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ppt课件

写作特点
(四)运用比喻句、排比句、反诘句以增强说理的力量。
1、比喻句——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说 明冉有、季路辅佐季氏的失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 这一比喻有双重语意。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 龟玉。“虎兕出于柙”比作季氏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 中”比作颛臾被消灭,这是一层语意。第二层语意是将冉 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人。“虎兕出于柙”行凶, “龟玉毁于椟中”,看管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比喻 含义丰富,非常形象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冉有曰:“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 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
课文第一段结构
首先交代了季氏将伐颛臾的背景。 后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起此事。 后孔子陈述了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
①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②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是时,四分鲁国,季氏有二,孟孙、叔孙各一。独附 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欲取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 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 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朱熹《论语集注》
课文第二段结构
冉有、季路推脱责任。 孔子进行反驳。
①先是引用周任的话。 ②然后运用两个比喻反驳冉有和季路的错误。
第三段课文结构
冉有、季路表明自己的观点。 孔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丘也闻……既来之则安之。” 季路、冉有违背了这些原则。 孔子指出了季氏“忧”之所在。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课件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 • 大学语文阅读理解 • 大学语文写作技巧 • 大学语文实际应用 • 大学语文案例分析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学 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 化素养。
特点
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审美 性等特点,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阅 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 素养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
大学语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 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详细描述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 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 审美能力。具体案例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 族》中的乡土文化表达、余华的《活着》中
的生命意义探索等。
外国文学案例分析
总结词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知
详细描述
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 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学传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 化认知。具体案例包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 历史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现代人困境等。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
总结词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是大学语文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详细描述
外国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 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代表作品有《哈 姆雷特》、《悲惨世界》、《百年孤独》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可以拓宽视 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发展状况。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 • 大学语文阅读理解 • 大学语文写作技巧 • 大学语文实际应用 • 大学语文案例分析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学 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 化素养。
特点
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审美 性等特点,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阅 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 素养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
大学语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 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详细描述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 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 审美能力。具体案例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 族》中的乡土文化表达、余华的《活着》中
的生命意义探索等。
外国文学案例分析
总结词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知
详细描述
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 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学传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 化认知。具体案例包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 历史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现代人困境等。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
总结词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是大学语文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详细描述
外国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 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代表作品有《哈 姆雷特》、《悲惨世界》、《百年孤独》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可以拓宽视 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发展状况。
大学语文(蒋雪艳)课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其审美水平和人 文情怀。
教材使用及参考书目
教材
《大学语文》(蒋雪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概观》等。同时 鼓励学生阅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以丰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知识储备。
02
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诗经》选读
比较文学研究前沿动态关注
01
比较文学理论创新
关注比较文学理论的新发展,如跨文化比较、文学人类学、生态批评等
。
02
跨文化对话与互译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对话与互译,探讨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
用和影响。
03
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关系研究
关注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探讨经典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
07
唐宋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探讨
唐宋诗词背景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词创作达到巅 峰。
重要作家及作品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代诗人,苏轼、 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 品如《将进酒》、《春望》、《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梦令》等。
代表性文体
唐诗、宋词。
创作技巧探讨
意象运用、意境营造、音韵格律、修辞手法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 子于归,宜其室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01
03 02
《楚辞》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
《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 飞》等,表现了汉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和爱情婚姻观念。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其审美水平和人 文情怀。
教材使用及参考书目
教材
《大学语文》(蒋雪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概观》等。同时 鼓励学生阅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以丰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知识储备。
