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说明示范

合集下载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说明书目录上篇东黄村村庄布点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解读三、长丰县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四、规划主要技术路线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指导思想三、规划原则四、规划目标与定位五、规划重点六、规划范围与期限第三章东黄村现状概况一、概况二、村庄分布现状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一、总体思路二、发展重点三、产业布局四、实施措施第五章村庄布点规划一、村庄分布概况二、现状存在具体问题三、规模预测四、村庄发展的新特点五、村庄布点体系第六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一、村庄服务设施二、村域道路三、渠道水系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生态建设目标四、规划措施下篇村庄建设规划第八章总体构思一、规划设计理念二、规划原则三、规划目标四、规划构思第九章中心村规划布局一、布中心村现状二、规划布局特点第十章市政设施与竖向一、市政设施二、竖向第十一章近期建设及投资估算一、近期项目安排二、项目投资估算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上篇村庄布点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简易类村庄规划说明书范例

简易类村庄规划说明书范例

简易类村庄规划示意***县***镇**村村庄规划(2017—2030)说明书目录一、现状概况 (2)二、建设管控 (2)三、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五、基础设施规划 (5)六、农民建房规划 (8)七、近期建设规划 (10)内容均为示意一、现状概况**村隶属于**县**镇,2015年由原曾家坊村、双冲村和白沙村合并组成,民族为汉族。

至2016年,**村辖4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750户,总人口6644人,常住人口约5900人。

**村现状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年人均收入约4500元,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

在《**县**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2013——2030)中,**村属于**镇的基层村。

【补充说明】:简单概述现状二、建设管控在**村村域内,以下区域为禁止建设区:1、基本农田,双冲河两厢农田区,属于禁止建设区;2、村内公益林区,主要升米尖、曾家坊两个小组的森林区,属于禁止建设区;3、三九公路两厢8米、其他村道两厢3米区域;4、热水汤河风景名胜区核心保护区水打坑、梅子垅、小屋、秀才洞四个小组,属于禁止建设区;5、大水冲组黄冲坡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属于禁止建设区;6、白沙庙庙宇四周二十米属于禁止建设区。

7、双冲河两厢10米属于禁止建设区。

【补充说明】确定村域内禁止建设区:基本农田、公益林、生态红线、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区、道路两厢控制区、其他(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禁止建设区、区域性基础设施预留用地等)。

三、建设用地布局规划1、建设用地调整规划(1)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根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村建设用地总量减少2.95公顷(约44亩)。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村域林区范围内零散村民住宅用地取消,减少面积约4.15公顷(约62亩),该规划在向家组增加建设用地约1.2公顷(约18亩)。

(2)村民住宅用地规划根据村内建房需求统计,村域升米尖组因地质灾害搬迁9户(其中6户将不在本村新建房屋),近三年新建房需求11户,其中原址新建7户。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区域位置 1二、现状概况 1三、发展条件分析 1四、相关规划 3第二章规划思路 3一、指导思想 3二、规划原则 3三、规划依据 4四、规划期限 5五、民居规划建设目标 5六、规划对策 5第三章村域规划 6一、产业发展规划 6二、社会发展规划 7三、文物保护规划 7四、空间管制 7五、村庄性质 7六、人口规模 8七、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8第四章村庄建设规划 8一、规划用地 8二、用地布局 9三、公共设施规划 11四、市政设施 11五、防灾工程规划 15六、农宅 15七、节能减排规划 16第五章村庄近期建设规划 17一、原则 17二、规划期限、范围与人口 17三、近期建设主要任务 17第六章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18附表一: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19附表二:近期建设项目计划表 19附表三:公共设施一览表 20附表四:新农村居住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0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区域位置北官厅村隶属 **,位于乡域南部。

距 **约6公里,北临旺庄伙村,东挨西蒿坡村,村庄西侧、南侧接**。

村庄南部有县域纬四路向东连接廊沧高速,村庄北部有公路通向乡驻地。

二、现状概况1、气候北官厅村地处中纬地带,属暖温带亚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12.1℃,全年日照2769.8小时。

