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4篇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4篇学会提问读书笔记4篇学会提问读书笔记1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
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从高效课堂的理论及实践中我有以下的体会: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
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
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
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
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
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2听了景敏教授关于高效课堂的讲座后,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让我深切到高效课堂:要求老师的教学是高效的,在课堂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高效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主动、合作、和谐的探究,并且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进其所。
在课堂教学中要侧重以下各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生动活泼。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因为意识决定形态。
在学习上的快乐对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
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
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数学是理性很强的学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在教学中寻找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我课堂设计的重点。
学会提问读后感(5篇)

学会提问读后感(5篇)《学会提问》读后感1在读《学会提问》之前,以为可以通过这本书快速掌握怎么提问,然而经过一周的精读,最初的想法过于天真,虽然还不具备高水平的提问技巧,但是对批判性思维有了系统的认知。
问题问题一旦被提出,就需要有人给出一定的答案。
通过提出关键问题,可以让你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平等的互动者。
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提高个人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此不再盲信盲从。
比如,临近全运会,天津各区在维护市容市貌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另外不少工厂必须停工导致有些小工厂只能晚上偷偷开工。
因此近期时常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期待全运会;为能在天津开展全运会而荣幸;大额财政支出,只为面子工程;生意没法做。
面对种种观点,如果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只是纯粹的接纳,照单全收,甚至再把别人的观点未加思索分享给其他人。
长久下去,大脑中有大量信息,看起来博学多才,其实只是又“浅”又“薄”,沦为别人思想的奴隶。
而有的人,通过批判性思维,坚持用自己的智慧去寻找真相。
两种思维方式刚才提到的对于别人的观点照单全收,即“海绵式思维”;而我们提倡的则是“淘金式思维”:不仅动用记忆力,还要动用推理分析能力,质疑接收到的信息,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和知识开展积极的互动。
批判性思维的强势与弱势难免遇到一些人,以批判性思维为幌子,利用对手的逻辑漏洞来凸显自己的正确,抵制反驳甚至狡辩耍赖来捍卫自己的观点,这便是“弱势批判性思维”(偏封闭)。
强势批判性思维(偏开放)目的是为了接近真理,寻找真相,为此,质疑包括自己的观点在内的各种主张,有种海纳百川,兼听则明的大气感(偏开放)。
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说,一有问题就立即提出来,这并非好习惯。
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在对的时间进行有效地提问。
那么我们要提什么问题呢,为此,作者分解了批判思维的问题体系,也是书中各个章节名称: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证据的效果如何?有没有其他替代原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关键是什么时间,怎样有效提出以上问题?《学会提问》读后感2翻开书,我的习惯是看完目录和序言后先对自己进行提问,这一类思维提升的书更是如此,往往我的问题由如下环节构成:1、我希望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技能和思维方式?2、我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心得?是否可以进行提炼?还有哪些经验需要作者的点拨?3、我在这个方面有哪些失败的经验和做法?我曾尝试过哪些技巧来克服但是并没有作用?4、假设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想要对几种不同的人群介绍这本书,我会使用什么角度?(无答案)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在这一类的书本面前,不仅收获颇丰,而且速度也明显越来越快。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刘勇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长沙善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刘勇《学会提问》这本书属于翻译书籍,里面的例子多为美国式故事;对于此书读下来最深刻的体会是要仔细认真的边读边思考,每个章节都是环环相扣,在读的时候要及时回顾前面的点,不然就会懵。
通过此书阅读给自己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在吸取外部信息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适当的问题,在不断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对新领域的认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利用信息;但有些信息是试图改变我们的认知与信念,那么我们该怎样取舍这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如果不能学会正确对信息媒介进行解读以及判断,那么将会在声色迷离信息的洪流中无法自拔。
