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音调、音色、响度三者的区别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二、教学重点、难点:1.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单色,2. 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 了解发声器(乐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4.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三、主要知识点分析1. 声音的响度A.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B. 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可以用转化法来探究这个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D.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响鼓还需重槌敲”E.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F. 影响声音响度的其它因素:传声的介质;声音是否集中等。
2. 声音的音调A.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B. 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
C.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一般情况下,女子的音调比男子的音调高,小孩的音调比成年人高。
D. 应用:养路工人总是不停地用小锤敲打着铁轨,就能根据铁轨所发出的音调来判断敲击处是否有螺丝松动。
判断瓷器的好坏、西瓜是否熟都是利用这个道理。
3. 声音的音色A. 不同的乐器(或者其它声源)发出声音的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就用音色来表示。
B. 影响因素是:声源振动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其波形图来观察。
C. 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知人”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4.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它们反映的是声音的不同特征的物理量。
声音的三个特征都与声源的振动有关,5. 声音的传播速度。
A.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是指在15℃空气中,1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340米,在水中1 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1500米,在钢铁中这个距离约为5200米。
B. 人耳先后两个时间间隔最小为:秒,则人们所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为:11.3米C. 声音的传播还与介质有关,如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汽较多时,声音传播得快,响度大【典型例题】例1. 通常人们所说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A. 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关分析:声源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生活中有许多声音方面的说法,都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应,如:“引吭高歌”、“放声高唱”、“低声下气”、“震耳欲聋”、“请大声讲话”、“喁喁私语”答案:B说明:声音的响度是指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如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音调和响度怎么区别

1)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也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辨别音调与响度的四种方法

辨别音调与响度的四种方法音调与响度都属于声音的特性,很多同学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常常会把音调与响度混淆。
下面介绍四种辨别音调与响度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根据定义辨别音调是指声音的___。
音乐中有C、D、E、F、G、A、B七个___。
响度是指声音的___。
音乐中的音量就是指___。
例1.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放声高歌。
女的___高,___小;男的___低,___大。
例2.用力踩脚踏风琴与按脚踏风琴不同的键。
按住脚踏风琴某一个键,越用力踩,___越大。
而按脚踏风琴不同的键,发出声音的___不同。
二、根据影响因素辨别影响音调的因素是___,即物体振动的___。
物体___越快,___越高。
反之则越低。
影响响度的因素是___,即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___越大,响度就越大。
反之则越小。
另一个因素是距离发声体的___,离发声体越近,___越大;离发声体越远,响度___。
例3.如图1所示,用不同的力拔动钢尺与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拔动钢尺。
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动钢尺,改变的是声音的___。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拔动钢尺,改变的是声音的___。
例4.如图2所示,用不同的力划过梳子与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子。
越用力划梳子,发出声音的___越大;以越快的速度划过梳子,发出声音的___越高。
三、根据波形辨别音调不同的声音的波形区别在于波形的___不同。
波形越密的,音调___;波形越疏的,___越低。
响度不同的声音的波形区别在于波形的___不同。
波形越长的,响度___;波形越短的,___越小。
例5.如图3所示,是示波器显示出的不同声音的波形图。
甲乙是两种___相同、___不同的声音;丙丁是两种___相同,___不同的声音。
例6.如图4所示,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的甲声音___发生了变化,乙声音___发生了变化。
四、根据对人耳的刺激程度辨别音调又称声音的___。
音调高的声音比较___,人感到刺耳。
___低的声音比较钝,人感觉到厚。
响度音调音色

答:响度音调音色是描述声音特性的三个要素。
(1)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
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也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
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3)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
音色与声波的振动波形有关,或者说与声音的频谱结构有关。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另外有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专题04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四种方法

专题04 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四种方法(解析版)考点直击解题方法与技巧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2、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容易混淆,可结合定义辨别,还可以根据其影响因素、波形图、对人耳的刺激程度来辨别。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根据定义区分乐音三特性【典例11】《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
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
”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说法均正确【答案】C。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
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音色。
故选:C。
【变式11】(2022•天津)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和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春江花月夜》,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答案】C。
【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听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故选:C。
【变式12】(2021秋•晋安区期末)“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
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答案】B。
响度、音调和音色三者的区别

