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技术手册新版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7年)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7年版)2017年5月目录一、工作背景 (1)二、工作目标 (2)三、工作任务 (2)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2)五、术语和定义 (3)六、基本原则 (3)七、技术路线 (4)八、程序和方法 (6)(一)资料收集 (6)(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6)(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9)(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9)(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9)(六)县级数据自查 (10)(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11)(八)县级成果上报 (11)(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11)(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11)(十一)成果上报 (11)(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11)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11)(一)成果内容 (11)(二)成果要求 (12)(三)存放管理 (14)十、“批而未用”耕地 (15)十一、其他要求 (15)附录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 (17)附录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20)附录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23)附录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26)附录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29)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复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验收标准

复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验收标准
复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验收标准因地区、国家或项目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检查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包括耕地面积、绿化率、道路和建筑物布局等。
2. 土壤改良:评估土壤改良措施是否有效,如土壤调整、施肥、改良剂使用等。
3. 水资源管理:检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情况,包括水源保护、排水系统和供水设施等。
4. 环境保护:评估旧村复垦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空气污染、废弃物处理等。
5. 建筑质量:检查新建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外观质量、功能配套等。
6. 社会效益:评估旧村复垦工程的社会效益,包括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公共设施建设等。
请注意,这些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这些标准可能会发生变化。
具体的验收标准可能会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地区的特定条件进行调整。
最新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

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试行稿,V20150907)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二〇一五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分等参数调查监测 (2)1.1目标任务 (2)1.2工作原则 (2)1.3工作依据 (2)1.4术语及相关说明 (3)1.4.1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 (3)1.4.2 分等因素指标区 (3)1.5调查监测内容 (3)1.5.1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一级区和二级区补充调查 (3)1.5.2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基础参数补充调查 (5)1.5.3 县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补充调查 (5)1.5.4 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调查 (6)1.6调查监测成果 (6)第二部分等别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8)2.1目标任务 (8)2.2工作依据 (8)2.3术语和定义 (8)2.4基本原则 (9)2.5程序与方法 (10)2.5.1 建立省域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 (10)2.5.2 确定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 (10)2.5.3 确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11)2.5.4 选取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 (11)2.5.5 调查与评价监测单元质量变化信息 (12)2.5.6 生成年度耕地等别渐变图层 (13)2.5.7 编制县级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报告 (13)2.5.8 省(区、市)监测评价成果汇总 (14)2.6成果内容与要求 (15)2.6.1 成果体系 (15)2.6.2 矢量图层成果 (16)2.6.3 图件成果 (16)2.6.4 表格成果 (17)2.6.5 报告成果 (17)2.6.6 影像成果 (17)2.6.7 存放管理 (17)附件2.1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19)附件2.2成果存放管理示例 (21)前言为规范全国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的技术方法,根据《耕地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12〕60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年度监测评价内容包括:一是开展分等参数调查监测,服务于规程修订和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工作;二是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等别变化,评价区域渐变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变化强度及分布规律等。
