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结构培训复习题

合集下载

材料表面工程复习题标准答案

材料表面工程复习题标准答案

1.什么是材料表面工程?表面工程是经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多种表面技术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况,以获得所需要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2.表面工程的作用有哪些?(1)对于机械零件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抗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保证现代机械在高速、高温、高压、重载以及强腐蚀介质工况下可靠而持续地运行(2)对于电子电器元件提高元器件表面的电、磁、声、光等特殊物理性能;保证现代电子产品容量大、传输快、体积小、高转换率、高可靠性;(3)对于机电产品的包装及工艺品提高表面的耐蚀性和美观性;实现机电产品优异性能、艺术造型与绚丽外表的完美结合(4)对生物医学材料提高人造骨骼等人体植入物的耐磨性、耐蚀性,尤其是生物相容性;保证患者的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3.表面工程技术包含哪些内容?内容:失效分析、表面技术、涂覆层性能、涂覆层材料、预处理和后加工、表面检测技术、表面质量控制、使用寿命评估、表面施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三废处理和重大工程实践4.表面工程技术发展经过了哪三个阶段?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单一表面工程技术的品种增加、工艺成熟为特征;第二阶段以复合表面工程技术的出现和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第三阶段以微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与传统表面工程技术的结合与实用化为主要特征5.在材料表面工程中用于表面淬火的加热方式有哪几种?(1)感应加热(高频、中频、工频)表面淬火;(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3)激光加热表面淬火;(4)等离子体加热表面淬火;6.简要说明热扩渗的原理。

(1)介质分解活性介质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化学分解,析出活性(初生态的)原子(或离子)的过程化学介质分解的速度,取决于化学介质性质、数量、分解的温度、压力以及有无催化剂(2)吸收活性原子在金属表面吸附与金属表面原子产生键合而进入金属表层的过程吸收的方式活性原子向钢的固溶体中溶解或形成化合物吸收的强弱与活性介质的分解速度、渗入元素的性质、扩散速度、钢件的成分及其表面状态有关(3)扩散被钢件表面吸收的活性原子(或离子)向钢件深处迁移,以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即渗层)7.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有哪些特点?(1)淬硬层组织细化,硬度比常规淬火提高15-20%,铸铁经淬火后耐磨性可提高3-4倍(2)加工速度极快,工艺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工艺过程易实现数控(3)可进行大型零件局部表面硬化及形状复杂工件的硬化处理(4)淬硬层深度可精确控制(5)可以实现自冷淬火,不需要油或水等淬火介质8.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优点。

表面结构培训复习题讲解学习

表面结构培训复习题讲解学习

一、填空题练习1.60JS9的公差为0.074mm,上偏差为+0.037 mm,其最大实体尺寸为59.963 mm,最小实体尺寸为60.037 mm。

2.Φ20的孔,上偏差为+0.006mm,下偏差为-0.015mm,则孔的基本偏差为+0.006 mm,孔的公差为0.021 mm。

3.的公差为0.030mm,气最大实体尺寸为。

4.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中,0级轴承精度最低,应用最广。

5.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应规定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基准线及评定参数。

6.平键联结中,键与键槽宽度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为避免装配困难,应规定轴键槽对轴线、轮毂键槽对孔心线的对称度公差。

7.包容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边界,主要用于保证孔、轴配合性质。

8.最大实体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主要用于保证自由装配。

9.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公差等级分为20 级,依次为IT01、IT0、IT1、IT2、…、IT18 。

10.规定优先采用基孔制的目的是减少定值刀具及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11.要求去除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上限值不得大于12.5μm,则在图样上标注12.5 。

12.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Φ50H7的孔和Φ100H7的孔,两孔加工的难易程度相当(相同)。

13.在装配图上,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应标注轴颈公差带代号。

14.某轴的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2μm,最远为4μm,则同轴度误差值为8μm 。

15.被测要素遵循独立原则是指其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

16.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国家标准规定了评定长度来限制、减弱表面加工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7.基本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

