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

合集下载

鼻饲管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鼻饲管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鼻饲管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鼻饲管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在医疗护理领域,鼻饲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给予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营养支持,例如某些重症患者、手术后病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

然而,由于鼻饲管的特殊性和使用频率,其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鼻饲管的常见护理问题,并结合实际护理经验,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鼻饲管的护理问题1. 皮肤损伤:长时间固定鼻饲管在位或固定不当,容易导致鼻翼部位皮肤损伤,如红肿、潮湿、甚至溃烂。

2. 咽部不适:患者可能出现咽部肿胀、疼痛、异物感等症状,影响舒适感和饮食。

3. 鼻饲管脱出或堵塞:由于患者活动或不当的护理操作,鼻饲管可能脱出或被堵塞,影响饲管的正常使用。

4. 消化道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发生胃肠道不适反应。

5. 感染:鼻饲管是一种有创性医疗器械,容易引起鼻咽部感染。

二、鼻饲管的护理措施1. 皮肤护理:定期更换鼻饲管固定器,保持鼻翼部位清洁干燥,可适当使用软膏进行保护和护理。

2. 护理姿势:为减轻患者咽部不适,可使患者半坐位仰卧,避免平卧位,帮助缓解咽部不适。

3. 饲管固定:使用适当尺寸的固定器,确保鼻饲管固定可靠,且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4. 饲管通畅:定期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按医嘱使用饮食和药物,预防鼻饲管堵塞和脱出。

5. 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护士在进行鼻饲管操作前做好手部卫生,用消毒液对鼻部进行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对于鼻饲管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做好护理措施的执行,更需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让患者在接受鼻饲管护理的同时获得舒适感和尊严。

护理中的团队合作、沟通配合也是关键,只有全员协作,才能做好鼻饲管护理工作,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结回顾鼻饲管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是一项关键的护理工作,需要我们充分了解鼻饲管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认真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管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管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2142017.04护理经验肠内营养鼻肠管堵管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何丽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摘 要】目的:分析肠内营养鼻肠管堵管的常见原因,并探讨实施预防性措施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6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术后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肠内营养鼻肠管堵管的常见原因,并于2016年7月-12月期间实施针对肠内营养鼻肠管堵管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统计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发生情况。

结果:经分析堵管原因并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后鼻肠管置管患者堵管事件发生率为7.04%显著低于干预前的36.50%,P<0.05。

结论:通过分析肠内营养鼻肠管堵管原因,从而为制定与实施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通过有效控制堵管事件发生率,为促进患者疾病极早康复提供有利条件,值得借鉴。

【关键词】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原因分析;护理体会肠内营养支持是指经胃肠道置入鼻肠管道,然后通过管道将机体代谢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直接送达至肠道进行吸收的营养供给方式。

其具有操作安全、行之有效及经济实惠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术后禁食患者;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如管道堵塞,给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造成了不利影响[1]。

因而,本研究通过对肠内营养鼻肠管常见堵管原因展开分析,提出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性干预措施,旨在降低鼻肠管堵塞发生率;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6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治疗且术后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9-78岁,平均(53.7±6.4)岁。

对2016年7月-12月期间于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后给予内营养支持的71例患者,实施针对肠内营养鼻肠管堵管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此期间的71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8例,年龄31-76岁,平均(54.1±5.8)岁,疾病类型:食道肿瘤切除术23例、胃肿瘤根治术26例及胃肠修补术22例。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胃癌手术患者,全部患者均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针对患者鼻肠管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在鼻肠管堵塞的原因中,没有定期确认鼻肠管的位置占比22.7%、鼻肠管扭曲打折占比33.3%、没有定时冲管占比18.8%、营养液阻塞占比20.7%、药物堵塞占比18.2%。

结论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鼻肠管堵塞情况的发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应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置管期间的安全性。

关键词: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预防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常常采用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使得肠黏稠相应的屏障功能得以有效维持,利于患者肠道功能的良好恢复[1]。

然而鼻肠管细且长,经鼻肠管进行营养液滴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导致患者承受一定的痛苦,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

因此,对患者鼻肠管发生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予以有效预防十分必要。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180例胃癌手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探究患者鼻肠管堵塞的发生原因,给出预防护理措施,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80例胃癌手术患者,全部患者均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其中包括106例男性,74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6.3±4.5)岁。

1.2 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针对在我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且采用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对患者术后出现鼻肠管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预防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借助于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

