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三贤(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2知识拓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思想比较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思想比较古希腊哲学三贤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之间是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有点象,喜欢教导年青人,但并无著述流传,我们今天都是通过他们学生的记述来了解他们的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心”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心”能把握真正的形式和理想化。
而感官对象只是有接近这种形式的倾向。
比如我们可以考虑真实的三角形和抽象的三角形,真实的三角形指我们在经验中接近于抽象的三角形的那些具体个体。
抽象三角形是理想化的对象,是“心”思考的对象。
苏格拉底是所谓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当他被雅典权贵陷害入狱前曾得到消息并有机会逃亡,但他并未选择逃亡,而自愿留下受审。
在狱中,苏格拉底曾以此为例驳斥了当时的机械唯物论:由于雅典人觉得给我定罪比较好,所以我也觉得坐在这里比较好,留下来接受他们所定的惩罚比较好,因为我可以发誓,要是当初我不认为接受这个城市给我的任何判决比起溜之大吉来是一个更正当、更体面的办法的话,我的筋骨早就按照有人所说的最上策办法,到了米加腊(Megara)或波奥提亚(Boeotia)了。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都是神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能与目的。
提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后来的基督教护教者常以苏格拉底为例来说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神学的盟友。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
柏拉图对于自然的看法是从人类需要和意向中先验地推导出来的,比如:神是好的,球是最完美的形式,因此,宇宙必然是球体的。
所谓先验即经验之前,指无需经验即可得出的知识,如:神是好的,人性本质上是善的等。
柏拉图轻视实验和技术,但重视数学这样的演绎科学,并在他的学园(Academy)中开设大量数学课程。
柏拉图认为感官对象处在不断变化中,只有心的对象“类”(共相)是不变的。
因此理念是唯一的实在,个体是影子。
“心”在发现“类”以前,它们是没有实在的。
柏拉图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唯实论。
古希腊三贤的师承关系

不要专注于
对身外之物的追求, 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 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 真正的人 。
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 “雅典人啊! 我尊敬你们, 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
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
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
想着人身和财产, 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 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
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
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
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
出身贫寒, 但崇尚知识, 多方求学, 逐渐成为具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 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 “善” 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这些思想对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孔子与柏拉图对于“道德教育”都是很推崇的,他们都认为 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要重视对道德的教育。
他的其他早、 中期的
对话也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 阐述各种哲学思想。 此外, 和苏格拉底同时的诗人阿
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一个智者,以诡辩和谎言欺骗青年。但一 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 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 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面:
希腊三贤

(四)生物学方面 他对五百多种Βιβλιοθήκη 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
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 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经常给他捎回 各种动植物标本。
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一个人比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322)对我们了解生物界作出的贡献更多。他的生物学知识 很广博,知识来源也很广泛。他在少年时期曾当过医师的学 徒,后来又在勒斯波斯岛居住过三年,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海 洋生物。生物学史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得从亚里士多德开始。 他是将生物学分门别类的一第一个人,并为之写出了专门著 作(如动物分类,动物繁殖等一等),他首先发现了比较法 的启发意义并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比较法的创始人。他也是 详细叙述很多种动物生活史的第一个人。
二、灵魂不灭说 :
苏格拉底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 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 物的产生与灭亡 ,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 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 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三、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 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 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这是西方哲学 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 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 尽的。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 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 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二)天文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
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 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 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 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三)物理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
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还认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此结论后 被伽利略推翻)!
古希腊三圣和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圣和教育思想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涉及某些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考生在这方面的备考常常是零碎不成系统,或者是对其理论只知皮毛没有深入理解。
今天介绍的是古希腊三圣,其中苏格拉底是与孔子有着同样地位的学者。
其教育思想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高频考点,希望今天的讲解有助于您对其有更清晰而深入的认识,帮您准确拿分。
一、人物介绍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
他与东方圣贤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一样,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他的母亲是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亚里斯多德出生于希腊北部,17岁到雅典,进入帕拉图学园。
他聪慧勤奋,博览群书,被称为学园之灵,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二、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理想是:教育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在教学的方法上,他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他自己称之为“产婆术”):教育要为人的思想接生,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这种启迪智慧,激发潜能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今天的教育仍产生着积极影响。
柏拉图对教育的贡献是非凡的,他创办了学校,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并首次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引进课程,还在苏格拉底提问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沉思,反思法,对于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手的实践学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文明的发展柏拉图功不可没。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让· 布丹的主权理论
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 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最高权力。主权是指对 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具有独立平 等的权力。 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久的性质。
第四章 17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 思想
胡果· 格老秀斯(Hugo Grotius , 1583—1645)
荷兰人,近代西方资 产阶级思想先驱,国 际法学创始人。其名 著《战争与和平的权 利》(1625年)不仅 是重要的国际法著作, 而且是西方资产阶级 人权学说的基础自然 法或自然权利理论的 开创性著作。
•
阿奎那对政体的分类
正义政体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 非正义政体 ——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
但丁· 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 , 1265—1321年)
. 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 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 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 开端的历史人物。他 的文学名著《神曲》 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 山之作,但他的政治 思想基本上属于中世 纪的范畴。
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 人的双重本质:人是由肉体和灵魂同时构成的 ↓ • 人类社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城——即社会,是一个有序的人的群体) ↓ • 双城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以不同的“爱”为基础 • 双城在现实生活中混在一起,只有在末日审判的时候才会 分开
第二章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方法(统治术)
• 宁可做令人惧怕的君主而不是受人敬爱的君主
• 君王必须同时扮演狮子与狐狸的角色
• 马基雅维里是西方第一个关注统治术的思想家, 充分体现了他的目的/手段论,即“以目的说明手 段正确的政治无道德论”。但其本质是一个爱国 主义者。
Is it better to be loved than feared, or the reverse? The answer is that it is desirable to be both, but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join them together, it is much safer for a prince to be feared than loved, if he is to fail in one of the two┉ Nevertheless, the wise prince makes himself feared in such a way that, if he does not gain love, he escapes hatred; this he will always achieve if he refrains from the property of his citizens and his subjects and from their women. --------Machiavelli, The Prince, pp62-63
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得关系