18.孔、轴基本偏差各分为28 种。

19.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0.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表面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表面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表面技术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表面张力的单位是:A. 牛顿(N)B. 帕斯卡(Pa)C. 焦耳(J)D. 牛顿每米(N/m)2.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征是:A. 亲水头和疏水尾B. 亲水尾和疏水头C. 亲水亲油双链D. 疏水疏油双链3. 关于表面张力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表面张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体现B. 表面张力总是使液体的表面积减小C. 表面张力与液体的温度无关D. 表面张力可以影响液体的润湿性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表面张力引起的?A. 水滴在荷叶上形成球状B. 肥皂泡的形成C. 水银柱在玻璃管中的上升D. 液体在毛细管中的上升5. 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方面的作用是:A. 增加表面张力B. 减少表面张力C. 保持表面张力不变D. 使表面张力波动6.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聚集形态称为:A. 胶束B. 悬浮液C. 乳液D. 泡沫7.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表面活性剂?A. 肥皂B. 洗洁精C. 酒精D. 洗发水8.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A. 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B. 表面活性剂完全溶解的浓度C. 表面张力达到最低点的浓度D. 表面活性剂开始沉淀的浓度9. 在润湿过程中,接触角的大小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固体的表面能B. 液体的表面张力C. 液体的温度D. 液体的粘度10.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应用中,以下哪项不是其主要功能?A. 乳化作用B. 清洁作用C. 杀菌作用D. 起泡作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表面张力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描述表面活性剂在洗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已知某液体的表面张力为72 mN/m,求该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形成半球形液滴的半径。

2. 假设一个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质量为700 g/mol,其在水溶液中的CMC为1×10^-5 mol/L。

表面组装技术复习试题

表面组装技术复习试题

表面组装技术复习试题第一章:概论1. 什么是表面组装技术(smt):无须对印刷电路板钻插装孔,直接将表面贴装微型元器件贴焊到印刷电路板或其它基板表面规定位置的先进电子装联技术。

2. 什么是表面组装技术(tht):把表面组装元器件安装到钻孔的PCB上,经过波峰焊或再流焊使表面组装的元器件和PCB板上的电路之间形成可靠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3. Smt与tht相比具有哪些优势特点?4. SMT技术体系涉及范围:机械、电子、光学、材料、化工、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

5. 从技术角度讲:SMT技术是元器件、印制板、SMT设计、组装工艺、设备、材料和检查技术等的复合技术。

6. 基板是元器件互连的结构件,在保证电子组装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7. 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芯片制造业进入我国,为推动我国SMT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8. 世界各国为防止SMT技术上的科技差距扩大的决策:加强科研开发和基础研究。

8. 在SMT发展的动态中,讲述了表面组装技术向着高密度、高精细、高柔性、高可靠性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9.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设备的细胞,板极电路的组装技术是制造电子设备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的出现总会引起板级电路组装技术的一场革命。

10. SMT不仅涉及电子整机与设备制造业,还涉及元器件制造业、PCB制造业、材料制造业和生产工艺设备制造业,但最终是服务于电子整机制造的。

11. 组装工艺和设备是实现SMT产品的工具和手段,决定着生产效率和质量成果。

12.我国早期表面组装技术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的军用及航空电子领域。

13.美国是世界上SMD和SMT起源最早的国家。

14.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SMD和SMT,日本在贴片SMT方面的发展很快超过了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5欧洲各国的SMT的起步较晚,其发展水平和整机中SMC/SMD的使用效率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16.据飞利浦公司预测:到2010年全球范围内插装元器件的使用率将由目前的40%下到 1O%,反之SMC/SMD将从60%上升到 90%左右。

《表面工程学》复习题总结

《表面工程学》复习题总结

1,摩擦磨损与腐蚀摩擦: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

按实际工作的条件的差别,可以将摩擦分为四类,即干摩擦,边界润滑摩擦,流体润滑摩擦和滚动摩擦。

磨损:指相对运动的物质摩擦过程中不断产生损失或残余变形的现象。

拨照磨损机理的不同,可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微动磨损, 冲蚀磨损和高温磨损。

最基本的是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

腐蚀:就是材料与环境介质作用而硬气的恶化变质或破坏。

按照材料腐蚀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金属在干燥的气体介质中或不导电的液体介质中发生的腐蚀,腐蚀过程无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导电的液态介质中因电化学作用导致的腐蚀,在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

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即局部腐蚀,全而腐蚀和机械力作用下的腐蚀。

局部腐蚀主要分为: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电偶腐蚀。

2,热扩渗形成热扩渗的基本条件有三个:1,渗入元素必须能够与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或金属件化合物。

