”,“样式名”选择“标题1”,“域选项”选中“插入段落编号”复选框;
“插入”→“文档部件”→“域”,打开“域”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类别”选择“链接和引用”,域名选择“StyleRef”,“样式名”选择“标题1”。
在“页眉页脚工具”→“设计”,下点击“下一节”,到偶数页的页眉,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
2)对于偶数页,页眉中的文字为“节序号”+“节名”。
操作参考:
“插入”→“文档部件”→“域”,打开“域”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类别”选择“链接和引用”,域名选择“StyleRef”,“样式名”选择“标题2”,“域选项”选中“插入段落编号”复选框;
“插入”→“文档部件”→“域”,打开“域”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类别”选择“链接和引用”,域名选择“StyleRef”,“样式名”选择“标题2”。
偶数页再插入一次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