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指南解读演示文稿
万古霉素-稳可信PPT演示课件

➢ 利奈唑胺耐药金葡菌达到 0.05%,报告时无须复杂的确
认流程 金葡菌-利奈唑胺增加了“耐药”折点
CLSI M100-S19 2009
CLSI M100-S20 2010
MIC(μg/ml)
敏感 ≤4
中介 -
耐药 -
敏感 ≤4
中介
耐药
新!
-
≥8
纸片法(mm)
≥21
-
-
≥21
-
≤20
单一抑菌机制导致利奈唑胺耐药事件频发
耐药事件频 核糖体 (mRNA)
50 50
50
30
发 30
30
利奈唑胺作用位点: 50S核糖体亚基23S rRNA第5功能区
结合核50S亚基, 抑制70S复合物形成, 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对DNA与RNA无影响3
万古霉素:影响 细胞膜的通透性1
[细菌细胞]
2010年CLSI公布了利奈唑胺耐药折点标准
万古霉素单药治疗LRSA效果良好
耐利奈唑胺患者 (n=12)
万古霉素治疗 (n=4)
存活率
100%
减少利奈唑胺用量可以有效减少LRSA
病区利奈唑胺日治疗剂量 (mg)
发生12例 LRSA, 其中6例死亡
2008年4月
剂量
78%
未发生LRSA
2008年7月
LRSA=耐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1
万古霉素: 抑制细菌浆 内RNA合成1
三重杀菌机
制是万古霉
素持久敏感 核糖体 (mRNA)
50 50
50
的基础 30 30
30
万古霉素:影响 细胞膜的通透性1
[细菌细胞]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2021-08-21原创:离床医学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2020年12月,《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发表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该版指南严格遵循指南制定与更新的方法学规范,范围为接受万古霉素间断输注的成人、儿童及新生儿,更新类型为部分更新。
本文对更新版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总结和解读,以促进该指南更好地实施推广。
万古霉素是临床常用的糖肽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一线治疗。
万古霉素的治疗窗窄,既往研究显示对其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肾毒性的发生风险。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于2020年12月发表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期刊,现就该更新版指南推荐意见进行总结和解读,以促进该指南更好的实施推广。
1 更新版指南概述经共识专家组与指导委员会评估,本次指南的更新类型为部分更新,较2015版指南有1条推荐意见被删除,3条推荐意见发生更改。
更新的指南新纳入了13个临床问题,其中11个临床问题达成共识形成推荐意见,另有2个新纳入的临床问题因证据不足未给出推荐意见。
更新版指南的范围为接受间断输注万古霉素的成人与新生儿/儿童,目标人群为医务工作者。
更新版指南沿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工具(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和推荐意见强度分级。
万古霉素指南解读演示文稿

万古霉素指南解读演示文稿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其使用指南的解读对临床医生非常重要。
本文稿将对万古霉素使用指南进行解读,并详细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临床应用。
一、简介:二、指南内容解读:1.适应症:万古霉素适用于由MRSA引起的感染,如肺炎、败血症、骨髓炎等。
对于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给药途径:万古霉素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
对于严重感染或无法口服的患者,静脉注射是首选给药途径。
3.剂量调整:万古霉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调整。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常需要减少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积累。
4.疗程:治疗时间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临床反应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治疗时间为7-14天。
5.调整方案:如果患者的感染病原体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应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并进行药敏试验。
三、临床应用解读:1.MRSA感染:万古霉素是一线治疗MRSA感染的药物。
对于轻度感染,可考虑口服给药;对于重度感染或无法口服的患者,静脉注射是首选。
2.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万古霉素的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积累。
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来调整剂量。
3.耐药性监测:由于耐药性的出现,应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以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如果病原体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应及时切换至其他合适的抗生素。
四、临床实践建议:1.慎用:在使用万古霉素时应遵循临床实践指南,确保正确使用。
过度使用万古霉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药物监测:对于危重患者或服药后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测定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以确保达到治疗的有效浓度。
3.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开始万古霉素治疗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
总结:万古霉素使用指南的解读对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正确使用万古霉素可以有效治疗MRSA感染,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万古霉素时,应遵循指南中的建议,注意剂量调整、疗程管理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指导,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万古霉素概述》课件

