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01良村村庄建设规划说明

01良村村庄建设规划说明

前言规划背景近年来,我县按照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工作思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同时针对我县部分农村地区脏、乱、差、散的实际情况,在全县展开以“五改一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

通过近几年村庄环境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县农村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居住得到了很大改观。

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乡镇村庄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基础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巩固村庄环境建设成果。

年初县委、县府提出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工程,以加快我县农村现代化进程(良村村也是试点之一)。

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工程,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

为了响应县委、县府打造“一地四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号召,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了使良村村村庄建设科学化、有序化、合理化。

良朋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编制“良朋镇良村村村庄规划”。

自受委托之日起,我院成立了规划编制小组,经过数次实地踏勘与基础资料取证,结合《安吉县县域总体规划》、《安吉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等上位规划及其他规划,从村庄自然地理、交通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与总结,在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规划编制方案。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现状分析1、区域位置良村村位于良朋镇东南部,东与递浦镇镇老庄村相壤,南与坞泥坑村相接,西与受荣村相交,西北与迂迢村毗邻,北与西亩村相邻。

行政村以驻地良村(下良)村得名,现有15个自然村。

全村2008年底人口3011人。

行政村驻地良村距良朋镇5公里,距县城递铺28公里。

12省道从良村村经过,南经西亩村至良朋镇区,北连皈山乡皈山村,对外交通便利。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x区x镇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前言一、规划编制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为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横港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全市关于开展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的要求,构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建设文明、优美、和谐的新农村。

第一章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令);6.《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3年12月17日);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11.甲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12.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

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1. 规划依据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新农村规划说明书

新农村规划说明书

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顶村建设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二章现状概况 (2)(一)现状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二)本村社会经济发展思路 (2)(三)大山顶村与太平店镇发展联系 (2)第三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范围及期限 (3)(一)规划依据 (3)(二)指导思想 (3)(三)规划原则 (3)(四)规划范围 (3)(五)规划期限 (4)第四章村域体系规划 (4)(一)村域空间布局结构 (4)(二)建设措施 (4)(三)基础设施规划 (5)(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五)产业结构规划 (5)第五章村庄建设现状与规模预测 (6)(一)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6)(二)村庄性质 (6)(三)村庄人口规模预测 (6)(四)村庄用地规模预测 (7)第六章村庄规划布局 (7)(一)用地选择、发展方向及主要规划内容 (7)(二)村庄功能分区 (7)(三)村庄用地布局 (7)(四)绿化系统规划 (9)(五)村庄建筑景观及空间构成 ................................................................................................................... 9第七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9)(一)道路工程规划 (9)(二)给水工程规划 (10)(三)排水工程规划 (10)(四)电力工程规划 (11)(五)电信工程规划 (11)(六)沼气工程规划 (11)(七)供热工程规划 (11)(八)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1)(九)防灾规划 (11)(十)竖向规划 (12)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12)(一)近期建设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12)(二)近期建设内容 (13)第九章规划的实施 (13)(一)相应政策 (13)(二)保证措施 (13)附表 (14)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顶村建设规划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受会宁县建设局委托,我院承担了太平店镇大山顶村建设规划。

卧龙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A3

卧龙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A3

一、基本情况(一)区位条件肇州县榆树乡新兴村卧龙泉屯北临卫星镇,西临明沈路,南至兴城,东至安达。

(二)自然条件肇州县榆树乡新兴村卧龙泉屯属平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第二积温带,属北温带半干燥季风气候,有着比较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春季少雨,多西南风,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但少见冰雹;秋季天高气爽,日照充足;冬季干冷多雪,多西北风。

全年积温2500-2800度,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平均130-135天,农耕期150天左右,土壤类型为碳酸黑钙土和碳酸盐草甸黑钙土,土质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耕层疏松,土壤耕层疏松,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农田成方,境内农耕、水利、农业机械化等条件优越。

(三)人口与经济社会状况2008年全村总人口361人,119户,村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全村人均收入为5600元。