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得关系?
师承关系,苏格拉底(公元前469至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约公元前427至公元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至公元前322年)均是卉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合称“古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苏格拉底是两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对哲学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即“爱智慧”,因而,哲学家应当是“爱智慧”之人,而非“拥有智慧”之人。
苏格拉底有雄辩之才,他经常在与人辩论的过程中,纠正对方错误的思想,并灌输以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一生并未留下著述,他的言行多见于学生的记载,这并不妨碍他留下许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言。
连“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如此一句浪漫无比的话,都是出自苏格拉底之口。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虽然后世对他的基本定义是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但其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神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文学以及法学,早已经不囿于任何一门具体的学科。
古希腊三贤

关于古希腊三贤这个知识点,在考试中主要是以单多选的形式呈现,单选重点考查每个人物的观点。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
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
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伦理和道德问题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主张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
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方法上,他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
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三贤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之间是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有点象,喜欢教导年青人,但并无著述流传,我们今天都是通过他们学生的记述来了解他们的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心”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心”能把握真正的形式和理想化。
而感官对象只是有接近这种形式的倾向。
比如我们可以考虑真实的三角形和抽象的三角形,真实的三角形指我们在经验中接近于抽象的三角形的那些具体个体。
抽象三角形是理想化的对象,是“心”思考的对象。
苏格拉底是所谓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当他被雅典权贵陷害入狱前曾得到消息并有机会逃亡,但他并未选择逃亡,而自愿留下受审。
在狱中,苏格拉底曾以此为例驳斥了当时的机械唯物论: 由于雅典人觉得给我定罪比较好,所以我也觉得坐在这里比较好,留下来接受他们所定的惩罚比较好,因为我可以发誓,要是当初我不认为接受这个城市给我的任何判决比起溜之大吉来是一个更正当、更体面的办法的话,我的筋骨早就按照有人所说的最上策办法,到了米加腊(Megara)或波奥提亚(Boeotia)了。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都是神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能与目的。
提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后来的基督教护教者常以苏格拉底为例来说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神学的盟友。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
柏拉图对于自然的看法是从人类需要和意向中先验地推导出来的,比如:神是好的,球是最完美的形式,因此,宇宙必然是球体的。
所谓先验即经验之前,指无需经验即可得出的知识,如:神是好的,人性本质上是善的等。
柏拉图轻视实验和技术,但重视数学这样的演绎科学,并在他的学园(Academy)中开设大量数学课程。
柏拉图认为感官对象处在不断变化中,只有心的对象“类”(共相)是不变的。
因此理念是唯一的实在,个体是影子。
“心”在发现“类”以前,它们是没有实在的。
柏拉图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唯实论。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知识的综合者,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 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 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 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 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 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 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 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 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 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 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 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 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柏拉图
名字的由来: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
勒斯(Aristocles),却又何以改 称“柏拉图”?溯其源,阿里斯托勒 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 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 “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 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 今。
柏拉图学院:不懂几何禁止入内
灵魂
柏拉图关于灵魂的思想:灵魂是单纯不能加以分解 的,有生命和自发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 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欲望,而堕落到地上,被 圈入于肉体中,注定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 理想的灵魂是一个有条理的灵魂,其中较高的 功能驾驭较低的功能,他有聪明勇敢、克己和正直 四种德行。有理性的生活是至善的,物质是不完善 的,灵魂要从这种障碍物中解脱出来。 柏拉图将心灵“存有” 的高层世界当作是不变 的,和肉体的感官变异做对比。柏拉图的形式或理 念,也就是永恒的绝对者。对柏拉图主义者而言, 普遍概念要比个别事例更真实。
黑暗的洞穴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 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 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 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 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 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 代的黑格尔。
反驳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 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 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 博物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 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 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 学》、《伦理学 》、《政治学》、《诗学》 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 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 个分支学科,对科学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早论证地球是球形的人。
理想之家是一 个集权国家。柏拉图认为国家应有三个阶 级,分别是,统治者、战士、和农民,统 治者应由哲学家来当任。统治者和战士没 有家庭生活,也不许有私有财产, “吃 饭问题”就交给国家。而农民可以有私有 财产,不过要交税给国家。换句话说是由 农民来供应统治者和战士的“吃饭问 题” 。
陈建徽 俞乐之
三贤介绍
苏格拉底
•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 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 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
• 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 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 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另有其他概念包括: 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经济学图表等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