养成批判性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人,不会盲从附和或者盲目相信权威。
对信息抱有怀疑,求真的态度,懂得发现和分析问题是具有批判思维的人所具备的;所以此书可以锻炼我们的这种评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
1.学会提问的目的:帮助了解何时提问、怎样提问才能让你判断出信什么不信什么;树立正确的态度,达到自行判断哪些观点可以为自己所用,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批判性的提问是检索信息和搜寻答案的最好方法。
2.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是有提高自己思维能力的强烈愿望。
淘金式思维清单:主要包括4个问题:1)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2)我记录别人说话的可能问题了吗?3)我对别人的话进行客观评价了吗?4)针对某一特定主题,在别人无合理说法的基础上,我形成自己的结论了吗?5.批判性思维包括三方面,在三方面中,都出现了一个词“关键问题”。
6.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自主性、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7.引言警句1、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2、思考要有明确的目标;一旦思考,目的就是让我们的思考更有深度、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精确;3、拒绝还是接受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重要的基础;4、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三篇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三篇《学会提问》读书笔记1 最近科技界处于长跑中的憩息阶段,很多厂商的新机都因为供应链问题拖后了,学会提问读后感。
虽然爆料不断,但真正的新机也还就那么几款。
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其实也没什么可值得推送的,包括今后也是,可能推送的文章,就真的只是文章了,但我还是会精简内容,也小标题的方式向大家呈现,感谢厚爱。
《学会提问》不是一般的书。
其实我是最不爱看书的一类人,因为我的阅读速度太慢(当然,我意识到自己“阅读速度慢”是因为最近在看另一本书《如何高效阅读》,等我读完了应该会再写一篇类似的读后感)。
要自己完全看完一本书,大概需要花费30小时以上,所以很多书包括身边借来的书在我面前基本上看了一两页就不看了,但这本书我却一口气看完了。
因为:他是我买的。
当然,我也不是突然心血来潮就去买它了。
因为我的一个精神领袖:罗老师,在很多场合都公开夸过这本书,终于我按捺不住了......从翻开它的第一页,直到读完它以后,给我的感觉都是非常不一般的。
坦率的讲我甚至之前以为“名书”讲的都是一些故事,类似于: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等,但其实还有一些类似于纯粹方法策略的工具书籍,那《学会提问》便是这么一本书。
学会提问?我会提问。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个恶意就是:讲的是如何问问题吗?那我基本上不需要了。
我以极度片面的.思维方式揣测作者定书名的意图。
我读完后明白它其实讲的是:革命批评精神。
善于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本身讲的是:学会善于向各方面提出问题,即学会去提问。
(革命批评精神:对事物有相对全面的认识,看见他的好与坏,对其进行批判认识,革命地应用)我发现看完它的最大不同是,我甚至现在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话都会常常不自觉的去否定。
但我却也能很好的抑制自己不去“说出来”。
因为我还不想被很多人厌恶。
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1.意识到证据效力的强弱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由哪些所谓的:专家、大师、老师、当事人证词、典型案例或者极为专业的人员说出来的话,切记要批评认识,不要奉为《圣经》,甚至可以当面否定。
《学会提问》 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01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快思考”来得自然、迅速,并且特别容易受我们的情感掌控。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把我们对情感的依赖描述为“一头发怒的大象沿着乡间小道一路蹂躏肆虐,而我们的理智则如同一个弱小的骑手竭尽全力地想要控制住这头大象狂热的撒野行为”。
不管你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专家、学者,我们都鼓励你加倍重视他们的意见。
只不过,我们要倾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一边听一边评估判断,将这些意见分门别类,做出取舍,这一点你很快就会明白。
我们倾听他们,是为了构建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听了他们的话以后,马上就按他们说的去做,就好像自己是只无助的羔羊,或者是个牵线的木偶似的。
所谓批判性地倾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评判,然后做出回应,这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
这些技能和态度都建立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critical questions)的基础之上。
虽然我们会循序渐进地学习这些问题,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使自身有能力将这些问题融会贯通,从而找到具备可行性的最佳决断。
理想的效果是,你会把提出这些问题转化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仅是你在书上学会的一套本领。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本书使用的一个术语,它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维度:·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通过提问,我们传达给被问对象的是“我很好奇”“我想多了解一点这方面的知识”“请帮帮我”。
这样的要求体现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
有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因为类似于海绵被放到水中的反应——充分吸收水分,而被称为“海绵式思维”。
这种流行的思维方式有以下两个显著优点。
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