结论和要点
通过本课件,我们对万古霉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 值的抗生素,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它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 地位,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万古霉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它通过抑制细 菌的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等机制发挥药理作用。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 展
万古霉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同时, 科学家们还在不断研究万古霉素的新应用领域,希望能够进一的地位和前景展 望
《万古霉素概述》PPT课 件
万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件将为您详细介 绍万古霉素的定义、化学结构、来源和生产工艺,以及其生物活性、临床应 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万古霉素的定义和概述
万古霉素是一类天然产物,属于抗生素的一种。它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 用于医学和农业领域。
万古霉素的化学结构和特征
万古霉素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包含多个环和官能团。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强大的抗生物活性,能够抑 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万古霉素的来源和生产工艺
万古霉素是由特定的微生物生产的,例如链霉菌属中的万古霉属。生产万古 霉素的工艺包括发酵、提取和纯化等步骤,需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监测。
万古霉素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 用
指南解读-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2020年指南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2020年指南推荐意见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2020年指南推荐意见 (1)万古霉素TDM的适应证 (1)万古霉素TDM的指标 (2)开始进行万古霉素TDM的时间 (3)重复万古霉素TDM的时间 (3)万古霉素剂量优化方案 (3)负荷剂量的应用 (4)新生儿和儿童患者初始经验性万古霉素的剂量方案 (4)肾功能不全者初始经验性万古霉素剂量方案 (5)万古霉素目前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感染的一线用药。
但值得注意的是,万古霉素的治疗窗很窄。
因此,提出了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DM),以使其临床疗效最大化并降低肾毒性。
为了促进万古霉素治疗的管理,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对2015年了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进行了更新,主要推荐意见如下。
万古霉素TDM的适应证推荐意见1.1:对于危重症、肥胖、烧伤、同时接受肾脏毒性药物治疗以及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推荐进行万古霉素TDM。
(强推荐,证据质量低)【备注:伴随肾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铂类化合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推荐意见1.2:对于儿童、新生儿和接受肾替代治疗(RRT)的患者,建议进行万古霉素T DM。
(强推荐,证据质量极低)推荐意见1.3:对于肾功能不稳定的患者,建议进行万古霉素TDM。
(强推荐,专家意见)【备注:肾功能不稳定的患者表现为肾功能变化,迅速改善或下降,例如48h内血清肌酐升高0.3 mg/dL (26.5 μmol/L)】推荐意见2.1:对于老年患者(年龄>65岁),推荐进行万古霉素TDM。
(弱推荐,证据质量低)【备注:肾脏清除率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老年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之前应对肾功能进行评估。
】推荐意见2.2:对于中度至重度心力衰竭、肾脏清除率增加(ARC)或体重过轻的患者,推荐进行万古霉素TDM。
(弱推荐,证据质量极低)【备注:体重过轻定义为体重指数(BMI)<18.5 kg/m2,ARC患者肌酐清除率为130ml /min /1.73 m2。
万古霉素指南解读

