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代谢病

合集下载

为什么会得遗传代谢病?

为什么会得遗传代谢病?

为什么会得遗传代谢病?一、概述遗传代谢病是一种代谢功能有缺陷的遗传病,遗传的病,也会有发病的原因。

它的表现通常是出现智障,贫血,呕吐,腹泻,等情况。

在实习期间,看到一本医学书上有关该疾病的一些常识。

某同事对这种疾病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某同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也可以对它有所了解,进而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二、步骤/方法:1、学过生物学的人就知道,人们是通过染色体中的基因进行的遗传的,有些人觉得涉及这些就不想看了,因为看不懂。

其实并不是你想的这么难的。

简单的说:人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

其中22对在男性与女性中都是一样的,叫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有两种类型,X染色体和Y染色体。

女性为XX染色体,男性为XY染色体。

致病基因可以存在于常染色体上,也可以存在于x或Y染色体体上。

就是本来正常的染色体变得异常了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是生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也就是只有父母双方提供的基因都有问题时,子女才显示病状。

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生出来的小孩子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患病,男女患病概率均等。

子女有二分之一的概率成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有四分之一的机会成为正常儿。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个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道理是差不多的,就是生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显性的,爸爸妈妈都是生病的人,生出来的小孩就会生病的。

4、伴性(隐)性遗传。

就是在X上出现病变。

生出来的小孩子大都都是男孩子患病,女孩基本不会患这种病。

5、X伴性(显)性遗传病。

就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存在致病基因就会发病,但因女子有两条X染色体,故女子的发病率约为男子的两倍。

因为没有一条正常染色体的掩盖作用,男子发病时,往往重于女子。

遗传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郑军一、定义遗传病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 IMD)又称先天性代谢缺陷病(inbornerror of metabolism IEM), 是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的总称。

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某种酶、载体蛋白、膜或受体等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的产物功能发生改变,而出现相应的病理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在父母有同宗病史、曾有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家族中有同样严重疾病史时,临床医师应警惕IEM可能。

某些IEM如尿素循环病-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缺乏为X连锁疾病。

先天代谢病(IEM)患儿一般出生时表现正常。

新生儿期发病者一般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症状。

因新生儿应急反应和代偿能力有限,先天代谢病常与感染、严重心肺功能不良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

当出现有这些非特异表现时高度怀疑先天代谢病很重要,因大多数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治会很快导致死亡。

即使某些代疾病目前尚无法治疗,但明确诊断对以后妊娠的产前诊断会有关键作用。

二、发生率虽然每一种先天代谢病都比较罕见,但因其种类繁多,故其总发生率可高达1/2000。

约有100种先天代谢病在新生儿期会出现临床表现。

三、临床特点1、孕期孕有长链3-羟辅酶A脱氢酶缺乏(LCHADD)及其它脂肪酸氧化疾病胎儿的孕妇可在孕期发生急性脂肪肝及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

但大多数IEM孕期正常。

2、发病时间、方式根据新生儿期出现时间及方式划分二组。

中毒型典型病程是出生时表现健康、无症状,随后临床进行性恶化。

首发症状一般是喂养困难、呕吐、继而神经症状恶化,有嗜睡、呼吸暂停、惊厥、昏迷。

典型疾病为有机酸中毒、尿素循环病(UCD)。

能量缺乏型,最常见表现为势不可挡的神经系统表现,呼吸暂停、惊厥、昏迷,没有无症状期。

此组疾病有线粒体、微体病,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KH),钼辅助因子缺乏,原发乳酸酸中毒。

遗传性代谢病-精品医学课件

遗传性代谢病-精品医学课件

17
【发病机制】
苯丙氨酸(Phe)代谢途径
主要途径受阻 PAH缺陷
BH4
苯丙氨酸
酪氨酸
多巴

转要 氨途 酶径


BH4 3、DHPR BH2
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
辅酶11 还原辅酶1
甲状腺素
多巴胺
黑色素
苯丙酮酸 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
次 要
2、PTPS
去甲肾上腺素
途 径 增
三磷酸二氢新蝶呤 苯乳酸
1934年挪威医师Folling用FeCl3检查智力障碍小 儿,发现尿液呈绿色反应,并分离出苯丙酮酸
1938年Folling发现这类病人血苯丙氨酸浓度升高
1947年Jervis发现正常人肝脏组织的上清液能将 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 PKU病人肝组织不能代 谢
2020/3/17
15
苯丙酮尿症的历史(2)
发现了一些晚发型、变异性、甚至成人型的IEM,一些过去不属于IEM的疾病由于与 该病相关的酶、受体、转运蛋白缺陷的发现而需要重新归类
IEM疾病谱还在迅速而显著地扩大
研究已成为最热门和具有挑战的领域之一
越来越多的IEM得到了早期诊断 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除饮食治疗外 酶制剂、基因治疗、器官移植的开展使预后大为改观.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首选低苯丙氨酸奶方治疗, 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
待血浓度降至理想浓度时,逐渐少量添加天然饮食, 首选母乳(含苯丙氨酸少为牛乳的三分之一)
重者停止母乳
2020/3/17
32
【PKU的治疗】
年龄较大者可添加低苯丙氨酸饮食
主食:甘薯、土豆、南瓜、茄子、红枣、藕、胡萝卜 粥、面低蛋白食物

