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套期保值会计运用分析-以东方航空为例-2010

套期保值会计运用分析(2010-5-20 8:59:52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2009年4月16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08年年度报告》,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39.28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6.04亿元),所有者权益-115.99亿元。
由于所有者权益为负数,其A股更名为ST 东航。
创纪录的巨亏让人瞠目结舌,其中的航油套期保值亏损64.01亿元尤其让人震惊和费解。
一般认为,套期保值的目的和做法就是把风险锁定,在规避潜在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潜在获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套期保值是不可能发生巨额盈亏的.而ST东航却套而不保。
一、套期保值的一般运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定义,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晶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套期保值策略通常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同类商晶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同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在期货合约到期日前,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受相同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和制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导致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盈亏必然相互抵销。
由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一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套期保值会计内容已实现趋同,下面的论述依据中国会计准则展开,仅在个别地方引述国际准则。
航空公司成本中航油成本占比很高。
航油成本随油价波动变化很大,会给其利润带来很大波动,因此.航空公司普遍面临很高的航油价格风险,存在套期保值需求。
[例]假设某中资航空公司2007年8月31日需购人航油100万吨(相当于未来3个月海外航油用量),公司判断未来3个月内航油价格可能持续上涨。
2007年5月31日,航油现货价格为580美元,吨,决定在境外某交易所做期货多头100万吨为该预期交易套期保值。
东航和国航燃油套保巨亏事件

航油套期保值的原因
高风险行业,很容易受到政治稳定、经济起伏、金融汇率和油价波 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航空公司的利润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航油价格
航油套期保值被认为是降低运营成本、规避风险、创造利润的必要 措施之一
1、适当的套期保值会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 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2、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督, 树立正确的风险控制观念,让套期保值 业务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而国航公告显示,其所持有的套期保值合约,恰恰订立于国 际油价沸腾之时的今年7月间,期限最长至2011年。国航董事 会授权的套期保值合约下的购入量为2008年度实际燃油采购 量的50%±10%。外界据此判断,以国航今年的航空燃油采 购量约320万吨计,其套保的规模上限是192万吨。而如果逾 越此范围,则国航的套保带有投机意味。国航表示,“如国 际油价于套期保值合约剩余期间继续保持低位,该公司可以 通过节省现货采购成本,弥补合约损失。”
起因
• 国航表示,在国际油价高位时,国航与若干对手方订立燃油保值合约,约定于合 同期间公司有权以约定价格从对手方买入一定数量燃油;同时对手方也有权以约 定价格向公司卖出一定数量燃油。如国际油价不断攀高,国航就可以按当初约定 以低于市场价买到燃油,但未预料到此后国际油价一路狂跌。
• 继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几天前公布因燃油套期保值一个月内巨亏21亿元后,有消 息人士称,截至2008年10月14日,东方航空在燃油套保上亏损已达6.9亿美元, 东航今年全年净资产有可能因此出现负值。
国航与对手“豪赌”的是国际油价。国航表示,与对方签订的燃油保值合约约定,在合同期间,双方有 权以约定价格,按照事先确定的周期从对方买入/卖出一定数量燃油。其中,国航有权买入燃油的价格 远高于对方有权卖出燃油的价格。
案例六(东方航空套保亏损)(5篇)

案例六(东方航空套保亏损)(5篇)第一篇:案例六(东方航空套保亏损)案例六资料一:再过3个月,东方航空将戴上ST帽子。
根据测算,其2008年全年的亏损额可能高达122亿元,其中航油套保浮亏62亿元,实际赔付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随着合约的不断到期,这个窟窿还会越捅越大。
交易对手:国际投行巨头?“无论东航目的是套保还是投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合约都是彻头彻尾的错误,完全搞反了方向。
”长城伟业期货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卜毅文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细述了东航套保巨亏62亿元的来源。
直到2008年11月27日,一纸《关于航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提示性公告》,东航航油套保巨亏才浮出水面。
公告显示:截至2008年10月31日,东航航空燃油套保亏损共计18.3亿元。
同时公告提出,所签订的套期保值合约实际亏损额将随着航油价格变动。
