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

合集下载

语文中考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1

语文中考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1

语文中考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使者过赵,赵王系①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窃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注】①系:拘囚。

②郄:同“隙”,嫌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秦、赵为一,天下服矣________②赵王以为然而遣之________③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________④臣窃为王患之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臣之使秦年且九十B.无妨于赵之伐燕也属予作文以记之C.国小而地无所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D.臣窃为王患之乡为身死而不受(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4)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的方式,有何不同?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一、文言文1.阅读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释】①嫚(màn):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时殿上皆恐________②人有言其贤者________③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题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题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题一、文言文1.阅读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释】①嫚(màn):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时殿上皆恐________②人有言其贤者________③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1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1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1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

⑤降年:上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阔: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若主纳忠谏________②寻亦诛死________③无为后所嗤________④以匹夫比之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

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②盐酪:盐和乳酪。

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

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②周之粟________③谢不受________④或遗之衣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写出3点)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②盐酪:盐和乳酪。

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

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②周之粟________③谢不受________④或遗之衣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写出3点)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含答案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含答案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含答案(满分:54分得分:________)一、(2019·江苏连云港中考,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词。

(4分)(1)躬.耕于南阳亲身、亲自。

(2)先主器.之器重、看重。

(3)先主遂诣.亮往、到、拜访、访问。

(4)孤不度.德量力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没有因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3分)①诸葛亮本不想出山,但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猥自枉屈)打动;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满分:54分得分:________)一、(2019·江苏连云港中考,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词。

(4分)(1)躬.耕于南阳亲身、亲自。

(2)先主器.之器重、看重。

(3)先主遂诣.亮往、到、拜访、访问。

(4)孤不度.德量力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没有因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3分)①诸葛亮本不想出山,但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猥自枉屈)打动;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二、(2019·山东潍坊中考,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庐.墓侧庐:搭建庐舍。

(2)会.虎为暴会:适逢,正赶上。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2分)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三、(2018·湖北武汉中考,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四、(2017·湖南郴州中考,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⑦怒,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⑩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2)哀转久绝.(消失)(3)河中漱.广(冲击,冲荡)(4)窥.深悸魄(看,望)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船这么快。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分) 【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流的湍急。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②“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作用:突出水流的湍急。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4分)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