肠内营养管常见的堵管原因

肠内营养管常见的堵管原因

肠内营养管常见的堵管原因肠内营养管是一种通过直接进入肠道来提供营养支持的方法,它常常被用于不能口服或胃肠道功能受限的患者。

然而,在使用肠内营养管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管路堵塞的情况。

管路堵塞不仅影响了肠内营养的输送,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肠穿孔等。

下面将介绍肠内营养管常见的堵管原因。

首先,不合理的药物使用是导致肠内营养管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药物可能会沉积在管路内,如碳酸钙、硫酸铁等大分子药物,在注入肠内营养管后会沉淀形成堵塞。

此外,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药物如抗生素、人血白蛋白等也可能通过管路堵塞。

因此,在给予肠内营养时,应当注意药物的使用,控制用药剂量和浓度,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注入。

其次,管路孔径过细是另一个堵管原因。

肠内营养管的孔径与输注的肠内营养液的浓度和粘稠度等因素有关。

如果肠内营养液太浓或太稠,则会导致管路堵塞。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选择合适尺寸的肠内营养管,确保它能容纳相应浓度和粘稠度的肠内营养液。

此外,管路与皮肤接触处的血凝块也会导致管路堵塞。

当肠内营养管插入患者的肠道后,管路与皮肤接触处的血液会凝结形成血凝块。

这些血凝块可能沉积在管路中,造成管路堵塞。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可以在管路插入后及时冲洗或清理接触处,将血凝块排除。

另外一种常见的堵管原因是管路内的残渣物。

肠内营养管在长时间使用后,其内部容易积聚残渣物。

这些残渣物可能是肠内营养液中的结晶物、沉淀物、脂肪等,也可能是胃肠道分泌物等。

这些残渣物会逐渐累积,形成堵塞。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定期对肠内营养管进行冲洗和清理,保持管路的通畅。

最后,患者自身的肠道状况也会导致肠内营养管的堵塞。

例如,肠道狭窄、肠壁堵塞、肠粘连等疾病会阻碍肠内营养的输液。

此外,肠道神经功能紊乱也会影响肠道蠕动,从而影响肠内营养的输送。

因此,在使用肠内营养管前,需要对患者的肠道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管路孔径过细、管路与皮肤接触处的血凝块、管路内的残渣物以及患者自身的肠道状况等。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1)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1)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摘要:鼻肠管是肠内营养途径的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胃切除术、十二指肠切除术、食管癌术等术后营养支持。

鼻肠管肠内营养可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鼻肠管常因为营养液过于黏稠、蛋白质沉淀、药物未完全溶解等原因发生堵塞,增加护理的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减少管道的堵塞,对鼻肠管肠内营养有重要意义。

现从鼻肠管堵塞的原因以及对应的预防护理予以综述。

关键词:肠内营养;鼻肠管;护理肠内营养是经口摄人,或经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等滴入肠内营养要素饮食,以提供必需的营养素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要。

其中,鼻肠管适用于需要通过鼻饲且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患者。

鼻肠管临床广泛应用于重症颅脑手术后、胃切除术、食管癌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术后营养支持。

使用鼻肠管营养支持可维持肠道完整性,避免肠道细菌移位,降低感染发生率,其使用方法灵活、监护简便、安全经济【1】。

但是在鼻肠管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发生相关的并发症,例如,胃肠道反应、咽部和食管粘膜损伤、吸入性肺炎、导管堵塞等,增加患者的痛苦。

鼻肠管堵塞是肠内营养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比例大约占并发症的10%【2】。

鼻肠管堵塞后,更换导管增加了对患者的刺激和费用,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潜在的护理风险。

本文就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1鼻肠管简介鼻肠管是一种不透X光,X光可见的聚氨脂管,主要用于手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可以提早经管注入营养液,避免长期禁食所导致肠黏膜萎缩,有助于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保护肠黏膜屏障。

鼻肠管插管时,患者取半坐位或半卧位,首先测定鼻肠管插人长度(取胸骨剑突至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再加10-15 cm),标记好该长度在鼻肠管上的位置,向鼻肠管腔内注人约20 ml生理盐水以激活引导钢丝表面润滑剂,将引导钢丝插人鼻肠管内,使螺旋型的鼻肠管头部伸直。

往鼻肠管头部蘸少许生理盐水,激活其上润滑剂,然后将管道从鼻腔缓慢插入,插至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便于管道顺利进人食道。

