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汇总.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1.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适宜性指标。
土地利用现状指标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弹性等指标,反映了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利用情况。
土地利用适宜性指标主要包括土地肥力、径流侵蚀、水稳定性等指标,反映了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适宜性。
2.土壤质量指标: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酸碱度等指标。
土壤养分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反映了土壤的肥力水平。
土壤结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团聚体等指标,反映了土壤的结构稳定性。
土壤水分指标主要包括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持水能力等指标,反映了土壤的水分状况。
土壤酸碱度指标主要包括土壤pH值和土壤碱度等指标,反映了土壤的酸碱度。
3.土地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土地水土保持、土地污染和土地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土地水土保持指标主要包括土壤侵蚀程度、坡度和植被覆盖等指标,反映了土地的水土流失情况。
土地污染指标主要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和土壤酸碱度等指标,反映了土地的污染程度。
土地生物多样性指标主要包括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反映了土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4.农业气候资源指标:包括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指标。
气候条件指标主要包括气温、降雨和日照时数等指标,反映了耕地的气候适宜性。
水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和灌溉水质等指标,反映了耕地的水资源状况。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耕地质量的科学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土地保护和利用。
同时,这也为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培训教材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一、土地整治耕地及其质量特点 (1)(一)土地整治耕地特点 (1)(二)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变化过程与特点 (1)二、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定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3)(一)理论基础 (3)(二)政策及技术依据 (4)三、工作目标及内容 (5)(一)工作对象 (5)(二)工作目标 (5)(三)工作组织 (5)(四)工作程序 (6)(五)工作费用 (7)四、评定方法 (8)(一)评定原则 (8)(二)评定方法 (9)五、评定步骤 (10)(一)收集资料 (10)(二)评定底图确定 (11)(三)评定单元划分 (11)(四)确定基本参数和评定因素 (12)(五)外业调查 (13)(六)数据获取 (14)(七)等别计算 (14)(八)结果校验 (17)六、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确定 (18)七、成果编制 (19)八、成果应用 (20)(一)信息报备 (20)(二)年度更新 (20)九、其他事项 (20)附件1:X省X县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调查表 (22)附件2: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24)附件3:31 个省(区、市)国家级等别指数转换规则 (27)附件4:评定案例 (28)案例一、湖南省醴陵市大障镇新联村补充耕地项目 (28)案例二、浙江省常山县天马镇占家山村段家等低丘缓坡土地开发项目 (34)案例三、浙江省松阳县林村林场大坪垦造耕地项目耕地 (36)案例四、河南省新郑市耕地质量建设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39)案例五、土地开发复垦项目耕地质量监测评定 (52)一、土地整治耕地及其质量特点(一)土地整治耕地特点1.原有耕地与新增耕地并存,土壤结构均受到人为干扰土地整治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三个方面,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以新增耕地为主,土地整理以原有耕地质量提升为主。
土地整治既包括新增耕地,也有原有耕地的质量提升。
土地整治过程中,项目区的土壤结构均受到人为干扰,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土地整治及项目完成后的一定时期内对农作物和植被生长会造成一定影响。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摘要: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概述1.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定义和目的2.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业务内容3.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实施方案二、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1.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定义和目的2.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内容3.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实施方案三、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1.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报告2.耕地环境质量(清洁度)评价报告3.耕地质量监测报告4.耕地质量图册5.耕地质量等级及其变动表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政策依据1.耕地评价函201987 号文2.《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3.《农业法》4.《农产品质量安全法》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五、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团队资格1.专业的团队2.优质的服务3.丰富的经验正文: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概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是针对我国耕地质量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耕地质量的现状,为后续的耕地保护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主要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两个方面。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业务主要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报告的编制。
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过程中,需要对耕地的土壤类型、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 值等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评定。
二、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是为了长期跟踪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以便为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依据。
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内容包括土样研磨过筛、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 值、土壤容重、土壤机械组成、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碳)等指标的监测。
