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茶道茶艺流程 茶艺茶道茶文化

潮汕茶道茶艺流程 茶艺茶道茶文化
潮汕茶道茶艺流程 茶艺茶道茶文化

潮汕茶道茶艺流程茶艺茶道茶文化

随着茶饮的普遍流行起来,以茶当酒已成为潮汕的习俗和茶文化,下面是精心为你的潮汕茶道茶艺流程,一起来看看。

一、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二、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六、熏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拥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香醇甘爽,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五、若琛复浴: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斟妙香: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十三步。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

工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需适量,每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足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且好茶叶多是嫩芽卷,如果用开水泡过之后舒展开来,就变得很大,连水也冲不进去。但太少则泡不出味道来。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沸;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这个时候,正好提铫冲茶。揭开茶壶盖,将滚汤沿壶口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否则谓之冲破“茶胆”,使茶味苦涩。冲时提壶要高。谓“高冲低酾”。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而茶素中的单宁则来不及挥发,这茶就没什么苦涩了。冲水一定要满,使茶叶浮起,然后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好壶盖,再以开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迫使茶香迅速挥发;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干,即是茶热;三是冲去壶外茶沫。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目的是使杯子也热,不要让热腾腾的茶冲在冷冰冰的杯子上,影响香味。

酾茶有四字诀:低、快、匀、尽。酾茶切不可高,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尊敬;“快”,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是保持各个茶盅均匀承茶,这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不可酾了一杯才酾另一杯,只有这样,才能使几杯茶的颜色均匀,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才不会苦涩。

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盘中有三个盅,那么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讲究。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在两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盅,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你喝了一盅之后,一般还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盅,才喝第二轮。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潮汕茶道茶艺流程相关文章:

1.潮汕功夫茶的茶道形式

2.茶道茶艺的步骤

3.潮汕工夫茶茶道的礼仪

4.潮汕功夫茶文化介绍

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茶道。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所包含着许多中国古代人民的优秀理念。如:尚和、重德、贵真等。 “尚和”是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

对中国茶文化的人文评价

对中国茶文化的人文评价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可从五个方面对茶艺进行理解 :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 “茶道”起源于唐代的民间,经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传播,形成了一种“文人茶道”,它是茶道的精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在唐代繁华的社会里,物欲横流,很多人追求一种奢华的物质生活,“物精极、衣精极、屋精极”是他们的生活目标。人们相互争斗和倾辄。社会流行着奢侈和虚夸之风。当时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这种奢华之风非常不屑,他们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讨茶艺、博古论今无所不谈。 茶道创始人陆羽(唐朝)著有《茶经》一书,陆羽用自己的一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对茶叶的栽培与摘采;茶具、茶器的制作;烹茶时水源的选择;烹茶、酌茶时身体的动作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并赋予茶道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函,即饮茶、赋茶、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与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极为吻合的。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2018年,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业绩丰厚的年份。简称:中国建筑(CSCEC),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种类为A股,股票代码:601668,股票简称:中国建筑。该公司注册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5号。法定代表人是易军。按照业务性质不同,公司经营要紧分房建、基建、地产和设计勘察等。2018年,公司调整了房建、基建、地产收入结构,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公司的房建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基建业务实施“总部引领、工程局协作、项目孵化、滚动进展”等举措,抢抓国家“扩内需、促进展”的机遇,实现了新的跨过,公司按照董事会战略决策精神,积极应对房地产业务宏观调控,确保了地产业务的健康、稳固进展。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净利润达92.4亿元,同比增长51.6%,差不多每股收益0.31元。公司营业收入突破3,700亿元,同比增长42.3%。新签合同额超过8,000亿元,同比增长74.5%,创历史新高点。中国建筑差不多完成了从规模扩张向成长与效益并举的转变,差不多开始了品质与价值的长征,品质保证、价值制造是公司新时期的经营理念。2018年,中国建筑将秉持公司“一最两跨,科学进展”的战略目标,立志将中国建筑建设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到2019年,公司跨进世界500强前一百强,跨进世界建筑、地产同行业前三强。中国建筑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形成商品房屋与保证住房体系并驾齐驱的格局,国家“十二五”规划已展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崭新蓝图,中国建筑既面临难得的进展机遇,又处于艰巨的战略转型时期。2018年,中国建筑将侧重高中端市场,确保全年待施合同额超万亿;完成营业收入不低于4,000亿元;经营效益连续稳步增长。 二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表2.1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元)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 项目年末余额年初余额增长率(%) 流淌资产: 货币资金82,098,599 79,205,623 3.7 应收账款48,063,843 39,284,747 22.3 存货115,678,582 58,652,534 97.2 已完工尚未结算款44,274,116 33,142,441 33.6 流淌资产总计325,157,259 254,071,829 28 非流淌资产: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1、茶文化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美,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明代的文士茶正是文人逸士寄情山水,畅怀于大自然的绝佳体现。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道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的理念体现于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等实践活动中。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 3、在参与茶事的活动、品尝茶的馨香以及由苦而甜的滋味,体会茶以外的感情世界的同时,对茶的艺术化的追求,将美化、深化对日常生活万事万物体验。这在中国、日本的茶道中又是一个共同点。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茶文化表象的差异 1、茶文化流派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虽然经过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凝练,却未出现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上。 日本的茶文化却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有名的“三千家”,即不审庵“表千家”、今日庵“里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还有很多小的流派,比如薮内俭仲创始的善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的薮内流派。其他如大口派、织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堀流、坍流等。 2、烹茶的程序不同。 中国的茶的烹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烧开水;二是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三是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四是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五是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六是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七是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日本茶道简单说来包括了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等步骤,其各个步骤耗时也不尽相同,分别为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六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十分钟、三分钟、四小时、一小时四十分钟等。 3、茶具不尽相同。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十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这还不包括后来文化变迁中的其他茶具。 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