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今后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提问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信息和观点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笔记和心得:
1.提出正确的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问题和情境,我们应该提出
不同类型的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复杂的道德问题,我们应该提出更多关于伦理原则、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应该提出更多关于技术原理、实现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3.提问应该具有深度和广度。
除了针对问题的表面现象进行提
问,我们还应该提出更深入、更广泛的问题,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4.提问应该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是那些能够激发思考、促进
探索和发现新观点的问题。
相比之下,封闭性问题往往限制了思考的范围,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5.提问应该具有逻辑性。
在提问时,我们应该注重问题的逻辑关
系和内在联系,避免提出一些与问题无关或无逻辑关系的问
题。
6.学会提问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
我们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总之,学会提问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
《学会提问》的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的读书笔记《学会提问》的读书笔记01学会提出好问题在本书中,批判性思维有三个主要方面,包括有一套成体系的关键问题意识,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动机。
作者将思维分成两类,一类是海绵式思维,指被动地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另一类是淘金式思维,指不断和信息的提供者通过提问与回答来互动,披沙拣金。
批判性思维可以区分为弱势批判性思维与强势批判性思维,前者是指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后者是指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批判性思维者需要有自主性、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批判性思维者也更赞同理智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会营造对话的友好氛围。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最大的敌人。
02论题和结论是什么论题就是一段话所讨论的问题或争议。
我们将论题氛围描述性论题和规范性论题,前者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后者是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非对错好坏等所提出的问题。
而结论是指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可以通过问问论题是什么、寻找指示词、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下、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问一问“所以呢”等6种方式找到结论。
在写作时,将论题范围缩小,并且清晰陈述自己的结论,是很不错的写作策略。
03理由是什么理由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论证需要注意的特点:论证必有其目的、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论证有两个明显必要的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
论证理由可以有很多个,我们可以在分析材料时,用序号将理由和结论都标明。
记住,理由很弱,结论也会很弱。
在我们写作时,我们要寻找支持结论的种种理由,并且让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些理由。
04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只有当我们理解了一个论证中的关键词句时,我们才能对这个论证进行评价。
这一章就是提醒我们要对概念的意义进行追问。
我们需要找到在一个论证中,哪些词是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是否有歧义,尤其需要关注哪些抽象的概念和饱含感情色彩的词。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学会提问-读书笔记批判性思考者的一些特征第1章学会提出好问题批判性思维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脑海中存一份淘金式思维的清单:(1)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2)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3)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4)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弱势批判性思维(weak-sense ):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strong-sense ):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claims )和看法(beliefs ),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Critical Thinking is a Social Activity)。
本书所谓的价值观,是指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那些观点。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
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我们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价值观就是我们自己认可的行为准则,并且我们希望别人的言行能与之相一致。
