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有机化学实验1教学大纲
4、《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09130006课程中文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Experiments课程类别:实践教学性课程必修课程实验课总学时:课程总学时:54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课总学时:54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开课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学院各专业的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
它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程任务:1.使学生通过实验的第一手材料来学习有机化学,加深对课堂上所学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反应的理解,增强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及分析鉴定的方法;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参加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是合成实验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必须在实验课教学中切实加强的重要环节。
要注意在有关的实验中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四、实验课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有机实验基本操作,基本要求:掌握有机化学实验预习、仪器领取、操作、记录、实验报告及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熟悉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的类别;掌握仪器的洗涤、磨口仪器的使用与保护;掌握塞子的钻孔和简单的玻璃工操作;重难点:认清有机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掌握塞子钻孔的方法,玻璃管的截断和弯曲方法。
熔点管的拉制、玻璃管插入塞子的方法。
(完整版)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13P0005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学分:4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本课程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技技术新成果及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学习后继专业课,培养造就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三方面的目标。
1.专业知识目标1.1 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其具体应用;1.2 熟悉各类有机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1.3 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1.4 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的反应机理。
2.专业技能目标2.1 运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有机反应的可行性;2.2 运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解释碳正离子、碳负离子、游离基等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2.3 运用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部分有机反应的机理。
3.专业素质目标3.1 具有基本的查阅国内外文献的能力;并具备基本的阅读英文文献的专业英语水平;3.2 具有良好的有机化学逻辑思维能力,从有机化学角度分析解决相关问题;3.3 具备基本的从事有机化学科学研究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让他们了解材料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制备与分析技术,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熟悉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 能够分析材料的性能数据,并能根据需求设计和改进材料的配方和工艺。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材料化学基础知识1.1 材料的分类和特性1.2 材料的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1.3 材料的微观与宏观性质1.4 材料的热力学性质1.5 材料的电子结构与导电性质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1 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工艺2.2 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特性分析2.3 材料的结构表征技术2.4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3. 材料性能与应用3.1 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失效机理3.2 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应用3.3 材料的光学和电磁性能3.4 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等2. 实验教学:实验操作指导、实验报告撰写等3. 课外实践:课程设计、小组讨论、科研项目等4. 学科竞赛:参加材料化学相关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材料化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 《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 《材料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 《材料在光子学中的应用》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学期论文:根据指定的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七、教学评价与改进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评价,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并进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优化。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应用化学、化学课程代码:18E00615学时分配:36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材料化学》是应用化学的专业选修课程。
