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院标准空调系统介绍共20页
ICU病房空调

ICU病房空调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ICU(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在医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ICU病房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空调系统的选择、温度控制、空气净化、湿度控制和噪音控制五个方面详细阐述ICU病房空调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一、空调系统的选择:1.1 精确的负荷计算:ICU病房的空调系统应根据病房的面积、病人数量、设备功率等因素进行准确的负荷计算,以确保系统的运行效果。
1.2 高效的能源利用:选择具有高能效比的空调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1.3 可靠的运行模式:空调系统应具备可靠的运行模式,能够在突发情况下自动切换到备用供电或者备用设备,确保病人的安全。
二、温度控制:2.1 精确的温度调节:ICU病房的温度应根据病人的需求进行精确调节,通常在22-25摄氏度之间,以提供舒适的环境。
2.2 温度均匀分布:空调系统应保证病房内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冷热区域的浮现,以防止病人浮现不适或者感染。
2.3 温度监测与报警:空调系统应具备温度监测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温度异常情况,保障病人的安全。
三、空气净化:3.1 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ICU病房的空调系统应配备高效的过滤器,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2 控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空调系统应具备去除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如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以提供一个清洁的环境。
3.3 定期清洁和维护:空调系统的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设备应定期清洁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过滤效果。
四、湿度控制:4.1 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ICU病房的湿度应保持在40-60%的适宜范围内,以防止空气过干或者过湿对病人的不利影响。
4.2 避免湿度过高的情况:高湿度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对病人的康复不利,因此空调系统应具备湿度控制功能。
4.3 定期检查和调整:空调系统应定期检查和调整湿度控制装置,确保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医院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介绍

医院暖通空调系统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介绍及设计前必要条件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空调系统介绍 (2)二、地源空调发展概况 (2)三、地源空调系统的特点: (3)四、地源空调系统的社会效益 (4)五、设计前必要条件参见附件(《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本) (5)一、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介绍(1)地下水源空调系统是从水井中抽取的地下水。
这种空调在应用上受到许多限制,需要有丰富和稳定的地下水资源作为先决条件。
虽然在理论上抽取的地下水能够回灌到地下水层,但是目前国内地下水回灌技术还不成熟,很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流失。
目前由于对使用地下水的规定和立法越来越严格,这种空调系统的应用已逐渐减少。
(2)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中的地热资源,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这种空调系统是把热交换器埋于地下,通过水在由高强度塑料管组成的封闭环路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与大地土壤进行冷热交换的目的。
夏季通过机组将房间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房间进行降温。
同时储存热量,以备冬用。
冬季通过热泵将土壤中的热量转移到房间,对房间进行供暖,同时储存冷量,以备夏用,大地土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免费能量存贮源泉,这样就实现了能量的季节转换。
通常机组消耗1kW的电量,用户可以得到4kW-5KW左右的热量或冷量。
与锅炉供热系统相比,地源空调系统要比电锅炉节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电能,比燃煤、燃油锅炉节省约二分之一的能量;由于地下土壤的温度全年较为稳定,一般为15~20℃,在夏季远远低于室外空气温度,在冬季远远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机组运行工况稳定,无论在制冷还是制热都一直处于高效率运转状态,制冷、制热的性能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30%左右,因此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系统的60~70%。