02
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诗经》选读
比较文学研究前沿动态关注
01
比较文学理论创新
关注比较文学理论的新发展,如跨文化比较、文学人类学、生态批评等
。
02
跨文化对话与互译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对话与互译,探讨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
用和影响。
03
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关系研究
关注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探讨经典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
07
唐宋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探讨
唐宋诗词背景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词创作达到巅 峰。
重要作家及作品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代诗人,苏轼、 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 品如《将进酒》、《春望》、《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梦令》等。
代表性文体
唐诗、宋词。
创作技巧探讨
意象运用、意境营造、音韵格律、修辞手法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 子于归,宜其室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01
03 02
《楚辞》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
《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 飞》等,表现了汉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和爱情婚姻观念。
《大学语文,宋词》PPT课件

致使人物的仪态风神反被这些金碧辉煌的珍丽物品所掩
盖。
编辑ppt
8
更漏子 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பைடு நூலகம்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 下半阕写室外梧桐夜雨声点点滴滴,好像把绵绵不绝的凄寒之意注入人的心 头,而为离情所苦的人彻夜难眠,便这样听滴滴雨声愁思到天明。这是写愁 的绝唱,历来为人们赞叹不已。
。 一种华靡的语言风格
• 居住的是:玉楼,画楼,凤楼,金堂
• 室内挂着 :水精帘,凤凰帷
• 睡的是:绣衾,鸳被
• 枕的是:颇黎枕,金带枕
• 身上穿的是: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头上戴的是: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 而这些物象越华艳,心境就越显孤苦,两者合成了词体 委婉蕴藉的绮怨风貌
•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些富有刺激性色调的词汇的运用,
编辑ppt
14
晏 殊
晏殊,临川人(临川 城香楠峰麓),北宋 前期著名词人。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 四旗中号“别恨”。 代表作:《浣溪沙》、 《蝶恋花》、《踏莎 行》、《破阵子》、 《鹊踏枝》
编辑ppt
15
《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编辑ppt
13
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语 言。
李煜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运用了 白描手法。李煜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塑造了传神的人 物形象,而且还能创造一种与抒情形象相结合的自 然环境。 个人认为李煜的文字极具有音律美,画面美,他的 文字读出来就像在看一种情景,你可以看到画面, 可以听到声音,可以很深切的捕捉到里面的情感。
大学语文第二单元ppt课件

【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
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二十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雨
柳永(约987 1053),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 (今属福建)人。
伫倚危楼风细细口,望极春愁口,黯黯生天际口。草色烟光残照里一, 无言谁会凭阑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口。衣带渐宽终不悔日,为伊消得 人憔。
十九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991 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江西南昌进贤县) 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 侣。
槛菊愁烟兰泣露口,罗幕轻寒瞳,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 到晓穿朱户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 尺素卧,山长水阔知何处。
十六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书面家,豪放词风的代表。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作于密州, 通过描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词人希望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曰遣冯唐会挽肜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胡。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 临意‘朝。休说鲈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 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韫英 雄泪
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二十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雨
柳永(约987 1053),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 (今属福建)人。
伫倚危楼风细细口,望极春愁口,黯黯生天际口。草色烟光残照里一, 无言谁会凭阑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口。衣带渐宽终不悔日,为伊消得 人憔。
十九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991 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江西南昌进贤县) 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 侣。
槛菊愁烟兰泣露口,罗幕轻寒瞳,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 到晓穿朱户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 尺素卧,山长水阔知何处。
十六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书面家,豪放词风的代表。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作于密州, 通过描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词人希望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曰遣冯唐会挽肜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胡。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 临意‘朝。休说鲈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 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韫英 雄泪
大学语文第二版ppt课件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口语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朗诵、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沟通技巧培养
大学语文还涉及沟通技巧的培养,教会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情感。
05 大学语文的评估 与考核
评估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创新性,以及 小组讨论的表现等。
写作方法与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叙述、描写 、议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写作实践与评改
通过写作实践和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在 实际操作中锻炼写作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 提升。
03 大学语文的教学 方法
课堂讲解
讲解内容
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作者背景、作品背景、文 学风格、语言特色等。
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演讲、辩论等方式提 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公 共场合的发言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
教授写作技巧和方法,提 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 逻辑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 。
跨文化交际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提高学生在国际 交流中的语言应用水平。
写作技巧
写作基础知识
教授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规范,包括文体、结 构、语言等方面,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 础。
THANKS
感谢观看
大学语文第二版
目录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的核心内容 •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 大学语文的实践应用 • 大学语文的评估与考核 • 大学语文的未来发展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针对非中文专业大学 生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 养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
大学语文教学ppt课件

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和愁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啊!”