“中国建筑”战略分析共6页

“中国建筑”战略分析 一、公司概况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实际控制人的大盘蓝筹股,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10日正式创立,并于2009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中国建筑传承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企业文化。主营业务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以及设计勘察五大领域。 中国建筑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长期位居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首位,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中国建筑以承建“高、大、精、尖、新”工程著称于世,承建了大量中国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的经营理念和品牌形象赢得国内外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建筑是中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建筑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19年5月,中建股份及所属子公司现拥有各类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咨询等经营资质共计768个,其中: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6个、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个,施工资质627个,工程勘察设计资质115个。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房屋建筑、公路工程、市政公用总承包3个特级资质,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三特”资质、“1+4”资质和建筑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在资质方面位列全国建筑行业之首。 中国建筑始终以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推力,截至2019年底,中国建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33项,国家级工法141项,授权专利2721项、其中发明专利230项,主编国家和行业标准54项,组织通过验收国家级科技推广示范工程57项,承担国家科研课题93项,获得经费支持逾5亿元。 中建信条: 企业使命:拓展幸福空间 企业愿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 核心价值观:品质保障价值创造 企业精神:诚信创新超越共赢 经营理念:竞争无情、商机无限、市场唯大、经营为先。 环境观:建筑与绿色共生,发展和生态协调。 安全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生命的保障。 二、业务范围 (一)、经营业务领域 1、房屋建筑工程领域 中国建筑定位于高端市场,坚持“大业主、大市场、大项目”,以及“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严格控制产品制造成本和工程质量,追求客户满意度等一系列措施,向全国、以至全球业主提供国际标准的工程质量和完善服务。在公共建筑、办公、机场、酒店、科教、体育、人居、医疗、使馆、工业、国防军事等诸多领域完成了众多经典工程。 2、国际工程承包领域(海外业务) 中国建筑是中国最大、也是最早从事国际工程的承包商。近30年来,截至2019年底,中国建筑海外业务累计完成合同额1077亿美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27亿美元。中国建筑