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化学为基础的专门学科,因此对于该学科的本科学生来讲开设化学基础课尤显重要。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切实地了解和掌握材料(主要是无机材料)化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本概念,初步了解材料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材料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等化学基础知识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多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的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晶体学基础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1.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与点阵1.1.2 晶体结构参数1.1.3 晶体缺陷1.2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1.2.1 对称性基本概念1.2.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1.2.3 晶体的微观对称性1.3 晶体的X射线衍射1.3.1 晶体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1.3.2 衍射方向1.3.3 衍射强度1.3.4 常用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1.4 晶体结构的描述第二章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2.1 晶体特征的结构基础2.2晶体学点群和晶体的性质2.2.1 晶体学点群的分类2.2.2 晶体的点群和晶体的物理性质2.3 非正比化合物材料2.4液晶材料2.4.1 液晶和塑晶2.4.2 液晶的特性2.4.3 液晶材料2.4.4 液晶显示技术2.5 玻璃和陶瓷2.5.1 晶态材料与非晶态材料的异同2.5.2 玻璃2.5.3 陶瓷第三章金属材料3.1 金属特性与金属键3.1.1 自由电子理论3.1.2 能带理论3.2 金属单质结构3.2.1 金属单质结构的近似模型——等径圆球密堆积3.2.2 三维密堆积的三种典型型式3.2.3 金属单质结构概况3.2.4 金属原子半径3.3 合金结构3.3.1 金属固溶体3.3.2 金属化合物3.3.3 合金结构与性能3.4 金属材料3.4.1 轻质金属材料3.4.2 钢铁的结构与性能3.4.3 非晶态金属材料3.4.4 形状记忆合金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4.1 离子晶体4.1.1 几种二元离子晶体的典型结构形式4.1.2 离子键与晶格能4.1.3 离子半径4.1.4 Goldschmidt结晶化学定律4.1.5 关于多元复杂离子晶体结构的规则——Pauling规则4.2 分子间做用力与超分子化学4.2.1 分子间作用力4.2.2 超分子化学4.2.3 晶体工程4.3 无机非金属材料4.3.1 无机非金属材料分类4.3.2 碳素材料4.3.3 单质硅4.3.4 无机化合物材料4.3.5 硅酸盐材料第五章高分子材料5.1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5.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性能5.2.1 高分子链的结构5.2.2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5.2.3 晶态高分子的结构特点5.2.4 高聚物的物理状态转变5.2.5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5.3 高分子的聚合方法5.3.1 聚合机理5.3.2 加聚5.3.3 缩聚5.4 塑料5.4.1 塑料的分类5.4.2 塑料的应用5.4.3 塑料的加工5.5 橡胶5.5.1 天然橡胶5.5.2 合成橡胶5.5.3 橡胶的加工5.6 纤维5.6.1 纤维的分类5.6.2 合成纤维5.6.3 纤维加工成型5.7 复合材料5.7.1 复合材料的特性5.7.2 木质材料5.8 医用高分子材料5.8.1 概况5.8.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5.8.3 人造硬组织材料5.8.4 人工器官及其关键材料5.8.5 高分子药物5.9 导电高分子材料5.9.1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5.9.2 高分子导电机理5.9.3 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5.9.4 新型导电聚合物体系5.9.5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5.10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5.10.1 发展概况5.10.2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和特征5.10.3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5.10.4 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第六章纳米材料6.1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6.1.1 纳米科技进展6.1.2 纳米材料的种类6.1.3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6.2 纳米材料的制备6.2.1 纳米粉体的合成6.2.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6.2.3 碳纳米管的制备6.3 纳米结构测试技术6.3.1 基本原理6.3.2 常用仪器6.3.3 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6.4 纳米材料的应用6.4.1 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中的地位6.4.2 磁学应用6.4.3 纳米催化6.4.4 陶瓷增韧6.4.5 光学应用6.4.6 医学应用6.4.7 环保应用第七章新型功能材料7.1 光学功能材料7.1.1 激光材料7.1.2 红外材料7.1.3 发光材料7.2 半导体材料7.2.1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7.2.2 半导体的分类7.2.3 半导体材料7.3 超导材料7.3.1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7.3.2 超导体的临界参数7.3.3 超导机理7.3.4 超导材料的种类7.3.5 超导材料的性能7.3.6 超导材料的应用7.4 热电压电和铁电材料7.4.1 热电材料7.4.2 压电材料7.4.3 铁电材料7.5 功能转换材料7.5.1 光电转化材料7.5.2 磁光材料7.5.3 声光材料教学安排及方式材料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其教学主要为课内讲授。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溶胶-凝胶法
通过溶胶的形成、凝胶化及热处理等步骤合成 材料,如氧化物薄膜的制备。
2024/3/28
水热/溶剂热法
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进行化学反应合成材料,如纳米材料的制备。
12
先进合成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CVD)
利用气态物质在固态基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 成固态沉积物的技术,用于制备薄膜、涂层等。
燃料电池材料
催化剂、电解质、电极等关键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太阳能电池材料
硅基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关键 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制备技术。
20
光电功能材料
2024/3/28
发光材料
荧光粉、量子点、有机发光材料等发光原理、制备 及应用。
显示材料
液晶显示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材料等显示原理、 制备及应用。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学习实验室基本安全制度,了 解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及应对 措施。
化学危险品管理与使用
掌握化学危险品的分类、标识、 储存和使用规范,确保实验过 程安全。
实验事故应急处理
学习实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 程序,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 力。
2024/3/28
25
基本实验操作训练
1 2
常用实验仪器与设备使用 熟悉并掌握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 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pH计等。
2024/3/28
物理气相沉积(PVD)
通过物理过程(如蒸发、升华、溅射等)使材料从靶 材转移至基体上形成薄膜的技术。
原子层沉积(ALD)
基于表面化学反应的薄膜沉积技术,具有原子 层级的控制精度,用于制备超薄膜、纳米结构 等。
13
