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

合集下载

复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验收标准

复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验收标准

复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验收标准
复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验收标准因地区、国家或项目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检查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包括耕地面积、绿化率、道路和建筑物布局等。

2. 土壤改良:评估土壤改良措施是否有效,如土壤调整、施肥、改良剂使用等。

3. 水资源管理:检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情况,包括水源保护、排水系统和供水设施等。

4. 环境保护:评估旧村复垦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空气污染、废弃物处理等。

5. 建筑质量:检查新建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外观质量、功能配套等。

6. 社会效益:评估旧村复垦工程的社会效益,包括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公共设施建设等。

请注意,这些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这些标准可能会发生变化。

具体的验收标准可能会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地区的特定条件进行调整。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docx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docx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5 年 11 月版 )目录一、工作背景...........................................二、工作目标...........................................三、工作任务...........................................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五、术语和定义六、基本原则...........................................七、技术路线...........................................八、程序和方法.........................................(一)资料收集......................................(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六)县级数据自查...................................(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八)县级成果上报...................................(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十一)成果上报.....................................(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九、成果内容与要求....................................(一)成果内容.......................................(二)成果要求.......................................(三)存放管理.......................................附件 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附件 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录 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件 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一、封面格式.........................................二、正文格式.........................................三、报告内容.........................................附件 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错误 !未定义书签。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一、项目背景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

为了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同时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我国于2011年启动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全国范围内各类耕地的耕地质量状况,为政府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和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内容1. 耕地质量等别分类首先,该项目需要对全国耕地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类型和农业生产条件,将耕地划分为不同的等别分类。

我国目前采用了6个耕地质量等别分类,分别是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和未达到五等标准的劣五等。

2. 项目进展截止到目前,全国已完成了两次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分别是2011年和2016年。

通过对比两次评价结果,可以了解全国耕地的变化趋势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

其中,一等和二等等别的评价标准严格,代表着高质量、高产出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而四等、五等等别代表着较差的土壤质量、土地生产率较低等不利环境因素。

3. 数据采集和分析数据采集和分析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影像、三维重构等。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土地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耕地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4. 借鉴经验和调整政策通过对耕地质量等别的监测评价,可以分析目前我国耕地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耕地使用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生活和健康安全。

三、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越来越被重视。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继续加大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的力度,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同时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安全。

山东省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建设需求

山东省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建设需求

山东省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建设要求一、质检软件功能需求和技术方案要求(一)概述为规范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内容与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等相关标准,形成软件。

(二)实现功能质量检查软件建成后,将对山东省所有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检查,实现以下工作:1、结合国土资源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质检系统,制作符合山东情况的有针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质检系统。

2、按技术标准要求,选择字典对不同地市区县进行质检。

3、选择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文件夹。

4、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完整性检查。

5、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规范性检查。

6、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一致性检查。

7、地图显示功能。

8、地图控制功能。

9、图层控制空能。

10、记录质检历史功能。

11、导出excel功能。

12、输出质检结果的详细信息功能。

13、检查坐标系投影功能。

14、核对耕地各个地类面积功能。

15、计算自然质量分,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指数,经济等,国家自然等指数,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经济等。

(三)系统架构1、标准化和规范化:软件开发必须遵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等行业标准和业务技术规范。

2、实用性和稳定性:功能设计需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和我省成果要求,优化系统界面,工具简洁实用,同时,要求软件能够长期平稳、高效运行。

3、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应采用合理的授权使用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措施。

4、可扩充性:软件可以根据发展和新要求进行功能扩充。

(五)技术标准及要求1.《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3.《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 8567-2006);4.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5.GB/T 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6.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8.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9.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10.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1.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12.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1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14.《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15.《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要点》;16.《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培训教材》;17.《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细则》;18.国土资源部关于农用地分等的有关文件和最新要求;19.山东省农用地分等已有成果。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指对全国各地耕地的质量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工作。

耕地质量评价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产品产量和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基于国家耕地等别评价标准进行的。

国家耕地等别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农作物产量等指标进行评价。

更新评价主要是根据实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的结果,对指标值进行调整和更新,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耕地的质量状况。

其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全面、系统的。

评价工作要覆盖全国各地耕地范围,并对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地进行评价和划分。

评价指标要涵盖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土壤性质,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酸碱度等。

评价工作还要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对不同作物适应性进行评价,如稻作、麦作、棉作等。

再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要依据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进行。

评价工作要在实地进行,对土壤性质进行采样分析,并进行重复测定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评价结果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耕地质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评价过程中要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科学性。

最后,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耕地质量会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等。

因此,评价结果应定期更新,及时反映出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是对全国耕地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划分的重要工作。

评价结果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评价工作要严谨科学、全面系统,并定期更新,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

浅析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

工作研屯]茨析耕地质量等列更新评价工伦□张福刚任大光袁媛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要施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能够全面更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等别状况,掌握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夯实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现状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按原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安排,自2011年底开始,开展这项工作,主要以基于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査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补充调査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更加精准地查清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从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状况、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综合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反映了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

按照2014年国家公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高,分别为&29等和8.00等;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低,分别为11.23等和11.35等。