响度、音调和音色三者的区别重难点一:响度、音调和音色三者的区别突破方法: 1、请同学们区别二次老师说话声音的不同点,第一次老师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声音说“大家好”,生很容易回答出二者的不同点是“大小不同”;第二次老师再说“大家好”,但有一次有意将声音憋得“很尖”(生这时候会哄堂大笑,笑了就会有很深的印象!),然后回答说“一次声音粗,另一次细”。
2、教师总结:物理学中就把声音的强弱(即是大小)叫做“响度”;把声音的高低(即是尖细或者粗犷)叫做“音调”。
3、练习巩固:请同学们分别列举二次声音的响度和音调不同的生活实例。
教师点评后再补充经典的问题:老虎的吼声与老鼠的叫声相比较,__的响度大;__的音调高。
4、请问老师的声音和赵忠祥比较,那个的声音听起来更悦耳?生可能会答:赵忠祥的声音有磁性,所以更悦耳。
师追问:是由于赵忠祥的声音响度或音调大或高的原因吗?由此引发到对“音色”概念的理解。
重难点二:响度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突破方法: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是振动的什么不同导致声音的响度大小不同。
请大家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通过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这里教师的演示用鼓面或发声的喇叭上面撒纸屑比较理想。
全体同学的体验实验可以通过用大小不同的力“拍桌子”,然后观察桌面的物体振动幅度来观察比较。
2、研究方法介绍:物理学中,为了很好地认识一些微观的或不易观察的现象,经常把这些现象通过放大或转化,成为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叫做转换法。
重难点三:音调的高低与那些因素有关?突破方法: 1、教师问:鲁智深挥舞的大铲“呼呼”有声;李小龙舞动的三节棍“呜呜”作响,估计二者哪一个导致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你猜想其原因是什么?生可能答:三节棍发出的音调高,可能是三节棍挥舞起来更快,导致空气振动的也更快。
师补充: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这里以前常用钢锯条按在桌面上,改变伸出的长短来演示,或者是用疏密不同的梳子实验的实际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公式