果不其然,随后,47亿、50亿、62亿,窟窿越来越大,截至2008年12月31日,根据东航的套保合约及当日纽约WTI 原油收盘价计算,这个窟窿在2008年底被定格在62亿元。
消息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造成东航巨亏的套保合约签订于2008年6月份,共计55份,签订对象为数家国际知名投行。
航油套期保值是指航空公司为了应对油价的上下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对未来所用航油进行保值增长的一种金融衍生品工具,通过买入或卖出远期航油合约,锁定成本。
亏损或者盈利在合约到期前属于浮盈或者浮亏。
假设买入看涨合约,油价上涨造成浮盈,这部分盈利对冲掉了相当于合约量部分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部分,达到对航油的套期保值作用,反之亦然巨亏元凶:卖出套保期权根据可查资料,东航对航空燃油进行套期保值始于2003年,2007年度只产生了53.5万元的浮亏,很好的对冲了航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然而签订于2008年6月的套保合约为何遭受高达62亿元的巨亏?根据东航公告,所签订的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分为两个部分:在一定价格区间内,上方买入看涨期权,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东航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1.3 事件历程
2008年6月,东航与数家国际知名投行签订55份远期航油合约进行航油 套期保值,合约包括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
2008年7月起,受多方面不利消息影响,国际原油现货价格一路暴跌, 从最高的147美元/桶跌到45美元/桶;
2008年11月27日,一纸《关于航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提示性公告》指出, 截至2008年10月31日,东航套期保值亏损共计18.3亿元,实际亏损将随 航油价格变动;
卖出看跌期权
卖出看涨期权
被动合约 对冲主动合约期权金 巨亏元凶
被动合约
以不低于每桶62.35美元 在未来规定时间在对手 买入航油1135万桶
以每桶72.35至200美元 的价格出售航油约300 万桶
2.1 买入看涨期权
合约
合约签订于2008年6月30日,东航以较高约定价格(62.35美元/桶~150 美元/桶)向对手方买入航油1135万桶,东航具有购买选择权,对手必 须接受。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至2011年间到期。
1.1 公司简介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国务院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
100%
中国东方航空集 40.03% 团公司
100%
东航国际控股(香 32.97% 港)有限公司
中国 东方 航空 股份 有限 公司
间接控股
1.2 事件背景
航空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受航油价格的影响,因而对航油进行套期保 值被认为是锁定运营成本的主要手段,被世界各国航空公司广泛采用。
2
合约分析
2.1 买入看涨期权
2.2 卖出看跌期权
2.3 卖出看涨期权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2. 合约分析
典型失败案例分析-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典型失败案例分析-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东航在2008年6月签订的石油套保合约,由于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造成了62亿巨额亏损。
根据东航公告,所签订的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分为两个部分:在一定价格区间内,上方买入看涨期权,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在市场普遍看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利用卖出看跌期权来对冲昂贵的买入看涨期权费,同时要承担市场航油价格下跌到看跌期权锁定的下限以下时的赔付风险。
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在签订合约之前,东航在国外投行的指导下,认为原已位于高位的石油价格还会出现上涨,所以签订的套保合约以单边上涨行情为基础。
然而,条约签订不久,石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导致了东航出现巨额亏损的局面。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案例失败原因总结:1)过分依赖、信任国外投行,导致签订不对等合约。
对于国航同国外投行签订的套保合同,我们不难发现,合同本身存在着不对等的问题。
但是对于国航这样的大规模国企来说,为何还是义无反顾的签订合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国企过分信任国外的投行,被他们的专业名声冲昏了头脑。
这种过分的信任主要来源于自身专业水平的贫乏及对行业的不了解。
2)单边看多预测,未考虑到反向行情。
国航在签订套保合约的时候,国际油价最高已经涨到了147.5美元,面对如此高的价位,套保方并未考虑到价格回落的风险,反而相信了国外投行唱高200美元的误导。
制定了单边看涨的套保策略,导致日后价格大幅回落带来的巨额亏损。
3)对价格存在侥幸心理,试图利用反向操作抵消权利金。
在套保策略的设计过程中,国航过分相信看涨的单边行情,在签订一个看涨期权之后,为了能够对冲昂贵的看涨期权金,又签订了一个卖出的看跌期权,并同时承担市场下跌到看跌期权锁定的下限以下的赔偿风险。
此举可谓是“因小失大”,虽然理论上抵消了一部分的权利金,但所增添的附加风险,以及相关的赔偿金却是导致国航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
4)分清套保和投机的界限,坚持初衷原则。
案例10-1:东航期权套期保值案例研究

东航期权套期保值案例研究姓名: 高扬学号:00628125一、背景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中国俨然已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然而我国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上市公司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风险的预警、计算分析以及控制能力比较欠缺。