论证=结论+支持结论的理由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因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交活动,所以当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结论不断质疑时,我们还得考虑他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在进行批判性思考时,要注意一些策略。
以下是一些对话策略,可以利用这些策略来让谈话继续下去而不致中断:(1)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2)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的观点。
(3)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4)问一问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成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
(5)尽量弥合分歧。
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和你的最好理由放到一起,有没有发现一个你们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呢?(6)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其它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产生的原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学会提问这本书是批判性思维的圣经,仔细研读可防止被别人忽悠,进而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中发现事物背后的真相。
那么《学会提问》读书笔记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这本书阅读推荐指数:4颗星(值得买纸质书收藏)本书是批判性思维的圣经,仔细研读可防止被别人忽悠,进而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中发现事物背后的真相;练就批判性思维首要的就是提出好问题。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方式:像海绵,照单全收;淘金式思维方式:像淘金,不断质疑,不断筛选;淘金式思维方式更能帮助我们思考实质性问题。
批判性思维既是淘金式思维方式。
批判性思维又分两种:弱势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区分在目的上,弱势批判性思维是为了捍卫自己;强势批判性思维则是为了接近真理,求得真相,它用批判性思维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如何正确有效的提问?批判性思维的问题体系:论题和结论是什么?问两个问题:他想证明的是什么?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论证=理由+结论;学习怎么寻找理由,也就是回答问题:是什么让作者相信自己的结论。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避免产生歧义;要需要那些有歧义的词或词语:1.检查论点是否有关键重点词语;2.在理由和结论中找到能影响你判断的词;3.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4.站在文中对方的角度去判断;最后,需要不停的思考作者这么说的含义是什么。
注意是价值观假设还是描述性假设?寻找论证中潜在的价值观假设,能从本质上去理解对方的论证;推理过程中是否有谬误?后面的引文部分给出了谬误的举例;证据的效果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引用中的引用都存在质疑的问题;有没有其他替代原因?建议:发掘更多的原因;筛选真正的原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建议:尽量找出数据的背景信息;判断并寻找缺失的信息;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建议:识别省略的信息线索;多征求周围人意见;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关键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提出上述问题?批判性思维者应该具有的人格特质主动性:主动发问,主动接触,金子不会自然发光,总要掏出来;好奇心:这是一切认知的源泉。
谦恭有礼: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以理服人逢之者敬:能做到批判性思维的人不多,物以稀为贵13种常见谬误类型以上三种类型只是一种概括,为了方便理解,作者同样列举了13种常见的推理谬误,一大波谬误来袭,小心被戳中:人身攻击谬误:不解释原因,不反驳对方的理由,而是直接施加人身攻击或侮辱对方。
“王X就是一个富二代,说话不过脑子”“他就是一个愤青,你怎么能听他的”滑坡推理谬误:如果某事情发生,那么就会发生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不会发生。
“如果政府着力下调房价,那么实体经济就会受到重创,社会动荡就会爆发”“如果近代不抵抗外国侵略,中国再做300年殖民地,就能实现真正的历史变革”“来的时候还好好的,为什么到了医院就不行了”苛求完美谬误:如果某种措施不能彻底解决一个问题,那么这种方法就不可取。
“即使下调房价,还是有很多人住不起房子,所以下调房价的措施根本没必要”“建造航母不能解决南海争端,所以没必要劳民伤财”移花接木谬误:也就是偷换概念,利用词语的歧义,瞒天过海。
公知:民主自由是普世价值,我们应该实行多党制和直选制(有没有普世价值?民主自由≠多党、直选)“此轮的股市波动符合国际惯例,并非对散户割韭菜”(国际惯例是什么?)“房价上涨是与国际接轨”(哪个国际?)诉诸公众谬误:主观假设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相信同一件事物,这件事情就是对的。
“调查显示,学生都希望食堂饭菜降价,所以我们应该下调食堂的饭菜价格”“我认为经理太没眼光,我们团队个个都是功臣,为什么不涨薪?”(自认是功臣≠实际做贡献)诉诸假权威谬误:过分夸大权威人士的全能性,利用A 领域的专家来确证B领域的观点。
“专家表示,高房价的推手是丈母娘,地产商是无辜的”(分子生物学专家么?)“教授认为,高额学费要比减免学费更能帮助贫困学生,所以学费应该上涨”诉诸情感谬误:通过有意识操控听众的感情(代替理性论证)来增加认同,减少说服难度。
“爱国主义是洗脑教育,会让人失去自由意志”(洗脑,引发恐惧情绪,其实子虚乌有)“如果你不相信神的全知全能,你将坠入地狱受尽折磨”砍稻草人谬误:故意曲解对方的观点,制造并批判对方并不支持的观点。
“你这么替朝鲜说话,为什么不移民去朝鲜?去帮助朝鲜人民”——“我将来不准备要孩子”——“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呢,只顾着自己享受”虚假的两难困境谬误:故意制造逻辑上的两难境地,不管现实的可能性。
“你们这个年纪啊,就是爱乱花钱,就算给你们五千每月你们也攒不下钱来,所以每月二千五就够了”(假设:年轻人只知道领工资和花钱,所以……)“这里这么多人,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非要欺负你?”(逻辑假设是:只能被欺负,不是他就是你)乱贴标签谬误:如果能发明一个名词来命名,约等于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个事件。