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分区域与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措施进行制定,并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提交《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三、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报告(含工作报告)、耕地环境质量(清洁度)评价报告、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和耕地质量图册等。
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对应表

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对应表一、耕地质量等别1. 一等地: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
2. 二等地:土壤肥力较好,有机质含量适中,适宜种植大部分农作物,产量较稳定且品质尚可。
3. 三等地:土质较一、二等地稍逊,有机质含量较低,适宜种植部分农作物,产量较为不稳定,品质一般。
4. 四等地: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适宜种植少部分农作物,产量不稳定且品质较差。
5. 五等地:土质极差,有机质含量极低,几乎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产量非常不稳定且品质极差。
二、耕地质量等级1. 优质耕地:包括一等地和部分二等地,土壤肥沃,产量高且品质优良,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
2. 中等耕地:包括剩余的二等地和部分三等地,土壤肥力较好,产量较稳定且品质尚可,适宜种植大部分农作物。
3. 次优耕地:包括剩余的三等地和部分四等地,土壤质量较差,产量不稳定且品质一般,适宜种植部分农作物。
4. 劣质耕地:包括剩余的四等地和五等地,土壤贫瘠,产量非常不稳定且品质差,适宜种植少部分农作物。
三、人类与耕地的关系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优质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中等耕地虽然质量稍逊,但仍能支撑大部分农作物的种植,为农村地区提供了稳定的粮食和蔬菜供应。
次优和劣质耕地虽然产量和品质较差,但仍有一定的农作物可供种植,对于一些缺乏优质土地资源的地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且受到环境污染和土地退化的影响,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高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农民应共同努力,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合理利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技术手段,保护耕地的肥力和生态环境。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好耕地质量,不仅关乎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的饮食健康。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摘要: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重要性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三、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成果和应用五、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政策依据和主要资格六、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案例分析正文: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重要性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是对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分类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质量等级调查: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耕地的土壤、地形、水利等条件进行评估,并制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2.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对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进行长期监测,评估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3.耕地质量评价:综合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长期定位监测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并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
三、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 值、土壤容重、土壤机械组成、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碳)等。
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分析和数据统计等方法。
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成果和应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成果主要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耕地环境质量(清洁度)评价报告》、《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等。
这些成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耕地质量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工作。
五、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政策依据和主要资格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主要资格包括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拥有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相关设备和技术等。
耕地评定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耕地评定质量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二、评定方法1.实地调研:通过对耕地的实地考察,获取土壤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和检测,以准确评估耕地质量。
2.分类标准:根据国家农业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耕地评定质量的分类标准。
三、评定结果经过综合调查和分析,我们将耕地的质量划分为优质、良好、一般和差劣四个等级,各等级的土地面积和占比如下:1.优质耕地:面积10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0%。
这些耕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适合种植高产农作物。
2.良好耕地:面积20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0%。
这些耕地土壤质地较好,水分状况较稳定,适合种植常见农作物。
3.一般耕地:面积15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25%。
这些耕地土壤肥力较弱,需要增加施肥量,并加强水文调控,才能提高产量。
4.差劣耕地:面积5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5%。
这些耕地土壤质量较差,水分状况不稳定,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以提高利用率。
四、问题分析在评定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1.部分土地的肥力下降,产量低于预期。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施肥、土壤退化等原因导致的。
2.部分土地的排水不畅,容易造成积水和土壤盐碱化。
这可能是由于排水设施损坏或不完善所致。
3.部分土地的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这可能是由于土壤酸碱度调节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五、建议和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加强土壤养分的补充和保持,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2.改善排水条件:修复和完善排水设施,确保土地能够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适度的排盐工作,以减少土壤盐碱化程度。
3.调节土壤酸碱度:通过添加石灰或其他调节剂,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之适合作物的生长。
