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投标技术相应文件

1.项目背景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是保障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需要对全国范围的耕地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
本项目旨在委托评估单位进行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以指导土地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工作。
2.技术要求评估单位应具备以下技术能力:(1)能够熟练掌握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2)具备大规模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等技术能力;(3)具备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的实践经验和能力;(4)具备编制相关评估报告和提供数据支持的能力;(5)能够完成评估工作的时限和数量要求;(6)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合作。
3.项目内容(1)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情况,为评估提供基础数据;(2)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对不同地区的耕地进行现场调查和土壤采样,进行土壤质量指标分析;(3)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根据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壤调查数据,对耕地进行质量等级评价,并编制评估报告;(4)数据提供和技术支持: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评估报告和相关数据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解释。
4.技术方案(1)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采用先进的遥感影像解译算法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模型,结合多时相影像的变化分析,提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2)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采用标准的土壤调查方法和采样设计,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在实验室进行土壤质量指标的分析,提供准确的土壤质量数据;(3)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基于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的方法,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壤调查数据,进行质量等级评价;(4)数据提供和技术支持: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在线平台,及时提供评估报告和数据支持,快速响应相关部门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技术解释和支持。
5.资质要求投标单位需要提供以下资质证明:(1)公司法定注册证明和营业执照;(2)相关项目的承接经验和业绩证明;(3)技术人员的相关资质和培训证书;(4)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验室认证证书;(5)资金和设备情况的证明文件。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一、项目背景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
为了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同时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我国于2011年启动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全国范围内各类耕地的耕地质量状况,为政府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和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内容1. 耕地质量等别分类首先,该项目需要对全国耕地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类型和农业生产条件,将耕地划分为不同的等别分类。
我国目前采用了6个耕地质量等别分类,分别是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和未达到五等标准的劣五等。
2. 项目进展截止到目前,全国已完成了两次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分别是2011年和2016年。
通过对比两次评价结果,可以了解全国耕地的变化趋势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
其中,一等和二等等别的评价标准严格,代表着高质量、高产出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而四等、五等等别代表着较差的土壤质量、土地生产率较低等不利环境因素。
3. 数据采集和分析数据采集和分析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影像、三维重构等。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土地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耕地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4. 借鉴经验和调整政策通过对耕地质量等别的监测评价,可以分析目前我国耕地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耕地使用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生活和健康安全。
三、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越来越被重视。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继续加大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的力度,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同时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安全。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指对全国各地耕地的质量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工作。
耕地质量评价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产品产量和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基于国家耕地等别评价标准进行的。
国家耕地等别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农作物产量等指标进行评价。
更新评价主要是根据实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的结果,对指标值进行调整和更新,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耕地的质量状况。
其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全面、系统的。
评价工作要覆盖全国各地耕地范围,并对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地进行评价和划分。
评价指标要涵盖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土壤性质,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酸碱度等。
评价工作还要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对不同作物适应性进行评价,如稻作、麦作、棉作等。
再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要依据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进行。
评价工作要在实地进行,对土壤性质进行采样分析,并进行重复测定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评价结果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耕地质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评价过程中要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科学性。
最后,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耕地质量会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等。
因此,评价结果应定期更新,及时反映出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对全国耕地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划分的重要工作。