一月最冷,平均气温-4.6℃,冻土深为45厘米左右。

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6.3℃。

气温季节变化的特点是:降雨年季变化大,降雨强度大,四季分配不均,亦有春旱、夏涝的特点。

2、社区概况规划涉及八个村,分别为北官厅、西冯村、东冯村、旺庄伙、邢家庙、东蒿坡、西蒿坡、皮庄子。

各村详细情况见下表。

社区一览表3、本村主导产业为农业。

4、现有村委会、小学、卫生所、邮政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5、村庄主要道路均为柏油路或水泥路,路况较好,村内道路硬化程度高。

6、现状村域内村庄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村庄南部有县域纬四路向东连接廊沧高速,村庄北部有公路通向乡驻地。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前言一、规划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XX市委、市政府确定XX县下东乡的XX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XXX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组。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XX市规划局于2006年3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村的村庄整建规划。

XX市规划设计院立即成立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小组,落实责任人。

先后数次与基层党建帮扶工作组、乡、村主要领导和广大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走访,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与当地规划、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规划依据1、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工作导则(试行)》》;3、《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导则(试行);》4、《XX县县城总体规划》;5、XX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省建设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基本情况一、现状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1、地理区位条件XX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郊,距县城中心城区1公里。

320省道和106国道分别从村西侧和北侧通过,规划中的衡炎高速公路南北向贯穿村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XX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1502亩)和林地(1485亩)。

南部山丘中有小型山塘水库4座。

3、行政区划XX村辖16个村民小组,598户,总面积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

2005年末总人口2225人。

4、社会经济状况XX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1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3元。

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菜牛、草莓等支柱产业。

涌现了全国劳模、生猪养殖大户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是县商品瘦肉型生猪的生产地和发源地。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样本(三篇)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样本(三篇)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样本____年村庄建设规划方案精选一、目标与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制定____年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该方案旨在有效利用农村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村吸引力和发展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1. 道路交通建设(1)完善乡村公路网络,确保通村通户。

主要建设公路、乡间道路及农村小道,提升交通便利性。

(2)加强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增加农村线路和公交车辆数量,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

2. 水资源建设(1)加强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确保农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2)提升农村排水系统建设水平,改善农村排水条件,防止水浸涝和下水道堵塞等问题。

3. 基础设施设备升级(1)改善农村电力设施,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高供电能力,确保农村居民的用电需求。

(2)加强农村通讯设施建设,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三、产业升级1. 农业农村产业升级(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农业产出效益。

(2)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农村经济发展。

2. 农村就业创业扶持(1)加大农村就业培训力度,提供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创业。

(2)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四、农村文化建设1. 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学校数量,完善教育资源配置。

2.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农民业余生活,组织农村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3. 加强农村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和知识普及场所。

五、生态环境保护1.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农药使用标准,减少环境污染。

2. 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农村居民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村庄规划说明书

村庄规划说明书
10.1垃圾收集与处理
按照人均垃圾产生量标准1.0kg/d,至规划期末每天凤阳邑垃圾量为1.6吨。规划按照国家相关配置标准,垃圾收集点考虑300m的服务半径,在原有2处的基础上村内新增设2处垃圾收集点。在村内组建环卫队,实行流动垃圾收集车进行收集,实现“村保洁、镇转运、市处理”,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
11.2.1新增宅基地的建设控制
1)新增建设限制必须在增长界线内,按照宅基地序号安排建设,不得跨序号进行建设。每年按照一户的宅基地标准批准,当年指标不可留做下一年度使用。
2)优先原则。以存量土地整理利用、空心村土地盘活为依据,优先改造空心村用地。
3)连片东西向发展。空心村用地填充完成后,以与已建设成片用地的紧邻用地和沿东西向扩展为原则批准行政建设用地。
5.2规划用地规模
规划结合《大理市市域村庄布点规划》确定村庄属于保留型—特色保留型类型。
为使村庄未来发展空间规模满足村庄人口增长的用地需求,尽管现状大多数村落开始呈现出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但本规划仍然以可能的人口较大量核实发展规模,安排发展用地。
规划按照每种宅基地用地指标150平方米,村庄宅基地增长按每100户农户新增1宗宅基地计算。
9.1.2水源
凤阳邑目前已有市政给水管网接入。
9.1.3管网布置
给水管网沿村内主要道路(6米道路)呈树状铺设,再分别引入各户。管径选择按远期规划取定,主干管直径为150 mm,次干管100 mm,入户管25 mm。给水管道上每150米范围内设置消防栓一个。
9.2排水设施
规划道路设计排水边沟,污水排放结合村内地形,采取重力排水方式,统一汇入大凤路截污干管。
10.2粪便处理
考虑到公共厕所服务半径的要求以及村民生产要求,规划设有1个公厕。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范本(6篇)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范本(6篇)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范本____年村庄建设规划方案一、引言村庄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基石,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在____年,我村将把握历史机遇,精心制定并实施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旨在促进乡村经济繁荣、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二、村庄规划目标1. 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2. 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条件,增强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宜居乡村。

