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合集下载

手术室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摘要: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本文帮助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知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掌握压疮发生的原理,熟练掌握手术压疮的防护措施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

从而降低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压疮;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压疮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2007年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更新了压疮的定义,指出“压疮是身体局部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和(或)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1]。

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

护理中发生压疮不仅加剧患者的痛苦,影响恢复及增加医疗费用外,还会加重护理工作的难度和护理工作时间,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有报道,综合性医院的压疮发生率为3%—14%,而其中几乎1/4压疮的发生于手术有关[2]。

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因此,手术室压疮的预防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有效的预防压疮,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工作的关键,本文将从分析压疮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阐述如何降低手术室压疮发生的风险,提高手术室工作的护理质量。

1 压疮的危险因素1.1 患者自身的因素1.1.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出现生理性退变,组织的修复能力减弱,老年人的压疮发生率比年轻人高。

有实验表明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小于40岁以上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3]。

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研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40 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岁以下患者的 6 ~7 倍[4]。

由此可见,老年患者在手术中更容易发生压疮,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1.1.2 体重患者体型过于肥胖或者过于消瘦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

患者的体重与皮肤受压程度呈正相关,当患者的体重大于75kg,卧床时体重对皮肤的压力增加,易导致压疮的形成。

16例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16例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部皮肤干燥 。也可 以根据患者 的经 济状况 , 使用 隔绝潮 湿和
保护皮肤的护理产品; 对于有低蛋白血症 的患者, 在病情允 许的情况下, 可适当增加蛋 白质和热量的摄入, 补充富含维 生素 A C E的多种食物; 、、 在实施压疮预防措施的过程中, 强
护理 部要
3 1 1 管理者 的高度重视是 预防压疮 的保障 . .
者, 存在感觉功能障碍 , 5 % 。 占 0
住 院患者压 疮事 件 , 中男 9例 , 7例 。5 其 女 0岁 以 下 2例 , 5 5 0~ 9岁 2例 ,0— 9岁 1 ,0岁以上 1 6 6 例 7 1例。压疮发生部 位分布情况 : 尾部 1 , 骶 1例 髋部 2例 , 髂前 上棘 2例 , 踝部 1 例 。压疮发 生的科 室分 布 : 重症 医学 科 4例 , 2 . 0 , 占 5 0 % 内
术后切 口感染具有 较好 的疗效 , 操作 简单 , 得 临床推 广 且 值
应 用。 参 考 文 献
[ ] 阶平 , 1 吴 裘法祖. 黄家驷外 科学 [ . 6版. 京 : 民卫生 出 M] 第 北 人
版社 ,0 0:11 20 15 .
[ ]徐雪东. 6 阑尾切除术术 后切 口感染 原因及治疗 体会 [ ] 中外医 J.
总之 , 预防与减 少 患者 院 内压疮 事件 发生 , 保证 患 者 是
全 院护士的继续教育讲座 , 结合科室的特点 , 进行 重点培训 。 32 2 可采 用 对 高危 压 疮 患者 现 场 指导 、 .. 会诊 、 询 等 完善 的安
【 关键词】 住 院患者 ; 压疮 ; 预防; 安全管理
di1.9 9 ji n 17 o:0 36 /.s .6 4—4 8. 0 2 0. 7 s 95 2 1 .4 0 9

《压疮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

《压疮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

《压疮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作者:吴成明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一四九医院【摘要】压疮不仅影响疾病治疗,严重可并发感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在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后,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医疗费用。

【关键词】压疮预防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高危人群为昏迷瘫痪者、老年人、肥胖者、身体瘦弱者、水肿患者、石膏固定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发热患者、偏瘫、截瘫患者等。

1.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1.1力学因素物理力的联合作用。

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2]。

1.1.1压力。

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

1.1.2摩擦力。

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1.1.3剪力。

与体位密切相关。

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的。

1.2.理化因素刺激。

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

1.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病人。

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

1.4.受限制的病人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

2.压疮的预防通过预防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3],同时也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质量。

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做到“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2.1床褥的整理病人的被褥要常晒,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具经常更换、清洗。