评价结果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评价工作要严谨科学、全面系统,并定期更新,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专项项目竞争招投标书范本

竞争性磋商采购文件项目名称:钦北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专项项目项目编号:QZZC-C--GXLJ招标人:钦州市国土资源局钦北分局招标代理机构:广西龙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日期:年月目录第一章服务商须知及前附表 (3)服务商须知前附表 (5)一总则 (7)、适用范围及定义 (7)、合格的服务商 (7)、磋商费用 (7)二竞争性磋商文件(简称磋商文件) (7)、磋商文件的构成 (7)、磋商文件的澄清和修改 (7)三响应文件的编制 (8)、响应文件编写的注意事项 (8)、响应文件的文字及计量单位 (8)、响应文件的构成及装订要求 (8)、响应文件格式 (8)、磋商报价 (9)、磋商货币 (9)、服务商资格证明文件 (9)、服务商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10)、磋商的有效期 (10)、响应文件书写及签名、盖章要求 (10)、磋商保证金 (10)四响应文件提交 (11)、响应文件的密封与标记 (11)、响应文件提交的截止时间、地点 (11)、响应文件的修改及撤回 (11)五响应文件评审 (11)、组建磋商小组 (11)、评审程序 (12)、无效的响应文件 (13)、废标 (14)六签订合同 (14)、成交结果公告 (14)、成交通知 (14)、合同授予标准 (14)、签订合同 (15)七其他事项 (15)、有关事宜 (15)第二章服务内容及要求 (16)一、采购内容 ..........................................................二、工作依据 ..........................................................三、工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政府采购合同(格式) (22)一、合同金额..........................................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

工作研屯]茨析耕地质量等列更新评价工伦□张福刚任大光袁媛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要施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能够全面更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等别状况,掌握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夯实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现状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按原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安排,自2011年底开始,开展这项工作,主要以基于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査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补充调査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更加精准地查清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从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状况、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综合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反映了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
按照2014年国家公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高,分别为&29等和8.00等;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低,分别为11.23等和11.35等。
由此,结合实践可以看出,耕地质量等别的评定更为侧重耕地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抓手。
也为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在相关规划编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基础性支撑作用。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1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J1115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査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等文件的要求,2014年在全国部署开展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耕地保护新要求。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项目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2016年)徐州市国土资源局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区域概况 (1)(一)自然概况 (1)(二)社会经济概况 (2)(三)土地利用概况 (2)(四)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概况 (5)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9)(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9)(二)工作依据与原则 (11)(三)工作组织 (12)(四)工作进度安排 (12)(五)工作经费安排 (14)三、年度更新评价情况 (15)(一)技术路线与方法 (15)(二)工作底图确定 (17)(三)资料调查收集 (18)(四)年度更新评价 (18)(六)数据库建设 (20)四、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 (21)(一)总体变化情况 (21)(二)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3)(三)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5)五、经验和建议 (26)(一)经验 (26)(二)建议 (28)一、区域概况泉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西南部,中抱云龙湖、云龙山,因境内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
泉山区内有江苏省江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拉犁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等自然人文景观。
泉山区是徐州的经济、教育、医疗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
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江苏省人才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
泉山区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9973.24公顷,耕地面积81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0%,下辖庞庄街道、桃园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及徐州建成区等14个街道办事处,110个社区。
(一)自然概况1.地貌泉山区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河流为一体。
金山街道、翟山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等街道办事处为低山、丘陵区,其他为平原、岗地。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技术手册新版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5 年11月版)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1999 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 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耕地的数量、质量、权属状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只能掌握耕地数量、权属的变化状况。
为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 号)规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三、工作任务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浅析如何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

浅析如何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摘要:建立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我国耕地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尤其是这对耕地资源的质量变化,耕地质量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有效的保持,该项工作需要在上一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