19
颜回与过劳死
20
范仲淹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断 齑 画 粥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在其中。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讲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新 程中,有 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
老师了。”
1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原意】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 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 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1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
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 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 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 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追随,引申为做事或学习。指 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55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谆信
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垂拱:垂 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
56
正本清源:最早出于《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
43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
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44
文章结构: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19
颜回与过劳死
20
范仲淹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断 齑 画 粥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在其中。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讲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新 程中,有 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
老师了。”
1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原意】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 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 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1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
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 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 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 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追随,引申为做事或学习。指 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55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谆信
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垂拱:垂 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
56
正本清源:最早出于《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
43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
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44
文章结构: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大学语文ppt:诗经

❖ 当初离去的时候,杨柳青青,随着风儿飘飘。 今天我归来,回想往事,大雪纷飞,满天飘 扬。
《诗经》唯美句:爱情和人生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诗经·子衿》
❖ 我很想你,想起你那青青的衣衫。纵然我没 有去找你,你为什么也不肯给我送个口信呢?
《诗经》唯美句:爱情和人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
木瓜 对比 月亮代表我的心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诗经》的形成
❖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 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 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 带。
❖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 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诗经》的来源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 班固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 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 子。”(《汉书·食货志》
颂
商颂
5 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
鲁颂
4 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功用
❖ 《诗》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 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 《诗》广泛运用于各诸侯国祭祀、朝聘、宴饮等场 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层 的人际交往多称引《诗》句来评论抒情。所引用的 《诗》句,往往断章取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 B.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 C.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 D.高尚的人格情操 • E.进步的政治思想
• 6、 《湘夫人》所描写的湘君的心情有 ( ABDE )
• A.期约不遇的忧伤 • B.向往理想的爱情 • C.终成眷属的喜悦 • D.反复追寻的执著 • E.暂且逍遥的自慰
• 本诗意境朦胧、含蕴不尽;重章叠句形式 使其有一唱三叹之美,且深化了诗歌的意 境。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称赞这首诗“最 得风人深致”。
• “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 格;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 诗中重叠句表现方式的作用:细致地表现时空转 换和情感地发展。
• ⑴白露为霜—未晞—未己,体现时间的推移,暗 示追求时间的漫长是追求者的执著。
自考《大学语文》教案