2,欲渗元素与基材之间必须有直接接触。

3,被渗元素在基体金属中要有一定的渗入速度。

渗层形成机理:1,产生渗剂元素的活性原子并提供给基体金属表而。

2.渗剂元素的活性原子吸附在基体金属表面上随后被基体金属所吸收,形成最初的表面固溶体或金属间化合物,建立热扩渗所必须的浓度梯度。

3,渗剂元素原子向基体金属内部扩散,基体金属原子也同时向渗层中扩散,使扩散层增厚,即扩散层成长过程,简称扩散过程。

3,热喷涂热喷涂是采用各种热源使涂层材料加热熔化或半熔化,然后用髙速气体使涂层材料分散细化并髙速撞击到基体表而形成涂层的工艺过程。

涂层形成的大致过程是:涂层材料经加热熔化和加速一►撞击基_►冷却凝固形成涂层涂层材料的喷涂速度主要由焰流速度决定,同时也与材料的粒径有关。

凋整喷嘴与工件的距离到最佳位置非常重要。

热喷涂工艺流程包括基体表而预处理,热喷涂,后处理,精加工等过程。

表面总结习题

表面总结习题

第二章表面科学基本概念及理论固体表面:通常指固---气界面或固---液界面,一般由凝聚态物质靠近气体或真空的一个或几个原子层组成。

界面:一般指两相交界处,严格来讲固固、液液、固液、气液、固液交界处皆为界面。

晶界: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晶体之间的界面,晶粒与晶粒之间的接触界面叫做晶界。

相界:由结构不同或结构相同而点阵参数不同的两块晶体相交接而形成的界面。

理想表面:是一种理论上的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

清洁表面:指没有被其它任何物质污染,也没有吸附任何不是表面组分的其它原子或分子的表面,是我们在预处理后中想要得到的表面。

实际表面:理想的表面是不存在的,清洁的表面是难以制备的,实际的表面存在缺陷、杂质等现象。

机械加工表面:在磨削、研磨、抛光等机械作用下,金属表面能形成特殊结构的表面层。

表面驰豫:表面的原子周期性突然破坏,表面上的原子会发生相对于正常位置的上、下位移以降低体系能量,表面上原子的这种位移称为表面驰豫。

表面重构:平行基底的表面上,原子的平移对称性与体内显著不同,原子位置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表面台阶机构:表面原子形成台阶结构。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的峰和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微观粗糙度。

指在较短距离内(2〜800卩n出现的凹凸不平(0.03-4卩m。

贝尔比层:固体材料经切削加工后,在几个微米或者十几个微米的表层中可能发生组织结构的剧烈变化,使得在表面约10nm 的深度内,形成晶格畸变薄层。

表面吸附:指固体表面吸引气体的一种结合,又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靠范德华力作用,物理吸附对温度比较敏感,低温下的单层有序结构,吸附分子结构无变化。

化学吸附:则形成化学键结合,存在电子转移,结合强度比物理吸附大许多。

固体的表面张力与自由能:处于界面上的原子除受到来自内部自身原子的作用力外,还受到外部介质分子(或原子)的作用力。

显然其力是不平衡的,若外部为真空更是如此。

这使得表面原子偏离正常的平衡位置,从而牵动着附近的几层原子,造成表层产生畸变,表面的各种缺陷更加重了这种畸变。

2019.12表面工程复习题-4页word资料

2019.12表面工程复习题-4页word资料

现代表面处理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按形成途径材料的表面大致可划分为、、、、、、、几种。

2、固体的表面特性主要表现在、、、3、零件脱脂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4、由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摩擦主要有、、、5、按磨损机理分通常磨损主要分、、、6、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处理方法主要有、、、。

1、固体的表面特性主要表现在、、、2、零件脱脂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3、由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摩擦主要有、、、4、按磨损机理分通常磨损主要分、、、5、应力腐蚀发生的3个条件是、、。

6、由涂料的3种固化成膜类型有、、。

7、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处理方法主要有、、8、固体的表面特性主要表现在、、、9、零件脱脂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10、由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摩擦主要有、、、11、按磨损机理分通常磨损主要分、、、12、应力腐蚀发生的3个条件是、、。

