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村分布情况

合集下载

凉城县行政村自然村分布表

凉城县行政村自然村分布表
凉城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分布表
150925 六苏木镇编码 15092504 行政村 自然村 行政村编码 行政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150925040101 大洼 150925040102 二甲 150925040103 堡子湾 150925040104 脑包 150925040105 屋宅地 150925040106 南房子 1509250401 南房子 150925030107 北渠子 150925030108 西房子 150925040201 豪欠 150925040202 西滩 150925040203 八号 150925040204 大黄地 150925040205 前营 150925040206 赵家卜 1509250402 豪欠 150925040207 柳树沟 150925040301 三道沟 150925040302 小土台 150925040303 河沿 150925040304 马莲滩 150925040305 红旗营 150925040306 新房子 1509250403 马莲滩 150925040307 杨南 150925040308 二道沟 150925040309 杨北 150925040310 石猪湾 150925040311 南大路 150925040401 新房子 150925040402 东营子 150925040403 四块地 150925040404 小河沿 150925040405 南营子 150925040406 联合 1509250404 六苏木 150925040407 西营子 1509250405 和胜庄 150925040501 村委会 150925040502 绿化队 150925040503 新农村 150925040504 丰产坊 150925040601 六西队 150925040602 新建村 150925040603 小南房村 150925040604 大西队 150925040605 大东队 150925040606 土北队 1509250406 大圪塄 150925040607 土南队 150925040608 豪欠营 150925040609 六东队 150925040701 五犋夭 150925040702 小四号 150925040703 南头号 150925040704 小二号 150925040705 阳坡夭 150925040706 小五号 1509250407 五犋夭 150925040707 韩庆湾 150925040708 大二号 150925040801 北营子 150925040802 东房子 150925040803 胶泥沟 150925040804 果园队 150925040805 红泥滩 150925040806 南九苏木 1509250408 八苏木 150925040807 白庙子 150925040808 三甲地 150925040809 北九苏木 150925040810 城围子 150925040811 碱卜子 150925040812 东卜子 150925040813 泉卜子 150925040814 二甲地 150925040901 上四道咀 150925040902 六道咀 150925040903 铁铺夭 150925040904 五道咀 150925040905 毛家夭 150925040906 牛路沟 1509250409 四道咀 150925040907 四道咀 150925040908 土城 150925040909 阳坡夭 150925040910 二道咀 150925040911 沟门 1509250410 刘家夭 150925041001 小东沟 150925041002 小刘家夭 150925041003 兰旗夭 150925041004 刘家夭二队 150925041005 刘家夭一队 150925041101 后夭 150925041102 前夭 150925041103 东头号 150925041104 半沟 150925041105 后崞县夭 150925041106 东沟 1509250411 泉子沟 150925041107 张三夭 150925041108 泉子沟 150925041109 前崞县夭 150925041110 村委会 150925041201 厂一队 150925041202 树坡 150925041203 西村 150925041204 厂二队 150925041205 阳坡夭 150925041206 周二堡 1509250412 厂圪洞 150925041207 泉子沟 150925041208 皮条沟 150925041209 五犋牛沟 150925041210 毛不浪 150925041301 台子洼 150925041302 小西滩 150925041303 营子湾 150925041304 杨门卜 150925041305 庙卜子 150925041306 赵门卜 1509250413 庙卜子 150925041307 元山子 150925041401 梁家营 150925041402 东新夭 150925041403 西新夭 150925041404 郭伍夭 150925041405 拉贵沟 150925041406 四合永 1509250414 拉贵沟 150925041407 古村梁 150925041408 老汉夭 150925041409 录卜 150925041410 大西湾 150925041501 东梁 150925041502 单台 150925041503 兰七夭 150925041504 西梁 150925041505 仁大洼 150925041506 火烧咀 1509250415 红旗马场 150925041507 马西队 150925041508 马东队 150925041509 新夭 150925041601 曹太夭 150925041602 三道沟 150925041603 五墩夭 150925041604 烧夭洼 150925041605 马皮泡 150925041606 八墩夭 1509250416 三道沟 150925041607 庙沟 150925041608 西湾 1509250417 九犋牛沟 150925041701 九一队 150925041702 九二队 150925041703 老七夭 150925041704 牛心夭 150925041705 后草沟 1509250418 官牛犋 150925041801 官牛犋 150925041802 八犋夭 150925041803 圈马沟 150925041804 土山子 150925041805 兰旗马厂 150925041806 十七梁 150925041901 小夭沟 150925041902 十二沟 150925041903 前圪针沟 150925041904 后圪针沟 150925041905 八台沟 150925041906 前三间房 1509250419 小夭沟 150925041907 后三间房 150925042001 双一队 150925042002 段家夭 150925042003 双二队 150925042004 前草沟 150925042005 伊家夭 150925042006 郭丁夭 1509250420 双古城 150925042007 石头夭 150925042008 砖瓦沟 150925042009 马场沟 150925042101 贺西队 150925042102 柳叶棚 150925042103 东梁 150925042104 小兰七夭 150925042105 张兰夭 150925042106 店湾 1509250421 贺州湾 150925042107 小厂汉营 150925042108 贺东队 150925042201 西沟 150925042202 土台子 150925042203 下榆树梁 150925042204 店梁 150925042205 孙胡夭 150925042206 黄家夭 1509250422 将军梁 150925042207 将军梁 150925042208 上榆树梁 凉城县编码