完整word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茶,是中国人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一种饮品,如今也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很多人爱茶,不仅仅是因为它特有的醇香,而是痴迷于茶的文化,陶醉于品茶的过程,所以很多时候已不仅仅是喝茶来止渴这么简单,喝茶的过程也成为了一种艺术。 如果你想真正品到茶的味道,就得先学会如何品茶。要学会品茶,就得先了解一些有关茶的基础知识。 茶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植物分类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属——这是茶的自然科学定义。茶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生长环境可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按干茶外形分为扁平状、针状、球状、雀舌状、片状、末状;按产地划分为川茶、浙茶、闽茶、滇茶、台湾茶;按我国出口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速溶茶;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我国的七大基本茶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普洱茶。绿茶的代表茶有:雨花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有清新的绿豆香,味清淡微苦。颜色碧绿、翠绿或黄绿。红茶的代表茶有锡兰红茶、阿萨姆红茶、祁门红茶、滇红、宁红、宜红。颜色为暗红色。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味浓厚略带涩。青茶的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闽北水仙、冻顶乌龙、武夷岩茶。颜色为青绿、暗绿,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花香果

味,滋味醇厚回甘。白茶的代表茶有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色白隐绿,干茶外表满披白色绒毛,茶汤浅淡,味清鲜爽口、甘醇、香气弱。黄茶的代表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黄叶黄汤,香气清纯,滋味甜爽。黑茶的代表茶有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颜色是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虽为黑茶,汤色却不一定是黑的。陈香,味醇厚回甘。 品茶时,茶具也是很重要的。茶具的种类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一套茶具包括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以及其他。常用茶具中,紫砂壶是泡茶、饮茶的主要用具;茶海(茶盘)用于放置茶具;公道杯用于均匀茶汤浓度;茶漏用于滤取多余细小的茶叶,不影响茶汤的滋味;品茗杯用于饮泡好的茶汤;杯托是茶杯的垫底器具;闻香杯闻留在杯里的香气,是乌龙茶专用;盖碗又称三才杯,泡茶专用也可单杯品用;茶叶罐是装茶的罐子;茶荷用于置茶和赏茶;茶巾擦水,辅佐茶具;茶道组包括茶匙、茶针、茶夹、茶斗和茶拔。我想拥有这么一套完整的茶具是泡好一杯茶的点睛之笔。而且茶具本身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品茶的过程自然也更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就是要学会如何泡好一杯茶了。泡茶的过程是取茶→赏茶→温壶→温杯→温盅→泡茶→奉茶→赏茶底→整理茶具归位。具体而言,取茶:以茶则在茶仓中取适量茶叶置于茶荷中或以茶仓置适量茶叶于茶荷中(取一次的泡茶量);赏茶:以茶荷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海南大学2011——2012年第二学期 《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 题目: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姓名:黄卫和 学号:20092506310014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09级市场营销一班 老师:杨红老师 成绩: 2012年06月18日

【摘要】 本文先是从中国茶种、茶文化的起源、发展说起,接着结合当前世界各地人民饮茶的现状,分析中国茶文化和饮茶的习惯,以及茶种的对外传播,对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交流

目录 Contents 引言 (1) 1.茶的起源 (1) 1.1饮茶的起源 (1) 1.2 饮茶的起因 (2) 1.3 茶树的发源地 (2) 2.茶的对外传播 (2) 2.1茶马古道 (2) 2.2中国茶的外传史 (3) 3世界各国的茶文化 (4) 3.1亚洲国家 (4) 3.1.1日本 (4) 3.1.3其他亚洲国家 (5) 3.2欧美国家 (5) 3.2.1英国下午茶 (6) 3.2.2美国茶文化 (6) 4总结 (6)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引言 “公元·二六七年,蒸青绿茶东渡日本;贞观十五年,红茶经茶马古道传往西域;十七世纪,中国乌龙风行英伦;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这是一则农夫山泉出品的东方树叶茶饮品广告。从短短不足百字的广告词中,我们就可以得知在很早之前,中国的茶文化就向世界各地传播了。而当今,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其中有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钟情于茶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0.5公斤,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饮料。为此,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推广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茶的精髓和内涵,并且从中得知茶对我们的生活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作用。 1.茶的起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如今已成为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的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过去的。 1.1饮茶的起源 据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音上加以附会,说神农有一个水晶的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胃肠洗涤的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而成为茶的起源。