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投标技术相应文件

1.项目背景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是保障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需要对全国范围的耕地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
本项目旨在委托评估单位进行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以指导土地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工作。
2.技术要求评估单位应具备以下技术能力:(1)能够熟练掌握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2)具备大规模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等技术能力;(3)具备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的实践经验和能力;(4)具备编制相关评估报告和提供数据支持的能力;(5)能够完成评估工作的时限和数量要求;(6)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合作。
3.项目内容(1)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情况,为评估提供基础数据;(2)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对不同地区的耕地进行现场调查和土壤采样,进行土壤质量指标分析;(3)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根据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壤调查数据,对耕地进行质量等级评价,并编制评估报告;(4)数据提供和技术支持: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评估报告和相关数据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解释。
4.技术方案(1)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采用先进的遥感影像解译算法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模型,结合多时相影像的变化分析,提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2)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采用标准的土壤调查方法和采样设计,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在实验室进行土壤质量指标的分析,提供准确的土壤质量数据;(3)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基于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的方法,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壤调查数据,进行质量等级评价;(4)数据提供和技术支持: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在线平台,及时提供评估报告和数据支持,快速响应相关部门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技术解释和支持。
5.资质要求投标单位需要提供以下资质证明:(1)公司法定注册证明和营业执照;(2)相关项目的承接经验和业绩证明;(3)技术人员的相关资质和培训证书;(4)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验室认证证书;(5)资金和设备情况的证明文件。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指对全国各地耕地的质量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工作。
耕地质量评价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产品产量和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基于国家耕地等别评价标准进行的。
国家耕地等别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农作物产量等指标进行评价。
更新评价主要是根据实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的结果,对指标值进行调整和更新,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耕地的质量状况。
其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全面、系统的。
评价工作要覆盖全国各地耕地范围,并对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地进行评价和划分。
评价指标要涵盖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土壤性质,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酸碱度等。
评价工作还要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对不同作物适应性进行评价,如稻作、麦作、棉作等。
再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要依据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进行。
评价工作要在实地进行,对土壤性质进行采样分析,并进行重复测定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评价结果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耕地质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评价过程中要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科学性。
最后,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耕地质量会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等。
因此,评价结果应定期更新,及时反映出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对全国耕地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划分的重要工作。
评价结果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评价工作要严谨科学、全面系统,并定期更新,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20160511