《蒹葭》(《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原名 “诗”或“诗三百”.全书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风”有5国风, 160篇,多为各地民歌;“雅”有《大雅》、 《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40篇,是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 (2)第二层——五六句。以自然环境的险恶, 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
• (3)第三层——七八句。借吕尚、伊尹的故事, 来劝慰鼓励自己,心情由苦闷转为开朗
• (4)第四层——九十句。由幻想回到现实,再 次显现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和激愤
《饮酒》(其五)
•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 写作田园诗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田园生 活,情意真切,语言质朴,简洁含蓄,富 有韵味,与当时颇为泛滥的玄言诗大不相Biblioteka 同。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
《饮酒》(其五)
• 这是一首意境深远的五言田园诗。描摹了诗 人归隐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了诗人摒弃 浑浊的世俗功名后,返璞归真,陶醉自然, 乃至步入得“真意”而“忘言”的人生境界。
• 本诗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 ⑴含蓄美:①文字简约②形象可感③余音绕梁
• ⑵意境美:多重叠合的结构
• ⑶朦胧美:作者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写意式 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 的身分、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 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 1、 《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 B ) • A.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本诗将情、景、理融为一体。
• 全诗以“心远”为纲领,心远是本诗的诗眼。
• 1.第一层:前四句,忘世。“心远地自偏”是 直接抒情。归隐重在心志,不在行迹。表现 了作者不慕世俗,超然于世,高洁自守的情 操。“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三层含义:第 一层:忘世(开始四句);第二层:忘我 (中间四句);第三层:“忘言”(最后两 句)。
• 诗分三段。 • 第一段侧面烘托罗敷的美貌,使诗歌充满
想象,具有幽默风格; • 第二段展示她不畏强暴的坚贞品德; • 第三段“夸夫”展现她的聪明机智。
• 分析“东方千余骑···皆言夫婿殊”,本段 分几个层次(女主人公从几个方面夸父)
• ①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 ②“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 ③“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的官职 • ④“为人洁白晰”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 ⑤侧面描写,他人评价
• 本诗是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借抒情 主人公湘君忧伤焦灼一向往遗憾的心理变化,表 现他对爱情幸福的执著追求。本诗寄托了作者受 到排挤、打击、流放的忧伤情绪和对社会理想、 完美人格的坚决追求的精神。
• 本诗运用多种抒情方法: • 1.直抒胸臆 • 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 • 2.借外在举止抒情 • 登白薠兮骋望。揖余袂兮江中。 • 3.融情入景(嫋嫋兮秋风,庭波兮木叶下。 ) • 4.因情造景(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
• 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 本诗是一首美女赞歌(五言叙事诗),它 将“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 三类故事融为一体,
• 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 画了一个既美丽、又坚贞、又聪明的采桑 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的民风,也反映了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 民女的社会现实。
• 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 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 又无可奈何;
• 另一方面,积极入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 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 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 本诗以诗人感情变化来安排结构,可以划分为 五个层次。
• (1)第一层——前四句。显示了作者遭到排挤 后的苦闷,悲愤心情
• ⑵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 间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转变,暗示追寻对象地飘 忽难觅,从而细腻地展现主人公感情流程和变化。
• 本诗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 ⑴含蓄美:①文字简约②形象可感③余音绕梁
• ⑵意境美:多重叠合的结构
• ⑶朦胧美:作者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写意式 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 的身分、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 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 2、 《蒹葭》这首诗中追寻者的心情主要是 (A) • A.执著惆怅 B.欣喜雀跃 • C.忧伤痛苦 D.平静自然
• 3、 被王国维评为“最得风人深致”的诗歌是 (A)
• A.《蒹葭》 • B.《湘夫人》 • C.《陌上桑》 • D.《秋兴八首》(其一) • 4、 《诗经》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有( ABDE ) • A.以四言为主 • B.多用比兴 • C.以五言为主 • D.讲究节奏和韵律 • E.重章叠句
3、 《湘夫人》中所渗透的屈原的主 要精神是( C ) • A.对流放遭遇的忧伤 • B.对现实处境的哀愁 • C.对美好理想的执著 • D.对理想破灭的失望 • 4、 “鸟何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的 情景交融方式是( D ) • A.自然天成 B.融情人景 • C.借景抒情 D.因情造景
• 5、屈原的诗作大多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 朽、污浊,表现了作者 ( BCDE )
《蒹葭》(《诗经》)
• 《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多 用比兴手法,意蕴含蓄。其反映现实社会 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赋、比、兴等艺术手法 的灵活运用,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 影响。
• 《蒹葭》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意深长的恋 歌。以“在水一方”为中心意象,涵容了 世间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一指情人 难得,一指贤才难觅。
• A.直接描绘 B.侧面描写 • C.反衬 D.象征
• 5、 《陌上桑》行文笔调的主要特色是 (A)
• A.幽默诙谐 B.严正庄重 • C.辛辣冷峻 D.优雅婉约
• 6、《陌上桑》的夸夫一节中,夸夫时运用 的人物描写手法有 (ABE )
•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语言描写