本文首先对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原则以及流程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对今后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提出建议与意见,这对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探究耕地质量对我国生态安全的有效构建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作为基础与前提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以及粮食安全等进行保障。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主要是针对农业结构的调整、部分生态退耕还林以及耕地的开发等耕地数量以及质量的权属进行变更。
这对我国耕地资源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中的注意事项1.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与土地变更调查相结合在实际进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时必须要借助科学的手段以及数据保证数据的在一致性,其中主要包括新增耕地数据、减少耕地数据以及耕地总体数据等,上述做法可有效是避免不必要失误现象的出现。
2.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与以及具有的相关成果有效结合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得到充分的完善与优化,必须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以及耕地质量分等成果进行充分利用,这不仅对相应技术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可推动相应工作的幅度开展,最终促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与现阶段施行的分等参数保持一致标准耕地制度、因素以及产量等都是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是对耕地质量等别更新制度进行完善与评价时要注意保持其参数的一致性,这可从根本上对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中所获得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保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全面的对耕地信息进行了解。
4.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当中需要适当进行补充调查实际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时要注意与实际施工情况的有机结合,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对耕地比例以及投入生产等进行详细的补充与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项目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2016年)徐州市国土资源局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区域概况 (1)(一)自然概况 (1)(二)社会经济概况 (2)(三)土地利用概况 (2)(四)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概况 (5)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9)(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9)(二)工作依据与原则 (11)(三)工作组织 (12)(四)工作进度安排 (12)(五)工作经费安排 (14)三、年度更新评价情况 (15)(一)技术路线与方法 (15)(二)工作底图确定 (17)(三)资料调查收集 (18)(四)年度更新评价 (18)(六)数据库建设 (20)四、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 (21)(一)总体变化情况 (21)(二)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3)(三)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5)五、经验和建议 (26)(一)经验 (26)(二)建议 (28)一、区域概况泉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西南部,中抱云龙湖、云龙山,因境内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
泉山区内有江苏省江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拉犁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等自然人文景观。
泉山区是徐州的经济、教育、医疗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
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江苏省人才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
泉山区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9973.24公顷,耕地面积81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0%,下辖庞庄街道、桃园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及徐州建成区等14个街道办事处,110个社区。
(一)自然概况1.地貌泉山区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河流为一体。
金山街道、翟山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等街道办事处为低山、丘陵区,其他为平原、岗地。
泉山区除云龙山以及泰山、韩山、大山头等山脉外,区内大部分地形为平原。
2.气候泉山区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温秋暖,冬寒夏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5度,年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度的天数为59天,年日照时数为2280-2440小时,年无霜期约为210天,年降水量在802.4mm左右。
3.水文泉山区境内故黄河、丁万河、拾屯河、拾新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另有排灌沟渠和桥、函、闸等设施,为泉山区的水产养殖产业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良好的排灌条件,泉山区水域养殖总面积340公顷。
4.旅游泉山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
位于南郊、占地370公顷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云集了温带及亚热带植物,有“春花、夏荫、秋实、冬雪”四季佳景,目前正在加快开发建设。
早期开放的淮海战役烈士陵园、融彭祖文化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彭园、四季常青景点连缀的云龙山以及泰山、韩山、大山头等。
与杭州西湖的“姊妹湖”—云龙湖襟连互映,青山绿水之间建有汉代画像石馆、金山古塔、拉犁山汉墓、“水上世界”等今古文化景观,加上城内的云龙公园和泉山人亲手建造的黄河水上公园、“世界奇观”以及依山傍水的别墅山庄,这些人文绘制和天造地设的景观,使泉山区成为一个风景大区、旅游大区。
(二)社会经济概况2015年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83亿元,同比增长9.7%,是2010年的1.79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3亿元,增长8.4%,是2010年的1.8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17亿元,增长12.1%,是2010年的2.48倍;“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0.65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2倍。
全区经济总量和增幅保持主城区领先。
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96.1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3.4%,比2010年提高8.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迅猛;建成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9个,居全市第一,初步形成以“三大商圈”、“八大园区”、“九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十座千万楼宇”为支撑、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三)土地利用概况1.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泉山区2015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全区土地总面积9975.56公顷,耕地面积715.40公顷,园地的面积为26.57公顷,林地的面积为701.99公顷,草地的面积为19.5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589.5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为1201.69公顷,其他土地的面积为50.4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6670.34公顷。