4.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针对差劣耕地,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水条件,以改善土地利用率。
六、总结通过本次耕地评定质量的工作,我们对所调查地区的耕地质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耕地评定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村地整理项目 报告编制日期:2017 年 11 月质量等级评定报告项目承担单位: *****国土资源局质量评定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报告编制人员:**********报告编制时间:二o —七年报告编制单位负责人:*****估价师姓名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号 签字***** *****-/一、项目概况 ........................ 二、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2.1 2.2 2.3 2.4 2.5 2.6 地理位置 ....... 地形地貌 ....... 气候 ............. 水资源状况 ..... 土壤 ............农作物种植情况 . 社会经济条件 .... 光照条件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2.72.8 2.9 2.10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 三、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与投资概况 ......... 四、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原则及依据 ..... 4.1 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 ..............4.2 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 .............. 4.3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 五、土地利用等别评定 ...................5.1 评价单元划分 .................... 5.1.1. 单元划分原则 ........... 5.1.2 单元划分方法 ............ 5.1.3 单元划分结果 ............ 5.2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 ......... 评定方法技术路线 ........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项目区补充调查 ........... 参评因素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因素体系构建 ............5.2.15.2.25.2.3 5.2.45.2.4.15.2.4.2 因素权重确定 ............... 5.2.5 因素分值量化及自然质量分值计算 5.2.5.1 5.2.5.2 5.2.5.3 5.2.5.4 5.2.6 5.2.7 5.2.8 5.2.9 因素质量分值量化 ............... 项目区分等因素分值及权重的确定 自然质量分值计算 .................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 确定土地利用系数与土地经济系数.... 自治区级利用等指数与经济等指数的确定 计算自治区级经济等指数 ............自治区等指数转换国家等指数 ........ 5.2.10. 评定结果 ............六、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合理性分析 七、附件............................ 7.1 附表7.2 附图 7.3 资质10 11 11 11 12 12 12 12 13 15 16 16 16 17 17 19 20 20 22 22 23 23 25 26 26 26 26 27、项目概况************** 村土地整理项目为市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 位于包头市************** 村,涉及一个镇,一个行政村。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一、引言耕地质量评定是指根据土地的肥力、水分保持能力、土壤质地等指标对耕地进行等级划分的过程。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管理者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作物的选择,从而优化农业生产。
本文将介绍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和步骤。
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指标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评定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评定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土壤肥力等级。
2. 水分保持能力:水分保持能力是指土壤对水分的保持和供应能力。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决定了其水分保持能力。
质地较细的土壤通常具有较好的水分保持能力,而质地较粗的土壤则较差。
通过测定土壤质地和颗粒组成,可以评定水分保持能力等级。
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的组成比例。
常见的土壤颗粒有砂粒、粉粒和粘粒。
土壤质地的不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颗粒分析,可以确定土壤质地等级。
三、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和步骤1. 采样:在耕地中选取代表性的样点,使用土壤钻取器或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样品应该从不同深度采集,并混合均匀,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首先,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然后使用筛网将样品分为不同颗粒大小的组分。
接下来,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指标。
3. 数据处理和评定:根据化学分析的结果,将土壤样品的指标数值与耕地质量等别标准进行比对。
根据不同指标的数值范围,将耕地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别,如优质耕地、良好耕地、一般耕地和较差耕地等。
4. 结果解读:根据评定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于优质耕地,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以保持其优良的耕地质量。
对于较差耕地,可以采取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四、总结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是评价土壤肥力和适宜作物选择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语和定义
农用地自然等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光温、气候资源条件下 和土地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 出的农用地质量等别。
农用地利用等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平均土地利 用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 农用地质量等别。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Arcgis应用
河南瑞丰土地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015/7/30 内部培训二、Arcgis操作界面
三、年度更新评价操作步骤
四、综述
主要参考资料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CB/T 28407-2012)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报批稿)
光温生产潜力
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水分、二氧化碳供应充足,其他环境 条件适宜情况下,理想作物群体在当地光、热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 高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
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农作物的理论产 量。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思路
分等因素 自然质量分 自然等指数
利用等指数 经济等指数
Arcgis操作界面
需要 特别 注意 区分 你要 处理 的对 象是 什么? 辅助 要素 是什 么?