• D.心理描写 E.侧面描写
• 4、 《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 思的诗句是 ( D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5、 《饮酒》(其五)所体现的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态有 ( ABE )
• A.忘世:舍弃功名利禄 • B.忘我:陶醉于大自然 • C.采菊:追求高风亮节 • D.见南山:希冀长命百岁 • E.忘言:听凭直觉感悟
《行路难》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 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在艺术上,李白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 绘景抒情,挥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著有《李太白集》。
•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迫离开长 安之后,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 矛盾。
• 2、 下列《饮酒》(其五)的诗句中,表现了“无我之境” 的是 ( C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3、 下列《饮酒》(其五)诗句中,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 物的是 ( C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3.第三层:后两句,忘言。这两句,直抒胸 臆,抒写心灵的感受,含有深厚的哲理,表 现出诗人真正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物我 浑化,返璞归真中的乐趣,达到了大彻大悟 的境界。
• 1、 《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鄙弃世俗功名心态的诗 句是( A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全诗以“心远”为纲领,心远是本诗的诗 眼。首四句写“忘世”心态,中四句写 “忘我”心态,末二句写“忘言”。
• 诗中情景交融,自然天成;诗中“而”字 的转折意味和“见”字的无意心态。
• “见”为无意之见,境与意会融为一体, 传神地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改 为“望”,则为有意之望,破坏了整首诗 悠然的情趣。
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 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分为 四个层次:
• ⑴描写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来到湘水北 的小洲,但是期约未遇,心中忧伤
• ⑵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的期待和反 复的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 ⑶描写湘君筑室水中迎接湘夫人的情景, 表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无比向往。铺陈手 法
• ⑷描写湘夫人没有到来,湘君遗憾地将 衣物投入水中,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 1、 “登白薠兮骋望”、“捐余袂兮江中” 的抒情方法是( B )
• A.借景物抒情 B.借举止抒情 • C.借比喻抒情 D.借象征抒情
• 6、 《湘夫人》所描写的湘君的心情有 ( ABDE )
• A.期约不遇的忧伤 • B.向往理想的爱情 • C.终成眷属的喜悦 • D.反复追寻的执著 • E.暂且逍遥的自慰
• 本诗意境朦胧、含蕴不尽;重章叠句形式 使其有一唱三叹之美,且深化了诗歌的意 境。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称赞这首诗“最 得风人深致”。
• “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 格;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 诗中重叠句表现方式的作用:细致地表现时空转 换和情感地发展。
• ⑴白露为霜—未晞—未己,体现时间的推移,暗 示追求时间的漫长是追求者的执著。
自考《大学语文》教案
《蒹葭》(《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原名 “诗”或“诗三百”.全书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风”有5国风, 160篇,多为各地民歌;“雅”有《大雅》、 《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40篇,是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 (2)第二层——五六句。以自然环境的险恶, 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
• (3)第三层——七八句。借吕尚、伊尹的故事, 来劝慰鼓励自己,心情由苦闷转为开朗
• (4)第四层——九十句。由幻想回到现实,再 次显现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和激愤
《饮酒》(其五)
•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 写作田园诗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田园生 活,情意真切,语言质朴,简洁含蓄,富 有韵味,与当时颇为泛滥的玄言诗大不相Biblioteka 同。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
《饮酒》(其五)
• 这是一首意境深远的五言田园诗。描摹了诗 人归隐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了诗人摒弃 浑浊的世俗功名后,返璞归真,陶醉自然, 乃至步入得“真意”而“忘言”的人生境界。
• 本诗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 ⑴含蓄美:①文字简约②形象可感③余音绕梁
• ⑵意境美:多重叠合的结构
• ⑶朦胧美:作者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写意式 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 的身分、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 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 1、 《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 B ) • A.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本诗将情、景、理融为一体。
• 全诗以“心远”为纲领,心远是本诗的诗眼。
• 1.第一层:前四句,忘世。“心远地自偏”是 直接抒情。归隐重在心志,不在行迹。表现 了作者不慕世俗,超然于世,高洁自守的情 操。“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三层含义:第 一层:忘世(开始四句);第二层:忘我 (中间四句);第三层:“忘言”(最后两 句)。
• 诗分三段。 • 第一段侧面烘托罗敷的美貌,使诗歌充满
想象,具有幽默风格; • 第二段展示她不畏强暴的坚贞品德; • 第三段“夸夫”展现她的聪明机智。
• 分析“东方千余骑···皆言夫婿殊”,本段 分几个层次(女主人公从几个方面夸父)
• ①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 ②“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 ③“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的官职 • ④“为人洁白晰”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 ⑤侧面描写,他人评价
• 本诗是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借抒情 主人公湘君忧伤焦灼一向往遗憾的心理变化,表 现他对爱情幸福的执著追求。本诗寄托了作者受 到排挤、打击、流放的忧伤情绪和对社会理想、 完美人格的坚决追求的精神。
