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偏法

合集下载

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原理

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原理

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原理半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电压表的内阻,保证电压表的准确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测量电压的情况,而电压表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了解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原理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原理是利用电压表在两个不同的电阻值下测量同一电压时的示数差来计算电压表的内阻。

在测量电压时,电压表相当于一个内阻为Rm的电压源,接在待测电压上。

当用电压表测量待测电压时,电压表的内阻会影响到待测电压的实际测量值。

因此,需要通过半偏法来测量电压表的内阻,以便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选择一个已知电压源,将其接在待测电压表的输入端,使得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这时,电压表的内阻与待测电压源的内阻并联,构成一个等效内阻为Rm的电压源。

2. 然后,通过改变已知电压源的电压值,记录下不同电压下电压表的示数。

3.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不同电压值下电压表的示数与电压源的电压值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电压表的内阻。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电压表的内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际工程中,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准确地测量电压表的内阻,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掌握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原理和方法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电压表的内阻,保证电压表的准确性。

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原理和方法,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地测量电压表的内阻,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一、半偏法的设计原理
1.电流表半偏法 如图1所示是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实验时:(1)、先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调节R1使电流表指针满偏.(2)、然后保持R1不变,闭合开关S2,调节R2,使电流表的指针处于半偏状态,则电流表的内阻Rg=R2.
G
S1
S2
R1
R2
图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压表半偏法 如图2所示是用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实验时: (1)、 先闭合开关S1和开关S2,调节R0使电压表指针满偏. (2)、 然后保持R0的滑片不动,断开开关S2,调节R,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则电压表的内阻RV=R.
二、半偏法的系统误差分析 1.电流表半偏法测内阻的误差分析
RA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2.电压表半偏法测内阻的误差分析
RV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G
S1
S2
R1
R2
三、半偏法的实验条件
E尽量大 G S1 S2 R0 R2

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R1
01
02
03
04
1 2
v
RX
v
甲、 乙
甲图中的电压表的电压U1、 乙图中的电压表的电压U2
比较法测电压表电阻

半偏法

半偏法

具体的实验过程:首先断开开关S1和S2, 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R的最右端, 然后闭合开关S1,向右移动滑片,使电 流计G的指针刚好达到满偏,再闭合开 关S2,保持滑动变阻器R不变,接着缓 慢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计的指针 恰好指到一半刻度处,即半偏位置,这 时“读出”电阻箱的阻值就是待测电流 计内阻的测量值。
2.3器材选取:① R0必须是电阻箱,且 电阻箱的阻值应比较大,与电压表的 内阻相当的电阻箱。②R为阻值较小的 滑动变阻器(小控大,用小电阻分压 调节相当于粗调节,调节电压范围大, 而用大的滑动变阻器则相反),即R< <R0。
2.4误差分析:要求电阻箱的串入,使分 压电路部分的电压变化不大,这种电路 只适合于测量大内阻的电压表,同时电 阻箱的电阻也较大。 事实上,无论怎样,电阻箱的串入,使 得分压电路部分的电压略微变大,不再 是原来分去的电压了,而电压表在半偏 的时候电压表降落的电压是原来电压的 一半,这样降落在电阻箱上的电压要比 半偏值稍大一点,因此测量值大于真实 值。
2.电压半偏法及其误差分析
2.1实验目的:电压半偏法用于测量电阻较大的电 表的内阻。 2.2测量方法:如图所示,电压表V、其内阻RV 待测,所用仪器有电源E、滑动变阻器R(采用 分压式)、电阻箱R0(电压表串联)开关S。
具体的实验过程: 首先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R的最左端,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之为 零,接着闭合开关S,然后向右移动滑 片,使电压表V的指针刚好达到满偏, 再将电阻箱的阻值逐渐变大,使电压表 的指针恰好指到满刻度的一半处,即半 偏位置。这时“读出”电阻箱的阻值就 是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
半偏法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表内阻的 方法,常见的有“电流半偏法”和 “电压半偏法”,下面对这两种方 法分别进行研究。

半偏法测电阻的原理

半偏法测电阻的原理

半偏法测电阻的原理
半偏法是一种常用于测量电阻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电流分成两个分支,分别流过待测电阻和已知电阻,然后测量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可调节的电流源和一个待测电阻。