压疮易形成的因素分析、预防管理及护理对策

压疮易形成的因素分析、预防管理及护理对策

压疮易形成的因素分析、预防管理及护理对策作者:沈红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为很好的预防手术中压疮形成,我们分析了手术中易形成压疮的危险因素有,局部因素、麻醉因素、手术时间和手术时的体位、年龄、营养不良、疾病等,我们采取术前对患者用Norton Brade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评分,因人而异做好体位安置,保护好受压皮肤,保持皮肤干燥,皮肤保暖,供给营养、做到有效灌注和术后交接班等护理,有效降低的术中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外科手术;压疮;因素分析;护理对策压疮是机体某部过度受压时间较长,由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的作用时,受压部位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性缺氧,而引起皮肤的损伤而形成。

多见于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的人群中发生,其中以肢体瘫痪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病率高,近年来精细、复杂的手术增多,手术时间延长引起在手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明显增高。

文献报道[1]术后几小时至6天内可发生的压疮,其中以术后1~3天最多见。

压疮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1%,而在手术患者中发生率则高达4.7%~66%,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

现就手术中压疮易形成因素和护理对策概述如下。

1压疮产生的机制1.1力学作用:在手术中常见的力学作用有垂直压力(重力),剪切力、摩擦力。

主要是垂直的压力作用下可使局部血管腔变窄,甚至消失,导致受压部位的组织缺血、缺氧。

有资料表明,在70 mmHg压力下机体组织持续受压超过2 h 以上,就能造成组织不可逆的损害。

1.2皮肤抵抗力的降低:手术中皮肤很易潮湿,因为手术中常发生血液、体液或冲洗液的溢出,术中患者易出汗等所致。

当皮肤潮湿使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降低,导致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入侵,并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当因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氧、缺血时极易发生压疮。

1.3组织再灌注障碍:当手术结束后,在手术中受压部位由缺血、缺氧状态突然转为快速血液再灌注,即导致组织的产生灌注受损,这时若受到挤压很容易发生压疮。

压疮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压疮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
..
疼痛科对压疮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
1、疾病原因(患者年龄大,极度消瘦,小便失禁,腰痛而采用平卧位强迫体位,不能主动翻身)
2、患者家属主动帮扶患者翻身的主动性差
3、 患者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护理垫不平整,造成剪切力
4、护士为患者翻身不到位 整改措施:
1、值班护士勤为患者翻身,且一定保证翻身到位,每次翻身都认真检查皮肤,保证不让任何一处皮肤处于长期受压的状态,发现有发红处立即给予按摩护理。

2、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一定保持皮肤及床单元的干燥,避免排泄物的刺激
3、保持床单元的平整,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在为患者翻身时,避免拖拉患者,翻身后进行一定的固定,防止患者滑动。

4、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高危压疮患者,于下午给予温水擦洗,全身及局部按摩。

5、加强健康教育,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压疮事件原因分析
管理因素
薄弱环节督
导不到位
其他因素
认知因素
行为因素 对皮肤检查不到位
风险意识差
翻身不到位
防压疮工具不全
未严格保证患
者皮肤的干燥
患者自身病情因素
未严格为患者进行按摩
警示教育不够
未严格保证床单元干燥
压疮预防观念差 评估不到位
患者思想不重视
护士思想不重视
患者床位的因素
疼痛科 2016年3月11日。

压疮发生防范预案

压疮发生防范预案

压疮发生防范预案一、背景介绍压疮是指由于长期的持续压迫或者磨擦导致皮肤和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长期卧床、椅位不变或者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

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

为了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防范预案十分必要。

二、目标本防范预案的目标是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机构的负担。

三、预防措施1. 评估和监测a. 对于每位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卧床或者坐位时间、体重指数、营养状况、疾病状态等因素。