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公式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或音量的大小,而音调则是指声音的频率或音高的高低。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公式来描述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声音的响度可以用声压级来衡量,它是以分贝(dB)为单位的。
声压级的公式为:
L = 20 log10(P/P0)
其中,L表示声压级,P表示声波的压强,P0表示参考压强(通常取值为20
微帕)。
该公式是根据声压之间的比例关系推导出的,可以将声音从压强转换为以分贝为单位的声压级。
音调是指声音的频率或音高的高低,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来衡量。
音调的公式为:
f = 1/T
其中,f表示音调的频率,T表示一个声音波动周期的时间。
这个公式表示音调与波动周期的倒数成正比。
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衡量单位和物理性质也不同。
响度与声音的强度或音量相关,而音调则与声音的频率或音高相关。
总结起来,声音的响度可以用声压级公式来描述,而音调可以用频率公式来描述。
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特征和物理性质,并且在声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出发,探讨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含义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这些音乐要素的因素。
音调的概念音调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是指音高的高低。
在音乐理论中,音调用音符表示,不同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音调。
音调的高低由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调是音乐中用来传达旋律和和声的基础。
响度的概念响度是指音乐中音的大小与强弱,也称音量。
响度受声波振幅的大小影响,振幅越大,响度越高。
响度是音乐中用来传达音乐的强弱、动态和节奏感的重要元素。
音色的概念音色是音乐中最富有个性和魅力的要素之一,它是指不同乐器或声音发出的震动频率、波形和谐波成分。
不同乐器或声音的音色是由其固有的物理特性决定的,音色决定了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1.乐器或声源:不同的乐器或声源会产生不同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例如钢琴和小提琴在音质上有明显的区别。
2.演奏技巧: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也会影响音乐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例如演奏者的力度和节奏感会影响音乐的响度。
3.音响环境:音乐的表现效果也受音响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大型音乐厅和小型房间演奏的音乐会产生的音色效果会不同。
4.音频处理:在录音和后期制作中,音频处理也会对音调、响度和音色产生影响,例如均衡器可以调整音乐的频率分布,改变音色效果。
综上所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音乐的丰富多彩的听觉体验。
不同的乐器、演奏技巧和音响环境会为音乐带来丰富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不同风格和特点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奥妙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音调与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特征,但是对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音调:声音的高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从语文的角度看“强弱”与“高低”是两近义词。
1、音调也称音高,是指人耳所感觉到声音的高低。
音调越高的声音听起来越“尖”或越“清脆”,音调越低的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低则音调越低。
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发声体材料、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发声体振动得越慢,频率越小。
例如: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高”指的是声音听起来嘹亮、尖锐;“低”指声音听起来沉闷、稳重。
例如:笛声听起来尖锐,号声听起来嘹亮,就说它们的音调高,而鼓声听起来沉闷、稳重,就说它的音调低。
2、响度也称音量或声强,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音量的大小)。
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
一般说来,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例如,轻轻击锣听起来声音较弱,是响度小;使劲敲锣就会震耳欲聋,感到声音很强,是响度大。
响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
例如:轻轻击鼓,响度小,如果在鼓面上放在小纸屑,会看到纸屑跳得很低,说明振幅小,响度小;如果,使劲击鼓,响度大,同时看到纸屑跳得很高,说明振幅大,响度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例如:打雷时,雷声的发生地离我们较近时,响度就很大,发生地离我远时,就不很响。
医用听诊器,就是利用塑料软管将声能集中起来,避免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能分散而响度减小的。
从语文的角度看“强弱”与“高低”是两近义词。
虽然平时的说法中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也有时指的是响度,而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不能产生歧义。
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声音“大小”只用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平时的有些说法。
“男低音、女高音”、“这歌曲音太高,唱不上去。
”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高低。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的大小。
3、音色又叫音质、音品。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4、归纳总结:
1.音调表示的是声音的高低。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表示的是声音的大小。
它取决于发声体振幅的大小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远近这两个因素。
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反之越小。
3.音色是是声音的特色。
它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振动方式。
若两个声音在音调、响度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把它们区分开,这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的缘故。
◇要点训练
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音调空气
解析:二胡是弦乐器,它是靠琴弦的振动来发声的。
演奏中,小明不断用手
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了发声的音调。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到我们耳朵的。
2.男低音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填“大”或“小”),女高音的音调(填“高”或“低”).
答案:大高
解析:男低音主唱,女高音伴唱,这说明男低音的声音大,响度大,女高音的响度小。
男低音的声带宽而厚,振动频率低,所以发声的音调低;女高音的声带窄而薄,振动频率高,所以发声的音调高。
3.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音量
答案:C
解析:对此问题,一些教辅书上存在着不同的答案。
有的说: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音色好时,碗的质量也好。
故选C。
有的认为:两只碗相碰振动发声,它们的振幅是差不多的,所以响度、音量区别不大;好碗、坏碗音色是相差不大的,唯一有较大区别的是振动的频率,即音调,故选A。
对此问题的讨论,显然要依据乐音的三要素来加以判断,“响度”和“音量”在此问题中,已可排除,问题的焦点显然集中在是依据“音调”,还是依据“音色”呢?在此,只要我们观察同一型号的碗,因制作过程中工艺水平存在偏差,碗的厚薄一般存在差异,因此,既使是两只完好的碗,我们轻击让其发声,即会发现音调一般亦有高低之分,故我们不能从音调的高低去判断一个碗质量的好坏。
而坏碗同好碗相比,发声明显发沙沉闷,好碗不管音调是高还是低,发声均显得清脆,这正是“音色”的基本特性,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第一种。
4.“高声呼叫”“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B
解析:日常用语提及声音时用的“高”、“低”,有时指响度,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常听人说“这个音太高了,我唱不上去”,这儿的“高”指的是音调高,而本题中很明显指的是声音响,即响度大小。
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
但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我们可结合其所在语言环境去理解。
5. 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翅膀每秒平均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
其辨别的主要依据是
()
A.声音的响度不同ﻩﻩﻩ B.声音的音调不同
C.声音的音色不同ﻩ D.蜜蜂飞行的高度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音调和决定音调的因素。
发声体的音调由其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由于蜜蜂飞回时翅膀的振动频率比飞出时小,所以它的音调比飞出时低。
有经验的养蜂人就是通过音调的高低辨别蜜蜂是飞出还是飞回的。
故应选B。
6. 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放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
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答案:D
解析:当我们将听诊器和被测的振动物体接触时,振动物体的振动就会传给听诊器皮管内的空气,皮管内的空气也随着振动了起来,由于这部分空气是在皮管内,振动不易被分散,而直接被传如医生的耳朵。
使得听诊器就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加之皮管细窄,使空气振动的幅度增大,所以使得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故应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