因此,近十几年来,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北美北欧等国家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中国的地源热泵市场在最近五年来也非常活跃,可以预计,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效的高效、环保、节能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
医院中央空调方案

医院中央空调方案引言中央空调系统是医院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医院环境中,舒适、安全的室内气候对于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健康和舒适非常重要。
医院中央空调方案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空调系统的效能、运行成本、维护和清洁要求、噪音控制等。
本文将介绍一个医院中央空调方案,包括空调系统类型和设计要求等,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空调系统类型在医院中央空调系统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空调系统可供选择:1.水冷式空调系统:水冷式空调系统通过冷却水来吸收和释放热量,通过冷媒在冷却水和室内空气之间传递热量,以实现空调效果。
这种类型的系统适用于大型医院,可以提供较大的冷却能力。
2.风冷式空调系统:风冷式空调系统通过风扇将室外空气吹过冷凝器,将室内热量排出,以实现空调效果。
这种类型的系统相对较便宜和易于维护,适用于小型和中型医院。
3.VRV/VRF空调系统:VRV/VRF空调系统是一种变频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和需求调整制冷量,以提高能效。
这种类型的系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医院,由于其灵活性和高效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医院的具体需求和预算,可以选择适合的空调系统类型。
空调系统设计要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是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性、空气质量和持久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设计要求:1. 温控和湿度控制医院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适的温控设备和湿度传感器来实现。
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为22°C-26°C,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
2. 新风系统医院需要保证新鲜空气的供应,以维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新风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容量和效能,以保持室内的氧气含量和工作人员、患者的舒适。
3. 能效和节能措施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非常重要。
应选择节能型的设备和系统,并采取合适的节能措施,如使用能效较高的设备、优化供冷供暖管路等。
4. 噪音控制医院是一个需要安静环境的地方,所以噪音控制是医院中央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方面。
医院净化空调系统ppt课件

06
案例分析
某医院净化空调系统的应用实例
01
项目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手术室、
ICU等高风险科室。为了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某医院决定引入
先进的净化空调系统。
02
系统配置
该系统采用高效过滤器和独立送风方式,确保每个手术室和ICU都能获
得高品质的空气。同时,系统还配备了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内外环
调系统的能耗情况, 为节能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能源管理
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统一 管理医院内的能源使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运行优化
温度控制
根据季节和室内外温湿度情况, 合理设定空调温度,避免过冷或
过热。
湿度控制
根据医疗需求和室内外湿度情况, 合理调节湿度,保持舒适的医疗环 境。
03
医院净化空调系统的组成
空气处理机组
01
02
03
过滤段
去除尘埃、细菌等污染物, 保证空气洁净度。
加热/冷却段
根据需要调节空气温度, 满足医疗环境要求。
加湿/去湿段
控制空气湿度,保持舒适 度。
送风系统
送风口
将处理后的空气均匀送至各医疗区域。
送风管道
确保气流顺畅,减少阻力。
排风系统
排风口
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境自动调节送风量和温度。
03
实施过程
项目历时半年完成,期间进行了详细的方案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调试
等工作。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无尘、无菌原则,确保不影响医院的正常
运营。
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引入净化空调系统后,室内PM2.5浓度降低到个位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数量也大幅减少,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 了更加安全、健康的环境。
综合医院空调设计方案介绍及思考

综合医院空调设计方案介绍及思考综合医院的空调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如何满足人们对舒适性及空气质量的需求,还要保证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因此,综合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要求设备操作合理、运行可靠、空调系统回收和过滤效率高,空调室内温度恒定和空调室内空气新鲜。