13、由涂料的3种固化成膜类型有、、。

14、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处理方法主要有、、二、不定项选择题1、对涂装设备安全要求最高的一种为。

(2分)A、空气喷法B、高压无空气喷法C、静电喷法 D电泳法2、在讨论腐蚀问题时,通常规定电位较低的电极称为。

(2分)A、阳极B、阴极C、正极D、负极3、大批量电镀小螺钉可选。

(2分)A、挂镀B、刷镀C、滚镀D、连续电镀4、为达到心部强韧抗冲击、表层硬而耐磨,可选。

(4分)A、中碳钢调质加表层淬火B、20Cr等低碳钢渗碳、淬火加低温回火C、38CrMoAl等调质加表层渗氮D、45钢调质加表层镀铬5、机床主轴可由:A、45#钢(调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B、40Cr(调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D、38CrMoAl(调质+氮化)等材料及工艺制造,上述其中成本最高的是(1分),最不抗冲击及抗重载的为(1分),精度高且变形最小的为(1分);(单选)淬透性最低的为(1分),淬透性最高的为(1分),最耐热耐蚀的为;(1分);(单选)轴心部可能为低碳马氏体,表层为高碳马氏体的为;(2分)表面、心部成分相同的为;(2分)(多选)表面处理应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前、后)(2分)。

2011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

2011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

2011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2011年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仁金属表面的磨损可以分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____________等。

2.黏着磨损一般有、 %三种形式。

磨料磨损可分为三种形式。

3.从涂层结合机理分析•热喷涂涂层与基体主要是结合方式.堆焊层主要是结合方式。

4.常用的热喷涂方法有、V等5. 气体燃烧火焰喷涂包括、等。

6、堆焊金属渗合金方式主要包括、V %O7. 表面机械性能的测试可从、% 、等方面考虑。

8. 表面工程技术实施的目的包括:_____________ V _________________ V ___________ 等。

9. 金属磨损的评定方法主要有磨损量、耐磨性和冲蚀磨损率。

其中磨损■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等几类磨损量。

10.黏着磨损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V三种形式O磨料磨损可分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三种形式。

11. 金属表面的腐蚀根据腐蚀机理分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O根据腐蚀破坏形式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2. 表面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有 ____________ V ___________________ 。

13 V 堆焊金属渗合金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1. 简述点蚀发生的条件以及防止点蚀的措施。

2. 简述热喷涂材料的选用原则。

3. 简述影响磨粒磨损的主要因素。

4. 例举表面工程技术的主要典型应用情况(至少3项,且必须至少1项包含高速列车上的典型应用)。

5. 以你今后可能的就业方向举例,你认为以后你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会接触到表面工程技术吗?6. 简述影响黏着磨损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练习1.60JS9的公差为0.074mm,上偏差为+0.037 mm,其最大实体尺寸为59.963 mm,最小实体尺寸为60.037 mm。

2.Φ20的孔,上偏差为+0.006mm,下偏差为-0.015mm,则孔的基本偏差为+0.006 mm,孔的公差为0.021 mm。

3.的公差为0.030mm,气最大实体尺寸为。

4.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中,0级轴承精度最低,应用最广。

5.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应规定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基准线及评定参数。

6.平键联结中,键与键槽宽度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为避免装配困难,应规定轴键槽对轴线、轮毂键槽对孔心线的对称度公差。

7.包容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边界,主要用于保证孔、轴配合性质。

8.最大实体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主要用于保证自由装配。

9.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公差等级分为 20 级,依次为 IT01、 IT0、 IT1、 IT2、…、 IT18 。

10.规定优先采用基孔制的目的是减少定值刀具及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11.要求去除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上限值不得大于12.5μm,则在图样上标注 12.5 。

12.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Φ50H7的孔和Φ100H7的孔,两孔加工的难易程度相当(相同)。

13.在装配图上,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应标注轴颈公差带代号。

14.某轴的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2μm,最远为4μm,则同轴度误差值为 8μm 。

15.被测要素遵循独立原则是指其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

16.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国家标准规定了评定长度来限制、减弱表面加工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7.基本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

18.孔、轴基本偏差各分为 28 种。

19.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0.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1.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2.标准公差是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公差值。