(四)基础设施全村现有土房47户,砖瓦结构的住房72户,村民居住砖瓦化率达到60.5%。

村内现有均为土路,总长度2.6公里。

村内现有电力线6条,均为架空线,现有1台杆上式变压器,容量为30~50KVA。

二、规划原则和依据(一)规划原则1、城乡统筹的原则。

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乡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切合实际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村庄应充分利用原宅基地、荒地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应紧凑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

4、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突出地方特色。

5、村庄田园化的原则。

保护村庄自然肌理,突出乡村风情,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6、尊重民意的原则。

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农民健康生活。

7、循序渐进的原则。

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规模、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水平相适应。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例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例

***乡**村庄规划说明书2007—2020**县**乡人民政府**县城乡规划管理局二OO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条件。

二、土地利用**乡位于**县中心城区东部。

**村整体地势东部、北部高。

西部、南部低。

起伏不大,最低处与高处高差6m。

种植业主要以大田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生猪为主。

**村全村土地面积1284.28hm2,其中耕地782.6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林地101.5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居民点用地52.6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荒草地38.5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坑塘水面4.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滩涂用地15.4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沼泽地5.0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未利用土地1.08hm2,全村总户数306户,总人口1006人。

(详见表1)表1 **村土地利用情况一览表单位:hm2,%三、道路交通**村对外交通主要是一条通向**乡道路,现状路面宽6m,长度为10km。

村内道路整体布局规整,但是道路围合成三角用地较多,不利于使用并且存在断头路,缺少环村路,局部地区道路需要打通,道路质量急待改善。

主干路路面质量良好,但仍是沙石路。

其余支路质量较差,需铺设沥青路面。

主干路红线宽8m,长度为1km,面积8000 m2,次干路红线宽6m,长度3km,面积18000 m2。

四、社会经济条件**村农业基础较好,大田作物面积11700亩,亩产300斤/亩,年总产值526.5万元/年,畜牧业生猪存栏数50头,年产值4万元/年。

近年第一产业总产值呈平稳发展趋势,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占劳动力构成总人口的90.41%。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但比例仍然很少,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构成总人口的 2.67%。

第三产业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主要以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为主,从业人员占总人口60.92%。

2006年,人口劳动力合计636人。

(详见表2)表2 **村近几年人口劳动力构成情况一览表单位:人五、村庄现状建设情况1、人口规模2006年末**村(包括东岗屯)现状总人口为1006人,共306户,其中:**村现状总人口580人,共152户,东岗屯现状人口426人,共154户,**村农业人口总共996人,非农业人口总共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3‰,人口机械增长率0.13%。

张巷村村庄规划说明书

张巷村村庄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国家政策宏观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现状概述 (2)第一节自然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社会经济 (3)第三节村庄建设情况 (3)第四节主要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规划总则. (3)第一节规划编制的目的和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规划范围和年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前言一、规划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XX市委、市政府确定XX县下东乡的XX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XXX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组。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XX市规划局于2006年3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村的村庄整建规划。

XX市规划设计院立即成立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小组,落实责任人。

先后数次与基层党建帮扶工作组、乡、村主要领导和广大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走访,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与当地规划、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规划依据1、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工作导则(试行)》》;3、《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导则(试行);》4、《XX县县城总体规划》;5、XX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省建设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基本情况一、现状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1、地理区位条件XX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郊,距县城中心城区1公里。

320省道和106国道分别从村西侧和北侧通过,规划中的衡炎高速公路南北向贯穿村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XX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1502亩)和林地(1485亩)。

南部山丘中有小型山塘水库4座。

3、行政区划XX村辖16个村民小组,598户,总面积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

2005年末总人口2225人。

4、社会经济状况XX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1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3元。

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菜牛、草莓等支柱产业。

涌现了全国劳模、生猪养殖大户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是县商品瘦肉型生猪的生产地和发源地。

某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某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一、前言二、规划编制依据三、规划指导思想四、规划原则五、规划目标与定位六、规划重点七、规划范围与期限第二章村庄现状概况一、概况二、村庄分布现状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村庄建设规划一、规划概况二、村庄建设规划1、规划理念2、总体规划设计3、道路竖向规划4、给水排水规划5、电力电信规划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四章规划实施建议第一章规划总则一、前言为适应戈坪村今后一个时期村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构筑戈坪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使之成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抚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戈坪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启动于2009年3月,规划内容包括村庄位置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布置、道路竖向规划图、强弱电管网规划、给排水管网规划、住房选型平、立、剖面、住房选型效果。