一、空调系统概述综合医院的空调系统主要是采用集中供冷与集中供热分体式空调系统。
空调室内分体机装修后采用新风模式,由新风机组和回风机组构成,新风机组和回风机组同时运行,并在控制器控制下,通过分配器实现新风机组与回风机组的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检测,并自动调节各机组的负荷,以满足各区域的恒定温度要求。
二、空调系统运行条件空调系统要求室内温度恒定,一般要求室内温度在20-25度之间,湿度要求在45%55%之间,室内空气新鲜。
并要求空调系统应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节机组负荷,以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及室内温度稳定。
三、空调系统空气回收和过滤为了满足室内空气清洁,室内空气回收和过滤的效率需要高,一般采用过滤系统来满足室内清洁空气的要求。
室内过滤系统可以有多种,比如臭氧杀菌灭菌系统,高效过滤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等,采用不同的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的室内空气清洁要求。
四、空调系统的能耗由于空调系统的能耗较高,因此,在空调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如何降低能耗,同时保证舒适性和室内空气质量。
一般结合能源利用率的要求以及提高节能的道路,采取多种措施,如采用节能空调设备、配备节能控制系统、节制室外热量进入、室内空气检测系统、节能自动排烟系统等,以满足使用需求。
五、系统安全措施满足安全要求也是空调设计的重要方面,常用的安全措施有安全监控系统、停机系统、厨房排烟系统等。
安全监控系统可以监控室内温度,以确保室内温度稳定;停机系统可以对空调系统进行检查,监测系统运行状态,以确保空调设备安全运行;厨房排烟系统可以有效排出厨房排烟,以保证厨房空气清洁。
总之,综合医院空调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等等。
ICU病房空调

ICU病房空调ICU病房空调是指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空调系统。
由于ICU病房的特殊性,空调系统在确保病人舒适度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严格的洁净度和空气质量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病房空调的标准格式,包括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温度控制、洁净度要求等方面。
一、系统组成ICU病房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 主机:包括制冷机组和空气处理机组,用于制冷和处理空气。
2. 风管系统:用于输送冷风和排出室内污浊空气。
3. 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温度。
二、工作原理ICU病房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 制冷循环:制冷机组通过循环工质的变化,将热量从室内排出,实现室内温度的降低。
2. 空气处理:空气处理机组通过过滤、除湿、加湿等处理,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和湿度。
3. 风管输送:冷风经过风管输送到各个病房,同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
三、温度控制ICU病房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以确保病人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方式:1. 温度设定:根据病人的需求和医生的建议,设置合适的室内温度范围。
2.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病房内,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并将反馈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
3.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自动调节制冷机组和空气处理机组的运行状态,以达到设定温度。
四、洁净度要求由于ICU病房的特殊性,空调系统必须满足严格的洁净度要求,以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常见的洁净度要求:1. 过滤器:空气处理机组必须配备高效过滤器,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微尘和细菌。
2. 换气频率:病房内的空气应定期更换,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3. 消毒措施: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消毒,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五、其他要求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ICU病房空调系统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噪音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噪音应尽量低,以不影响病人的休息和治疗。
2. 能耗控制:空调系统应具备节能功能,以降低运行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3. 应急措施:空调系统应具备应急停机和故障报警功能,以应对突发情况。
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规范