肠内营养管的护理

肠内营养管的护理

肠内营养管的护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EN通过鼻胃导管提供营养物质的发展主要见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已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化学配方的改进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航天事业的发展。

该配方中化学成分明确,不含残渣,无需消化即能吸收,称为要素膳。

应用结果显示,正常人在6个月内仅靠该要素即可维持正常营养和生理状态。

优点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 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单纯是消化吸收器官,同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正因如此,较之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EN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

故在决定提供何种营养支持方式时,首选EN已成为众多临床医师的共识。

EN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适应证胃肠道有功能,且安全时,使用肠内营养①吞咽和咀嚼困难②意识障碍或昏迷③消化道瘘④短肠综合征⑤肠道炎性疾病⑥急性胰腺炎⑦高代谢状态⑧慢性消耗性疾病⑨特殊疾病⑩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禁忌证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及休克均系EN的禁忌证。

严重腹泻或极度吸收不良时也应当慎用。

管饲并发症及防治(1)机械并发症原因:其发生往往与饲管本身有关,如管径的大小、材料等有关。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潜在致命性的并发症,它可能是由于大管径饲管损伤食管下括约肌、移位或姿势不当所致。

处理:鼻饲时应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灌完后lh,才可放平;鼻饲时回抽胃残留液,如大于100ml,应暂停鼻饲或放慢鼻饲灌注的速度。

(2)饲管堵塞原因:鼻饲液浓度过高或匀浆没有完全打碎所致。

处理:鼻饲后,应以水清洗管子,确保管内无食物残留。

一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长期输注营养液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质量改进对策

一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长期输注营养液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质量改进对策

孙 榕 龚桂芝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泌尿外科 重庆 400037摘要:目的 个案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例输液港植入患者,对其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在总结分析中得出在植入性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制定规范化维护流程并严格执行,熟悉导管堵塞的临床表现及原因,有效预防,保证输液港的使用安全和有效。

结论 掌握正确的冲封管技术,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及技术培训,对护士进行输液港及维护的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使输液港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关键词: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护理质量改进对策;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ports,TIVAP)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系统,由自带缝合硅树脂隔膜的注射座和不透射线的导管组成。

输液港价格昂贵,其植入须通过手术方式,穿刺置管成功后注射座植入皮下,缝合切口,待伤口愈合后体外无任何装置,感染率低,对日常生活影响小。

适用于长期或间断静脉输注的病人。

对于一些外周血管条件差或慢性危重病人,输液港常常是唯一的生命线,它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的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发生外渗的风险,克服了普通深静脉置管无法长期留置的不足[1]。

临床中,由于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输液港的堵塞,造成延误治疗和增加费用,严重者还可导致导管的重置,给病人带来第2次手术的痛苦,我科于2017年3月26日收治院外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一例,在使用输液港输液静脉营养液三个月时,发生导管堵塞现象,经溶栓治疗后导管仍不通畅,予2017年7月16日在局麻下取出静脉输液港,并于7月26日置入PICC导管,现将护理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1 病案介绍患者李芳,女性,34岁,于2017年3月26日由门诊以:“膀胱阴道瘘,右肾造瘘术后,宫颈癌放疗术后”收入我科,并院外带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行X线摄片提示导管前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与右心房交界处,DSA显示在T4-T6之间,患者于2017年4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上腹部横结肠造口术,术后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2017年7月6日在确认导管是否通畅时发现回抽回血量少,静脉推注略有阻力,液体滴速减慢,当日予稀释肝素冲管后液体滴速恢复正常,2017年7月12日再次出现静脉推注阻力大,回抽间断回血,有气泡,滴速明显减慢,调整蝶翼针位置,确认已达到储液槽部,位置正确,调整患者体位,冲管仍有阻力,先后予肝素及尿激酶进行导管再通,均失败,x线及B检查未见血栓形成,予2017年7月16日在局麻下取出静脉输液港,取出的旧港体外检查,切开的横断面完全堵塞为少许血性物质及白色沉积物,为配合进一步治疗,予7月26日置入PICC导管。

胃肠外科患者肠内营养管堵塞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蒋娟

胃肠外科患者肠内营养管堵塞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蒋娟

胃肠外科患者肠内营养管堵塞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蒋娟发表时间:2017-04-19T15:53:03.9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期作者:蒋娟[导读] 对肠内营养管道和途径进行客观评估,严格依据操作标准,重视冲管方法和时间,强化健康教育和输注管理,可避免出现管堵塞事件。

(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分析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患者应用中出现管堵塞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