3.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庄功能布局,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4.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三、农村产业发展1. 现代农业发展(1)推动农业科技革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

(2)引进先进农机装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培育壮大农村合作社,促进农产品加工与流通。

2. 乡村旅游开发(1)美化村庄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2)培育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3)加大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1)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2)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加工中心,提升加工品质与效率。

(3)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农村生活环境改善1. 村庄环境整治(1)实施村容村貌美化工程,提升农村环境面貌。

(2)改造农村道路与河道,解决交通与排水难题。

(3)加强垃圾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障农村环境卫生。

2. 农村住房条件改善(1)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与住房条件提升工程。

(2)推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改善农户卫生条件。

(3)完善农村供水供电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 文化体育设施建设(1)建设集文化、教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2)修建体育场馆与健身设施,促进农民身心健康。

(3)举办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基础设施建设1. 农村道路建设(1)加大农村道路修建力度,提高交通便捷性。

村庄规划说明书

村庄规划说明书

大冶市金山店镇土桥村见罗湾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地区现状与特征分析(一)基本概况见罗湾位于村委会驻地南0.4公里处,属土桥村第3组。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1、产业现状土桥村见罗湾经济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

(三)村庄建设情况分析1、土地利用情况新农村建设范围26979平方米。

设施配套情况基础设施现状土桥村见罗湾内部道路多为水泥路。

无排水管沟。

现有一祠堂,面积约148平方米。

2、村庄建筑情况(1)农民住宅情况分析见罗湾一般采用砖硂结构,建筑层数多在1-2层,住宅建筑80%质量较好;但有部分建筑,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的损坏,村内院落凌乱,外观陈旧。

3、现状存在问题(1)村庄内部道路狭窄。

路面状况:部分水泥路面,碎石路面狭窄并坑洼不平,亟需整治。

(2)村内的生活污水属自然排放的状态,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村庄的环境景观造成了破坏。

(3)住宅宅基地与村内道路间的关系不规则,因而房屋建设比较紊乱,道路不顺畅,同时在宅基地与道路之间出现了许多闲置用地,多被用作堆放垃圾或者堆放柴草、石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村庄景观的破坏。

(四)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即土桥村见罗湾建设用地所在部分。

第二章:总则(一)建设规划目标改善见罗湾的环境,使整治后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明暗有序,垃圾集中收集。

道路硬化:村内主要通道硬化率100%,并修建一些步行小道;路灯亮化:道路两旁及主要公共场所安装路灯;卫生洁化:垃圾及时清运,村内无卫生死角;无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有充足、清洁的供水;村貌美化:整顿村容村貌,拆除占道旧房,无私搭乱建建筑物和构筑物;搞好田边、河边、路边、住宅边的绿化,实现比较合理的村庄布局。

(二)规划主要内容建设规划要以村容村貌整治,道路整治,配套建设供水设施、排水沟渠及垃圾集中堆放点、村民活动场所、公共消防通道及设施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整村整治。

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道路整治道路整治的重点为:道路系统梳理、路面硬化、完善照明设施、完善道路边沟、整治道路绿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前言一、规划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XX市委、市政府确定XX县下东乡的XX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XXX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组。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XX市规划局于2006年3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村的村庄整建规划。

XX市规划设计院立即成立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小组,落实责任人。

先后数次与基层党建帮扶工作组、乡、村主要领导和广大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走访,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与当地规划、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规划依据1、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工作导则(试行)》》;3、《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导则(试行);》4、《XX县县城总体规划》;5、XX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省建设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基本情况一、现状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1、地理区位条件XX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郊,距县城中心城区1公里。