由此,结合实践可以看出,耕地质量等别的评定更为侧重耕地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抓手。

也为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在相关规划编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基础性支撑作用。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1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J1115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査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等文件的要求,2014年在全国部署开展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耕地保护新要求。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服务项目招标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服务项目招标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服务项目招标一、项目背景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耕地的质量状况,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服务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招标项目旨在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从而为耕地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内容1.地块划分:根据耕地质量等别划分标准,对耕地进行合理的划分和编号。

2.调查评价:对各类耕地进行实地调查,评估耕地的质量等别。

3.监测服务: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对耕地进行动态监测,提供监测报告和建议。

三、项目要求1.申请资格:具备相关领域的调查评价、监测技术和经验的机构或团队。

2.技术要求:需熟悉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标准,具有实地调查和监测能力。

3.报价标准:综合考虑调查评价、监测服务等要求,提出合理的报价方案。

四、招标流程1.发布招标公告:公开发布项目招标信息,邀请符合条件的机构参与竞标。

2.报名资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报名机构进行资格审核。

3.提出方案:参与机构提出调查评价方案和监测服务细则。

4.投标评审:评委会对各方案进行评审,选择最优方案中标。

5.签订合同:中标机构与招标方签订正式合同,明确项目实施细则和报酬标准。

6.实施阶段:按照合同约定,开展项目实地调查评价和监测服务工作。

7.提交报告:完成调查评价和监测服务后,提交相应报告给招标方。

五、项目成果1.耕地质量评估报告:详细描述各地块的质量等别情况,提供改进建议和保护措施。

2.监测报告:定期提供耕地监测数据和趋势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语本次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服务项目招标旨在发现耕地质量状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参与机构积极参与竞标,共同为改善我国耕地质量做出贡献。

以上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服务项目招标文档,谢谢阅读。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质量检查内容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质量检查内容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质量检查内容
一、文字成果检查:
是否详细分析了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并附上相应的图、表加以说明。

二、数据成果检查:
检查因素指标区、参评因素、分级、计分、权重、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指定作物、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最大产量■成本”指数、产量比系数、光温生产潜力等是否选择正确。

抽查更新等别计算准确性。

主要通过质检软件检查和人工检查两种方式展开:
人工检查主要是对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进行检核,重点是文字成果和数据表填写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一致。

质检软件检查主要是对成果的完整性、数据规范性、数据一
致性及面积校验进行检核,重点是文字成果和数据表填写是
否规范。

数学基础检查、空间检查和属性检查是质检软件的检查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项目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2016年)徐州市国土资源局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区域概况 (1)(一)自然概况 (1)(二)社会经济概况 (2)(三)土地利用概况 (2)(四)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概况 (5)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9)(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9)(二)工作依据与原则 (11)(三)工作组织 (12)(四)工作进度安排 (12)(五)工作经费安排 (14)三、年度更新评价情况 (15)(一)技术路线与方法 (15)(二)工作底图确定 (17)(三)资料调查收集 (18)(四)年度更新评价 (18)(六)数据库建设 (20)四、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 (21)(一)总体变化情况 (21)(二)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3)(三)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5)五、经验和建议 (26)(一)经验 (26)(二)建议 (28)一、区域概况泉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西南部,中抱云龙湖、云龙山,因境内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

泉山区内有江苏省江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拉犁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等自然人文景观。

泉山区是徐州的经济、教育、医疗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

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江苏省人才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

泉山区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9973.24公顷,耕地面积81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0%,下辖庞庄街道、桃园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及徐州建成区等14个街道办事处,110个社区。

(一)自然概况1.地貌泉山区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河流为一体。

金山街道、翟山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等街道办事处为低山、丘陵区,其他为平原、岗地。

泉山区除云龙山以及泰山、韩山、大山头等山脉外,区内大部分地形为平原。

2.气候泉山区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温秋暖,冬寒夏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5度,年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度的天数为59天,年日照时数为2280-2440小时,年无霜期约为210天,年降水量在802.4mm 左右。

3.水文泉山区境内故黄河、丁万河、拾屯河、拾新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另有排灌沟渠和桥、函、闸等设施,为泉山区的水产养殖产业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良好的排灌条件,泉山区水域养殖总面积340公顷。

4.旅游泉山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

位于南郊、占地370公顷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云集了温带及亚热带植物,有“春花、夏荫、秋实、冬雪”四季佳景,目前正在加快开发建设。

早期开放的淮海战役烈士陵园、融彭祖文化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彭园、四季常青景点连缀的云龙山以及泰山、韩山、大山头等。

与杭州西湖的“姊妹湖”—云龙湖襟连互映,青山绿水之间建有汉代画像石馆、金山古塔、拉犁山汉墓、“水上世界”等今古文化景观,加上城内的云龙公园和泉山人亲手建造的黄河水上公园、“世界奇观”以及依山傍水的别墅山庄,这些人文绘制和天造地设的景观,使泉山区成为一个风景大区、旅游大区。

(二)社会经济概况2015年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83亿元,同比增长9.7%,是2010年的1.79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3亿元,增长8.4%,是2010年的1.8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17亿元,增长12.1%,是2010年的2.48倍;“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0.65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2倍。