帮助 界面
输入操作条件,以得到期望获得的结果
Arcgis操作界面
Arcgis软件工具箱使用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对于所有工具,注意分清目标要素和辅助要素,否则容易 得到错误结果; 善于利用帮助界面。每个工具操作界面分左右两部分:左 边为原始数据、操作选项、操作条件等输入、选择的界面; 右侧为帮助界面。每一步操作,相应的帮助界面都会有提 示说明,并且点击右下角工具帮助命令,会链接到该命令 的详细使用方法解释。善于使用帮助,学会一个,几百个 工具都可以去尝试使用。
耕地质量评价流程图
收集资料 集资料 县级耕地质量 等别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整治项目资料 农业综合开发、 农田水 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年度内新增和减少耕地
年度内进行质量建设的耕地
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有等别信息 无等别 信息
县
获取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的质量等别信息
读取减少耕地的质量等别信息 评定增加耕地、 质量建设耕
因素指标区
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 和区域分异规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他指标区的最小单元。
分等单元
农业地质量等别评定和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 一,单元之间有显著差异。
术语和定义
标准耕作制度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 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不造成生态破坏,能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 (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用的农作方式。
内容概要
一、耕地质量评价基础知识
二、Arcgis操作界面
三、年度更新评价操作步骤
四、综述
Arcgis操作界面
数据管理工具
数据处理工具
操作环境 及窗口
Arcgis操作界面
在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操作 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是 叠加分析工具。 叠加分析工具基本上能够 满足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分 析需求,并且,标识、相 交、空间连接工具还是常 用的属性赋值工具。
内容概要
一、耕地质量评价基础知识
二、Arcgis操作界面
三、年度更新评价操作步骤
四、综述
综述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工作,前期数据收集完善程度、 以及项目区范围线准确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 最终更新评价结果,因此,前期工作是基础。并 且,在建库前期,底图完成以后或者初步等别计 算出以后,要及时与国土部门对接,对方如有异 议或者要求,应及时处理,避免后期返工。 另外,建库工作,应养成良好数据存放习惯,将 过程数据清晰分类,图层数据命名应该有一定规 律,便于后期查漏补缺。 Arcgis软件功能强大,多思考新方法,能显著提 高工作效率或者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县 级
评价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的质量等别信 地的质量等别 息
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从数据完整性、 标准性等方面开展数据自查工 作 分析、总结耕地质量等别、产能变化,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上报县级成果至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术语和定义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县域内某时间点所有耕地的质量等别空间数 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集合。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县域内年度间质量发生变化耕地的质量等别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集合。
内容概要
一、耕地质量评价基础知识
二、Arcgis操作界面
三、年度更新评价操作步骤
四、综述
更新评价操作步骤
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1. 源数据: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2011年补 充完 善成果、项目区范围线 2. 操作步骤: ①提取2013年耕地图斑》与2011年耕地图斑叠加,使 用分析工具中的擦除工具》得到新增、减少耕地图斑》 打散、标识。 ②将质量建设项目范围线落到2013年耕地图斑层,提 取质量建设图斑。 ③将新增耕地、减少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合并。
更新评价操作步骤
分等因素赋值
1. 减少耕地:使用空间连接工具,与11年补充完善成果 XJFDDY图层叠加,将11年因素属性值和等别,传递 到GXTC的减少耕地图斑上。 2. 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 以11年补充完善成果和最新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底图, 使用空间连接工具,根据原始数据采用合理的赋值方 法,获取新增和质量建设图斑分等因素属性值。
农用地经济等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平均土地利 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 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质量等别。
术语和定义
基准作物
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 玉米、水稻。
指定作物
行政区所属耕作区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更新评价操作步骤
等别计算
1.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所述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耕地 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 2. 等别计算过程中,若涉及业主要求调等问题,应尽量 调动坡度、排水条件等因素,其次是障碍层距地表深 度、灌溉保证率、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剖面构 型、土壤酸碱度等一般与周边地块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