b. 对于高危患者,每日进行压疮风险监测,记录患者的体位变换、皮肤状况、压力分布等数据。

2. 皮肤护理a. 每日进行皮肤评估,特殊关注易受压部位,如骨嵴、脊椎、尾骨等。

b. 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过度湿润或者过度干燥。

c. 使用适当的保湿剂,防止皮肤干燥裂开。

d. 避免使用刺激性或者有害物质的清洁剂和护肤品。

3. 体位转换a. 对于卧床患者,每2小时进行一次体位转换,避免长期压迫同一部位。

b. 对于坐位患者,每1小时进行一次体位转换,避免长期压迫同一部位。

c. 在体位转换时,注意使用正确的转换技巧,避免磨擦和剪切力。

4. 压力分散垫a. 对于高危患者,使用适当的压力分散垫,减少对皮肤的压迫。

b. 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垫子材料和形状。

5. 营养支持a. 对于营养不良或者有吞咽难点的患者,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增加皮肤的反抗力。

b. 鼓励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和皮肤健康。

6. 教育和培训a. 对医护人员进行压疮预防的培训,包括评估和监测、皮肤护理、体位转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b.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压疮预防的教育,包括注意事项、自我检查和报告异常情况的方法。

四、质量控制1. 定期进行压疮发生率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2. 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压疮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压疮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压疮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压疮是指因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而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疾病。

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压疮是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本文将对压疮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1. 人机环境因素(1)床位设置不合理:医疗保健机构床位不足或床位布局不合理,导致部分患者长时间卧床,增加了压疮的发生风险。

(2)医护人员疏忽:医护人员对于压疮的风险从认识到应对措施的落实存在问题,没有将压疮预防纳入到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 患者自身因素(1)疾病状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长时间卧床或不能正常移动,导致易于发生压疮。

(2)营养不良:部分患者由于疾病或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使皮肤组织抵抗力下降,易于发生压疮。

(3)感觉障碍:部分患者由于神经功能障碍或麻木,对于压力或疼痛的感觉降低,容易出现长时间的一些部位压迫,也易于发生压疮。

3. 护理措施(1)压力分散措施不合理:患者在卧床状态下,医护人员未采取有效的压力分散措施,导致某些部位压力过大,易于发生压疮。

(2)皮肤护理不到位:医护人员未及时检查患者的皮肤状态,未对于有红肿、出血、破损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使皮肤受到更多损害。

二、整改措施1. 完善床位设置(1)增加床位数量:医疗保健机构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床位数量,避免因床位不足而导致患者长时间卧床。

(2)合理布局:医护人员应合理安排床位布局,避免相邻患者压力集中在某一部位。

2. 落实压疮预防措施(1)加强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压疮预防培训,提高对于压疮风险的认识和掌握预防技巧。

(2)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医疗保健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压疮预防操作规范,明确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流程要求。

3. 个体化护理措施(1)定期评估: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疾病状态、营养状况和感觉状态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营养支持:医疗保健机构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帮助提高皮肤组织的抵抗力。

19例难免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19例难免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19例难免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

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协会将压疮的定义更新为“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

绝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预防的,但有些疾病需要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2]。

现将我院2012至2013年发生的19例难免压疮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149例,发生难免压疮19例,占总数的13%;发生难免压疮中住院天数最长为155天,最短的为2天。

1.2科室分布:神经外科5例,泌尿外科4例,骨科4例,消化内科2例,呼吸内科、感染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各1例。

1.3压疮部位:臀部11例(处),骶尾部8例(处),肩背部3例(处),髋部、其它部位各1例。

1.4患者年龄情况:发生年龄为37-90岁,其中37-49岁4例,占21%,≥50岁15例,占79%。

1.5患者疾病统计:多处严重骨折4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4例、脑卒中4例、恶性肿瘤晚期3例、脏器衰竭3例。

2、原因分析2.1患者基础疾病复杂,病情危重:发生的19例压疮病例中,多处严重骨折、重型颅脑损伤伴严重意识障碍、脑出血脑梗死以及恶性肿瘤等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长期卧床,存在发生压疮的高危风险。

2.2年龄因素:发生的19例难免压疮中,50岁以上的患者有15例。

因为老年人的皮下脂肪少,皮肤表面干燥、粗糙, 皮脂腺减少、萎缩,使分泌相应减少,降低了皮肤的排泄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同时表皮细胞减少和再生缓慢,使皮肤变薄,血液流量降低,直接影响营养的供给,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3营养状况: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病人,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差或由于无法进食,易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使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压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