山东省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二〇一六年五月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分等参数调查监测 (1)1.1目标任务 (1)1.2工作原则 (1)1.3工作依据 (2)1.4补充调查主要内容 (2)1.4.1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补充调查 (2)1.4.2 县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作物资料补充调查 (3)1.4.3 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基础参数补充调查 (4)1.5分等参数调查监测成果 (4)第二部分质量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5)2.1目标与任务 (5)2.2工作依据 (5)2.3术语和定义 (5)2.4基本原则 (7)2.5程序与方法 (8)2.5.1 资料收集 (8)2.5.2 建议耕地质量渐变类型集 (8)2.5.3 确定质量渐变的主导因素及驱动因子 (9)2.5.4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集 (9)2.6.5 确定耕地质量渐变类型的监测单元图 (10)2.5.6 选择固定和随机监测单元 (11)2.5.7 调查固定和随机监测单元属性变化 (12)2.5.8 构建耕地质量渐变单元数据库 (12)2.5.9 编制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分布图 (12)2.5.10 编制县级年度监测评价成果 (12)2.6成果内容与要求 (12)2.6.1 成果体系 (12)2.6.2 县级成果内容与要求 (12)附件1地市级成果存放管理示例 (16)附件2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17)附件3XX县XX年XX类型分布图编制说明 (19)前言为规范我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的技术方法,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登记,满足土地全要素(类型、区位、数量、质量、价格和权属)管理的需要,根据《耕地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12‟60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年度监测评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展分等参数调查监测工作,为《规程》修订和下一轮耕地等别全面更新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第二部分是开展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抽样监测工作,在耕地质量渐变范围内,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相关驱动因子的属性和变化规律,量化质量渐变主导因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强度,测算和评价区域渐变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变化强度及分布规律,为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和政策制定提供准确数据基础。
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外业调查技术手册

浙江省地盘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外业查询拜访技巧手册目录1 总则21.1 实用规模21.2 外业查询拜访根据21.3 外业查询拜访内容22 外业查询拜访请求22.1 外业查询拜访材料与对象预备22.2 项目区景不雅照片拍摄32.3 泥土采样33 外业查询拜访身分剖断办法5 3.1 表层泥土质地63.2 泥土有机质含量63.3 pH值63.4 耕层厚度63.5 浇灌包管率73.6 排水前提73.7 坡度83.8 海拔高度83.9 有用土层厚度83.10 地下水埋深93.11 基本肥力94 外业查询拜访留意事项94.1 耕层泥土取样问题9有用土层剖断问题104.3 泥土质地剖断问题104.4 坡度剖断问题104.5 照片拍摄问题111 总则1.1 实用规模本手册实用于浙江省内各类地盘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外业查询拜访工作,文中涉及图片仅供参考.1.2查询拜访根据《浙江省地盘整治条例》;《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中国耕地质量等级查询拜访与评定》(浙江卷);《浙江省地盘整治工程扶植尺度》;《地盘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 1013-2013);《泥土检测第1部分:泥土样品的收集.处理和贮存》();《泥土检测第2部分:泥土pH的测定》(NY/T 1121.2-2006);《泥土检测第3部分:泥土机械构成的测定》(NY/T 1121.3-2006);《泥土检测第6部分:泥土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6-2006).1.3查询拜访内容地盘整治项目耕地登时前提.基本举措措施.有用土层厚度.垦植层厚度.基本肥力.地下水埋深.耕地泥土理化性质等.2查询拜访请求2.1查询拜访材料与对象预备项目计划设计图.完工测量图.GPS.多功效坡度测量仪.铁锹.土钻.专业取土器.铁铲.钢卷尺.样品袋.标签纸等.2.2 查询拜访照片拍摄请求拍摄的照片包含:前景照片(项目区整体照片).近景照片(基本举措措施照片.垦植层和有用土层厚度照片.泥土样品照片),请求如下:a)整体照片应反应项目区或评定单元的整体情形,要站在地势较高或视野较坦荡的地方进行拍摄;b)近景照片要反应评定单元灌排基本举措措施.地盘平整情形,以及泥土取样点.泥土样品.泥土剖面等,请求照片清楚可见,精确反应调查对象近况;c)记载样点坐标信息(采取西安80坐标);d)照片上应显示摄影时光.2.3 泥土采样2.3.1 采样点布设根据评定单元面积外形.泥土类型.耕地运用类型,肯定适合的采样单元,尽量确保单位泥土均质.每个采样单元视为一个布点单元,收集混杂样的办法,每个布点单元的样品为各分点所采土样混匀后的混杂土样.混杂土样的收集针对不合的布点单元,采取不合的办法:a)地势平展,泥土构成比较平均的布点单元,采取梅花点法,设分点5个阁下;b)地势平展.泥土不敷平均的布点单元,采取棋盘式法,设分点10个阁下;c)泥土不敷平均且地势不服坦的布点单元,采取蛇行法,设分点15个阁下.图1混杂土样采样分点布设图采样点的散布要尽量平均,从总体上掌握全部布点单元,防止在堆过肥料的地方和田埂.沟边及特别地形部位采样.2.3.2 采样办法各采样分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平均一致,土样上层与基层的比例要雷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划定深度,尤其水田样品的收集要留意地面的平整以包管采样深度的一致.用于测定的样品运用不锈钢取土器或土铲采样,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应留意用竹片去除与金属器具接触部分后取样.对泥脚较深的田块或相似冬水田样品在无法采取对象取样的情形下,可手工收集犁底层以上部分,但应留意高低层的一致和深度的一致.采样深度采样深度为水田0-15厘米,旱地0-20厘米,且每个采样分点的采样深度需保持一致.同时,留意剥离表层的枯枝落叶或有机肥,剔除根系及枯枝落叶等显著的有机物体.2.3.4 采样时光为了包管所采样品真实反应泥土理化性质,采样时光掌握在项目完工后.作物收成施肥前.2.3.5样品量一份混杂土样以取土1公斤阁下为宜,假如取样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过剩的泥土弃去.收集水稻土或湖沼土等烂泥土样时,四分法难以运用,可将收集的样品放入塑料盆中,用塑料棍将各样点的烂泥搅匀后再掏出所需数目的样品.图2 分堆示例图2.3.6样品记载收集的样品放入样品袋,填写好标签贴于样品袋上,注明样品编号.收集地点实时光,同时做好采样记载.