将电流源与待测电阻串联。

2. 将待测电阻和一个已知电阻(称为校正电阻)并联,使两个电
阻之间没有电压差。

3. 测量并记录校正电阻上的电压,此时待测电阻上的电压为零。

4. 调节电流源,使电流在待测电阻和校正电阻之间均匀分配,即两个电阻上的电压相等。

5. 测量并记录待测电阻上的电压。

6.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

假设校正电阻的阻值为Rc,校正电阻上的电压为Vc,待测电阻的阻值为Rx,待
测电阻上的电压为Vx,则由电流分配原理可知:
Rx / (Rx + Rc) = Vx / Vc
通过解上述方程,可以计算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Rx。

半偏法测电阻的优点是测量精度较高,且对电流源的要求较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电流源的内阻应远大于被测电阻和校正电阻的阻值,以确保电流的稳定性和分配均匀性。

半偏法测电阻原理

半偏法测电阻原理

半偏法测电阻原理
半偏法测电阻原理是进行电阻测量时常用的测量原理,它利用一个有限的电流,不同的电压来实现高精度的电阻测量。

原理:半偏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有限的电流,两个不同的电压来实现高精度的电阻测量。

使用半偏法测量电阻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用一个稳定的电流源(比如用一个可调的阻值电阻确定)通过一个被测电阻,测量其电压。

然后,将电流源更改为另一个有限电流,得到一个新的电压值。

最后,通过比较两个电压值及对应的电流来推导出被测电阻的实际值。

(1)它提供更高的精度,测量范围比其他测量方法更广。

(2)被测电阻不需要过大的电流,从而能够减少电阻的热失灵。

(3)由于只需要确定两个点的测量值,校准所需的时间也更短。

(4)由于只需要确定两个参数,计算电阻的过程也较为简单。

缺点: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要测量两个电压值,不能用单个计量仪器完成,需要两个计量仪器完成测量,相当复杂。

(2)非线性的电阻难以测量,因为在非线性的电阻的情况下,改变电流的大小并不会改变被测电阻的电压。

(3)测量范围有限,半偏法测量只能测量低阻值的电阻。

应用:半偏法测量的主要应用是在电子产品的测试过程中,它可以高精度地测量电子元件的电阻值,以便更准确地检测电子元件的质量。

同时,它还可以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板上导通、短路和热失灵的情况。

高中物理实验:半偏法

高中物理实验:半偏法

半偏法半偏法测电阻(1)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方法一:电路图如图所示,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操作步骤:①断开S2,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 m;②保持R1不变,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1I m,然2后读出R2的值,若满足R1≫R A,则可认为R A=R2.误差分析:当闭合S2 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偏,所以流经R2的电流比电流表所在支路的电流大,R2的电阻比电流表的电阻小,而我们把R2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方法二:如图所示,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操作步骤:①将电阻箱R 的电阻调到零;②闭合S,调节R0,使Ⓖ达到满偏I0;③保持R0不变,调节R,使Ⓖ示数为I0;2④由上可得R G=R.(2)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方法二:如图所示,测量电压表的内阻,操作步骤:①将R2的值调为零,闭合S,调节R1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等于其量程U m;②保持R1 的滑动触头不动,调节R2,使电压表读数等于1U m,2然后读出R2的值,若R1≪R V,则可认为R V=R2.误差分析:当R2 的值由零逐渐增大时,R2 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是也将逐渐增大,因此电压表读数等于1U m时,R2两端的电压将大于1m,U2 2使R2>R V,从而造成R V 的测量值偏大.显然半偏法则电压表内阻适于测量内阻较大的电压表的电阻.1.如图所示是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图,测量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①闭合k1,调节R1 的阻值,使电流表满偏;②闭合k2,保持R1 不变,调节R2 的阻值,使电流表半偏;③此时R 2 的读数即为电流表内阻测量值;④将R1 的阻值调到最大;以上步骤,合理的顺序是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答案】B【解析】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时,为了保护电流表,应首先把干路中的变阻箱R1 调到最大,然后闭合k1 接通电路,并调节R1 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I g,次,闭合k2,保持R1 不变,调节R2 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半偏Ig2,由于变阻箱R2 和电流表并联其电压相等,电流均为Ig2故电流表的内阻值等于此时的R2;故合理的顺序为④①②③,故B 正确.2.某同学为测量表头G1 的内阻,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电路,其中G2 是标准电流表;G2 的量程略大于G1 的量程,R1 、R2 为电阻箱,实验步骤如下:①分别将R 1和R2 的阻值调至最大②保持开关S2 断开,合上开关S1 ,调节R1使G1的指针达到满偏刻度,记下此时G2 的示数I0③合上开关S2 ,反复调节R1和R2 ,使G2 的示数仍为I0 ,使G1 的指针达到满偏刻度的一半,记下此时电阻箱R2 的示数R(1)由此可知电流表G1 的量程为,内阻为(用所I 2I测物理量表示)(2) 根据前述实验过程中的测量结果。