全区经济总量和增幅保持主城区领先。

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96.1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3.4%,比2010年提高8.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迅猛;建成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9个,居全市第一,初步形成以“三大商圈”、“八大园区”、“九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十座千万楼宇”为支撑、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三)土地利用概况1.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泉山区2015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全区土地总面积9975.56公顷,耕地面积715.40公顷,园地的面积为26.57公顷,林地的面积为701.99公顷,草地的面积为19.5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589.5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为1201.69公顷,其他土地的面积为50.4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6670.34公顷。

2.土地利用特点就目前泉山区土地利用现状来看,其特点如下:(1)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泉山区属于徐州市市辖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比重较大。

(2)耕地以旱地为主,其次为水田,水浇地比重小。

(3)建设用地扩张过快,供地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徐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较快,城镇扩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加速了泉山区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土地城市化速度大于人口城市化速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也明显升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表1.1 泉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四)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概况1.二级指标区确定本次耕地质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二级指标区在2011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确定的二级指标区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乡镇级行政区划图,主要针对跨两个及以上二级指标区的乡镇进行适当的调整,重新确定各二级指标区包含的区域范围。

调整原则为:(1)二级指标区不打破乡镇边界;(2)二级指标区不打破重要地貌界线(水系、山脊线等);(3)由于乡镇合并导致镇级行政区跨两个以上二级指标区的情况,根据乡镇在两个二级指标区的面积分布情况,将合并后的乡镇划至面积占比大的二级指标区。

根据以上调整原则,泉山区的耕地质量分等二级指标区分为徐淮平原区。

2.标准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指定作物确定在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基础上,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确定了江苏省本次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标准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指定作物,见表1.2。

徐淮平原区标准耕作制度为:复种类型为一年两熟,作物组成为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基准作物为水稻;指定作物为冬小麦、一季稻。

表1.2 江苏省各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及指定作物3.分等因素及指标权重确定本次工作遵循继承性原则,在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更新调查泉山区2016年(即2015年度)内减少耕地,新增耕地以及质量建设耕地等别更新状况。

原农用地分等确定的全省六个二级指标区自然分等因素有: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侵蚀程度等共九个因素指标。

以原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的分等因素及权重为基础,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确定了各个二级指标区参评因素指标及指定作物权重。

本次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采用徐淮平原区的参评因素指标及权重,具体见表1.3。

表1.3 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参评指标及指定作物权重4.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确定(1)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确定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是耕地质量分等的基础,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等别即在这两个潜力指数的基础上进行逐步修正得到的。

从理论上讲,有灌溉条件的水田、水浇地用光温生产潜力评价,地形、地貌及水源等限制因素导致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用气候生产潜力评价。

但这样评价,使用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旱地自然质量等时要剔除指标体系中有关水分状况因素,水田和旱地要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必须重新调整评价指标体系,调整之后的指标体系要重新设定权重,这涉及到评价的可比性问题,使得结果不易参比。

泉山区地处北温带、鲁淮区,受半湿润气候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雨水较为充沛,旱地也较有水分保证,因此本次工作全部采用光温生产潜力进行评价。

水分状况对区域农业种植的影响体现在指标体系的灌溉保证率及排水条件两个指标上,不同作物使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具体到指定作物分别为:水稻、小麦、玉米。

本次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采用的光温生产潜力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确定,其中水稻光温生产潜力为2071、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1172、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为2253。

(2)产量比系数确定产量比系数在于刻画相同光、温、水、土资源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之间的当量关系。

因此,在相同的生长季节内播种生长的作物,产量比系数可以直接用作物单产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基准作物最高单产/指定作物最高单产对于不同生长季节内播种生长的基准作物、指定作物,由于它们生长发育所处光、温、水尤其是光、温条件不同,因此作物产量比系数βj不能简单地采用该公式计算得到。

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将指定作物或基准作物最高单产,调整成基准作物或指定作物生长发育所对应光、温、水尤其是光、温资源条件下的最高单产,然后再用上述公式计算出作物产量比系数。

依据上述方法,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了江苏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本次工作中水稻、小麦、玉米产量比系数仍沿用上一轮成果,其中水稻为1.0,小麦为1.30,玉米为0.8。

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主要由土壤pH值、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土壤盐渍化程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及土壤侵蚀程度等耕地自然条件所决定。

泉山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共有六等和七等两个等别,六等地所占比例较大,占全区耕地面积达52.61%,七等地所占比例较少,占全区耕地面积达47.39%。

耕地的利用质量等别与指定作物单产及指定作物区域最高单产密切相关。

泉山区耕地利用质量等别全部为七等地,面积为817.56公顷。

耕地的经济质量等别与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及指定作物区域最高“产量—成本”指数密切相关。

泉山区耕地经济质量等别全部为九等耕地。

表1.4 泉山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单位:公顷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耕地质量管理已成为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是中央的一贯要求,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强调耕地必须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要求在做好耕地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

而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是落实耕地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耕地质量调查评定成果已被要求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深化该项成果的应用。

《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土地调查成果、规划土地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评定土地等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