自然村分布情况

自然村分布情况

泸水县古登乡自然村分布情况
南连称杆乡。

总面积32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379米,最低海拔907 米,地表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崎岖,岩层裸露,属典型的山地特征。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无霜期317 天。

生物资源富集,耕地总面积16230亩,其中:水田面积915亩,旱地和坡地面积15315亩,有84%的耕地面积坡度在25度以上;全乡森林总面积210558亩,经济林地面积 41846.4 亩,退耕还林面积7681.4亩,品种主要是油桐、花椒、核桃、草果、漆树。

辖有11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全乡现有3470户15254人,其中农业人口14448人。

主体民族为傈僳族,约占总人口的92%,还居住有7%左右的白族支系“勒墨人”,大部分都分散居住在境内怒江东西两岸的半山腰上,15%的人信仰基督教。

全乡仅有一条乡村公路,运力主要靠人力和畜力,江面有 6 根铁索和4座江桥作为两而岸交往的交通工具。

是个典型的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五位为一体的特困乡。

台山市革命老区分布情况表(村委会撤并后情况)-台山政府网

台山市革命老区分布情况表(村委会撤并后情况)-台山政府网
★北陡(11个村委会、66条自然村)
平山朗(平山朗、小平山、马平咀)沙头冲(沙头冲)陡门(大华坑)那琴(那琴、六坡、盘石、立新、西郊、黄新、上打铃、下打铃、洋栏、沙堤、南斤、南宁、南井)石蕉(石蕉、西康、新村、开头、那文、大路铺、那崖、白石仔、担山、禾塘、那域、山园、狮子头、那才、石井、蔗朗、中城、六新)下洞(三田、木龙、园墩、黄猄澳、大龙、蟠江、田寮、里潭、山边)沙湾塘(石冲、沙湾塘、后斜)大步头(大步头)小洞(旧村、大塘里、小洞、果仔园、新安、长迳、那源、南安、潮更、乌泥坑)沙咀(六马、陂仔、北邑、坑赖)寨门(那潭、北楼、那堤)
西村(坑里、井塘、莲塘、塘口、坑美、塘湾)
三合(2个村委会、23条自然村)
东联(李坑美)、联安(联安圩、大朗、大昌、大安、大光、大新、大成、燕溪、大顶、岚水、白石朗、龙冈、高冈、横冈、马联、冲华、深山、龙塘、黄羌、其栏、挨象)
联安(山潮)
冲蒌(4个村委会、17条自然村)
朝中(福安、新华、乐安)、竹洛(竹洛、黄墩、泥涌、大元、福新)、前锋(磨刀水)、官窦(官窦、中和堂、龙塘、朝阳、凤朝、福朝、龙华、南龙)
坦塘(后门)、莘村(仁厚里、绿水里)
赤溪(2个村委会、17条自然村)
磅礴(大公平、小公平、石排、新塘、新斗、向阳、振新、忠义、福仁、西南、月湾)、冲金(联兴、莲塘、正金、双金、横塘、狮山)
端芬(6个村委会、107条自然村)
墩寨(黄屋、墩溪、朝阳、温屋、那居、那梅、白石岗、清湖塘、鸡冠龙、叶屋、李屋、那东、那西、那叙、安坪、那湾、锦香、永隆、锦秀、梨山、元州、高龙、龙和、新建、新一、新二、元合、清湖、介坪、西江、鸭山、西新、月山、黄村、江洞、长坑、龙颈)、莲湖(黄茅岗、田坑、玄潭、下水、早禾洞)、三洞(手巾厂、隐洞、前朝岭、长沙、合水、美清、松仔岭、大场、太阳、塘尾、烂湴、深水、田心、木坑)隆文(灰田、桃花坑、坪山、樟坑、坡子坑、禾秆坑、牛山、长尾岗、二字坪、大坪田、沙田、蓝厂、古宅、湾仔、高田岭、车坡、双坡、湖塘、长田、朗坡、新屋、大隆迳、田隆、百叶冧、草仔岭、瓦厂、石边、田厂、田心、榄子核、冲表南、冲表北、老村、乌泥坑、岗尾、大朗、大围岗)、寻皇(前进、日一、日二、社一、社二、红二、行一、行二、向阳、新村、东一、东二、红旗)