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规范一、普通用房的空调系统设置1、应充分注意利用自然通风,有中庭的必须保证其无障碍的自然通风,或辅助之以机械排风;气候条件合适地区可利用穿堂风,应注意保持清洁的区域位于通风的上风侧;2、凡是产生有味气体、水汽和潮湿作业的用房,必须设机械排风;3、普通空调系统应根据医院各房间的室内空调设计参数、设备概况、卫生学要求、使用时间、空调负荷等要求合理分区;4、各功能区域宜独立分区,采用独立的系统,并要注意各空调分区能互相封闭、避免空气途径交叉感染的原则,有洁净度要求的房间、严重污染的房间、应单独成为一个系统;5、医院的通风与空调机应采用容易消毒、清洗,停机后容易保持干燥、无积水的专用医用通风空调机组;没有特殊要求不应在机组内安装紫外线灯等消毒装置;不得使用淋水式空气处理装置,不宜采用风管式加湿器;6、普通空调系统的回风口必须设低阻中效过滤器,选用空调机时应考虑到回风过滤器的阻力;7、新风采集口应远离冷却塔排风口、烟囱排烟口、及所有排气口,新风采集口与排气口间应有足够的距离;新风采集口的下端应距地面3m以上;设在屋顶时应距屋面1m以上;8、对放疗室、核医学检查室、传染病病房等含有有害微生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的排风,当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应在排风入口设高效过滤器;9、没有特殊要求的排风机应设在排风管路末端,使整个管路为负压;二、洁净用房的空调系统设置1、医院洁净用房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细菌浓度沉降菌法浓度或浮游菌法浓度和空气含尘浓度应按表1分级;换气次数不应超过表规定上限的倍;表1 洁净用房的分级标准空态或静态2、Ⅰ、Ⅱ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应设高效过滤器,Ⅲ、Ⅳ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可设亚高效过滤器;3、Ⅲ级及以上洁净手术室应采用局部集中送风,送风口集中布置于手术台上方;4、Ⅰ级洁净手术室中100级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单向流;5、准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可采用带亚高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的立式净化风机盘管和立式净化空调器;新风可以集中供给,也可设立独立的新风机组;6、洁净用房不得使用静电空气净化装置作为房间送风末端;7、净化空调系统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8、洁净用房室内应采用上送下回气流组织;走廊可采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9、新风系统要设三级过滤,末级过滤应为亚高效空气过滤器;三、门诊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门诊部在气候条件合适时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2、医院的门厅应尽量减少室外空气流入,维持室内合适的空气流动和热环境;如采用中庭形式的门厅,除采用自然通风外,当采用空调时,宜采用分层空调;3、候诊厅和走廊空调系统宜采用上送上回方式,在化验室、处置室、换药室等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设置局部排风;4、诊室的空调温度应比候诊区高1~2℃,冬天温度不低于22℃;小儿科候诊室和诊室对其它区域为正压;隔离诊室及其候诊前室,当有空调时应采用单独的空调设备;当与其他诊室为同一系统时必须单独排气,无回风,必须维持室内的负压;四、急诊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急诊部门应采用独立的空调系统,送风量不低于10次换气,新风量不小于3次,能24小时连续运行;温度宜在20-26℃;2、急诊隔离区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并有排风系统,相对负压不小于5Pa;发热门诊室的负压应不小于10Pa,排风出口应设在无人流频繁或滞留的空旷场所,如无合适场所则在排风口处设高效过滤器;五、住院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普通病区应满足以下要求:A、普通病区的病房首先应考虑开窗有纱窗通风;B、当有条件设置普通空调时,应有新风供应和排风,并尽量减小系统规模;C、病区洗涤机室、干燥机室、公用厕所、处置室、污物室、换药室、配膳间等应设排风,排气口的布置不应使局部空气滞留;排风量为10~15次/小时换气,应能24小时运行;且夜间可以设定小风量运行;2、产科应满足以下要求:A、分娩室以及准备室、淋浴室、恢复室等相关房间如设空调系统必须能24小时连续运行;B、分娩室宜采用变新风的空调系统,可根据需要进入全新风运行状态;C、新生儿室内空气品质要求与一般病房相同;室内温度全年保持28℃左右;D、有条件时,早产儿室NICU和免疫缺损新生儿室宜为Ⅲ级洁净用房;如室内有早产儿保育器时,室内温度夏季设定为27℃,冬季为26℃,相对湿度夏、冬季均为50%;3、传染病用隔离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A、当设置空调系统时,应设置独立的空调和排风,并且能够24小时连续运行;B、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对单人病房或单一病种病房一般可采用回风设高效过滤器的空调末端机组,换气次数不低于8次/h,其中新风换气不低于2次/h,否则宜设全新风系统;不得设置风机盘管机组等室内循环机组;送、排风装置应设置在室外而用风管连接到室内,如因条件限制必须设置在室内时,室内不得出现负压风管;并应方便空气过滤器保养和更换;C、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应设缓冲室,其压力梯度应使病房内气流不致通过缓冲室外溢,排风出口允许设在无人的空旷场所,如无合适场所则在排风口处设高效过滤器,不得渗漏并易于消毒后更换;排风机可集中设置,也可一室一机;D、新风可以集中处理,也可以新风机组的形式直接设在走廊侧墙上;E、室内气流应做到一侧送风,对侧床头附近排回风,形成定向流动,避免出现回流气流;F、非空气途径传染的隔离病房的空调系统可参照普通病房;G、区域应维持有序梯度负压,负压程度由走廊→缓冲室→隔离病房依次增大;负压差最小为5Pa;应在每个房间送排气风管安装密闭阀,且与配置风机连锁,风机停止时密闭阀关闭;H、温度20~27℃,相对湿度30%~60%;4、重症护理单元ICU应满足以下要求:A、重症护理单元宜采用不低于Ⅳ级洁净用房的要求,