采样记载信息要具体完全,重要包含:样品编号.采样地点.经纬度.采样深度.采样办法.采样日期.泥土类型(名称).采样人等.2.3.7样品贮存收集的样品风干后,除用于剖析泥土理化性质外,应将一部分保管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防止日晒.高温.潮湿及酸碱气体污染,储存1年以上,以备复查检测.3 外业查询拜访身分剖断办法3.1 表层泥土质地根据《泥土检测第3部分:泥土机械构成的测定》()测定,按照泥土质地分类三角坐标图剖断表层泥土质地.外业查询拜访工作人员进行复核验收时,也可运用泥土质地指感法在野外进行帮助剖断.表1泥土质地指感法剖断尺度3.2 泥土有机质含量根据《泥土检测第6部分:泥土有机质的测定》()测定办法.3.3 pH值《泥土检测第2部分:泥土pH的测定》().3.4 垦植层厚度垦植层厚度的剖断分为质量扶植耕地和新垦造耕地两类.质量扶植耕地长期栽种农作物,其垦植层厚度为犁底层之上,农作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取各采样点垦植层测量值的平均值;新垦造耕地因为是新增耕地,不克不及由农作物根系深度反应耕层厚度,应参照周边比来的同类型且海拔.坡度.有用土层厚度等登时前提邻近耕地的垦植层厚度来做剖断.图3 耕层厚度剖断示例3.5 浇灌包管率经由过程实地踏勘,磨练耕地浇灌举措措施是否与项目计划设计尺度一致.假如一致,可直接引用项目计划设计目的数据;假如不一致,则请求在项目变动中明白目的数据,并以此为准.不克不及栽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旱地,浇灌包管率按照“<30%”填报.3.6 排水前提经由过程实地踏勘,检讨排涝工程是否与项目计划设计尺度一致.假如一致,可直接引用项目计划设计目的数据;假如不一致,则请求在项目变动中明白目的数据,并以此为准.3.7 坡度经由过程实地踏勘和磨练项目实测完工图进行剖断,局部地块可以经由过程多功效坡度测量仪等简略器材的测量值帮助验证坡度.3.8 海拔高度经由过程实地踏勘和磨练项目完工实测图进行剖断,对比海拔“分等身分-天然质量分关系表”,以评定单元面积散布最多的计分区间作为评定单元平均海拔高度.3.9 有用土层厚度经由过程挖取泥土剖面,不雅察剖面特点,划分和辨别泥土层次,测量土层厚度获得.挖取剖面时,应直至碰到障碍层.母质层或达到1米深度.假如运用陈旧天然剖面,必须经由修整,直至能显示出原始泥土层次为止.有用土层判准时分为水田有用土层和旱地有用土层,前者为母质层或潜育层(地下渍水层)之上的土层;后者是母质层或障碍层之上的土层.图4有用土层厚度剖断示例3.10 地下水埋深经由过程查阅评定单元地点区域的县级冬季地下水埋深图获取.对于缺少此类材料的地区,参照周边比来的同类型且海拔.坡度.地貌前提邻近耕地的地下水埋深.3.11 基本肥力参考评定单元周边比来的同类型且泥土质地.泥土有机质含量.泥土pH值等泥土理化性质邻近耕地的基本肥力数据获得.4 外业查询拜访留意事项4.1 耕层泥土取样问题4.1.1 未严厉履行平均取样划定表示:用锄头.土铲等对象采样时将挖起的楔型或三角型土块直接用于4分法混杂取样,导致表层泥土的体积显著大于基层泥土,土样有机质含量检测偏高.对策:用锄头或土铲采样时,应先挖一个深度超出20cm的采样坑,修整出一个垂直地表的采样面,在距采样面后方约5cm处用锄头或土铲平行于采样面垂直下切,当心挖起20cm 深的土块,并恰当修去土块两侧的泥土,并用竹刀削去与铁锹或土铲接触部位,用于4分法混杂取样的土块尽量为高低均一的柱状土块,或者采取圆形土钻进行采样.4.1.2 未严厉遴选适合采样分点表示:在植物根系分散区采样;在稻草堆或粪堆处采样;在局部突变处采样(比方:有机肥的施肥沟(穴).田中排水沟.外源泥土局部聚积处等);在田块外围采样.对策:水稻田采样应在4丛水稻之间采样;蔬菜等条行栽种作物应在两行之间或距作物茎秆15cm阁下处采样.联合实践经验,采样时发明平常应实时在异样点邻近(2米外)从新采样,验证采样点适合与否;防止在路边.田埂邻近采样,采样分点应尽量位于田块中心.有用土层剖断问题表示:将母质层.障碍层当作有用土层,造成有用土层厚度广泛偏高.对策:剖断有用土层厚度时应留意辨认母质层.障碍层,母质层.障碍层之上的土层才是有用土层.4.3 泥土质地剖断问题将砂质粘土或砂质壤土误判为砂土散布于低丘台地上的侵蚀红壤,其在泥土质地分类上应当属于砂质粘土或砂质壤土.散布于低丘台地上第四纪母土发育的红壤,其在国际制泥土质地分类上应当属于砂质粘土或砂质壤土.4.3.2 将砾质土误判为壤土部分泥土土层中含有大量石块或砾石,但因为取样不当,采样时将泥土中的砾石剔除,导致将砾质土误判为壤土.4.4 坡度剖断问题表示:将地形坡度作为田面坡度.对策:各类地盘整治项目请求知足坡改梯工程扶植尺度,台面较宽,坡度均应取田面坡度.4.5 照片拍摄问题表示:摄影时没有将拍照机竖直于地面拍摄,影响评定单元坡度断定;拍摄剖面构型与有用土层厚度时,角度误差或逆光拍摄,导致难以看清剖面全貌;现场摄影中未拍取现场农田基本举措措施.对策:拍摄剖面照片时,摄影者应尽量下蹲,防止逆光,核心瞄准剖面或刻度尺中部,拍取剖面全照;对于有坡度的耕地,应选坡正面角度拍摄,以便断定坡度;照片拍完后要检讨一下是否有隐约现象,确保刻度.剖面.各类农田基本举措措施以及其他标记物等清楚可辨;摄影时应留意不雅察农田基本举措措施地位,尤其留意较为隐藏的田头暗埋管.滴灌举措措施.。
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外业调查技术手册

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外业调查技术手册目录1 总则21。
1 适用范围21.2 外业调查依据21。
3 外业调查内容22 外业调查要求22.1 外业调查材料与工具准备22。
2 项目区景观照片拍摄32。
3 土壤采样33 外业调查因素判定方法6 3。
1 表层土壤质地63。
2 土壤有机质含量63。
3 pH值63.4 耕层厚度73.5 灌溉保证率73.6 排水条件83.7 坡度83.8 海拔高度83.9 有效土层厚度83。
10 地下水埋深93。
11 基础肥力94 外业调查注意事项94.1 耕层土壤取样问题94。
2有效土层判定问题104。
3 土壤质地判定问题104。
4 坡度判定问题114。
5 照片拍摄问题111 总则1。
1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类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外业调查工作,文中涉及图片仅供参考。
1.2调查依据《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浙江卷);《浙江省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 1013-2013);《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 1121.1-2006);《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 1121。
2-2006);《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NY/T 1121.3—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
6-2006)。
1.3调查内容土地整治项目耕地立地条件、基础设施、有效土层厚度、耕作层厚度、基础肥力、地下水埋深、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等。
2调查要求2.1调查材料与工具准备项目规划设计图、竣工测量图、GPS、多功能坡度测量仪、铁锹、土钻、专业取土器、铁铲、钢卷尺、样品袋、标签纸等。
2。
2 调查照片拍摄要求拍摄的照片包括:远景照片(项目区整体照片)、近景照片(基础设施照片、耕作层和有效土层厚度照片、土壤样品照片),要求如下:a)整体照片应反映项目区或评定单元的整体情况,要站在地势较高或视野较开阔的地方进行拍摄;b)近景照片要反映评定单元灌排基础设施、土地平整情况,以及土壤取样点、土壤样品、土壤剖面等,要求照片清晰可见,准确反映调查对象现状;c)记录样点坐标信息(采用西安80坐标);d)照片上应显示拍照时间.2.3 土壤采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5 年11月版)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1999 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 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耕地的数量、质量、权属状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只能掌握耕地数量、权属的变化状况。