材料制备实例分析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工科各专业用)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工科各专业)一、课程简介有机化学实验是材料与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回流、萃取、洗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理的分离提纯方法,并正确选择和安装仪器;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正确的记录、归纳和总结实验结果。
培养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研究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二、教学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是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
三、课时分配情况实验课程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必修实验个数:6个,选修实验个数:1个。
受学时所限,学生实验在以下内容中选作32学时。
四、适用专业材料与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各本科专业五、考核方式及办法实验总成绩=(实验平时总成绩×50%) +(实验操作考试成绩×50%) ;按百分制给出,再折合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试验平时成绩:1)除第一个实验一般知识介绍及简单玻工外,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按相关格式完成实验报告一份。
按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内容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按A+、A 、A-、B+、B 、B-、C+、C 得出实验平时成绩。
2)实验平时总成绩对七个试验的成绩取平均值,用百分值给出。
单个试验成绩折算:A+(95)、A(90)、A-(85) 、B+(80)、B(75) 、B-(70) 、C+(65)、C(60)。
2024年基础有机化学(一)教学大纲

THANKS
感谢观看
考试内容
涵盖课程所有章节,重点考察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合成方法、 波谱解析等方面的内容。
题型分布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合成题等,以全面评价学生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比
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项目 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60%,根据闭卷笔试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计算
逆合成分析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合
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逆合成分析法中的应用,提高合成路线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常见有机合成方法介绍
01
经典有机合成方法
介绍经典的有机合成方法,如酯化、酰化、烷基化等,及其在有机合成
中的应用。
02
金属有机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探讨金属有机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如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
酚的性质
酸性、取代反应(如硝化、磺化等 )、氧化反应(如高锰酸钾氧化) 、缩合反应(如酚醛树脂的生成) 。
04
有机合成方法与策略
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逆合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逆向分析目标分子的结构,确定合成路线和关键步骤。
逆合成分析法在复杂有机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逆合成分析法在解决复杂有机分子合成问题中的优势。
实验安排
配套8个实验,包括基本操作训练、性质验证及合成实验 等。
02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碳原子结构与成键特点
碳原子的电子构型及 杂化方式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 示方法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 键型
有机化合物分类及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1 课程编码:42806503实验学时:24学时开课学期:第3学期一、课程地位、意义及要求本课程是根据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教学的要求而设置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配套课程,与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
二、课程基本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反应机理的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较系统地学习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制备和纯化方法,及其性质的分析鉴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化学相关工作奠定前期工作基础。
三、实验项目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1.实验项目汇总表它;③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其它;④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2.操作技能和仪器使用训练汇总表3.实验项目及要求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实验目的:1.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并要求学生要个遵守;2.为了有机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认识有机实验常用仪器及型号,掌握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以及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保养方法;3.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对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进行讲解;4.教育学生如何查询化工辞典、手册、参考书、期刊以及电子网络资源等,这些也是完成有机化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技能。
实验内容:1.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与规则教育;2.实验室事故的预防(1)火灾预防(2)爆炸预防(3)中毒预防(4)触电预防;3.事故处理和急救(1)火灾处理(2)玻璃割伤处理(3)烧烫伤处理(4)中毒处理(5)水银温度计破损处理;4.急救用具(1)消防器材的使用(2)急救药箱的急救药品的使用;5.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和装置(1)有机实验室常用普通玻璃仪器种类和用途教育(2)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的认识(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装置教育;6.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与保养(1)玻璃仪器的洗涤(2)玻璃仪器的干燥(3)玻璃仪器的保养;7.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1)预习(2)实验记录(3)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主要仪器设备:电源总闸、消防器材、急救药箱、常用玻璃仪器、洗涤液、实验报告样本。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熔点测定方法;2.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便于学生观察有机化合物熔化过程,对比不同方法测定熔点的优缺点,本实验课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同时使用熔点仪测量;3.了解显微熔点测定仪的基本构造,学会使用显微熔点测定仪。