2.土地利用特点就目前泉山区土地利用现状来看,其特点如下:(1)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泉山区属于徐州市市辖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比重较大。
(2)耕地以旱地为主,其次为水田,水浇地比重小。
(3)建设用地扩张过快,供地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徐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较快,城镇扩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加速了泉山区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土地城市化速度大于人口城市化速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也明显升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表1.1 泉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四)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概况1.二级指标区确定本次耕地质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二级指标区在2011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确定的二级指标区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乡镇级行政区划图,主要针对跨两个及以上二级指标区的乡镇进行适当的调整,重新确定各二级指标区包含的区域范围。
调整原则为:(1)二级指标区不打破乡镇边界;(2)二级指标区不打破重要地貌界线(水系、山脊线等);(3)由于乡镇合并导致镇级行政区跨两个以上二级指标区的情况,根据乡镇在两个二级指标区的面积分布情况,将合并后的乡镇划至面积占比大的二级指标区。
根据以上调整原则,泉山区的耕地质量分等二级指标区分为徐淮平原区。
2.标准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指定作物确定在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基础上,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确定了江苏省本次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标准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指定作物,见表1.2。
徐淮平原区标准耕作制度为:复种类型为一年两熟,作物组成为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基准作物为水稻;指定作物为冬小麦、一季稻。
表1.2 江苏省各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及指定作物3.分等因素及指标权重确定本次工作遵循继承性原则,在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更新调查泉山区2016年(即2015年度)内减少耕地,新增耕地以及质量建设耕地等别更新状况。
原农用地分等确定的全省六个二级指标区自然分等因素有: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侵蚀程度等共九个因素指标。
以原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的分等因素及权重为基础,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确定了各个二级指标区参评因素指标及指定作物权重。
本次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采用徐淮平原区的参评因素指标及权重,具体见表1.3。
表1.3 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参评指标及指定作物权重4.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确定(1)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确定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是耕地质量分等的基础,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等别即在这两个潜力指数的基础上进行逐步修正得到的。
从理论上讲,有灌溉条件的水田、水浇地用光温生产潜力评价,地形、地貌及水源等限制因素导致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用气候生产潜力评价。
但这样评价,使用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旱地自然质量等时要剔除指标体系中有关水分状况因素,水田和旱地要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必须重新调整评价指标体系,调整之后的指标体系要重新设定权重,这涉及到评价的可比性问题,使得结果不易参比。
泉山区地处北温带、鲁淮区,受半湿润气候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雨水较为充沛,旱地也较有水分保证,因此本次工作全部采用光温生产潜力进行评价。
水分状况对区域农业种植的影响体现在指标体系的灌溉保证率及排水条件两个指标上,不同作物使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具体到指定作物分别为:水稻、小麦、玉米。
本次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采用的光温生产潜力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确定,其中水稻光温生产潜力为2071、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1172、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为2253。
(2)产量比系数确定产量比系数在于刻画相同光、温、水、土资源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之间的当量关系。
因此,在相同的生长季节内播种生长的作物,产量比系数可以直接用作物单产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基准作物最高单产/指定作物最高单产对于不同生长季节内播种生长的基准作物、指定作物,由于它们生长发育所处光、温、水尤其是光、温条件不同,因此作物产量比系数β不能简单地采用该j公式计算得到。
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将指定作物或基准作物最高单产,调整成基准作物或指定作物生长发育所对应光、温、水尤其是光、温资源条件下的最高单产,然后再用上述公式计算出作物产量比系数。
依据上述方法,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了江苏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本次工作中水稻、小麦、玉米产量比系数仍沿用上一轮成果,其中水稻为1.0,小麦为1.30,玉米为0.8。
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主要由土壤pH值、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土壤盐渍化程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及土壤侵蚀程度等耕地自然条件所决定。
泉山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共有六等和七等两个等别,六等地所占比例较大,占全区耕地面积达52.61%,七等地所占比例较少,占全区耕地面积达47.39%。
耕地的利用质量等别与指定作物单产及指定作物区域最高单产密切相关。
泉山区耕地利用质量等别全部为七等地,面积为817.56公顷。
耕地的经济质量等别与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及指定作物区域最高“产量—成本”指数密切相关。
泉山区耕地经济质量等别全部为九等耕地。
表1.4 泉山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单位:公顷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耕地质量管理已成为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是中央的一贯要求,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强调耕地必须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要求在做好耕地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
而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是落实耕地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耕地质量调查评定成果已被要求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深化该项成果的应用。
《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土地调查成果、规划土地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评定土地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