茶文化未来发展方向

茶文化未来发展方向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文化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1.茶叶与旅游业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有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更趋向于追求文化和休闲的消费。我国拥有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俗旅游资源。中国的茶园大多被优美的自然环境所环抱,将这一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有机结合,可迎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要。参加茶都民俗风情游,旅游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形成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体味,达到文化旅游的高层境界。让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谜、唱茶歌、听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体验。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可针对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如茶艺、茶礼等,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 2,发展茶文化产业园 随着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企业开发为主的茶产业园以及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加快,建设一批以体现产业、产品特色,以旅游为载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区。在产业的宣传定位上,有“茶叶大县”、“茶叶经济大市”、“魅力茶乡”、“中国名茶茶乡”等;在茶文化活动的内涵赋予上,组织“茶产业发展论坛”、“名优茶发展研讨”、“茶文化艺术节”、“斗茶大赛”等。 3.发展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 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所谓“茶艺”,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游人不仅可以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在推广茶艺,发挥其在产业、产品宣传的作用上,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茶艺培训、普及茶艺力度的加大,茶艺在产品推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形象,而且加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4.发展茶文化教育与培训 在部分高校开办了从事专门的茶文化教学的专业,开设茶文化、茶艺等课程,组建了以茶艺表演为主的高校群团组织,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茶艺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养大批茶文化专业性人才。组织茶文化宣传和茶艺表演,增强广大爱茶人的茶文化意识;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和组织间的学术研讨

中国茶道--答案

本次得分为:38、00/40、00, 本次测试得提交时间为:20180312, 1单选(2分)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A、大观茶论 B、封氏见闻记 C、茶经 D、饮茶歌诮崔石使君2、00/2、00 2单选(2分)陆羽写得第一部关于茶得著作就是 A、《茶录》 B、《茶经》2、00/2、00 C、《吃茶养生记》 D、《大观茶论》 3单选(2分) 陆羽亲自设计得技术之道就是 A、茶艺之道 B、茶园生产、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等2、00/2、00 C、泡茶之道 D、喝茶之道 4单选(2分) 日本茶道以为核心思想 A、与 B、禅2、00/2、00 C、道 D、敬 5单选(2分) “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出自于当代茶圣 A、林语堂 B、庄晚芳 C、陈宗懋 D、吴觉农2、00/2、00 6单选(2分) 关于“茶道”一词描述不正确得就是 A、茶道就是含丰富文化内涵得茶饮质量技术标准 B、唐代皎然首次提出了以“精”为技术标准,以“俭”为道德规范得茶道理念2、00/2、00 C、茶道就是一种以茶为媒得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得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有益身心得与美仪式 D、茶道包括技术之道、仪礼之道、修身之道 7单选(2分) 日本茶道得四规就是 A、与、敬、俭、真 B、与、敬、清、寂2、00/2、00 C、怡、清、与、真 D、清、敬、怡、真 8单选(2分)下面四个选项中那一个不属于茶得物质属性? A、解渴之饮。