遗传代谢病分类

遗传代谢病分类

遗传代谢病分类遗传代谢病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代谢过程中的某些酶的功能。

这些酶的缺陷会导致物质的代谢紊乱,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

根据病理生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遗传代谢病分为以下几类。

一、溶质转运缺陷类遗传代谢病溶质转运缺陷类遗传代谢病是由于细胞膜上溶质转运蛋白的缺陷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

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溶质在细胞内外的转运障碍,导致相应物质在体内的堆积或缺乏。

常见的溶质转运缺陷病包括镰状细胞贫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

二、酶缺乏类遗传代谢病酶缺乏类遗传代谢病是由于某种关键酶的缺失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

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某种物质代谢途径的阻断或受限,导致代谢产物的积累或缺乏。

常见的酶缺乏病包括苯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三、酶活性异常类遗传代谢病酶活性异常类遗传代谢病是由于某种酶的活性降低或异常变化而引起的。

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代谢途径中某些物质的代谢速率异常,导致代谢产物的异常积累或缺乏。

常见的酶活性异常病包括乳糖不耐症、半乳糖血症等。

四、维生素、微量元素代谢异常类遗传代谢病维生素、微量元素代谢异常类遗传代谢病是由于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代谢途径的缺陷而引起的。

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缺乏或过量,导致一系列相关症状的出现。

常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代谢异常病包括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铜代谢异常病等。

五、储存物质代谢异常类遗传代谢病储存物质代谢异常类遗传代谢病是由于特定物质的代谢异常导致该物质在细胞内的过度积聚而引起的。

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特定物质在细胞内的沉积,导致相关器官和组织的功能障碍。

常见的储存物质代谢异常病包括糖原累积症、脂质沉积症等。

六、能量代谢异常类遗传代谢病能量代谢异常类遗传代谢病是由于能量代谢途径的缺陷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引起的。

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能量代谢的障碍,导致机体能量不平衡和相关病理生理变化。

常见的能量代谢异常病包括线粒体脑肌病、糖尿病等。

遗传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

什么是遗传代谢病遗传代谢病( 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又称遗传代谢异常或先天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酶、载体及受体等物质生物合成发生缺陷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类遗传性疾病,多为单基因遗传病,包括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先天性的代谢缺陷。

遗传代谢病有如下特点:·遗传代谢病病种繁多,医学界目前已发现近1000种;·单病种发病率虽然较低,但总体发病率可达活产婴儿的1/500;·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患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总数超过3万人;·遗传代谢病不是新生儿的“专利”,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均可发病。

二、遗传代谢病的危害部分遗传代谢病发病较早,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有些遗传代谢病发病较晚,在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晚年才发病。

如果不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身体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常见的较严重损害包括:1、神经系统损伤:80%以上的患者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脑瘫、智力低下、顽固性抽搐、神经功能异常等一系列严重损害,甚至引起昏迷或死亡。

2、多脏器损害:70%以上的患者多脏器受到损害,如肝脏肿大、肝功能不全、肾损伤、黄疸、青光眼、白内障、容貌怪异、毛发异常、耳聋等。

3、终身残疾:遗传代谢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及体格发育,如未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约40%以上的患儿终身残疾,相当多的患儿在确诊和治疗之前即已致残或死亡。

4、其他影响:遗传代谢病可引起不孕不育、抑郁症、精神病、老年痴呆等。

三、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现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特点:一般0-3个月为蓄积期,常无显著异常;多数患者在4 - 12个月发病,一岁以后亦有发病案例。

遗传代谢病患儿早期常无症状,因而极易漏诊;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当出现典型症状时,往往已经对患儿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1、什么是遗传代谢病?遗传代谢病是一类患病率颇高的疾病,群体患病率估计约在1%-2%,目前已知或已发现的逾16,380种。