“——他为什么总是关心时事政治?——他就是一个‘愤青’”“她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肯定是得了抑郁症”光环效应谬误:通过积极词汇,促使听众将论证与积极情感产生联系,降低心理防御,增加接受结论的概率。
“微博大V们有这么多的粉丝和拥趸,监督政府,宣扬公平民主,我们应该支持他们”转移话题谬误:提出一个逻辑上不相关的话题,偷梁换柱,转移对话的焦点。
“——你怎么又迟到了?”“——为什么你总是针对我”循环论证谬误:把论点/题转换表述方式,作为论证的理由再次登场。
我喜欢《奇葩说》这档节目,因为他们的辩论和论证都很特别《学会提问》读书笔记问: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答:1.多问How2.多问why3.多问why not4.多与别人交流Chapter 01(总述):学会提出好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了批判性思维,详述了其中的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同时也讲到了一些人们经常犯的错误,如:用弱式批判性思维为自己辩护、感情压过理性、一厢情愿和奇迹式思维。
与此同时,作者也给出了一些提问的关键,这也将是这本书后面的部分中要详述的关键:1.论题和结论是什么?2.理由是什么?3.那些词语意思不明确?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5.推理的过程中有哪些谬误?6.证据的效力如何?7.有没有替代原因?8.数据有没有欺骗性?9.有什么重要的信息省略?10.能够得出哪些合理结论?Chapter 02:论题和结论是什么?本章所讲述的是论题与结论,论题分为:描述性论题与规定性论题。
在文章、演讲、辩论中我们应该弄懂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与目的,同时也要学会在隐藏的线索中找到论题与结论,使我们能够明白其意图并作出正确的批判性阅读(思考)。
并且在我们的写作(授课、讲述)时,也应该注意:1.确定论题,不要一边想一边蛮干,需要有一个整体清晰的逻辑思维2.引导读者得出结论,为了清楚明白,应该讲结论和理由都一目了然的写出来。
Chapter 03:理由是什么?理由,就是为了支撑结论所运用的看法、证据等等不同的方法。
有时一个理由支撑着一个结论,而有时许多理由共同支持一个结论。
一个完整的论证就是:理由+结论=论证当我们在一边较长的文章中寻找理由时,可以观察到一些线索:1.找出关键词2.找出结论与理由并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标注3.给理由编上序号4.读完一整篇后,按顺序列出理由同时,当我们在写作(尤其是论文)时,应该:1.作出结论前先找理由。
切不可先有结论,再去寻找支持结论的理由2.找到关键论题的主要读物3.写理由时使用指示词(如:证据就是,证据如下)指出理由帮助读者,亦可在文章前写一份提纲。
Chapter 04: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在了解了论证的基本形成(论题+结论+理由)后,就要开始对论证进行批判性思考。
首先应当找出论证中意义模糊的词语,因为它极有可能存在歧义,从而导致读者与作者的想法南辕北辙,所以寻找关键词是十分重要的。
而我们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找到关键词:1.在论题中找出关键词2.在理由和结论中找出关键词3.注意抽象的词语4.设想自己是反对作者的,来判断该怎样给词语下定义判定关键词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也是十分困难的。
从字典或者是生活中所定义的一些词语用到特定的文章里意义则会完全改变,所以在运用各种参考的手段(如查字典)后,也要回到文章中来联系上下文从而得出关键词的含义。
并且,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也应该警惕情感色彩丰富的词语使我们的思维混乱或短路,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判断。
Chapter 05: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寻找“假设”的意义在于能够发现结论与理由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从而判断自己是否接受这个论证。
而假设分为描述性假设和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是对于事物的一种绝对的看法,认为什么事比什么事重要。
所以当作者阐述时所表达的价值观与听众不符合时则会产生价值观冲突。
然而,这些假设通常都是隐藏的,是不会存在于明文中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寻找和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价值观假设。
描述性假设是对于事物过去、现在、将来时什么样的想法,并且没判断。
寻找描述性假设,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点:1.思考理由与结论间的缺失2.作者想当然,而没有说明出来的支持理由的想法和思考3.将自己放置于支持/反对的立场来思考4.思考是否有其他办法来获得文中所提出的好处5.避免将表述不完全的理由当做假设要寻找“假设”,需要努力、想象力、观察力、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需多加联系,方可掌握。
Chapter 06:推理过程中的谬误在推理过程中,最在这一些分散人们注意力或将人们引向歧途的东西。
我们之称为“谬误”。
谬误的种类有很多,如:人身攻击谬误、诉诸情感谬误、滑坡谬误、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偷换概念谬误、诉诸公众谬误,等等一系列的逻辑推理中的陷进。
在读《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中,就已经提及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谬误。
这些谬误常常使人不自知的调入作者设计的坑里,从而被引导向同意作者的观点,因此应当时时警惕。
PS:如果想练习怎么找到文章中的谬误的话,我发现读官报是一个很好地方式。
Chapter 07:证据的效力如何?(一):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及专家意见1.直觉,所谓直觉就是相信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但却无法说出理由,要将直觉作为证据,还要有赖于其他证据做支撑。
2.个人经历,将个人经历作为直接证据是错误的,犯了以偏概全的谬误。
3.典型案例,“典型”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是要小心其对于我们内心情感的影响。
4.当事人证词,当事人证词的用处并不大,因为它缺乏我们所信任的信息,并且在我们处理当事人的证词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它里面所包含的“选择性”、“个人兴趣”、“省略信息”、“人为因素”等等充满了偏见的东西。
5.专家意见,不应该盲目相信专家的意见(但并不是说不要相信),要明白专家也会放错误而且专家内部也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