各片区中心村、自然村分布

各片区中心村、自然村分布
安徽省
15000
6000
13000
10400
合肥市
1300
520
1000
800
市辖区
49
20
37
30
长丰县
262
105
202
162
肥东县
321
128
247
198
肥西县
308
123
237
190
巢湖市
149
60
115
90
庐江县
211
84
162
130
淮北市
260
104
180
144
市辖区
67
27
46
37
濉溪县
193
77
134
107
亳州市
1210
484
990
792
市辖区
261
104
213
170
蒙城县
265
106
216
173
涡阳县
352
141
289
231
利辛县
332
133
272
218
宿州市
1150
460
880
704
市辖区
313
125
240
192
砀山县
138
55
106
85
萧县
246
99
188
150
灵璧县
287
附件1
各片区中心村、自然村分布
中心村平均服务人口
中心村
集聚人口
保留自然村人口
2016年
2020年

哈尔滨市自然村落地名与地理环境

哈尔滨市自然村落地名与地理环境

N
-e .时遇
逍曲
■- *
阿fflK
图例 口箴类*源类型
75
150
^km
图3自然类村落名称主要语源类型空间分布
水文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域中部和北部,松 花江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域,流经哈尔滨市区、巴彦 县、木兰县、宾县、通河县、方正县、依兰县,同时宾县的 元宝河、通河县的双沙河、木兰县的清河等松花江支流 也独具自然景观特色,这些地区水源丰富,适合村民居 住,村落名称多与河流相关。例如,通河县的浓河村、清 河村、漂河村等。
19世纪末西方学者对地名的起源、演变、语源、类 型,以及地名反映的文化现象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 究,多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定性方法。1990年代 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 ,数量统 计分析、GIS空间分析、大数据分析等定量方法越来越 多的应用在地名研究中。GIS空间分析常运用于地名 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中⑷,地形地物对北京村落名称影响 最大,村庄营类、梁岭类、水桥类地名占多数⑷。而在山 东省除了自然地理因素,姓氏也是自然村名称的决定因 素⑸。以济南市为例,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南部 丘陵地区,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苏 州市村落名称分布具有非均衡的特征 ,村落地名分布与 人口密度正相关⑺。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经济类的村 落地名较多⑷。人文类村落地名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 的氏族聚落、人口迁移、社会经济等基本符合⑷。社会 历史对村落名称影响较大,客家村落名称与社会历史及 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删,地形、河流、人口和经济等因素 推动了客家聚落地名的演化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 名称记录了多民族聚居区的历史文化 ,乌鲁木齐地名景
意愿类地名则是名称中包含人们美好愿望和向往, 具有吉祥、期盼意思的地名,一般包含星、富、旺、福等字