常见遗传代谢病约29种,总体发生率约为1/3000-1/5000。

根据发生机理的不同,又可以将遗传代谢病分为很多种类。

尽管遗传代谢病种类繁多,但大多遗传代谢病的发病机制都是一致的,即由相应的酶、受体、载体等缺陷导致正常代谢途径中断,引起异常代谢物的蓄积或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缺乏,引发相应临床症状。

它可导致多个系统受损。

有些遗传代谢病在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或几天内即发病,部分疾病可在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甚至成年期发病。

如不及早发现治疗会导致智力运动发育低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2、孩子看上去很健康,为什么要筛查?很多患有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看上去很健康,并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但隐匿着大脑智力障碍或体格发育迟缓等危险,短时期内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若等到典型症状出现以后再诊断就已为时过晚,失去了防止脑损伤的良好时机。

3.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时间和方法?正常采血时间为宝宝出生72小时后至一周内,并且充分哺乳。

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正在治疗疾病的新生儿、提前出院者等)未采血者,采血时间一般不超过出生后20天。

医务人员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宝宝足跟部采少许血,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儿,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召回,进一步复查和确诊。

确诊的患儿应尽早进行治疗。

4.什么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是由于先天因素使甲状腺发育异常或代谢障碍,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素引起生长发育减慢,智力发育迟缓,是儿科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

若能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就能使大脑及身体发育正常。

40%患儿在新生儿期出现黄疸消退延迟、喂养困难、便秘、疝、皮肤干燥发花、哭声细弱、活动少、反应差、循环差、体重增加不良等症状。

60%患儿初期表现正常,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才表现出发育迟缓等症状。

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遗传代谢性疾病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疾病,是由于人体遗传物质的缺陷导致的一系列身体功能障碍。

这类疾病一般都是由于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大约为3000例/100万人,而且大多数都是儿童患者。

这些疾病使用传统疗法难以控制和治愈,所以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分类遗传代谢性疾病可以分为两类:核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

核酸代谢疾病是由核苷酸代谢出现失调引起的。

在核酸代谢疾病中,嘌呤代谢紊乱是最常见的一种。

相对来说,氨基酸代谢疾病的类型则更加多样。

相应地,氨基酸代谢疾病一般分为以下几类:酪氨酸代谢、甲酰亚胺代谢、赖氨酸代谢、异亮氨酸代谢等。

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症状由于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不同,所以其临床症状也大不相同。

但是,不同类型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症状:1. 肝脾肿大:由于肝脏和脾脏代谢能力下降,儿童患者的肝脾常常会肿大。

2. 呼吸衰竭:由于机体能量代谢障碍,儿童患者的心脏和呼吸系统经常处于极度疲惫状态。

3. 焦虑抑郁:由于身体机能障碍,儿童患者常常会有不安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传统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疗法和手术进行治疗,然而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而且多数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所以单独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深入研究遗传代谢性疾病基因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能够更直接地影响患者的真正发病基因。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嵌入健康基因或使用RNA干扰技术来修补或静默患者突变的基因,从而缓解或治愈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基因治疗综合利用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药物学等学科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由于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大程度上与营养代谢相关,个性化营养治疗也成为治疗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介绍可科内会用

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介绍可科内会用
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几
个城市
➢金域检验,2009年引进串联质谱仪,成
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串联质谱技术的第三
方医学独立实验室
二、串联质谱技术如何应用于遗传代谢病的检测
串联质谱技术为什么能检测遗传代谢病?
1、对体内数十个代谢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分析机体代谢状态及其
变异。(检测A、B、C等物质)
尼体西农
甲基丙二酸血症(维生素BI2反应型) 维生素Bl2
肝豆状核变性
D—青霉胺
3.纠正酶缺陷、基因治疗
高雪氏病
骨髓移植、酶替代治疗等
部分氨基酸、有机酸代谢异常
肝移植
谢谢!
严重呕吐
谢病等
肝脏肿大或功 见于糖原病、半乳糖血症、粘多糖病、肝豆状核变
能不全
性等
如“鼠尿味”(PKU,尿、汗排出苯乙酸增多);
特殊气味
“枫糖浆味”(枫糖尿症)等,主要见于氨基酸和
有机酸代谢异常
如色素减少(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同型胱氨酸尿
皮肤和毛发异
症等),皮肤粘膜色素加深(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