半偏法及其系统误差分析

半偏法及其系统误差分析

半偏法及其系统误差分析
半偏法(Half-Period Method)是一种测量时间间隔误差的方法,常用于测量钟表、计时器、震荡器等时间测量设备的精度,以及物理实验中的时间测量误差等。

该方法通过比较两个相邻时间间隔的平均值和系统误差的差异,以及其方差,来评估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半偏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段时间分成若干个相邻的时间间隔,并记录下每个时间间隔的测量结果。

然后将相邻的两个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与系统误差进行比较,以评估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测量时间段,并将其等分成n个时间间隔(至少3个)。

对于物理实验中的时间测量误差,一般需要保证时间跨度足够长,以便观察系统误差的影响。

2.进行测量,记录下每个时间间隔的测量结果。

3.计算相邻两个时间间隔的平均值,并计算平均值的标准差。

1.仪器固有误差:包括仪器的刻度不准确、零位偏移、灵敏度不一致等问题。

这些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整体上的偏差。

2.环境变化:例如温度变化、气压变化等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操作误差:例如使用不正确的操作方式、技术人员疏忽等都可能导致系统误差的增加。

分析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重复测量:多次进行相同测量,查看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若结果变化较大,则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2.与参考标准比较:将被测量设备与已知准确度较高的参考标准进行比较,评估其误差大小。

3.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和已知条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判断系统误差的大小。

半偏法测电阻原理推导

半偏法测电阻原理推导

半偏法测电阻原理推导
半偏法测电阻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值。

推导原理如下:
1. 假设电阻器的电阻值为R。

2. 将电阻器与一个电流源串联连接,假设电流源的电流值为I。

3. 将电压表连接在电阻器两端,测量电压值为V。

4.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器两端的电压V可以用电阻值R和流
过电阻器的电流I计算:
V = I * R
5. 根据半导体的特性,当电流源为恒流源时,电流值I可以保
持恒定不变。

6. 通过改变电阻器的电阻值R,测量不同的电压值V,可以得
到不同的V-I数据对。

7. 将测得的V-I数据对绘制在坐标系中,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直线的斜率等于电阻值R。

8. 通过测量电压值V及恒定电流I,并计算斜率,可以得到电
阻器的电阻值R。

总结:半偏法测电阻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通过改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测量不同的电压值,得到一组数据对,绘制成直线,并计算直线的斜率,得到电阻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偏法与改装专题1电流计(表头)由于构造的原因,一般只能测量较小的电流和电压。

如果要用它来测量较大的电流和电压,就必须进行改造,以扩大其量程。

万用表的原理就是对微安表头进行多量程改装而来。

1、表头的主要参数的测定表头(毫安表、电流计)的主要参数:量程和内阻。

量程是指针偏转满刻度时可测的最大电流值g I ,也称满偏电流。

表头的线圈有一定内阻,用g R 表示。

测量内阻g R 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替代法。

考查方式一 测电表内阻两种半偏法测电阻1 限流半偏法(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R 为电位器(或滑动变阻器),R′为电阻箱,G 为待测电表。

(2)实验操作顺序①按原理图连结好电路,断开S 1、S 1,将R 阻值调到最大;②合上S 1,调节R ,使电表G 达到满偏;③保持R 阻值不变,再合上S 2,调节R′,使G 达到半偏;④断开S 1,记下R′的阻值;⑤在R>>R′时,R g =R′。

(3)误差分析本实验是在R>>R′的情况下,并入R′后,对总电阻影响很小,即认为干路电流仍等于I g 时,近似认为R g =R′。

但实际上并入R′后,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I>I g ,通过R′的电流I R'>I g /2,因此,R g >R′即R 测<R 真。