为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 号)规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三、工作任务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以下简称“数据库标准”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 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 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 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 号)五、术语和定义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县域内某时间点所有耕地的质量等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集合。
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县域内年度间质量发生变化耕地的质量等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集合。
六、基本原则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应遵循“评价方法不变、基本参数稳定、适当补充调查”的原则,具体要求为:(一)县域耕地现状与变化数据应与相应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一致。
(二)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时,要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以下简称“规程”)确定的技术方法和步骤,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三)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时所采用的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分等因素及分级标准、分等因素权重等基本参数,应与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采用的参数一致。
(四)进行等别评定时,要结合项目情况,对分等因素、土地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水平等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查,当耕地的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水平等发生变化时,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方法,重新测算变化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
将最新测算得到的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同该县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的区值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区值赋给对应的耕地图斑,系数等值区不必做任何修改。
(五)要考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特点,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时要依据长期耕种、肥力相对稳定的耕地条件来进行评定,保证成果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比性。
七、技术路线围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依据规程,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等引起质量等别变化的耕地进行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编写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经逐级检查和汇总,形成国家、省、县级年度更新评价成果。
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从数据完整性、标准性等方面开展数据自查工作分析、总结耕地质量等别、产能变化,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上报县级成果至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数据完整性、规范性等方面开展县级数据检查统计、汇总、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撰写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上报县级、省级成果至国土资源部检查县级、省级上报成果汇总整理全国各县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建设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更新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图1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路线年度内开展质量建设的耕地 年度内新增与减少的耕地县级耕地质量 核实认定系统中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后耕地质量等别;无等别信息的进行评定 获取减少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的上期 质量等别 县: 级目资料 更调查成果 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等别评定成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土地整治项最新土地变 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八、程序和方法(一)资料收集收集以下资料: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收集上一年度的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包括图件、数据库、表册和报告等。
2.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收集经部确认的更新评价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3.土地整治项目资料年度内验收的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一般土地整治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等)可研、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以及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资料。