23.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

24.被测要素遵循最大实体要求是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来控制被测要素的实体。

25.从零件的功能看,不必要求零件几何量制造得绝对准确,只要求在某一规定范围内变动即可,该允许的变动范围叫做几何量公差。

26.圆度公差带的形状为同心圆环。

27.下极限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成为下偏差。

28.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是传递运动准确性、传动平稳性、以及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和适当的侧隙。

29.在齿轮应检精度指标中,齿廓总偏差的符号为。

30.要求去除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偏差的上限值为,加工余量为1.8mm,则在图样上完整标注为。

31.在建立尺寸链时,应遵循最短尺寸链原则。

32.尺寸链中的增环是指它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的组成环。

二、单项选择题练习1.比较孔或轴加工难易程度的根据是(④)。

①公差值②基本偏差值③基本尺寸④公差等级2.一换档齿轮与轴配合采用平键联结,需要变换齿轮的轴向位置,应采用(①)。

①松联结②正常联结③紧密联结④过盈联结3.当测量的实际孔心偏离理想孔心的距离为5μm时,其位置度误差值为(③)。

①2.5μm ②5μm ③10μm ④20μm4.Φ50f6、Φ50f7、Φ50f8的(②)相同。

①下极限偏差②上极限偏差③实际偏差④公差5.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带与(①)的公差带一样。

①圆度②圆柱度③直线度④平面度6.测量表面粗糙度时,取表面算术平均偏差值作为评定参数,记为(①)。

①Ra ②Rz ③Ry ④RSm7.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按独立原则标注,则尺寸公差(④)。

①控制形状误差②控制作用尺寸③控制基本尺寸④控制实际尺寸8.在基孔制配合中,轴的基本偏差a ~ h用于(③)配合。

①过盈②过渡③间隙④过渡或过盈9.被测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值与该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值的关系是(④)。

①前者一定等于后者②前者一定大于后者③前者不得小于后者④前者不得大于后者10.平键联结中,键的配合尺寸公差带代号为(②)。

①h7 ②h8 ③h9 ④h1011.滚动轴承工作时,由于摩擦发热,内圈的热膨胀会引起(②)。

①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变紧②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变松③内圈所受的负荷增大④径向游隙增大12.如果某轴的实际圆柱面由直径分别为Φ30.05mm和Φ30.03mm的两个同轴圆柱面包容而成的最小包容区域,则该实际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值为(②)。

①0.02mm ②0.01mm ③0.04mm ④0.015mm13.测量表面粗糙度时,取表面轮廓支承长度率作为评定参数,记为(④)。

①RSm ②Ra ③Rz ④Rmr(c)14.被测要素按包容要求标注时,尺寸公差不能控制下列哪项?(①)。

①位置误差②作用尺寸③形状误差④实际尺寸15.孔采用包容要求时,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越(③)尺寸。

①上极限②最大实体实效③下极限④公称16.基孔制配合的配合性质为(①)。

①间隙②过渡③过盈④不确定17.轴的最大实体尺寸是其(③)尺寸。

①下极限②体内作用③上极限④公称18.设计时,仅为了保证孔、轴间能自由装配,常采用(②)。

①独立原则②最大实体要求③包容要求④最小实体要求19.当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时,则孔、轴配合是(③)。

①间隙配合②过盈配合③过渡配合④过渡或过盈配合20.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Φ30f6轴与Φ25h7轴,应理解为(②)。

①难易相当②前者加工困难③后者加工困难④无从比较21.与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形状相同的公差带是(②)。

①直线度②圆柱度③圆度④平面度22.用 P 标注在几何公差框格公差值后面,表示(③)。

①最大实体要求②最小实体要求③延伸公差带要求④非刚性零件自由状态下的要求23.零件同一表面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Ra值与Rz值之间的关系为(①)。

①Ra<Rz ②Ra=Rz ③Ra>Rz ④Ra与Rz无明确的比较关系24.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与其实际尺寸比较,结论为(②)。

①等于轴的实际尺寸②不小于轴的实际尺寸③不大于轴的实际尺寸④与轴的实际尺寸无关25.方向公差带具有控制被测要素的(④)。

①跳动的职能②位置误差的职能③位置度误差的职能④形状误差的职能26.测量工件时,由于测量温度的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③)。