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温度宜在20-26℃,相对湿度宜为40%-65%;对邻室维持+5Pa正压;B、重症护理单元病房宜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要注意送风气流不要直接送入病床面;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排风或回风口应设在病床的附近;5、骨髓移植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A、骨髓移植病房应按医疗要求选用Ⅰ、Ⅱ级洁净用房;一般应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方式;Ⅰ级病房应采用全室垂直单向流,两侧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当采用水平单向流时,病人活动区应布置在气流上游,休息时头部应朝送风墙,要避免吹风感;B、各病房应采用独立的双风机并联、互为备用的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C、送风应采用调速装置,至少采用两档风速;病人活动或进行治疗时风速取大值不低于s,病人休息时取小值不低于s;室内温度宜取22-27℃,相对湿度取45%-60%;D、对邻室保持+8Pa的正压;6、烧伤病房应根据治疗方法的要求,确定是否选用洁净用房;当选用洁净用房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重度烧伤以上的病房烧伤面积≥70%, Ⅲ度面积50%应按Ⅲ级洁净用房设计,采用集中布置送风风口,其辅助用房和重度烧伤以下的病房宜按Ⅳ级洁净用房设计;B、各病房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应设备用送风机;C、对于多床一室的Ⅳ级烧伤病房,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D、温度30~32℃,相对湿度40%~60%;E、对邻室保持+8Pa的正压;F、病区内的浴室、厕所等应设置排风装置,并要装有中效过滤器,设置与排风机相连锁的密闭风阀;G、洁净病房噪声控制在白天不超过50dBA,晚上不高于45dBA7、哮喘病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A、哮喘病病房宜按Ⅱ级洁净用房设计;B、各病房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C、严格控制温湿度波动,全年25℃±1℃,50%±5%;E、对邻室保持+8Pa正压8、解剖室、标本制作室、太平间应满足以下要求:A、非传染病尸体解剖室、标本制作室须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应在室的四周均匀布置下排风口;解剖室的空调应采用全新风全排气的独立系统;当标本制作室和保管室为同一空调系统时,应能根据各室的温度条件,可以独立控制;B、传染病尸体解剖室应、标本制作室在解剖台上集中送风,按Ⅰ级手术室要求设计,室内可保持10000级,采用全新风系统;排风应设高效过滤器;对邻室保持-10Pa的负压;室外排风管道应为负压管道;C、太平间应有足够的通风;设机械排风时须维持负压;六、手术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洁净手术部的设计与均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技术规范GB50333的规定;2、一般手术室应采用末端过滤器不低于高中效过滤器的空调系统或全新风系统;室内保持正压,换气次数不得低于6次/时;七、医技科室的空调系统设置1、检验科、病理科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有单独排风系统,产生有害气体的部位试剂配置、标本处理、实验装置等应采用负压洁净工作台,涉及对人体或环境有危害的微生物气溶胶操作,应在二级含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B、若采用一般空调系统,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30%~60%;2、实验室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实验对象确定是否采用洁净用房;B、涉及危险微生物气溶胶操作的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C、生殖学中心的体外受精实验室应按Ⅰ级洁净用房设计,可以采用局部集中送风,倒置显微镜工作台应要求防振,振幅不大于2μm;;取卵室应按Ⅱ级洁净用房设计,并采用局部集中送风;以上噪声均应不大于50dBA;其他洁净辅助用房冷冻室、工作室、洁净走廊等可按Ⅳ级洁净用房设计,局部集中送风;所有装修材料均不应有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化学源和放射源,不得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设备和材料;3、检查室应满足以下要求:A、电生理科、超声科、纤维内窥镜科宜设置独立的一般空调系统,温度22—26℃,相对湿度30%—60%;B、心血管造影室操作区宜为Ⅲ级洁净用房;洁净走廊比操作间低一级;对邻室保持+8P的正压;辅助用房采用一般空调;C、放射科的检查室、控制室采用一般空调,能独立调节,应考虑室内设备发热量的影响;当采用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时不应在机器上方设置任何风机盘管机组等末端装置及其水管;D、检查室、控制室和暗室应设排风系统,自动洗片机排风须采用防腐蚀的风管;排风管上应设止回阀;E、在设有射线屏蔽的房间,对于穿墙后的风管和配管,应采取不小于设墙壁铅当量的屏蔽措施;4、治疗操作室应满足以下要求A、当采用一般空调时,温度22~26℃,相对湿度40%~60%;当在操作区局部设净化区时,宜不低于Ⅲ级,对邻室保持不小于5Pa的正压;B、心脏导管治疗室、导管室、无菌敷料室均应不低于Ⅳ级空气洁净度设计,温度22~26℃,相对温度40%~60%,噪声≤55dBA;C、热伤处置室宜按Ⅳ级空气洁净度设计,温度24~27℃,相对湿度≤60%,噪声≤60dBAD、听力检查室若设空调系统必须采取周密的消声减振措施,噪声≤30dBA;一般宜设置集中式空调系统,如条件不允许,应该将末端装置设置在远离无声室的顶棚内,并采用消声装置、隔声设施;应降低回风口气流噪声;无声要求高的检测,可以采用暂时停止空调,隔断气流等方法;E、磁共振机MR室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