4.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年度内由农业、水利等其他部门组织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包括2 个图层:一是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用来存储可以上图的新增、减少、质量建设耕地图斑信息;二是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用来存储新增、减少、质量建设的零星耕地信息。
1•获取新增的耕地(1)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中,提取年度内因实施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农民自主开发、农业结构调整或其他原因新增的耕地图斑,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2)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中,提取年度内新增的零星耕地,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3)由于田坎、沟渠减少使得耕地净面积增加的图斑,只需要把属性信息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的属性表中。
注:若新增耕地与质量建设耕地图斑重叠,则应按新增耕地图斑处理。
2.获取减少耕地图斑(1)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中提取年度内因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原因减少的耕地图斑,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2)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中,提取年度内减少的零星耕地,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3)由于田坎、沟渠增加使得耕地净面积减少的图斑,只需要把属性信息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属性表中。
注:若减少耕地与质量建设耕地图斑重叠,则应按减少耕地图斑处理。
3.获取质量建设的耕地图斑(1)收集、整理年度内通过验收并且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的土地整治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通过项目竣工验收图或规划设计图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图层叠加,提取与项目区范围相交的耕地图斑,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注:获取质量建设的耕地图斑的操作中,应不打破土地利用的地类图斑,即在提取相交关系的耕地图斑时,应将该完整的耕地图斑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中。
(2)零星的质量建设耕地只需提取属性信息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属性表中。
(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1•获取减少耕地图斑和质量建设耕地建设前的等别信息将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与上一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图进行图形叠加,读取减少耕地图斑和质量建设耕地图斑建设前的等别信息,需要获取的信息参照附件1。
2•获取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建设后的等别信息已开展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从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项目资料信息中,直接获取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信息,经核实确认无误后,直接使用评定结果;未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和核实确认有误的,利用项目相关资料,适当开展外业补充调查获取相关属性信息,按照规程规定的技术方法,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参照附件1。
(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整理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按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见附件1)要求,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1•更新县级分等单元层将更新评价年度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耕地图层,与上一年度分等单元层、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进行叠加,获取耕地图斑的质量等别评定属性数据。
2•更新零星耕地图层将更新评价年度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零星耕地图层,与上一年度零星分等单元图层、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进行叠加,获取零星耕地的质量等别评定属性数据整理评价相关成果,按照“数据库标准”的要求,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注1: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中的耕地图斑位置、形状、面积等信息应与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保持一致,不得对图斑进行切割与合并。
注2 :若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中的分等单元是由年度更新数据包中的耕地图斑与上一年度分等单元合并而来,则需在“县级分等单元属性结构描述表”中进行标注,具体标注内容参见"数据库标准”。
注3 :若更新评价年度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耕地图斑,是由上一年度分等单元与年度更新数据包中的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合并产生,同时,年度更新数据包中的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又不是补充耕地时,则由耕地图斑面积大小,决定全库耕地图斑的属性评价信息;但若年度更新数据包中的更新评价耕地图斑为补充耕地的新增耕地图斑时,则全库耕地图斑的属性评价信息与补充耕地图斑的等别评价属性信息保持一致。
(六)县级数据自查数据更新完成后,技术承担单位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从数据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开展县级数据自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