因此在前期利益的诱惑下,企业家往往忽视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抱着一种赌博的心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正中国际投机者只下怀。
本文在讲述期权套期保值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来分析东航套期保值导致巨额浮亏的案例。
套期保值(Hedging)也译作“对冲交易”,即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套期保值基本做法就是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数量相当但交易地位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相同的期货合约,对冲平仓,结清期货交易带来的盈利或亏损,以此来补偿或抵消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或利益,使交易者的经济收益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套期保值实质上就是在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的一种对冲机制,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然而期货市场毕竟是不同于现货市场的独立市场,它还会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而期货价格的波动时间与波动幅度不一定与现货价格完全一致;加之期货市场上有规定的交易单位,两个市场操作的数量往往不尽相等,这就意味着套期保值者在冲销盈亏时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润或亏损。
“对赌”实际上并不是赌博,而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和融资手段,是以期权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
对赌协议的英文名称为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直译过来是估值调整协议。
协议双方并不完全是你输我赢的关系。
在很多情况下,对赌协议是一种激励约束条款。
企业能够利用这种方式较为简便地获得大额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以达到低成本融资和快速扩张的目的。
东航套期保值案例分析.描述

大纲
1
案例介绍
2
合约分析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大纲
1
案例介绍
1.1 公司简介
1.2 事件背景
1.3 事件历程
2
合约分析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1.1 公司简介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是我国三大国有骨干航空运输集团 之一。2002年,以原东航集团公司为主体,在兼并原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 原云南航空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2
合约分析
2.1 买入看涨期权
2.2 卖出看跌期权
2.3 卖出看涨期权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2. 合约分析
➢ 东航与数家国际知名投行签订55份远期航油合约进行航油套期保值, 合约包括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
期权合约
买入看涨期权
主动合约 套期保值
以 约 定 价 ( 最 高 150 美 元)在未来规定时间在 对手买入航油1135万桶
➢ 东航早在2001年就开始利用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交易等金 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并在2003年起就利用燃油期权进行 套期保值,直到2008年其燃油保值业务头寸一直都有盈利。
➢ 2003年至2008年7月,原油价格一路飙升,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最高触 及147.5美元/桶。东航的航油成本占公司运营成本的比例为43%,严 重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
2.1 买入看涨期权
最大亏损:权利金
能起到套期保值作用!
最大收益:无限(理论上)
2.2 卖出看跌期权
合约
✓ 东航承诺以不低于62.35美元/桶的价格购买合约对手1135万桶航油, 合约截止日时,无论航油价格多少,合约对手有权选择是否卖出,东 航必须接受。
从东航和广州植之元看企业套期保值

同属套保缘何天壤之别—从东航和广州植之元看企业套期保值2008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这一年全面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突变,全球经济一片“飘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接受了动荡市场的严峻考验,作为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套期保值再次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爆出外汇期权交易亏损超过150亿港元,震惊全香港;同一天,深南电公告称,公司与高盛全子公司杰瑞(新加坡)私营公司3月签订的“对赌”协议开始出现巨额亏损;11月21日,国航发布公告称,截至10月31日,公司参与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达31亿元,在该公司的三季报中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是9.61亿元;11月27日,东航发布公告称,截至10月31日,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8.3亿元;2009年1月12日,东航又发布公告称,公司2008年12月的航油套期保值合约发生实际现金交割损失约1415万美元,根据初步估算,截至去年年底,公司2008年全年航油套期保值公允价值损失高达62亿元。