• 本诗运用多种抒情方法: • 1.直抒胸臆 • 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 • 2.借外在举止抒情 • 登白薠兮骋望。揖余袂兮江中。 • 3.融情入景(嫋嫋兮秋风,庭波兮木叶下。 ) • 4.因情造景(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
• 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 本诗是一首美女赞歌(五言叙事诗),它 将“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 三类故事融为一体,
• 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 画了一个既美丽、又坚贞、又聪明的采桑 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的民风,也反映了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 民女的社会现实。
• 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 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 又无可奈何;
• 另一方面,积极入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 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 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 本诗以诗人感情变化来安排结构,可以划分为 五个层次。
• (1)第一层——前四句。显示了作者遭到排挤 后的苦闷,悲愤心情
• ⑵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 间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转变,暗示追寻对象地飘 忽难觅,从而细腻地展现主人公感情流程和变化。
• 本诗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 ⑴含蓄美:①文字简约②形象可感③余音绕梁
• ⑵意境美:多重叠合的结构
• ⑶朦胧美:作者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写意式 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 的身分、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 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 2、 《蒹葭》这首诗中追寻者的心情主要是 (A) • A.执著惆怅 B.欣喜雀跃 • C.忧伤痛苦 D.平静自然
• 3、 被王国维评为“最得风人深致”的诗歌是 (A)
• A.《蒹葭》 • B.《湘夫人》 • C.《陌上桑》 • D.《秋兴八首》(其一) • 4、 《诗经》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有( ABDE ) • A.以四言为主 • B.多用比兴 • C.以五言为主 • D.讲究节奏和韵律 • E.重章叠句
3、 《湘夫人》中所渗透的屈原的主 要精神是( C ) • A.对流放遭遇的忧伤 • B.对现实处境的哀愁 • C.对美好理想的执著 • D.对理想破灭的失望 • 4、 “鸟何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的 情景交融方式是( D ) • A.自然天成 B.融情人景 • C.借景抒情 D.因情造景
• 5、屈原的诗作大多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 朽、污浊,表现了作者 ( BCDE )
《蒹葭》(《诗经》)
• 《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多 用比兴手法,意蕴含蓄。其反映现实社会 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赋、比、兴等艺术手法 的灵活运用,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 影响。
• 《蒹葭》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意深长的恋 歌。以“在水一方”为中心意象,涵容了 世间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一指情人 难得,一指贤才难觅。
• A.直接描绘 B.侧面描写 • C.反衬 D.象征
• 5、 《陌上桑》行文笔调的主要特色是 (A)
• A.幽默诙谐 B.严正庄重 • C.辛辣冷峻 D.优雅婉约
• 6、《陌上桑》的夸夫一节中,夸夫时运用 的人物描写手法有 (ABE )
•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语言描写
• D.心理描写 E.侧面描写
• 4、 《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 思的诗句是 ( D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5、 《饮酒》(其五)所体现的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态有 ( ABE )
• A.忘世:舍弃功名利禄 • B.忘我:陶醉于大自然 • C.采菊:追求高风亮节 • D.见南山:希冀长命百岁 • E.忘言:听凭直觉感悟
《行路难》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 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在艺术上,李白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 绘景抒情,挥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著有《李太白集》。
•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迫离开长 安之后,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 矛盾。
• 2、 下列《饮酒》(其五)的诗句中,表现了“无我之境” 的是 ( C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3、 下列《饮酒》(其五)诗句中,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 物的是 ( C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3.第三层:后两句,忘言。这两句,直抒胸 臆,抒写心灵的感受,含有深厚的哲理,表 现出诗人真正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物我 浑化,返璞归真中的乐趣,达到了大彻大悟 的境界。
• 1、 《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鄙弃世俗功名心态的诗 句是( A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全诗以“心远”为纲领,心远是本诗的诗 眼。首四句写“忘世”心态,中四句写 “忘我”心态,末二句写“忘言”。
• 诗中情景交融,自然天成;诗中“而”字 的转折意味和“见”字的无意心态。
• “见”为无意之见,境与意会融为一体, 传神地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改 为“望”,则为有意之望,破坏了整首诗 悠然的情趣。
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 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分为 四个层次:
• ⑴描写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来到湘水北 的小洲,但是期约未遇,心中忧伤
• ⑵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的期待和反 复的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 ⑶描写湘君筑室水中迎接湘夫人的情景, 表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无比向往。铺陈手 法
• ⑷描写湘夫人没有到来,湘君遗憾地将 衣物投入水中,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 1、 “登白薠兮骋望”、“捐余袂兮江中” 的抒情方法是( B )
• A.借景物抒情 B.借举止抒情 • C.借比喻抒情 D.借象征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