①计量器具误差②方法误差③环境误差④人为误差27.孔和轴的配合公差等于(②)。

①孔公差与轴公差之差②孔公差与轴公差之和③轴公差与孔公差之差④孔公差与轴公差之和的一半28.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形成的一个环叫做(③)。

①增环②减环③封闭环④组成环29.直线尺寸链中,公差最大的环是(③)。

①增环②减环③封闭环④公差最大的组成环30.一个尺寸链的环数最少为(②)。

①两环②三环③四环④五环31.零件尺寸链的封闭环是其中的(②)。

①最重要的尺寸②最不重要的尺寸③任选一个尺寸④最难加工的尺寸三、标注题练习1.Φ56r6轴线对两个Φ52k6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2.右边Φ52k6轴表面的轴肩表面对两Φ52k6轴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

3.两个Φ52k6圆柱面的圆柱面的粗超度Ra的上限值为。

4.对Φ56r6轴、两个Φ52k6轴应用包容要求。

5.右边Φ52k6轴肩表面对两Φ52k6轴公共轴线的端面跳动公差为0.02mm。

6.两个Φ52k6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均为0.01mm。

7. Φ52r6圆柱面的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

8.左边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0.03mm。

9.左边圆锥面对两个Φ52k6公共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0.05mm。

10.键槽16N9两个侧面的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四.判断对错(√)1.用平面度的同一公差带控制几个被测平面时,应在公差框格第二格中公差值的后面注明“CZ”。

(X)2.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时,则基准符号可置于轴线或中心平面上。

(√)3.包容要求只适用于单一要素。

(√)4.孔和轴的加工精度愈高,则其配合精度也愈高。

(√)5.若某配合的配合公差为41,最大间隙为15,则该配合一定是过渡配合。

(√)6.测量中产生的系统误差可以被消除。

(√)7.给出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最大值时,不允许任何测量结果超出该值。

(√)8.过渡配合有时也能产生间隙。

(X)9.直线度公差带的形状总是距离公差值t的一对平行线之间的区域。

(√)10.最大实体要求可用于保证自由装配的目的。

(X)11.评定表面粗糙度时,用轮廓算术平均中线作为评定基准线比采用轮廓最小二乘法中线作为评定基准线的结果更准确。

(X)12.对零件功能要求月严格,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就越小。

(X)13.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比轴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小。

(X)14.只要计量器具、测量方法等选择得当,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X)15.公称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X)16.当相互配合的孔轴公差带宽度一定时,配合公差的大小与孔轴公差带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系。

两者相距越远,配合公差越大。

(X)17.最大实体要求可用于保证配合性质稳定的目的。

(√)18.在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图中,尺寸公差的要求应标注公差带代号。

(X)19.通过控制尺寸的变化,一定可以控制圆度误差。

(√)20.工作时轴的温度高于孔的温度,应适当减小过盈或增大间隙。

五.简答题1.解释 M12×1.5LH-6g-L 的含义?答:M-螺纹特征代号,指普通螺纹;12-螺纹公称直径为12mm;1.5-螺距为1.5 mm;LH-左旋螺纹;6g-中径、顶径公差带代号;L-长旋合长度。

2.解释G11/2A 的含义?答:G:螺纹特征代号;11/2:尺寸代号,是无单位的数字,不再是英寸;A:外螺纹公差等级为A级。

3.简述孔、轴三大类配合的特点是什么?答: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的上方,一定能够获得间隙;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的下方,一定能够获得过盈;过渡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重叠,可能获得间隙,也可能获得过盈。

4.简述包容要求的含义?答:用最大实体边界限制被测要素的实体,要求被测要素不得超越该边界,同时,被测要素(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边界。

5.简述最大实体要求的含义?答: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限制被测要素的实体,要求被测要素不得超越该边界,同时,被测要素(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边界。

6.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答:①耐磨性②配合性质的稳定性③耐疲劳性④抗腐蚀性⑤耐密封性⑥表面接触刚度⑦导电性与导热性⑧表面反射能力⑨流体流动阻力⑩影响表面涂层质量7.为什么要规定取样长度、评定长度,两者的关系?答:取样长度:限制和减弱波纹度、形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评定长度:限制、减弱表面加工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两者关系:一个评定长度一般包括五个取样长度8.选择表面粗糙度数值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答:①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的粗糙度参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