不断爆出的国内大型企业套保失败案例,引起了市场极大反响。
媒体、企业、专家、学者纷纷就套期保值问题展开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分析和辩论。
最终的结果似乎只有一个,即企业是在进行投机,而不是套保,有些企业甚至中了国际投行的“圈套”。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套期保值,防止企业由套保转向投机呢?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套期保值这个风险管理工具有没有给一些企业带来“福祉”呢?无独有偶,2008年11月19日,广州冷机(000893,股吧)(证券代码000893)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08年11月14日、17日、1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积达到20%以上。
其原因是,2008年11月13日该公司公布的一项整体资产置换计划,即将置入的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大豆(资讯,行情)压榨企业——广州植之元公司,该公司是利用套期保值控制风险的“高手”,业绩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东航以更高的约定价格(72.35美元/桶~200美元/桶)向对手卖出航油 300万桶,合约截止日时,不管航油价格多少,对手具有购买选择权, 东航必须接受。
✓ 目的:可能是为手上持有的其他航油期货、现货做套保。
合约分析
➢ 若油价P大于200美元/桶,对手选择行权,向东航以200美元/桶价格买 入航油,亏损(P -200)美元/桶;
➢ 汇报频率:至少每3个月提交一份完整的风险管理报告给金融风险管 理委员会。
➢ 下设:交易员、风险控制员、复核清算员
3.2 内部控制
➢ 公司建立了风险管理授权委托制度,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审批人员和 交易人员分别进行了专项授权,采用分级授权操作方式,对交易额度 和时间权限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
➢ 公司制定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制度》,操作中实行前台(交易员)、 中台(风险控制员)、后台(复核清算员)分开,明确了三者的具体 职责。
1.1 公司简介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国务院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
100%
中国东方航空集 40.03% 团公司
100%
东航国际控股(香 32.97% 港)有限公司
中国 东方 航空 股份 有限 公司
间接控股
1.2 事件背景
➢ 航空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受航油价格的影响,因而对航油进行套期保 值被认为是锁定运营成本的主要手段,被世界各国航空公司广泛采用。
✓ 目的:套期保值。
合约分析
➢ 若油价P大于150美元/桶,东航选择行权,向对手方以150美元/桶价格 买入航油,盈利(P -150)美元/桶;
➢ 若油价位于[62.35,150]美元/桶区间,东航既可行权也可不行权,亏损 都为权利金;
➢ 若油价P小于62.35美元/桶,东航选择不行权,支付给合约对手权利金。
数据来源:东航2008年年报
2008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139.28亿元,其中原油期权合 约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64.01亿元,占亏损比例46%;资产减 值20.22亿元,占亏损比例14.5%。
3.1 财务数据
资产负债表
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资产总计 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负债合计 负债率
作为东航集团核心主业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股 份),1997年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作为首家中国航企挂牌上市。东航股份 每年为全球7000万人次的旅客提供服务,旅客运输量位列全球第五。作为天河 联盟成员,东航股份通过与联盟的衔接,构建了以上海为核心枢纽,通达世界 187个国家、1000个目的地的航空运输网络。
➢ 航油对冲比例高达41.58%,远超国际通行的20%的套期保值比例; ➢ 合约长达3年,无法及时对头寸进行减仓。
4. 经验教训
外部因素
➢ 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管理层可利用国有企业资产进行投机,若成功 则可加快升迁;若亏损最多也就平级调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 一致,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证券监管部门对企业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使金融 衍生品的监管基本处于空白,相关法规漏洞重重。而国企出资人国资 委监管手段有限,无法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监管。
2008年12月31日,航油价格下跌到40美元/桶,根据东航套期保值合约 及当日纽约WTI原油收盘价计算,东航亏损62亿元;
2009年1月,国资委表示将通过非公开发行给予东航30亿元注资,两个 星期后金额增加到70亿元,东航避免破产。
1.3 事件历程
数据来源:
大纲
1
案例介绍
1.3 事件历程
2008年6月,东航与数家国际知名投行签订55份远期航油合约进行航油 套期保值,合约包括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
2008年7月起,受多方面不利消息影响,国际原油现货价格一路暴跌, 从最高的147美元/桶跌到45美元/桶;
2008年11月27日,一纸《关于航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提示性公告》指出, 截至2008年10月31日,东航套期保值亏损共计18.3亿元,实际亏损将随 航油价格变动;