二、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5)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规划部分)(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7)《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8)《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9)《宜黄县总体规划》(10)《宜黄县桃陂乡总体规划》三、规划指导思想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原则(1)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

增加农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反映农民的要求,保护农民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村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现状概述 (3)第一节自然条件 (3)第二节社会经济 (3)第三节村庄建设情况 (3)第四节主要存在的问题 (4)第三章规划总则 (4)第一节规划依据 (4)第二节规划范围 (5)第三节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第四节规划目标 (5)第五节规划重点 (5)第四章村域发展规划 (6)第一节村域产业发展规划 (6)第二节村域居民点布局规划 (6)第三节村域公共设施规划 (7)第四节村域道路交通规划 (7)第五章中心村详细规划 (8)第一节村庄建设环境与场地分析 (8)第二节规划构思与布局结构 (8)第三节规划用地布局 (9)第四节道路交通规划 (9)第五节绿地景观规划 (10)第六节建筑设计 (10)第七节技术指标和投资估算 (11)第八节近期建设规划 (11)第六章整治规划 (12)第一节整治期限和整治范围 (12)第二节整治目标 (12)第三节整治思路 (12)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3)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3)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3)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14)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14)第五节环卫设施规划 (14)第六节综合防灾规划 (14)第八章规划措施与建议 (15)目录第一章前言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镇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在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湖州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目标,逐步完善“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1383”行动的计划工程,在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新型农民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全面推进。

特别是实现了“输血”向“造血”的思路切换,挖掘村庄个性、打造特色品牌,不仅使村名从中得到了实惠,而且为长效开展村庄建设整治注入了持久活力。

2008年,吴兴区将出台一系列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步伐。

为了推进环渚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受湖州市吴兴区城交局的委托,本单位于2008年4月接受XX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委托,经过现场调研、分析、论证等多方面工作,初步形成了阶段性成果,以供初步审查使用。

第二章现状概述第一节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XX村位于环渚乡的东北角,东邻双丰村,南与中东村,西连荣丰,北与太湖接壤,紧靠高速连接线,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二、气候特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在224-246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1850㎜。

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风和东南风,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易受夏季台风暴雨、冬春低温寒潮、盛夏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三、地形地貌本村属于低平原水乡型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

村域东、西、北三面环山,XX港南北向从中穿越,另有大面积的养殖水体。

村域内植物资源丰富,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二节社会经济XX村现有10个自然村,共766户,总人口2620人,劳动力448人。

村域总面积约为37.5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599亩,园地面积约503亩,内塘面积36亩。

XX村目前经济比较薄弱,以二产为主,2007年全村生产总值为7731万元,其中一、二、三产的产值分别为2023.9万元、4751.6万元、955.5万元。

一产产业主要有水稻、桑树、大棚蔬菜等作物种植,养殖湖蟹、特种水产等经济效益明显,其中2007年河蟹产值约80万元,黑鱼产值约112万元。

村级个体企业12家,发展形势较好,为全村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为服装加工,化纤织物等产业类型,目前全村约有 130人村民在企业中就业。

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为7060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为7837元,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为8898元。

第三节村庄建设情况XX村地势相对平坦,山林少平地多,现状村庄分布较散,主要沿路、沿河分布。

XX自然村规模最大,集中分布在村域中部;薛家港集中在村域中部偏南,其余几个自然村规模较小,且交通不方便,分布十分分散。

现状各自然村人均建设用地普遍较大,详见下表。

表1 现状各自然村建设用地情况(2007年)村名 现状户数(户) 现状人口(人) 现状用地(ha) 打铁兜 67 257 4.59 薛家港 29 94 1.46横街 40 130 12.78南浜 38 109 中街 36 77 中浜 68 217 北街 64 187 祥后 32 112 铜钿眼 35 106 陆家门前 15 48 赵家舍 26 97 1.22唐家浒 92 332 4.33 丁家南头 21 82 1.75 田下 49 177 2.45 石家浒 55 216 3.02 张家浒 75 291 4.51 泥桥港 24 88 1.45 总计766262037.56村域中部有湖薛公路,现状宽度6米,沥青路面,路况较好。

