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一:
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孔令刚【学习目标】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

【导入新课】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

【自学提纲】一、地势西高东低1、交流展示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2、小组探究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一线。

(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山一线。

(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与盆地。

(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与三大盆地:、、等。

(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与三大丘陵:、、等。

(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

3、拓展练习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

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1.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湘教版)

2.1.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湘教版)
较崎岖的高原, 2/3
统称山区。
吊桥
想一想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 展有哪些影响?
我国地形的有利影响
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山区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我国地形的不利影响
山区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因 地 制 宜
课堂检测
中国的地形(一)

第二章 第一节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专题
运用相关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
——以中国为例(1)
学法指导 如何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呢?
单一或复杂多样? 地形以什么为主? 什么地形分布在哪儿?
地面起伏大小? 哪儿高哪儿低?
说出中国主要的地形特征。
中国地形
丘陵10%
盆地19% 平原12%
山地33% 高原26%
中国地形类型构成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山脉纵横交织 ◀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西高东低
山 脉 纵 横 交 织
① 西北-东南
③ 东-西
山脉走向பைடு நூலகம்
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 致的延伸方向
② 东北-西南
④ 南-北
⑤ 弧形山脉
读图2-1,活动
依次找出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山脉。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
衰草……”读图,完成下题。
1.“俯视太行诸山”,该山脉大致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图中序号①代表的山脉是( )
A.阴山
B.南岭
C.天山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

(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下活动。

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

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从而导入新课。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设疑: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

)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 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优秀教案八开镇初级中学:刘芬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山脉的分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我国主要的山脉及走向、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3. 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难点:我国山脉的走向3、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4、教具、学具地图册5、课时安排第一课时6、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地形。

复习地形的种类(五种基本地形)。

由我国各种地形所占比例图引导出我国地形中比重最大的山地,山地由山脉及周边的地区构成。

(2)讲授新课诗说明山,图阅天下根据图2—2 中国地形分布在下列诗句中找出相关山脉的位置并作出标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壁中题》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惠州一绝》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讲解要点:山脉纵横交错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镶嵌其中。

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靠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

2.1中国的地形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1)

2.1中国的地形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1)

科目地理年级八班级周次课题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课时主备人辅备人备课组建议读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生收集、归纳资料,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填结合,指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二)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教法提示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札记第一课时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认识我们的祖国。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们就来学习。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题。

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2.1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重点与难点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吗v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承接:想一想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得出结论: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中国的地形在地图册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一)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4000米青藏高原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第二级10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500米以下华北平原(三)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范围: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地图中找出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2)在地图中找出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3)在地图中找出我国南北走向的山脉。(4)在地图中找出我国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阅读课本P24“图2--8中国地形分布图主要山脉”,尝试将图中的山脉按走向分类。
小结:小组谈收获。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读图提问
看课件,思考问题。
总结学习内容
作业设置
熟记主要山脉及走向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能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走向,并说明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难点选择
观察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6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指图提问
引导学生总结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组合作,读图学习。
探究结论:填写下表:
走向
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看图回答,看看哪组说得最快、最准。
2.读课本22页,完成活动题。
3.阅读课本23页中华五岳。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那个山脉请指出来并说出他的名称,(学生指图回答)。
承转:利用初一学过的地图知识判断出所指的山脉的方向。山脉按一定的方向延伸这就是山脉的走向,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山脉。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一)山脉纵横交织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21页和22页图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填图:对照图2-8,将图中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喜马拉雅山、南岭三组山脉用红笔描红;再将台湾山,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贺兰山、横断山脉蓝色的笔描红。
教师点拨:
指导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不同陆高界线的山脉名称,并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描出。
根据各个区域的海拔高低判断三个阶梯,并读图找出阶梯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