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而且R g 越小,测量误差越小。

2 分压半偏法(1)实验原理如图2所示,其中R 为滑动变阻器,R′为电阻箱,V 为待测电表。

(2)实验操作顺序①连结电路,断开S ,并将滑片置于最右端,调节R′=0;②合上S ,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表达到满偏;③保持滑片位置不动,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表半偏;④断开,记下R′的读数;⑤在R<<R′时,R v=R′。

(3)误差分析本实验是在R<<R′的情况下,串入R′后,对回路总电阻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即分压部分的电压保持不变,所以当电表半偏时,认为:R v=R′。

实际上串入了R′之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增加了,R′两端的电压U R′>U g/2,因此,R′>R v 即R测>R真。

所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而且R v越大,测量误差越小。

综上所述,用半偏法测电表内阻时,一般需要一个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而且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与待测电阻悬殊较大。

当待测电阻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时,用分压半偏法,测量值偏大;当待测电阻远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时,用限流半偏法,测量值偏小。

简记为“大大小小”(即测大电阻,用分压半偏,测量值偏大;测小电阻,用限流半偏,测量值偏小)。

高考题型例1 现要测定一只量程为1V,内阻R v约900ΩΩ的电压表内阻,可供选择的器材有:A、待测电压表;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00Ω,额定电流1A);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1A);D、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E、电阻箱(最大阻值99.9Ω);F、电池组(电动势为3V,内阻约1Ω);另外还有导线和开关若干。

(1)为了用半偏法较准确测量该电压表的内阻,应选图3甲、乙两种电路中的____电路。

(2)除了电池组、导线、开关和待测电压表外,还需要从提供的器材中选用。

(3)用上述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R v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

简析用半偏法测电阻时,应选用与待测电阻阻值悬殊较大的滑动变阻器,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选用C,又由于待测电阻R V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所以,应选用分压半偏,即图(乙);当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电阻箱应选D。

例2(2)如图(甲)表示某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中R0表示0℃时的电阻,K表示图线的斜率.若用该电阻与电池(E,r)、电流表R g、变阻器R′串连起来,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用该电阻做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于是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电阻测温计”.①实际使用时要把电流表的刻度值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值,若温度t1<t2,则t1的刻度应在t2的侧(填“左”、“右”);②在标识“电阻测温计”的温度刻度时,需要弄清所测温度和电流的对应关系。

请用E、R0、K等物理量表示所测温度t与电流I的关系式:t=;③由②知,计算温度和电流的对应关系,需要测量电流表的内阻(约为200Ω).已知实验室有下列器材:A . 电阻箱(0~99.99Ω);B . 电阻箱(0~999.9Ω);C . 滑线变阻器(0~20Ω);D . 滑线变阻器(0~20k Ω).此外,还有电动势合适的电源、开关、导线等.请在方框内设计一个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Rg 的电路;在这个实验电路中,电阻箱应选 ;滑线变阻器应选 .(只填代码)解:(2)①右(1分) ②)(10R R r R KKI E g +'++-(2分) ③B (1分) ;D (1分) 电路图(2分)例3.要测量内阻较大的电压表的内电阻,可采用“电压半值法”,其实验电路如图9所示。

其中电源两端的电压值大于电压表的量程, 电阻箱R 2的最大阻值大于电压表的内电阻。

先将滑动变阻器R 1的滑动头c 调至最左端,将R 2的阻值调至最大,依次闭合S 2和S 1, 调节R 1使电压表满偏,然后断开S 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c 的位置不变,调节R 2使电压表半偏,此时R 2的示数即可视为电压表的内电阻值。

(1)实验时,在断开S 2调节R 2的过程中,a 点与滑动变阻器的滑 动头c之间的电压应。

R 甲(2)实验室备有如下四个滑动变阻器,它们的最大阻值分别为A .10ΩB .1k ΩC .10k ΩD .100k Ω为减小测量误差,本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R 1应选择 。

(填序号)解:(1)保持基本不变(或保持不变)(2)A (每问3分,共6分)例4(12分)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提供的器材如下:干电池(电动势E 约为1.5V ,内阻r 约为10Ω)、待测电流表A(0~50μA ,内阻约4k Ω)、电阻箱R 1、R 2(均为0~99999.9Ω)、电键、导线若干。