通村公路向东延伸至双丰村,向西延伸至户湖州。

村委会位于村域的薛家浒自然村中部,村委会建筑较破旧,规划新建。

XX 自然村内由原小学改造的幼儿园,内有4个班。

在湖薛公路北侧建有XX 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同时服务周边几个村。

村域中张家浒和唐家浒中都设有一座公共厕所,菜市场位于XX 的老街内,菜肉买卖沿马路设摊,影响过往交通和村庄环境。

第四节 主要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XX 村逐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设有垃圾收集设施等,使垃圾乱扔乱堆现象得以有效的控制,但总体建设情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村庄建设方面由于缺乏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村庄建设无序,新老建筑参差不齐,与村庄整体格局不协调,新建建筑布局凌乱,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

村内随意搭建构筑物的现象较多,老村部分建筑布局过于紧凑,进出不便,影响采光与通风,消防间距不足。

现状道路不成体系,路况较差,部分道路不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

村内多处宅间空地未有效利用或绿化,种植东西杂,荒废弃置的较多。

村内排水、消防等基础设施滞后,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设施配备不全,缺乏体育设施。

村庄景观风貌较差:“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总体建筑形式较乱,乡村特色不突出,缺乏景观亮点;绿地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河道淤积及水草丛生现象严重,河流需要进一步整治。

二、产业发展方面从目前农业生产结构来看,全村以粮食作物、桑树、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未形成产业优势,生产力标准化水平低,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

由于人均耕地不多,村内有12家个体私营企业,有近130人的村民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

第三章 规划总则第一节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镇规划标准》 (3)《村镇规划标准》(4)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5)浙江省建设厅《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6)《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考核验收标准及办法》 (7)《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8)《湖州市区村庄布局规划》(9)《环渚乡城镇总体规划》(10)《环渚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湖州市新农村建设村庄消防规划编制要点》湖公通[2006]100号(12)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第二节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包含三个规划,即村域发展规划、中心村详细规划和整治规划。

针对不同规划的建设要求,采取相应的规划措施,增强村庄建设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村域发展规划:以XX村行政管辖区域为规划范围,面积为332.79公顷。

该层次规划确定村域内村庄布局、村域产业发展方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布局。

中心村详细规划:结合旧村整治进行新村建设,总用地面积28.22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8.08公顷。

此层面对旧村道路、建筑和环境进行梳理、整治,确定中心村总平面设计、市政工程规划、住宅建筑设计、近期建设及相应的经济分析。

整治规划:规划范围包含现有的各个自然村建成区。

本层面主要提出中心村、保留村和撤并村等类型的整治思路,对中心村提出建筑、道路、环境等方面更为详细的整治意见和改造意向。

第三节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集生产、生活与服务于一体的功能结构及相应的规划组织模式。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处理好旧村整治与新村建设、近期建设和远期建设、中心村和一般自然村的关系,使村庄的建设规模、速度、标准及开发模式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需求相适应。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XX村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引导私营企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挖掘村庄特色,实现“一村一品”。

以人为本、适度超前。

规划以民意调查卷的形式,征求农民意见,并进行充分论证,营造适合人居住、工作和发展的空间环境,构建和谐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规划必须高起点、高标准。

保护环境、集约土地。

充分尊重地域内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环境,加强对河流水系、基本农田的保护。

坚持“建新必须拆旧的原则,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有效集约土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第四节规划目标规划结合XX村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分近期、远期“两步走”的实施步骤,。

近期目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即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村庄整治力度,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完善道路交通,合理布局用地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

远期目标:优化用地功能布局,使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相得益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农村新社区。

即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健全城乡公交、公共设施服务、污水处理网络等,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概念,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设施,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五节规划重点结合湖州市村庄布局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村域范围内合理布置村民点,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聚。

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对村域内产业发展作合理规划,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整合村庄建设用地,缩小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加强村庄河道、建筑、环境整治,优化中心村用地布局,使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相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