良);脱发(多种羧化酶缺乏)等
谷氨酸(Glu)
酰基肉碱(共43项)
游离肉碱(C0)
乙酰基肉碱(C2)
丙酰基肉碱(C3)
丙二酰基肉碱(C3DC)
丁酰基肉碱(C4)
甘氨酸(Gly)
丁二酰基肉碱(C4DC)
通过计算的指标(35)
Arg/Orn
Cit/Arg
Orn/Cit
Met/Phe
Leu/Phe
……
亮氨酸(Leu)
甲硫氨酸(Met)
Tyr,Met
Leu, Val
Ci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
发病机理 基底节区苍白球、壳核富含线粒体、血供丰 富,化学递质多,相对颅脑其他部位,高代谢 是其特点,易受影响

Sleep Breath (2010) 14:161–165
尸检报告提示肺部改变呈明显肺水肿、
肺部广泛点状出血、肺泡腔内脱落上皮细胞
尸检报告在基底节、脑干背侧、小脑多发性
Sofou et al.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2014, 9:52
J Inherit Metab Dis (2007) 30:265
疾病名 氨 基 酸 代 谢 异 常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苯丙酮尿症 枫糖尿症 同型半胱氨酸尿症 高酪氨酸血症 瓜氨酸血症 精氨酰琥珀酸尿症 精氨酸血症 Citrin缺陷病
Lei病、SIDS Lei病、SIDS Lei病、SIDS 低血糖、骨骼肌心肌损伤 Lei病、SIDS Lei病、肝损伤 Lei病、肌病改变 Lei病、SIDS Lei病、SIDS Lei病、低血糖
GCMS/MSMS GCMS/MSMS GCMS/MSMS GCMS/MSMS GCMS/MSMS MSMS MSMS MSMS MSMS GCMS/MSMS
SIDS :婴儿猝死症 SIDS :婴儿猝死症
最适筛查方法 GCMS/MSMS GCMS GCMS/MSMS GCMS/MSMS GCMS/MSMS GCMS/MSMS GCMS/MSMS GCMS/MSMS
有 机 酸 代 谢 异 常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甲基丙二酸血症 丙酸血症 3-醛基硫解酶缺乏症 异戊酸血症 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尿症 羟甲基戊二酸血症 多种羧化酶缺乏症 戊二酸血症I型
住院经过
第六天夜间患儿再次出现低热,呕吐,10小 时后死亡!
请问您的 诊断?
尿常规:酮体(-)
低血糖,肝大,脑病 -----Reye综合征?
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的MS/MS诊断
病例二
性别:女 年龄:7岁 主诉:因“发现肝功能异常” 就诊 平时经常呕吐 家族史:无异常
辅助检查:
对称性不完全坏死(海绵样变性),毛细血 管增生、扩张。同时发现有肺水肿,心脏结 构大小正常。其它脏器无异常。
Sofou在针对130名LS患者的多中心回顾研 究中发现77例确定有致病基因突变。疾病 发病的年龄中位数是7个月,部分有智能下 降、眼球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呼吸 衰竭发生率64%~70%,前驱症状包括不 规则呼吸,深叹气样呼吸,无法解释的过 度换气。
重视遗传代谢性脑病
安徽省儿童医院PICU 金丹群
2016-05-04
遗传代谢病(IEM)
1908年首次被提出。
是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的总称。 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蛋白质分子在结构和 功能上发生改变,导致酶、受体、载体等的 缺陷,使机体的生化反应和代谢出现异常, 反应底物或者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 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示轻度贫血。 尿常规、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 脑脊液检查:常规及生化分析未见异常。 头颅MRI未见异常。 脑电图背景波变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初步诊断与治疗
初步诊断:病毒性脑炎 处理:
对症治疗:脱水、降颅内压
其他:入住监护病房
住院经过
入院4天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
请问您的 诊断?
Leigh综合征、线粒体肌病
金属元素代谢异常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Menkes病
内分泌代谢异常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乏症、 11、17-羟化酶缺乏症)
遗传代谢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遗传代谢病可在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 发病。 其临床表现有急性危象期、缓解期和缓慢进展 期。
遗传代谢病种类繁多,目前已达数千种,常 见有400~500种。 单一病种患病率较低,但是总体发病率较高、 危害严重,是临床的疑难杂症。
患者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常可致残,甚至危 及生命
人体内生化代谢图
每一代谢环节 的阻滞都会导 致代谢紊乱, 这种病态为代 谢病
先天性代谢异常的概念模式
Unbalance!
基因检测
图4 DNA测序: 患儿及其母亲均检测到致病基因 OTC c.386G>A p. ( Arg129His),X连锁遗传
最终诊断
尿素循环障碍:鸟氨酸氨基酰转移酶缺乏症 (OTCD)
最终结果
血氨经净化治疗一度降至正常,但停血液净化 后,血氨再度上升至1000以上,出现严重脑水 肿死亡
脂 肪 酸 代 谢 异 常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短链脂肪酸氧化异常 中链脂肪酸氧化异常 长链脂肪酸氧化异常 极长链脂肪酸氧化异常 长链羟基脂肪酸氧化异常 肉碱转运异常I型 肉碱转运异常II型 肉碱传递异常 全身性肉碱缺乏症 戊二酸血症II型
新生儿--乳儿期 乳儿期--幼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乳儿期--幼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幼儿期 乳儿期--幼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幼儿期
代酸、发育落后 代酸、发育落后 酮症酸中毒 代酸、异味 肌无力、Lei病 Lei病、低血糖 皮疹、乳酸血症 不随意运动、发育迟缓
GCMS GCMS GCMS GCMS GCMS GCMS GCMS GCMS
尿素循环障碍及高氨血症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陷、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 缺陷、瓜氨酸血症、精氨酸琥珀酸血症、精氨 酸酶缺陷等
有机酸代谢病
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多种辅酶A羧化酶 缺乏症、戊二酸血症等
溶酶体蓄积症
戈谢病、黏多糖病、GM1神经节苷脂蓄积症、 尼曼-皮克病等
线粒体代谢异常
A +
a b
B
Enzyme CoF
C