度宜取22±2℃,相对湿度60%±10%;F、扫描间内必须采用非磁性、屏蔽电磁波的风口,不允许任何建筑设施管道穿越;G、核磁共振机的液氦冷却系统必须设置单独的排气系统,直接连接到核磁共振机的室外排风管;管道必须采用非磁性材料,管径不小于250mm;H、核医学科ECT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扫描间温度宜取22±2℃,相对湿度60%±10%;且1小时内的温度变化不大于3℃;I、其他房间可采用一般空调,但排风应按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和医用放射性废弃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133处理;J、放射治疗科空调系统必须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种类与使用条件确定;宜采用单风管的全新风空调方式;K、应保证各室的必要的送排风量;根据放射物质所规定的室内外浓度计算送排风量,室内外浓度应控制在上限定值以下;L、新风空调机内应设置粗效和中效以上两级空气过滤器;如当排气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应在排气侧使用高效过滤器;M、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区域内,相对于管理区域外要经常保持负压,排气风管的材料宜采用氯乙烯衬里风管;并在排风系统中设置气密性阀门;应在净化处理装置的排气侧设置风机,保持排风管内负压,排风机后于空调系统关闭;N、当贮藏室、废物保管室贮藏放射性同位素时,要求24小时排换气;八、中心供应室的空调系统设置1、中心供应站应保持有序梯度压差,无菌区相对正压不低于10Pa,清洁区相对正压不低于5Pa,生活或卫生通过区为零压,污染区对外维持不低于-5Pa的负压;2、中心供应站的无菌区应按Ⅲ级洁净用房设计,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高压灭菌器应设置局部通风,低温无菌室如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器要有独立排风系统,并设相应净化或解毒器;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30%~50%;3、污染区内发生污染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独立局部排风, 总排风量不低于负压所要求的差值风量;污染区内的回风应设置不低于中效的空气过滤器,送风口不作特殊要求;4、清洁区、生活区和卫生通过区可采用普通空调;清洁区温度为18~21℃,相对温度30%~60%;医院暖通空调的目的1、医院供暖通风及空调的目的是在创建舒适、健康室内环境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院内感染;2、维持医疗过程中最适宜的医疗环境、卫生环境,实施合适的灾害防止对策,确保暖通空调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靠性;3、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前提下采取防止污染扩散和节能的措施;空调系统节能1、新风变风量控制,以便在停机时维持洁净用房室内合适的正压;2、合理的分区和配管,尽量缩短输送距离,减少法兰接头、阀门数量,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压力降;3、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所需要的合理送风量,而不要由推荐的换气次数估算送风量;采用风机变转速运行;4、对高级别洁净室,区分出空调风量和净化风量,净化风量不需空调箱处理,经过再过滤就可回到洁净室;对低级别洁净室尽量采用低阻亚高效过滤器;5、合理利用蓄冷蓄热技术;6、空调主机实行热回收,产生卫生热水;。
医院空调与净化

医院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独立运行模式
对于某些特定区域,如手术室,需要独 立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以适
应医疗需求。
新风处理
为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质量,系统 需定期引入新风,并进行必要的过滤
和处理。
集中运行模式
对于大部分病房和办公区域,可以采 用集中控制的空调系统,以节约能源 和降低运营成本。
排风处理
空气品质改善
研究新型空气净化技术,有效去除医院内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提高空气质量。
高效空气净化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01
02
03
高效过滤技术
研发出更高效的空气过滤 材料,提高对细菌、病毒 等微生物的过滤效率。
紫外线消毒技术
利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杀 菌消毒,减少医院内感染 的风险。
离子发生器技术
利用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 子,对空气进行净化,提 高室内空气质量。
选用高效、低能耗的空调设备和部件, 如高效压缩机、节能型冷却塔等。
03
医院空气净化技术
空气净化的定义与分类
空气净化定义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去除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微生物、有 害气体等污染物,使空气达到洁 净要求的过程。
空气净化分类
根据处理对象和目的的不同,空 气净化可分为工业洁净、室内空 气净化和医用空气净化等。
医院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
高效过滤技术
通过高效过滤器去除空气中 0.3μm以上的悬浮颗粒物, 达到洁净的空气效果。
紫外线消毒技术
利用紫外线杀菌灯发出的紫 外线辐射破坏微生物的DNA 结构,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 目的。
臭氧消毒技术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空气 中的微生物、细菌等进行灭 活处理。
层流净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