南海区狮山镇自然村分布

南海区狮山镇自然村分布
狮山镇自然村分布
狮山
官窑
小塘
松岗
罗村
大圃
华涌村
官窑村
小塘村
显纲村
招大村
颜峰村
大涡塘村
七甫村
新境村
山南村
白沙桥村
兴贤村
塱下村
群岗村
五星村
联表村
塘头村
高边村
罗洞村
象岭村
洞边村
石碣村
穆院村
横岗村
狮中村
南浦村
江湄村
塘联村
潭边村
狮北村
石澎村
狮岭村
万石村
黄洞村
永安村
狮西村
显子岗村
唐边村
黎岗村
狮南村
龙头村
狮城社区
吴屋村
莲塘村
沙水村
永和村
莲子塘村
石泉村
大榄村
永安社区
城北社区
刘边村
塘中社区
松夏社区
红星村
汀圃村
沙头村
新和村
凤岗村
驿园社区
凤源社区

常山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村(居)委会和自

常山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村(居)委会和自

常山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村(居)委会和自然村情况天马镇45个村,即辖北屏山村领菜蓬和风扇口2自然村;西峰村领西峰寺和枇杷坞、石崆寺3自然村;东方红村、常年青村、南前坊村领西阳山、大坞蓬、袁家、后洋塘和角尺山5自然村;蒲塘村领木楣坞、九江坞、沙子坞、饭豆坞、里蒲塘、荒、鲤鱼山、太子岭、石坞、四亩坞和三丘田坞11自然村;七里村领七里、程村口、李家坞、上朱、祝家坞、杉树坞、猪娘山底、樟树底、南尾、木棉岭脚和窑上12自然村;程村村领程村、大厨、畔塘和直坑4自然村;上埠村领郑家、大溪和吴村3自然村;上蒋村领上蒋、下蒋和赵家坪3自然村;上淤村领上淤1自然村;中淤村领中淤1自然村;下淤村领下淤1自然村;朱家坞村领田蓬、朱家坞、刘家、底山、团村和团村凉亭6自然村;登丰村领毕家1自然村;樊溪村领内樊、马车边和牛头山3自然村;陈家村领陈家1自然村;鲁里村领鲁里和鲁堂山2自然村;鲁蒋村领鲁蒋1自然村;徐村村领徐村、叶家、航船埠头和大坪4自然村;枧头村领下枧头、上枧头、社殿边、山背、安亨殿和项家6自然村;大弄口村领大弄口、湖顶山、裴家、弄里、安亨和竹岭山6自然村;金家畈村领大麦墩、上周庵、杨家、成家、章家和金家6自然村;大麦淤村领大麦淤和畈头2自然村;学堂山村领学堂山1自然村;外港村领斋堂、鲁家、大麦坞、石灰窑、黄泥塘、钟家、石家槽、陈家端、北殿寺、山头你和塘坎11自然村;特畈村领冈上、特畈和山头篷3自然村;季村村领季村、张家排、燕窝和里4自然村;姜家堡村领下家堡、里头埂、下千坑、千坑坪、上千坑、大坞、排高、王家、花坟底、山里塘、蒋家庙和石岭底12自然村;丁家坞村领大棚、下丁家坞、山坞塘、上丁家坞、揭家、店里和对面7自然村;詹家山村领詹家山、马车、小莲塘、大莲塘、曾家、枫树底、小、新塘、新段家、方坞口、詹家坪和花坟山12自然村;孔家村领孔家、詹家坞、上婴头、下婴头、小包家、范家、邱家、陈家、桐籽坞、铁锁岭脚、对面山、糖铺基和火山13自然村;后坊村领上后坊和下后坊2自然村;麦坞村领麦坞、长家、东茅坞、上大排、大坪坡和秤钩山6自然村;渣濑湾村领包家、槠树底、渣濑湾、翁家、方家、南坞、吴家、项排和潘坪坞9自然村;富足山村领詹家、大王家、五里亭、三里滩和瓦窑基5自然村;周塘村领马家排、张家坝、大坞排、赵家坪、石山湾、周塘、上周塘、石坑、黄泥塘、湖井、雷公坝和龙王庙12自然村;铜岭村领铜山、太子岭脚、赤山坞、煤山、岭后、窑上、塘家山、鲤鱼滩、火烧岭、大丘田和八字11自然村;龙潭村领双港口、白菊棚、上窑窠、下窑窠、杨家青、傅家、古塘口、乌沙园、李家、白屋里、里棚、外坝府、笕头坞、里坝府、琚山坞、至脚底、外棚、古塘、竹坞、竹坞坑、龙潭、龙潭口、坑口和坑沿石24自然村;中峰村领中峰、珊瑚畈、葛坞、大栗山、大东源、人天庵、木杓和小东源8自然村;五联村领煤坳上、吴村张、蚂蟥、黄泥塘、水门清、后畈、洪家山、乌狗、老虎塘、前坞、溪口、遮坞、小祠堂、金冈坞、长田塍、三都、老虎嘴、箬、罗家、竹里窠、新屋里和大山22自然村;钳口村领曾岗山、黄金、钳口、陈塘、水角、对面篷、江坞山和大山脚8自然村;石坝村领下榨、羊坳、煤洞窟、龙形坝、祝家、新埠、周家、黄家店、桥李家、鱼山嘴、杨家、大山坞、严家、梨嘴桥、虎头山、窑上、港背、里杨家和杨家排19自然村;袁青口村领缸上、袁青口、烟篷上、什古畈和下青坞5自然村;新联村领槠树底、袁家、李家和朱家岙4自然村。