320省道和106国道分别从村西侧和北侧通过,规划中的衡炎高速公路南北向贯穿村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XX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1502亩)和林地(1485亩)。

南部山丘中有小型山塘水库4座。

3、行政区划XX村辖16个村民小组,598户,总面积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

2005年末总人口2225人。

4、社会经济状况XX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1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3元。

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菜牛、草莓等支柱产业。

涌现了全国劳模、生猪养殖大户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是县商品瘦肉型生猪的生产地和发源地。

工矿企业基本没有。

目前,XX村有水泥硬化路两条,宽5米,全长约3.4公里。

其它基础设施较缺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村庄原有的空间布局有很大影响,急需规划好新的集中居民安置点;2、XX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迅速(现已征用部分XX村的土地),对园区周边的功能布局及道路交通影响较大,村庄规划必须与工业园区的规划相协调;3、由于养殖大户的规模不断发展,且未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用水造成很大污染,同时村庄居民点的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没有统一的垃圾收集点,环境污染严重;4、住宅用地与饲养用地混杂在一起,人畜未分离,坟地穿插其中,居住环境较差。

5、没有村级的公共活动场所,文化、体育、商业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缺乏;5、村民建房随意性较大,材料、形式繁多,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村庄特征。

6、村庄缺乏特色产业,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第二章规划原则及目标一、规划原则1、特色与个性原则特色与个性是城镇、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支撑点。

XX村已形成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养殖产业,同时依托县工业园的迅速发展和相关政策倾斜,为发展村办工业企业等集体经济提供了空间。

2、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发展指标体系和村镇发展空间,处理好近远期的协调发展,根据实情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政策、措施和规划管理手段,使规划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3、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导致拆迁居民点较多,在新规划居民集中安置点的时候注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人为本,遵循方便生产的原则进行选址安置拆迁户。

二、发展条件分析通过对XX村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其进一步发展存在着如下的优势和劣势。

1、发展的优势条件1)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XX县城乡结合部,衡炎高速、106国道、320省道分别通过村域,发展条件良好。

2)特色产业优势:XX村的生猪养殖生产是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且已有相当的规模及生产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同时可以依托XX县工业园的发展,招商引进工业企业或创建村办工业。

2、发展的劣势分析1)工业基础薄弱。

现状工业基本没有,工业总产值低。

2)生猪养殖配套及营销体系不全。

除全国劳模养殖基地外,生猪养殖各自为政,独立经营,生产和经营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市场风险较大。

3)公用基础设施滞后。

现状无自来水,地下水源已污染,环保环卫设施严重缺乏,道路尚未形成系统,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三、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1、XX村应充分利用离县城较近的优势,重点发展村办工业和第三产业,建立较为殷实的村级财政,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2、充分利用衡炎高速公路和县城工业园建设征地拆迁的契机,集中建设几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新村庄”。

3、建设村庄公共中心,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对脏乱差进行全面整治,实现村容整洁。

4、“留田园风光,创和谐家园”。

用地布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XX村良好的自然资源,形成极具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的生态乡村。

四、本次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0—2020年。

第三章村庄类型与规模一、村庄类型通过对XX村现状经济、社会条件的评价与分析,本着尊重历史、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原则,本次规划将XX村定位为XX县城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之一,工业、特色种植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近郊改扩建型中心村。

二、规模1、人口规模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

综合增长率法为根据近几年XX村人口增长规律及2005年XX村年龄构成情况,重点考虑人口机械迁移。

其发展预测计算:Q=Q0(1+K)n+P其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0——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规划期限(年)。

综合以上情况及未来弹性发展,2020年XX村总人口取2500人。

2、用地规模XX村现状(2005年末)耕地1519亩, 总人口2225人,现状人均耕地0.7亩,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42.5 m2。

根据国家、省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及XX村现状用地情况与未来发展,确定XX村人均建设用地取100m2,则相应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5公顷。

第四章村庄布局一、村域产业发展1、第一产业1)重点发展和巩固生猪产业,进一步强化XX村生猪养殖的优势,争取引进新的生猪品种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巩固与发展这一优势。

成立生产与销售信息员组,每个生产小组选派1 员代表组建信息员组,对内负责各组间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及时对外了解信息与行业动态和销售洽谈,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生产户。