⑴实验电路如图,有关实验操作及测量如下: ①只闭合S ,当调节R 1到26090.0Ω时,电流表A 满偏;②再闭合S 1,R 2调为3770.0Ω时,电流表A 半偏,由此可得电流表的内阻R g 的测量值为 Ω。

⑵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时,要求R 1>>R g (比值R 1/R g 越大测量误差越小),本实验中R 1虽比R g 大,但两者之比不是很大,因此导致R g 的测量误差较大。

具体分析如下:电流表A 半偏时的回路总电阻比全偏时的回路总电阻 (填“偏大”或“偏小”),导致这时的总电流 (选填“变大”或“变小”),半偏时R 2 R g (填“大于”或“小于”)。

⑶为减小R g 的测量误差,可以通过补偿回路总电阻的方法,即把半偏时回路的总电阻的变化补回来。

具体的数值可以通过估算得出,实际操作如下:在⑴中粗测出R g 后,再把R 1先增加到 Ω[用第⑴问中的有关条件求得具体数值],再调节R 2使电流表 。

用这时R 2的值表示R g 的测量值,如此多次补偿即可使误差尽量得以减小。

答:(12分) (每空2分)⑴3770.0 ⑵偏小 变大 小于 ⑶27975 半偏例5(2)有一电流表○A ,量程为1mA ,内阻r g 约为100Ω。

要求测量其内阻。

可选用的器材有:电阻箱R 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 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k Ω;电源E 1,电动势约为2V ,内阻不计;电源E 2,电动势约为6V ,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S 1和S 2,将R 调到最大;b.合上S 1,调节R 使○A 满偏;c.合上S 2,调节R 1使○A 半偏,此时可认为的○A 的内阻r g =R 1。

试问:(ⅰ)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 1应该选 ① ;为了使测量尽量精确,可变电阻R 应该选择 ② ;电源E 应该选择 ③ 。

(ⅱ)认为内阻r g =R 1,此结果与的r g 真实值相比 ④ 。

(填“偏大”、“偏小”、“相等”)【答案】(ⅰ)R 0 滑动变阻器甲 E 2 (ⅱ)偏小【分析】(ⅰ)根据半偏法的测量原理,R 1必须选R 0;由于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很小,要求R 1的阻值很大,故R 应选滑动变阻器甲,电源选择E 2,误差较小。

(ⅱ)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电路特点可得:合上S 1,调节R 使○A 满偏: I g =rr R E g ++ 合上S 2,调节R 1使○A 半偏(电路中的总电流):I =rR r R r R E g g +++11 故:I >I g 。

所以,通过电阻箱的电流I R1:I R 1>I g用U 表示电阻箱两端电压,则R 1=1R I U <2gI U =r g 即:r g >R 1故:认为内阻r g =R 1,此结果与○A 的r g 真实值相比偏小。

例6(2011上海物理第29题)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

测量实际电流表G 1内阻r 1的电路如图所示。

供选择的仪器如下:①待测电流表G 1 (0~5mA ,内阻约300Ω),②电流表G 2 (0~10mA ,内阻约100Ω),③定值电阻R 1 (300Ω),④定值电阻R 2 (10Ω),⑤滑动变阻器R 3 (0~1000Ω),⑥滑动变阻器R 4(0~20Ω),⑦干电池(1.5V),⑧电键S 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

(在空格内填写序号)(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

(3)补全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电键S ,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 1,G 2的读数I 1,I 2;③;④以I 2为纵坐标,I 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

(4)根据I 2- I 1图线的斜率k 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 。

【解析】由并联电路规律得I 1r 1=(I 2 -I 1) R 1,解得I 2=(1+11r R ) I 1.①有人拟将待测电压表V 1 和电流表A 串联接入电压合适的测量电路中,测出V 1 的电压和电流,再计算出R V 。

该方案实际上不可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②请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 1内阻R V 的实验电路。

要求测量尽量准确,实验必须在同一电路中,且在不增减元件的条件下完成。

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与开关已连接好),并标出所选元件的相应字母代号: ③由上问写出V 1内阻R V 的表达方式,说明式中各测量量的物理意义。

【解析】由待测电压表V 1的量程2V 和内阻约2k Ω可估算出待测电压表V 1中最大电流大约为I=1mA ,远小于电流表A 的量程,所以电流表A 不能准确测量出流过电压表V 1的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