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 大学语文网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讲义】李白

【大学语文讲义】李白

太史公:"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 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 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李白既有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功成身退的意识, 如他非常羡慕鲁仲连,范蠡,张良这些功成身退的 历史人物,也曾写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登金陵治城西北谢公墩》)这样的诗句,问题 是我们应当了解这种思想意识的根源."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的"侠"观念对李白之影响便是这种思 想意识的精神文化根源.潇洒 豪放 独立 自由
折柳:离愁之情,思乡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 州词》王之涣)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李白既有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功成身退的意识如他非常羡慕鲁仲连范蠡张良这些功成身退的历史人物也曾写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治城西北谢公墩这样的诗句问题是我们应当了解这种思想意识的根源
李白
李白》 《唐才子传李白》 唐才子传 李白
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 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竹笛吹奏起"折 杨柳"的曲子,那充满伤感,思念的声音, 怎不勾起我油然而生的怀乡之情? 夜:寂静与思绪 折柳:赠别 故园情:天涯羁旅的思乡之情
折柳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 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 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 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 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 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白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行路难·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 馐;直 通 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 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铁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 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 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 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 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 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 “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 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 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 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 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 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 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 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 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 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 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 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 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 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 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 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 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 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 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 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大学语文之寻觅大唐圣音---浅析李白的山水诗

大学语文之寻觅大唐圣音---浅析李白的山水诗

寻觅大唐圣音---浅析李白的山水诗【摘要】北宋郭熙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最为汉语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诗,就如一幅山水画,有“大自然山水墨之韵”之称。

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做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山水诗在唐诗中别具一格,成就了我国山水诗歌的又一高峰。

他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于笔端,形成了明朗清新,返朴归真;情景交融,韵味悠长;清新明朗,意境开阔;形象雄伟,气势磅礴的独特风格,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诗人一、李白生平介绍李白(约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隋朝末年随先祖流落西域,生于中亚碎叶,自认为与唐朝皇室同宗。

五岁时,父亲将他带到蜀地。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

四十多岁时,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但不满两年,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随后被迫辞官离京。

此时李白的诗歌创作已逐步趋于成熟。

此后11年里,他继续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可是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天宝三年(744), 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

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

《大学语文》李白与杜甫1

《大学语文》李白与杜甫1


他带着失败的心情离开长安, 再次漫游,从梁、宋而洛阳、 襄阳,然后举家迁居山东任城, 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 “竹溪六逸”。
世人仰慕他们,尽管总是觉得有 些狂妄而不可接近。他们有着隐 士与逸民的心理特征,性之所至, 高风绝尘。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 桀骜不驯,放旷不羁,柴门蓬户, 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 那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 更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
《远别离》是一首有政治寓意的古题乐府。 背景有两种说法: 一、唐玄宗禅位失权; 二、天宝末安史之乱前,对时事的警觉。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十八岁时,隐居大匡山随赵蕤(rui2)学习 纵横术。 游剑阁、梓州,拜益州长史,受到赏识。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受到任侠风气的影响。
“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结发未识 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其青少年时期就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 仰、任侠中度过的。

迫切、强烈地上书安州裴长史、韩朝宗,希 求荐用。均无果。后入长安求仕,却见官场 黑暗,心中愤懑与不平。 《蜀道难》、《梁父吟》、《行路难》都集 中地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愤激不平情绪。《行 路难》云: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

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生平经历编辑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3] 。

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也有说“醉致疾亡”(见皮日休《李翰林诗》)。

也有说是喝酒猝死(见《旧唐书》)。

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2014年《大学语文》课程课件10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014年《大学语文》课程课件10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5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九叠 如屏而得名。
16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因天池 山、铁寄卢侍御虚舟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人生无常,盛事难再。
一、李白生平与思想
◆3、长安时期(742-744)。 ◆ 天宝元年(742),由好友吴筠、元丹丘以 及玉真公主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 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 调羹以饭之。” ◆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 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对酒忆贺 监二首序》)
14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鸟瞰)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细描)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全景)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远眺) ◆——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
一、李白生平与思想
◆李白思想兼儒家济世、道家求仙及游侠思想: ◆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 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用东山 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 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功成身退。如:“苟无 济代心,独善亦何益?”“两龙争斗时,天地动 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若待功成 拂衣去,武陵桃花笑煞人”。在仕途得意时亦如 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 书言怀》)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 社稷,功成去五湖。” 10
21
5
一、李白生平与思想

大学语文李白《将进酒》

大学语文李白《将进酒》

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第一次漫游时期(26-42)
出川《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 第一次婚姻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秋于敬亭送从侄端游 庐山序》
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第一次漫游时期(26-42)
愤慨与不平 : 《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年长贺知章:“谪仙人” • 年轻杜甫:“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
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 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 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 雄》)
• 你从诗中能读出什么? • 此诗可能写于何时?
• 悲凉、愤激、狂放与自信、傲岸、叛 逆并存,使诗人的感情始终处在激烈 的震荡之中,而使诗篇辐射出强大的 精神力量。
• 可以说,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文人 之子的怀才不遇的矛盾,通过李白的 感受、体验,得到了最汹涌澎湃的艺 术表现,犹如黄河之水,浩荡奔流, 蔚为奇观。古代歌咏怀才不遇的作品 很多,但应当以李白此诗最具有激荡 人心的力量。
愤慨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 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史之乱参加李璘幕府直至去世时期 (55-62) 天真与少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大学语文李白《将进酒》
• 李白其人 • 李白诗歌的雄奇飘逸 • 李白诗歌的清新自然 • 《绝句二首》赏析