D
血中・尿中浓度增高・过量
细胞・体液中浓度下降・不足
苯丙酮尿症---发病机理
苯丙氨酸羟化酶 苯丙氨酸
苯丙酮酸 苯乙酸 苯乳酸
酪氨酸
多 巴
黑色素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遗传代谢病可根据先天性缺陷所累及的生化 物质进行分类。 约80%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余为X连锁 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线粒体遗传。
外院头颅MRI、脑电图未见异常、眼底未见异 常 GPT 80mmol/L(正常0~60mmol/L); 血清铜蓝蛋白 180mg/L(正常200~500); 血氨 200~403umol/L(正常 0~33μmol/L)
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
住院经过
住院35天,一直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患儿逐渐 出现精神差,嗜睡转中医学院,治疗3天昏迷 加重,呼吸不规则转我科,给予机械通气 复查血氨1025umol/L,GPT120 血气分析:PH7.29,BE-4.5
病例三
男,7个月21天
主诉:呼吸异常、昏迷2小时 拟重症手足口 收住入院 病程中有低热、流涕、呕吐,无频繁惊跳
43
病例三
查体:T 37.8℃,深昏迷,BP92/65, 瞳孔直径 1.5mm,光反射迟钝,呼吸深大,时快时慢,两肺 细湿罗音,HR165次/min,手足隐约可见疱疹
既往有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等神经系统的 发育异常
发病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新生儿--乳儿期
主要表现 抽搐、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昏睡、酸中毒 发育迟缓、水晶体脱出、血栓 肝硬化、肾性佝偻病 兴奋、发育迟缓、昏睡 兴奋、发育迟缓、昏睡 兴奋、发育迟缓、昏睡 黄疸、发育迟缓
急性症状和检验异常包括急性代谢性脑病、 高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等。
病例一
性别:男 年龄:5个月17天 主诉:因“嗜睡3天,发热2天” 就诊 有呕吐,轻度腹泻,无抽搐, 家族史:无异常
病例一
查体:精神差,肤色正常,前囟2x2cm,平软。 头发正常、心肺(-),肝肋下6cm。 四肢肌张力低下,双膝反射正常引出,瞳孔 对光反射存在
citrulline
urea
高氨血症 的病因
arginase
arginine
argininosuccinate synthase
argininosuccinic acid
argininosuccinate lyase
高氨血症诊断病例综合分析结果
GC/MS 尿分析:尿嘧啶、乳清酸增高 MS/MS 血分析:精氨酸明显增高 代谢组学诊断结果:尿素循环异常 酶学检查: 基因学检查: 治疗方案:急性期降血氨+低蛋白高热卡饮 食
49
基因检测
例2患儿基因检测结果:检测到线粒体DNA的 一个“杂合”突变:m.10191T>C(突变的C 峰占比例约85%以上)
1951年Leigh首次报道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 1951, 14, 216.
Leigh综合征
1、经典婴儿型常在1岁内起病,起病前精神运 动多正常,起病早期进展迅速。发病率 1:32000 2、感染和高糖化合物饮食可使症状加重 3、起病后进展迅速,多于两岁内死亡
请问您的 诊断?
头颅 MRI :脑水肿,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 脑沟浅,两岛叶、额叶为著
The Urea Cycle
mitochondria
尿素循环异常
NH4+ +HCO3-
carbamylphosphatye synthase I carbamylphosphate 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Pyrimidine ornithine uracil orotic ac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