➢ 东航早在2001年就开始利用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交易等金 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并在2003年起就利用燃油期权进行 套期保值,直到2008年其燃油保值业务头寸一直都有盈利。
➢ 2003年至2008年7月,原油价格一路飙升,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最高触 及147.5美元/桶。东航的航油成本占公司运营成本的比例为43%,严 重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
2
合约分析
2.1 买入看涨期权
2.2 卖出看跌期权
2.3 卖出看涨期权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2. 合约分析
➢ 东航与数家国际知名投行签订55份远期航油合约进行航油套期保值, 合约包括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
期权合约
买入看涨期权
主动合约 套期保值
以 约 定 价 ( 最 高 150 美 元)在未来规定时间在 对手买入航油1135万桶
[0, 62.35]
(62.35, 150]
-权利金
-(62.35 -P) +权利金
+权利金
-权利金 +权利金 +权利金
(150, 200] +(P -150) -权利金 +权利金
+权利金
(200,+∞)
+(P -150) -权利金
+权利金
-(P -200) +权利金
盈利区间:[62.35,200],东航不是在套保,而是在赌油价不会跌破62.35美 元/桶或不会超过200 美元/桶。
3.1 财务数据
套期保值与燃油成本
燃油成本 已变现对冲亏损/(盈利) 燃油成本总额 未变现公允价值计量对冲亏损/(盈利)
2008年
人民币百万元 18,480 8 18,488 6,256
2007年
人民币百万元 15,237 (120) 15,117 (97)
数据来源:东航2008年年报
公司2008年燃油成本上升22.3%,是公司进行套期保值的主要原因之 一,由于油价暴跌,公司卖出的看跌期权严重亏损,未变现公允价值 计量的对冲亏损高达62.56亿元。
2008年
10,401,069 62,782,937 73,184,006 54,076,709 30,172,448 84,27年
9,690,252 56,814,229 66,504,481 35,855,447 27,426,142 63,281,589
95.2%
大纲
1
案例介绍
2
合约分析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4. 经验教训
巨亏原因
➢ 东航认为油价继续上涨或下跌幅度不大,对权利金做了大量套保,直 接导致了巨额亏损;
➢ 过度信赖国际投行,签订风险与收益不对等合约,看似可以对冲合约 金,实际上陷入投行圈套;
➢ 混淆了套期保值和期权投机,套期保值只需购买看涨期权,而卖出看 跌或看涨期权均属于投机行为;
3.2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缺陷
公司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是在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运行的,缺 乏有效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审批和监督;
公司虽然建立了风险管理授权委托制度,对套期保值的审批人员和交易 人员分别进行了专项授权,但交易员、风险控制员和复核清算员都属于 财务会计部,不利于独立的审核和控制;
公司对燃油套期保值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控和信息沟通,仅在每年年中和 年底向董事会汇报金融衍生品交易情况,出现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 若油价位于[72.35,200]美元/桶区间,对手既可行权也可不行权,东航 均收益权利金;
➢ 若油价P小于72.35美元/桶,对手选择不行权,东航获取权利金。
2.3 卖出看涨期权
最大亏损:无限(理论上) 最大收益:权利金
投机!
2. 合约分析
策略回报
P
买入看涨 期权
卖出看跌 期权
卖出看涨 期权
3.2 内部控制
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
金融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风
复
交
险
核
易
控
清
员
制
算
员
员
3.2 内部控制
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
➢ 成员: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财务部、审计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主 要领导。总经理任委员会主任,财务总监任委员会副主任。
➢ 职责:制定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风险管理工作目 标,监督和指导金融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风险管理工作
东方航空公司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大纲
1
案例介绍
2
合约分析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大纲
1
案例介绍
1.1 公司简介
1.2 事件背景
1.3 事件历程
2
合约分析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1.1 公司简介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是我国三大国有骨干航空运输集团 之一。2002年,以原东航集团公司为主体,在兼并原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 原云南航空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2007年 43,541,228.00
724,834,00 603,955.00 4,935,485.00 2007年末 66,504,481.00 2,517,750.00
2006年 38,132,963.00 -3,332,214.00 -3,061,644.00
3,222,550.00 2006年末 59,819,787.00 1,974,892.00
2.1 买入看涨期权
最大亏损:权利金
能起到套期保值作用!
最大收益:无限(理论上)
2.2 卖出看跌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