第三章李白汇编

第三章李白汇编

优美意象:明月、清风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
青云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朗月行》)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
意象的组合: 捕捉了许多表面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深入 揭示感情的激荡,造成诗歌结构的大开大合。 虽没有明显的脉络可寻,但感情的实质变化可 感。
(2)气势充沛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期②以安陆为中心的干謁
漫游时期③长安三年时期
④出长安再次漫游时期⑤
安史之乱时期及晚年。
蜀中读书与任侠(25岁之前)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开元五年(717)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
李白的绝句,带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 的特点,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 贯穿的表现手法。
李白的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极为明 显。他拟乐府民歌的绝句中,多脍炙人口 的佳作。如《静夜思》、《玉阶怨》等。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 王昌龄等长于七绝,兼长五绝、七绝而并 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绝句, 达到了绝句的最高境界。
(3)夸张惊人
既想象丰富,又真实可信。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 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3.清新俊逸的语言
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阖佚荡,冠绝古今,即使杜
工部为之,未易及此,高、岑
辈恐亦胁息。又襟期雄旷,辞
旨慨慷,音节浏亮,无一不可。
结句非素胎仙骨,必无此诗。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 正声》卷八)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通》 )
3、艺术特色
(1)以香草美人来寄寓丰富的政治情怀。 (2)议论、抒情和情景描写穿插得妥贴自然。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紫微诗话》)
(2)全诗以怨情贯穿,色调统
一,浑然一体。
为诗殚竭心力,方造能品。至于沛
然自胸中流出,所谓不烦绳削而合,乃
工能之至,非率易语也……太白云: “晓月出天山……”如此等语,酝酿于胸 中,气象自别,知雕缋者不足道矣。 (〔明〕焦竑《焦氏笔乘续笔》卷四)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
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 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 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 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 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 意旨尤为深远。
(一)从本单元的几首诗,说说李白诗浪漫风 格的特点。
(二)以《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
侍御虚舟》及《蜀道难》说说李白诗结构上的 跳跃性。
李白诗歌艺术特点
夸张的手法 生动的比喻 丰富的想象 自由解放的体裁 朴素优美的语言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解题:
《关山月》为乐府诗题,属
横吹曲辞。《乐府古题要解》说:
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 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
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
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 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 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 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 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1. 以李白诗歌为例, 分析“盛唐气 象”的内涵及其意义。
2. 分析李白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3. 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
3. 以李白诗歌为例,分析浪漫主义 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4. 朗诵李白的代表作品,体味李白 诗歌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关山月》,伤离别也。”从
《乐府诗集》中可以看出,古人
多以此题写征戌离别之情。此诗
即写的这一传统主题。
2、层次: (1)前四句:关山明月;
(2)中四句:沙场哀怨;
(3)后四句:戌客思归。
3、艺术特色 (1)气象雄浑,情调苍凉。
李太白诗如“晓月出天山……”
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
自然不褊浅矣。(〔宋〕吕本中
时所作。
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
后所作。
主旨
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 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 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 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 思索。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城南花露
岗,旧名凤凰山。
1、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
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 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 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 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 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 “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 有余味。 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
为深远。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 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 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 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
下一堆古墓了。
2、颔联:怀古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 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 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 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 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 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
宣城谢朓北楼》、《独坐敬亭 山》、《清溪行》,则善于刻 画幽静的景象,清新隽永,风 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4、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 的诗篇,有的写得真挚动人。
中,他对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感
到非常遗憾,把自己经作“中天摧折” 的大鹏鸟。
2、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 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 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
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3、李白 “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安史乱起,他参与李璘幕府,企图杀 敌报国,收复两京,“誓欲斩鲸鲵,澄清 洛阳水”(《赠张相镐》),“南风一扫 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 歌》其十一)。这种热烈的爱国感情至老 不衰。
在流放回来后,他还因安史之乱
未平而“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
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临终歌》
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 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
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
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 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
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 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 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 旭草书为三绝云。 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长安不见使人愁。
体裁:格律诗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 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 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 律谨严的律诗。
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 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 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 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创作时代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
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
滨有三峰并峙。
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
的江水。
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
中,当即今江心洲。
3、颈联:写景。
诗人由历史的凭吊,转向大自然
的描写,将目光投向那不尽的江水。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
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
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 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 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 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 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
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
竹上之泪乃可灭。
(一)家世 1.汉人说。 2.胡人。
3.胡化之汉人。
(二)出生地 “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 之难定者。”([明] 胡应麟《少 室山房笔丛》卷五)
1.山东。 2.蜀中。 3.西域。 4.中亚碎叶。
(三)几入长安
1 .一入长安说。
2 .二入长安说。
3 .三入长安说。
(四)重要行踪 1.出蜀年代。 2.在山东寓居地。 3.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踪。 4.是否到达夜郎。
1、解题 《远别离》是一首有政治寓意的古题乐府 。
《远别离》本咏英、皇,而借以咎肃宗之不振,李辅 国之擅权。(〔清〕沈德潜《说诗睟语》卷下)
2、内容
此篇借舜二妃追舜不及、泪染湘竹
之事,言远别离之苦。并借《竹书》杂
记见逼舜禹、难巡野死之说,点缀其间,
以著人君失权之戒。使其辞闪幻可骇,
增奇险之趣。(〔明〕胡震亨《李诗
崔 颢 黄 鹤 楼 〃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
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
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
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
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他歌颂“愿同尘与灰”(《长干
行》)那种热烈纯真的爱情。
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 诗,像《大堤曲》、《寄远十二 首》中的多数篇章等,感情也颇
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
量很多,佳篇不少。
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 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 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 形象鲜明,具有强感染力量。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
“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
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
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
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颈联两句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