2)加强苗木生产的经营配套建设。

在320省道边新建苗木展示中心,用于苗木业务洽谈、销售、研讨及培训等。

3)鼓励草莓、养鱼等专业户向规模化发展,形成第一产业的多元结构。

2、第二产业1)临近县工业园区新规划村级工业园用地,为工业提供发展空间。

2)通过村民集资、土地入股或招商引资方式,培育3~4个村级企业。

3)发展服务于生猪养殖、苗木种植业销售的配套与附属产品的工业企业。

4)XX村工业的引入应为生态、环保型工业。

3、第三产业1)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农家乐、娱乐休闲等。

2)发展运输业,服务于生猪和苗木转移和运送。

3)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如土特产品专卖店等。

三、土地综合利用1、基本农田根据XX村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划定出基本农田保护区,严禁其他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共计1500亩,主要位于XX村腹部地带。

2、自然山林及水体XX村属于丘陵地带,自然植被及山林保护较好,同时现存骨干山塘及小型水库共4座,其中山林1485亩,水面257亩,主要集中在村域西南侧。

规划将其划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确保XX村良好的自然环境。

3、村庄建设用地规划规划以现状320省道为发展轴线,沿线布置了工业、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用地,其余居住用地呈组团散状式布置,总体形成“一轴、一心、三园、五组团”的结构模式。

一轴:沿S320为轴线呈带状布置的村委会、集体的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一心:以新规划的学校、村庄中心为中心,建设农村超市、幼儿园、储蓄所、村庄游园、体育健身设施等。

三园:新规划的工业园区、苗木种植园区以及养殖园区;五组团:新增村民的集中拆迁安置点和规划集中居住点共5个,分别为枫树塘-陈家祠堂、观冲园、姜家湾、老虎冲、田垄里五组团。

对新建居民点进行统一规划。

本次规划新增:枫树塘安置区。

占地约24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1-14组,安置户数51户;观冲园安置区。

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5-16组,安置户数35户;老虎冲安置区。

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6-7组,安置户数44户;姜家湾安置区。

占地12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2组,安置户数16户。

对规划区内现有呈集中布置的居民点予以控制,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其他零散居民散户逐步实行搬迁,其土地整理为耕地。

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人均(平方米/人)R居住建筑用地 12.77 51.08 51.08C公共建筑用地 1.85 7.41 7.4M生产建筑用地 5.11 20.4 20.44S道路广场用地 3.32 13.28 13.28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25 0.93 1.0G绿化用地 1.7 6.8 6.8总计 25.0 100 100.0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公共设施现状XX村目前现有小学一所,占地400 m2,4个年级,5班;卫生室一所,建筑面积20平方米。

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公共设施规划1、村委会为有利于经济建设,将村委会布置在s320东侧村庄入口附近,为XX村村务办公、苗木与养殖培训及研讨、业务洽谈、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是XX村形象展示窗口。

2、教育设施保留并改造现有小学,规划新增4班幼儿园一所,位于居住组团的中心地段附近,环境良好,交通便捷。

3、文化体育设施公共建筑用地布局以集中布置为主,形成村庄中心。

安排文体活动、村图书室场地,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要。

4、医疗设施规划新设村卫生室一所,总占地面积0.09公顷,位于村庄中心,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同时用于村民初级卫生保健、防疫及卫生知识宣传等。

5、商业设施规划总占地1.5公顷,为日常百货、粮店、药店、银行、信用社、饭店、小吃店、农家乐休闲等服务设施用地,以大集中、小分散形式布局,满足村民自身及XX村对外服务的不同功能要求。

6、集贸设施规划集贸设施总用地0.4公顷,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及蔬菜、土特产等交易场所,位于s320东侧,方便村民生活又适合于对外服务。

村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面积(㎡)位置备注1、村委会 500 沿S320村庄主要入口底层商业,上部为行政办公2、幼儿园、托儿所 1000 村庄公共中心 4班3、文化站(室) 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4、老年活动室 2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5、卫生所、计生站 100 村庄公共中心6、体育健身设施可与绿地结合建设7、公用礼堂 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8、文化宣传栏长度>10m 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建在一起或设在村口、绿地内第六章基础设施规划一、道路交通规划1、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建设与乡村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道路网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