方法:择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胃肠外科患者,均行以肠内营养治疗,其中15例出现管堵塞问题,对管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护理对策。

结果:15例管堵塞患者行以对应护理对策之后,11例实现再通,4例因完全堵塞以至于计划外拔管。

结论:对于胃肠外科患者而言,对肠内营养管道和途径进行客观评估,严格依据操作标准,重视冲管方法和时间,强化健康教育和输注管理,可避免出现管堵塞事件。

【关键词】胃肠外科;肠内营养;管堵塞;原因;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294-02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的方法之一,主要途径包括管饲与口服,喂养管通常包括鼻胃/空肠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空肠造瘘管以及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等,肠内营养与患者生理状态相符合,肠道完整性得到保持,有效防止出现肠道细菌移位问题,使感染的发生几率降低,此种操作方式便于监护,且安全经济,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管饲过程中,因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管堵塞问题,进而出现计划外拔管事件[1]。

基于此,择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6胃肠外科肠内营养治疗中出现管堵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出现管堵塞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6胃肠外科患者,男56例,女40例,年龄介于43~77岁,平均年龄为(56.6±8.4)岁,其中,50例为胃癌根治术、6例为重症胰腺炎、37例为结肠癌根治术、2例为吻合口瘘、例为肠瘘、1例为短肠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刘素娥,李梅,程梅容,丘秀容,
广州同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胸心血管外科510515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堵塞的原因、护理及效果。

方法:对我院150例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堵塞70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150例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病人发生堵塞70次,68次经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管道再次通畅,2次再次在x线透视下重新放置管道。

结论:护士熟悉营养泵的性能,及时巡视病房早期发现异常,采取正确的充管方法,排除各种原因导致的输注不畅,是预防十二指肠营养管堵塞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食管癌营养管堵塞护理
食管疾病的患者,术后不能经口进食水,机体的营养所需全靠静脉或肠内给予。

而静脉营养费用昂贵,且不能长期应用。

经空肠造瘘营养,虽经济、方便,可患者大多认为是手术不愿意接受。

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既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优点,又具有不必做手术放置空肠造瘘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压力的特点。

而在食管癌术后当胃肠道允许时,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是临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营养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保持十二指肠营养管的通畅对术后患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院胸外科对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发生堵塞者,进行冲管方法改进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
统计食管癌术后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150例70次发生堵塞的患者。

男88例,女62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48.5岁。

肠内营养时间最长的60天,为1例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瘘的患者,最短的8天,平均时间14天。

2 方法
由科室工作五年以上且经过仪器统一培训的有经验护师对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管理,对150例70次发生堵管的原因及充管方法改进后对通管成功率的影响进行统计。

统计内容:①滴注方法,包括持续与间断两种方式。

②冲管方式,包括单用50 ml注射器、单用20 ml注射器、联合应用5 ml与20 ml注射器充管。

③堵塞原因,包括营养液的质量与滴注速度、工作人员与患者知识的缺乏、胃肠营养泵性能等。

3 结果
150例食管癌术后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发生70次,45次为持续输入者,25次为间断输入者。

其中6 8次经改进冲管方法后均使管道再次通畅,55次经单用50 ml注射器与单用20 ml注射器冲管失败后改用联合应用5 ml与20 ml注射器充管,13次单用20 ml注射器,10次注入5%碳酸氢钠。

2次再次在x线透视下重新放置管道。

4 讨论
4.1堵塞原因分析
4.1.1营养液输入时的浓度、速度在自配营养液时浓度过高,或在滴注营养液之前或过程中未将营养液充分摇匀;或在输注过程中有时出现滴速逐渐减慢甚至停止;均加速营养液中的沉积物的蓄积。

4.1.2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胸外科病人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护士工作量及压力大。

通常因工作的繁忙,护士不能及时发现营养液输注不畅、充管、更换营养液等导致堵管的发生。

4.1.3患者的自身原因患者知识的缺乏,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不了解营养管的重要性而自行停止营养液的输注;或在活动时及晚夜间睡觉时不胜使管道打折、脱离。

本组中3次因患者自行停止输注导致堵管。

4.1.4护士对营养泵性能不了解及责任心的不足由于科室护士流动性大,新来的护士不能全面掌握各种先进仪器的应用,对仪器设备感到陌生,且害怕自己处理不正确而不能及时排除营养泵的报警原因。