基于GIS的晋城市自然村名的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GIS的晋城市自然村名的分布特征分析

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地理科学研究, 2016, 5(2), 21-29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journal/gser/10.12677/gser.2016.52003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Natural Villages Based on GIS Applicationin Jincheng CityLi Li, Wenyu Jia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Received: Mar. 25th, 2016; accepted: Apr. 11th, 2016; published: Apr. 14th,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our country have researched toponym for a long time, but still have not formed a set of theories which are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Until 20th and 30th years of last cen-tury, following publishing of toponym books and establishing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professional geographic software such as Arc GI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cated to make the topanym research studied more widely. Toponym study begins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practic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The paper uses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by Excel and G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ponym density and population density, the dis-tribution of main classes in nature and humanity toponyms in per county. Thus, the paper gets some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Jincheng toponym culture landscape and some views during this research.KeywordsEXCE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GIS Application, Jincheng City, Toponym Culture Landscape基于GIS的晋城市自然村名的分布特征分析李丽,贾文毓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李丽,贾文毓收稿日期:2016年3月25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11日;发布日期:2016年4月14日摘要我国专家学者对于地名的研究历史悠久,但一直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水县古登乡自然村分布情况
基本情况:古登乡地处泸水县北部的横断山纵谷区,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县相邻,西依高黎贡山同缅甸相毗邻,北接洛本卓白族乡,南连称杆乡。

总面积32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379米,最低海拔907 米,地表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崎岖,岩层裸露,属典型的山地特征。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无霜期317 天。

生物资源富集,耕地总面积16230亩,其中:水田面积915亩,旱地和坡地面积15315亩,有84%的耕地面积坡度在25度以上;全乡森林总面积210558亩,经济林地面积41846.4 亩,退耕还林面积7681.4亩,品种主要是油桐、花椒、核桃、草果、漆树。

辖有11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全乡现有3470户15254人,其中农业人口14448人。

主体民族为傈僳族,约占总人口的92%,还居住有7%左右的白族支系“勒墨人”,大部分都分散居住在境内怒江东西两岸的半山腰上,15%的人信仰基督教。

全乡仅有一条乡村公路,运力主要靠人力和畜力,江面有6 根铁索和4座江桥作为两而岸交往的交通工具。

是个典型的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五位为一体的特困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