万古霉素指南解读首先,万古霉素指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多种感染疾病。
其中,呼吸道感染是万古霉素指南最常见的应用领域之一、对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感染,万古霉素指南能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目的。
此外,万古霉素指南也可以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脓肿等。
对于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盆腔炎等,万古霉素指南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万古霉素指南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通常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敏感性来确定。
对于一般感染,成人的常规剂量一般为每天2-4克,每6-12小时给药一次。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老年人患者等,剂量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疗程一般为7-14天,但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疗效进行个体化调整。
万古霉素指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害。
消化系统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在停药后会自行消失。
过敏反应可以导致皮疹、荨麻疹、眼结膜充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此外,万古霉素指南还可以损害肝功能,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等。
由于万古霉素指南的副作用较少且轻微,所以一般来说,该药品的风险与其疗效成正比。
万古霉素指南在临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包括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
首先,万古霉素指南与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得同时使用,以免相互影响药效或增加药物毒副作用。
其次,使用万古霉素指南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细胞毒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血药物等,应根据需要进行酌情调整。
总的来说,万古霉素指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适用于多种感染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个体化调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当然,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并密切注意身体的反应,及时就医进行个体化调整。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对于万古霉素的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进行解读。
首先,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南主要关注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由于万古霉素的疗效与其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特定患者群体,如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年老体弱者,以及疾病严重的患者,建议进行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指南中还明确了监测的时机和频率,一般建议在给药后1-2小时监测第一次,然后根据需要选择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此外,指南中还强调了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解释和应用,以及针对异常血药浓度的调整剂量建议。
其次,万古霉素治疗的临床应用相关指南主要关注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指南中明确了万古霉素的推荐剂量范围和给药途径选择,一般在成人中推荐每日剂量为1-2克,分2次给药,儿童剂量则根据体重调整。
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如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剂量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指南还明确了给药途径的选择,万古霉素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此外,指南还提到了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
万古霉素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反应等,指南中提供了相应的监测和处理建议。
另外,指南还列举了万古霉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如与环孢菌酮、华法林等药物的相互作用,指南中提供了相应的用药建议和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对于保证万古霉素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临床医生在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时,应参考相关指南,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掌握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并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及处理。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万古霉素的疗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简介PPT课件

l连续腹膜透析15h以上可清除40%
一般感染患者
目标谷浓度 剂量方案 >10mg/L
重症感染*
15-20mg/L
常用剂量为1g q12h或 负荷剂量: 0.5g q6h(说明书) 25-30mg/kg 15-20mg/kg,q12h (实际体重)
单次剂量不超过2g,日剂 量一般不超过4g
*对于MRSA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 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和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
万古霉素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
吸收(生物利用度) • 腹腔注射:38% • 口服:几乎不吸收
分布 • 蛋白结合率:30%-55% • 各体液分布广泛(除脑脊液外) • 脑膜无炎症:0-4mg/L、脑膜有炎症:6.4-11.1mg/L • 表观分布容积:0.2-1.25L/kg
万古霉素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是指导剂量调整最关键 和最实用的方法。 •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
–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可靠的分 析技术,测定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 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之间 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1.5h-2h.
万古霉素概述
在输液过程中,溶液每毫升的滴数(滴/毫升)称为该 输液器的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的外包装上。 每小时输入量100ml,滴系数15滴/ml,计算 每分钟滴数=100/4=25滴
万古霉素概述
稳定性:室温保存,配置后溶液尽早使用,
若必须保存,室温或冰箱中,24小时内使
用。
•由于血液透析方式、透析时间、透 析剂量、透析器膜的特性存在差异, 药物浓度监测是指导万古霉素给药方 案及调整剂量的主要方法,尽量使血 药谷浓度维持在15mg/L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需要进行万古霉素TDM人群
• 1、合用肾损害药物的患者、非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肥胖 患者、烧伤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推荐进行万古霉素TDM。
• 2、建议老年患者及合并肝疾病的患者进行万古霉素TDM。
6
监测可提高万古霉素疗效和降低肾毒性的 主要参数
• 万古霉素谷浓度能够较好预测疗效和肾毒性的发生。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 解读
2020.5.6
1
2
主要内容
• 一、何为万古霉素? • 二、临床实践中如何监测万古霉素?
3
一、何为万古霉素?
• 武器定位:治疗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线药 物
• 细菌分敏感和耐药
•
也分G+ 与G-
4
二、临床实践中如何监测万古霉素?
• 为何要监测?
7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使用的剂量与目标谷浓度
• 1、对于一般成人患者,推荐万古霉素目标谷浓度在10~15mg/L • 2、对于严重MRSA感染的成人患者,建议万古霉素目标谷浓度在
10~20mg/L
8
首次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时间
• 1、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建议第3天(首次给药48h后)开始 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
• 2、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首次给药72h后开始监测万古霉 素血药谷浓度。
9
万古霉素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调整
建议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个体化计算和调整万古霉素给药剂量
10
给予首剂负荷剂量的重要性
• 对于严重MRSA感染的成人患者,建议给予首剂负荷剂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