C、有益健康。 D、风味天成。 9单选(2分) 庄晚芳先生倡导得茶德就是? 得分/总分 A、廉、洁、与、美 B、廉、美、与、敬2、00/2、00 C、敬、俭、美、与 D、俭、洁、美、与 10单选(2分) 下面那个不就是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提出得关于“茶道”概念? 得分/总分 A、饮茶有道 B、描述了茶道下得物质形态 C、表述了茶道下得精神享受 D、饮茶礼仪2、00/2、00 11多选(2分) 茶渗透在百姓生活得方方面面,具体表现有 A、以茶待客0、50/2、00 B、以茶馈赠0、50/2、00 C、婚嫁喝茶0、50/2、00 D、祭祀茶礼0、50/2、00 12多选(2分) 《茶经》中主要在哪些部分描述涉茶所用器具得分/总分 A、七之事 B、二之具1、00/2、00 C、四之器1、00/2、00 D、三之造 13多选(2分)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在形式上得不同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得分/总分 A、所用烹茶器具该题无法得分/2、00 B、中日茶道参与者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C、所选环境得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D、在表现形式上该题无法得分/2、00 14多选(2分)对于人们在茶事活动中“静、净、敬”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A、“净”,净则清,清则明,指器具得干净,内心得洁净0、67/2、00 B、“静、净”得品茶会让人不思进取 C、“静”既指环境,又指内心。“茶中静品”就是怡养心灵得理想方式0、67/2、00 D、“敬”对自然、生命心怀恭敬,才能不虚度年华,珍惜分秒0、67/2、00 15多选(2分)中国茶道包括以下那些方面? A、冲泡之道。 B、仪礼之道。0、67/2、00 C、修身之道。0、67/2、00

中国建筑2018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智泽华

中国建筑2018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一、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中国建筑2018年资产总额为186,184,029.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36,200,849.1万元,主要分布在存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环节,分别占企业流动资产合计的46.62%、23.31%和12.3%。非流动资产为 49,983,180.7万元,主要分布在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分别占企业非流动资产的85.26%、7.14%。 资产构成表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企业营业环节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46.62%,说明市场销售情况的变化会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带来较大影响,要密切关注企业产品的销售前景和增值能力。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25.22%,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但应当关注货币资金的投向。 流动资产构成表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18年总资产为186,184,029.8万元,与2017年的155,098,330.6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0.04%。 4.资产的增减变化原因 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增加:存货增加9,907,986.4万元,长期投资增加8,288,212.4万元,货币资金增加4,424,771.3万元,应收账款增加2,983,927.2万元,预付款项增加1,564,440.8万元,其他流动资产增加1,365,774.4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增加497,479.1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462,263.3万元,应收票据增加450,045.4万元,递延所得税

资产增加237,306.6万元,固定资产增加128,471.2万元,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107,932万元,在建工程增加54,845.2万元,无形资产增加37,133.5万元,长期待摊费用增加31,711.8万元,商誉增加14,311万元,共计增加30,556,611.6万元;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减少:应收股利减少2,224万元,应收利息减少14,048.8万元,其他应收款减少5,554,727.7万元,共计减少5,571,000.5万元。增加项与减少项相抵,使资产总额增长 24,985,611.1万元。 5.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从资产各项目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关系来看,2018年应收账款所占比例基本合理。存货所占比例过高。

中国茶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一基础,茶无以形成文化。宗教最基本的是儒道佛三教。 “自然”的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这就确立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本性。道教的“隐逸”,即 是在老庄虚静恬淡、随顺自然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它与茶文化有 着内在的关联;隐逸推动了茶事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敬”是儒家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客来敬茶,就是儒家思想主诚、主敬的一种体现。刘贞亮“十德”中所讲的“以茶表敬意”,“以茶利礼仁”,都有一个敬字的内涵。 在禅宗眼里,任何事物都与道相通。“一切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永嘉大师禅宗 集?证道歌》)“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景 德传灯录》卷六)这里,最关键的是一个“悟”字,如一味追求俗世 行为,就会“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就正如求佛保 佑的人,也是以一定的功利为目的,从而经常会成为悟的束缚。禅 宗强调直悟门性,也就是对本性真心的自悟。禅宗是中国士大夫的 佛教,浸染中国思想文化最深,它比以前各种佛学流派更多地从老 庄思想及魏晋玄学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及“言不尽意”,“得 意忘像”中吸取了精华,形成了以直觉观照、沉思默想为特征的参 禅方式,以活参、顿悟为特征的领悟方式;以自然、凝炼、含蓄为特 征的表达方式改变了过去佛教灌输与说教的习惯,突出了自悟的直 觉观照方式。茶禅一味的智慧境界向我们昭示了:当禅宗将日常生 活中一种最常见的东西――茶,与一种宗教最为内在的精神――了 悟(或顿悟)结合起来时,实质上就已经创立和开辟了一种新的文化 形式和文化道路。而“茶禅一味”本身所展示的高超智慧境界也就 成为了文化人与文化创造的新天地,就连李白、刘禹锡、白居易、 皎然、韦应物、黄庭坚等中国第一流的诗人都相继进入了这一领域。