实验内容:1.学习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样品的装填方法与要求;2.学习B型管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的使用方法;3.让学生了解显微熔点测定方法;4.学习显微熔点仪基本构造,使用显微熔点仪测定物质熔点。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熔点仪、熔点管、B型管、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硅油、AR尿素、AR肉桂酸、肉桂酸和尿素的混合物。
实验三蒸馏与沸点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和微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与方法;2.掌握常压蒸馏的适用范围;3.熟练掌握常压蒸馏的仪器装配和拆卸。
实验内容:1.常量蒸馏装置的安装;2.微量蒸馏装置的安装;3.沸点的测定;4.沸点相差较大混合物液体的分离;5.提纯和除去不易挥发的物质;6.溶剂的回收。
主要仪器设备: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热源、直型冷凝管、空气冷凝管、蛇形冷凝管、锥型瓶。
实验四萃取实验目的:1.使学生掌握萃取的原理和方法;2.使学生懂得萃取也是有机化合物常用的纯化方法之一。
实验内容:1.一次性萃取法;2.多次萃取法;3.讲解分液漏斗型号和分液漏斗的主要应用;4.讲解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的事项;5.讲解分液漏斗正确的操作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分液漏斗、锥形瓶、醋酸水溶液、乙醚等。
实验五重结晶提纯法实验目的: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滤纸折叠方法;3.掌握重结晶提纯法的一般过程。
实验内容:1.溶剂的选择;2.固态物质的溶解;3.杂质的除去;4.晶体的析出、收集和洗涤;5.晶体的干燥;6.滤纸的折叠方法;7.热过滤的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热水漏斗、短颈漏斗、玻璃棒、滤纸、锥形瓶、酒精灯、循环水泵、布氏漏斗、抽滤瓶、干燥仪等。
实验六色谱法实验目的:1.掌握色谱法在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分离、提纯和鉴定中的重要意义;2.学习柱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3.学会纸色谱、薄层色谱的制备,柱色谱的填装;4.学习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利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
实验内容:1.吸附剂的选择;2.洗脱剂的选择;3.装柱;4.洗脱;5.薄层板的制备和活化;6.点样;7.展开;8.显色;9.蒸发洗脱剂。
主要仪器设备:色谱柱、吸附剂、洗脱剂、带塞锥形瓶、旋转蒸发器、玻璃板、点样毛细管、展开槽、显色装置等。
实验七旋光度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旋光仪的构造;2.掌握旋光仪来测定物质的旋光度;3.学习比旋光度的计算;4.要求在教学中采用目测旋光仪,自动旋光仪仅仅用来对比,不能单独作为本课题教学用。
实验内容:1.旋光仪零点校正;2.旋光度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目测旋光仪。
实验八环己烯的制备实验目的:1.学习以浓磷酸为催化剂催化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原理和方法;2.初步掌握分馏和水浴蒸馏的基本操作技能;3.掌握有机化合物制备产率的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1.将底物和催化剂混合;2.安装分馏柱;3.分馏合成环己醇;4.洗涤溜出液;5.分液收集产物;6.干燥产品;7.蒸馏纯化产品;8.称量产物重量并计算产率。
主要仪器设备:圆底烧瓶、分馏柱、直型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分液漏斗、环己醇、浓磷酸、沸石、加热装置等。
实验九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目的: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等基本要求。
实验内容:1.在圆底烧瓶中混合底物和催化剂;2.安装带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回流装置;3.回流并观察反应现象;4.回流完后,将回流装置改为蒸馏装置蒸馏出产品;5.在分液漏斗中洗涤初产物,并分离出初产品;6.干燥产品;7.蒸馏纯化产品。
主要仪器设备:圆底烧瓶、回流冷凝管、尾气吸收装置、吸收尾气碱液、分液漏斗、锥形瓶、溴化钠、浓硫酸、正丁醇、沸石、无水氯化钙等。
实验十对二叔丁基苯的制备实验目的:1.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是向芳环中引入烃基最重要的方法之一;2.利用分子内的Friedel-Crafts反应可以制备环状化合物;3.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利用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制备烷基苯的原理和方法;4.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无水操作的基本要求。
实验内容:1.带有尾气吸收和空气干燥器装置的回流装置的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2.对二叔丁基苯的合成反应操作;3.对二叔丁基苯的纯化;4.测所得产物的熔点。
主要仪器设备:三口烧瓶、冷凝管、干燥管、尾气吸收装置、磁力搅拌器。
实验十一1-苯基乙醇的制备实验目的:1.硼氢化还原法制备醇在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2.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硼氢化还原法制备醇的原理和方法;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萃取、低沸点物蒸馏以及学习减压蒸馏等基本要求。
实验内容:1.硼氢化还原苯已酮制备1-苯基乙醇实验操作过程;2.粗产物的初步纯化处理;3.减压蒸馏收集产品;4.测所得产物的熔点。
主要仪器设备:烧杯、玻璃棒、减压蒸馏装置、水浴锅。
实验十二三苯甲醇的制备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Grignard反应引发及Grignard试剂制备方法、应用和进行Grignard反应的条件;2.掌握无水无氧惰性气体保护反应的基本方法;3.掌握搅拌、回流、萃取、蒸馏等操作。
实验内容:1.带有搅拌和惰性气体保护及干燥装置的回流装置的安装操作;2.Grignard反应引发及Grignard试剂制备;3.Grignard试剂与二苯甲酮的亲核加成反应;4.产物纯化(萃取、蒸馏);5.测所得产物的熔点。
主要仪器设备:三口烧瓶、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干燥管、抽滤装置。
四、考核方式1.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2.期末考核方式可采用实验操作考试。
3.评分办法: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为70%,期末考试成绩为30%。
平时成绩考核办法:采用百分制,考勤、纪律、卫生15%(实验态度、考勤、纪律、安全、卫生、值日等);预习报告20%(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必要的实验数据查阅结果);实验报告25%(内容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与讨论、实验思考题等);操作技能40%(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力、实验的操作技能技巧、实验观察与记录能力、现场分析与处理能力等)。
4.本实验课程成绩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计入学生成绩。
每学期如果有两次(含两次)以上无故不上实验课,则该学生不能参加实验考核,该学生实验课总成绩记为不合格,必须重修。
五、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及教学参考书曾和平主编. 《有机化学实验》, 高教出版社出版.执笔人:曹国标审核人:孙安霞系主任:袁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