常见原因为①营养液输注时莫非式滴管以上有气体或营养液未成滴状输注而是顺莫非式滴管壁成流状输入。

②在调节速度及注药后未能及时开启运行键。

③护士未能及时冲洗管道或冲管方法不正确。

④莫非式滴管液面过高,感应器感受不到营养液的滴注。

4.1.5 营养泵的性能在使用过程中营养泵性能出现问题,通常为感应器不清洁从而感应器无法感应营养液的滴注;交流电未接好导致营养泵停止运行。

4.2 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对预防堵管的重要性
4.2.1 心理护理食管癌术后禁食时间长,在营养管堵管后,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之堵管后各种有效的通管方法及意义,已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其良好的配合。

避免因患者情绪而导致医护工作者无法及时采取通管措施。

4.2.2对营养液的要求①营养的选择我科大多选择能全力及瑞代,这两种营养液均是液体制剂,使用前轻轻摇匀,不需再配制,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减少了感染机会。

对经济比较困难者或根据患者病情可灌入米汤、牛奶、豆浆、肉汤、菜汁、水果汁等。

保证新鲜,防止变质。

输入自配营养液前应使用两层纱布过滤后才可输注,以避免浓度过高造成堵管。

②营养液的输注方式使用一次性输血器或胃肠营养泵管将营养液与十二指肠营养管相连接,输血器的滤网可直接过滤输入的自配营养液,防止十二指肠营养管被堵塞;营养泵可持续、均速、准确的泵入营养液,避免因重力滴注时护理人员用调节器调节速度,出现滴速逐渐减慢甚至停止。

同时减少了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大大节约护理人员的时间。

夏天营养液可直接输注,冬天保持输注营养液的温度在37℃左右,因为营养液的温度如果过低,可导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2]开始时滴速为每小时25~50 ml,以后逐渐
增加至每小时100~150 ml,剂量根据患者需要。

建议避免长时间低速滴入。

4.2.3 管道护理(1)首先要妥善固定鼻肠管,防止移位,盘绕扭曲。

(2)输注营养液前后及每输注4 h~6 h 给予30 mL~50 mL生理盐水或温开水用20 mL注射器×2次冲管,发现阻力大随时改用冲管方法冲洗。

并予建立自制的营养管冲洗登记表,护士执行后在表上打勾签名,并严格交接班。

每24小时更换输血器或胃肠营养泵管一次。

(3)经营养管注入药物时,必须将药片碾碎,彻底溶解后方可注入,注入前后用温开水冲洗管道,以免药物颗粒或药物与营养液不相溶发生凝结而堵塞导管。

(4)防止阻塞营养管可因手术中血液凝固引起阻塞。

患者回病房后应及时抽出营养管内的血块,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以防阻塞。

4.2.4 加强培养提高护士职业水平对科室护士进行仪器操作的正规培训,并做到每人都能独立熟练的使用,遇到报警时能及时查出其原因并排出。

加强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科学排班,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准确、无误的完成。

4.2.5 注意营养泵的保养在应用过程注意观察其有无性能障碍,感应器予75%酒精清洗1次/日,以保持其清洁,确保感应器的敏感度。

使用完毕后先与病人分离,将数字复位,再关上开关,切断电源;再将胃肠营养泵用清水擦洗干净,保管好备用。

长时间不用时,定期充电并检查充放电功能是否完好。

4.3 充管方法改进对冲管效果的影响若导管堵塞可用注射器试行向外低负压抽吸,同时X
线明确位置,如导管内段返折则予以拔除,切不可插入导丝疏通,以免十二指肠营养管破裂;若导管位置正常,为营养液沉积物堵塞管腔,首先用5 ml注射器抽取温开水反复脉冲式冲洗管道,当阻力减小时再选择20ml注射器冲洗管道直至畅通。

在冲洗过程中切勿大量快速的注
入温开水,以免导致管道内的沉积物大量脱落而进一步堵塞管内有效腔,造成管道堵塞。

如改进冲管方法后仍感觉有阻力感时可予5 %碳酸氢钠15ml以将沉积物溶解[3]后10min、20min、30min分别用5m l×5次冲洗可使通管成功率递增。

[参考文献]
[1] 陈强谱.临床肠内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3-179.
[2] Hochwald Sn,Hsrrison LE,Heslin MJ,et al.Esrly postoperative entral feeding improves whole body protein kinetics in upper gas—trointesinal cancer patients.Am J Surg,1997,174:325
肠内营养管饲途径
[3]重症病人空肠营养的护理进展CHKD期刊全文库《护理研究》2007年第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