中国建筑市场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中国建筑市场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以往鉴来:复盘2009-2016 (5) 一、2009-2010年:宽幅波动,成长为王 (6) 二、2011-2012年:政策跌宕,高位下杀 (9) 三、2013年:投资共振,绝对转折 (12) 四、2014-2015年:背离之年,冰与火之歌 (15) 五、2016年:变革之年,此起彼伏 (17) 六、本章小结 (23) 第二节 2017年投资策略:把握波源共振 (24) 一、政策环境:内外皆可期待 (24) 二、需求端:基建投资维持高位,新基建最具弹性 (26) 三、供给端:PPP逻辑强化,行业分化加速 (27) 四、一带一路:战略预期提升,汇率贬值国际工程受益 (32) 五、并购转型:设计咨询、PPP园林逻辑最顺畅 (35)

图表1: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5) 图表2:建筑行业阶段划分 (6) 图表3:2009年1-7月建筑各子板块涨跌幅 (7) 图表4:2010年7-12月建筑各子板块涨跌幅 (8) 图表5:2011-2012年CPI、PPI (9) 图表6:2011-2012年房价指数 (9) 图表7:2010-2011年各子板块涨跌幅 (11) 图表8:2011-2012年公装、园林业绩情况 (11) 图表9:公装行业费用率问题 (12) 图表10:2013年三建投资高位共振 (13) 图表11:投资结构分化 (13) 图表12:建筑行业基本面改善 (14) 图表13:大央企订单率先反弹 (15) 图表14:2012年四季度-2013年春节前央企涨幅 (15) 图表15:2014年建筑主要子板块涨幅 (16) 图表16:2015年建筑主要子板块涨幅 (17) 图表17:2016年建筑板块涨幅 (17) 图表18:三建投资增速 (18) 图表19:三建投资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 (19) 图表20:建筑行业以及央企订单情况 (19) 图表21:订单集中度情况 (20) 图表22:建筑行业业绩情况 (20) 图表23:盈利情况 (21) 图表24:经营现金流金额/营收收入 (21) 图表25:三费费用率 (21) 图表26:2016年建筑板块行情演绎 (22) 图表27:建筑板块波动影响因素解析 (24) 图表28:2006年以来投资周期和政策调控回顾(红色框线代表货币紧缩,蓝色框线代表货币宽松) (26) 图表29:PPP背后的行为动力 (28) 图表30:财政部PPP入库项目规模变化 (28) 图表31:财政部入库项目落地率 (29) 图表32:龙头企业的PPP订单 (29) 图表33:行业集中度 (30) 图表34:建筑行业出现两类平台 (31) 图表35:尚荣医疗PPP模式 (31) 图表36:国际工程新签承包工程情况 (32) 图表37:国际工程完成额情况 (33) 图表38:人民币汇率 (34) 图表39:国际工程企业汇兑损益情况 (34)

中国茶文化(经典)

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此外,曹雪《红楼梦》中还写到茶的沏泡、品饮技艺,以及茶诗、茶赋与茶联等。可谓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卢仝(tóng )《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大唐群星璀璨的茶文化名人中,卢仝是仅次于茶圣陆被后世尊为茶馆祖师的人。 ?据舒顺义先生在2005年第四期《农业考古·中华茶文化》上介绍,在1941年前后,凶残的日寇在敌后根据地大扫荡,一次扫荡到了卢仝故里,乡亲们眼看就要大祸临头。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当日寇在村口一块石碑前驻足观看片刻后,便调头返回了。事后,乡亲们才知道,是卢仝的遗德使他们免遭一劫。原来这块石碑正面刻着“卢仝故里”,背面刻着《七碗茶歌》。据说卢仝在日本被奉为煎茶道祖师爷,在祖师爷故里,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还算有点良心发现,动了恻隐之心,使卢仝的乡亲侥幸逃过一劫。从此,故乡人民对这位“亚圣”更加崇敬。

?“茶”字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就是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茶文化的概念 ?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茶是怎么被古人所发现的呢?茶又是怎样从最初的药用到蔬食到今天的羹饮的呢? ?茶的起源发现与利用 ?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药用在先,还是食用为源? 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从而演变成今天的茶饮。 ?充饥: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确凿的记载。 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 ?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春秋》

中国的茶道精神

中国的茶道精神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 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 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背景下的 一个分支。 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唐代陆羽强调“精神俭德”的人文精神,注 重烹瀹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佛教茶礼讲究安寂,幽 静是品茶、修禅的共同文化情韵;宫廷茶道富丽多彩,政治色彩尤为 鲜明;民间茶事由南到北普及与兴盛,使茶道呈现多极化走向,极具 深刻的内涵。 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 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1.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 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 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法人-周乃翔投资任职及风险报告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法人周乃翔投资任职及风险报告 一、基本信息 (3) 1.1关联公司汇总 (3) 1.2合作伙伴 (3) 二、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信息 (3) 三、对外投资企业信息 (4) 四、在外任职企业信息 (4) 五、个人风险信息 (4) 5.1被执行人 (4) 5.2失信被执行人 (4) 5.3限制消费令 (4) 5.4终本案件 (4) 5.5股权出质 (4) 5.6股权质押 (4) 5.7股权冻结 (4) 5.8开庭公告 (4) 5.9法院公告 (4) 5.10立案信息 (4) 5.11裁判文书 (4) 5.12送达公告 (5) 六、个人历史信息 (5) 6.1历史担任法定代表人 (5) 6.2历史对外投资 (5) 6.3历史在外任职 (5) 6.4历史被执行人 (5) 6.5历史失信被执行人 (5) 6.6历史限制消费令 (5) 6.7历史股权出质 (5) 6.8历史股权冻结 (5) 6.9历史开庭公告 (5) 6.10历史法院公告 (5) 6.11历史裁判文书 (5)

一、基本信息 姓名:周乃翔 个人介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学历。历任江苏省建筑工程总公司(建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江苏省泰州市副市长,江苏省泰州市 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苏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江苏省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江苏省苏州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2019 年9月起任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2019年10月起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长。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1关联公司汇总 序号省份公司数量代表公司 1北京2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2江苏1江苏省建设集团公司徐州分公司 3宁夏1江苏省建设集团公司宁夏分公司 1.2合作伙伴 序号姓名公司名称 1郑学选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2刘锦章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3宗玲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杨坚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5郑昌泓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6田世芳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7李玉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8薛克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9余海龙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10杨春锦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二、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信息 周乃翔共担任4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序号企业名称持股比例注册资本行业企业状态1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3000000万元 建筑业在业 人民币 建筑业在业 2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1000000万元 人民币 3江苏省建设集团公司徐州分公司--建筑业注销 4江苏省建设集团公司宁夏分公司--建筑业吊销

中国茶文化与茶道

对中国茶文化与茶道的理解 中国茶文化与茶道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如何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大茶业中的积极作用,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 1.说起茶的发现,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然而把茶作为饮料、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为贡品。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巳成风气,如晋吴兴太守陆纳已养成只招待茶水的习惯,客来敬茶这也许是最好的例证。 2.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陆羽《茶径》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以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乃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3.到了宋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饮茶更加普及,作为贡品的建州龙团凤饼更是花样翻新。宋徽宗皇帝赵佶著《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跟随其后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同时饮茶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技艺进一步规范,“斗茶”之风盛行,佛门茶事兴旺,饮茶技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迅速走也国门传至海内外。 4.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利用茶馆休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