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双池中学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m、dm、cm、mm、m、nm.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3113+1+15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1km=101010cm=10cm=10cm;又如要知道nm33113311dm=108dm.与d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1nm=10101010dm=10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50mm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2.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 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 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7.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 ),小时(h );1min=60s;1h=60min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脉搏;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通常用L表示,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千米=1000米=310-米10米;1分米=0.1米=11厘米=0.01米=210-米10-米;1毫米=0.001米=31米=610-米。

10微米;1微米=6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长度单位也有差异,比如国外常用的有英里、英尺、英寸;中国古代常用的丈、尺、寸等;记住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还有米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量程:表示测量范围。

分度值:表示测量工具上相邻刻度线之间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精度。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长度测量时必须估读,后期学习的其他测量工具(如停表、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无需估读。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拓展: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高中重点学习)。

(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配合法:用不同的工具或物体配合测量的方法。

如用一把直尺和两把三角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用三块砖头和一把直尺配合测量砖头最远的两个顶点间的距离。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新人教版八 上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 上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归纳)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国际单位:米 符号:m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3、换算关系: 1km =1000m =103m 1m = 10dm = 102cm = 103mm = 106µm = 109nm4、对长度的单位形成具体的概念。

二、长度的测量1、★ 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刻度尺。

常用工具:卷尺、皮尺、钢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观察刻度尺:零刻度、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过程,1)选择(观察):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精度和量程都合适的测量工具2)放置:①对齐: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也可以从其它刻度线量起)。

②紧靠: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长度;③放平: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放,或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①读数时视线垂直被测物体和刻度尺。

(视线要正对刻度尺)★ ②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3、能准确的估测物体的长度。

三、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四、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符号:s 。

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2. 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钟表机械停表:小圈为分钟,大圈为秒(若小圈指针处于前半格,则大圈为第1圈读0-30s ,若小圈指针处于后半格,则大圈为第2圈读30-60s )五、误差1、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错误: 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注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②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平均值:12...n d d d d n+++= 第2节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首先要选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关键在于“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用于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会有所不同。

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 km/h;1 km/h=1/3.6 m/s。

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要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会停止,这说明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停止了。

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够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A4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A4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A4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69米(um),纳米(nm)。

换算关系:1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μm;1m=10nm常识:、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二、时间的测量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四、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五、速度1、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常见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计算公式:v=/t变形:t=/v=vt速度单位:m/;1m/=82、常识:,自行车5m/,大型喷气客机900Km/h,客运火车140Km/h,光速310m/,声速340m/六、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t;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 1 节长度和时间的丈量1、长度的丈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此外还有7 个单位,想法记着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 m,1m= dm= cm= mm= um= 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丈量前第一要察看刻度尺的、和零刻线能否磨损;(2)丈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野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重要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丈量结果由和构成。

多次丈量取作为丈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偏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一本书的厚度为10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正确值、预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正确值是,预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 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如图 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

图cm,此中的估读值为3 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cm。

(图 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别丈量:积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转动法:轮子转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 200 页书纸的厚度为 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密切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 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丈量:(1)、时间的单位有、、。

此中国际制单位是。

丈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种类的钟表?答:。

1h= min= s; 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偏差是与之间的差别。

偏差与错误不一样,能除去,只好减小,不可以消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1)测量的意义: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一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长短,有时并不准确,所以要对物体的某些外观特征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2)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标准各不相同,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二、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长度千米km1km=1000m=103m米m----分米dm1dm=0.1m=10-1m厘米cm1cm=0.01m=10-2m毫米mm1mm=0.001m=10-3m微米μm1μm=0.000001m=10-6m纳米nm1nm=0.000000001m=10-9注意: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参与运算,且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2)换算过程中,不要再写上原单位,只写目标单位;(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知识点3、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指各种有刻度的尺子,如直尺、卷尺、三角尺、皮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测量长度时使用。

①精密测量工具:如需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于机械加工的精密测量,而激光测距仪通常用于远距离精确测量中。

(2)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下表中的内容。

零刻度线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即测量范围,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3)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的“五会”会选“会选”是指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选量程:选择刻度尺的量程时,要选择一次就能测完全长,不必分段测量的;选分度值: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其测量精确程度越高。

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要的精确程度也不同,要根据测量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精确程度的刻度尺。

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精确程度要求较高,长度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因此要选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米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精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1里面的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

会放“会放”是将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用物体另一边对准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可得到物体的实际长度。

会看“会看”是指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会读“会读”是指在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如25.38cm中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

会记“会记”是指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值外,还要住上测量单位,只写数值而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而忘记写单位是初学者最容易放的错误。

刻度尺的使用口诀:观察量分零【即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根据需要选【即按测量要求(量程、分度值)选择刻度尺】;紧贴平行放【即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平行放置】;估读带单位【即必须且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带上单位】。

注意:①记录时要注意:准确值+估读值=测量值,数值后面标明单位。

①使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所达到的精确程度不同,如图所示,甲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或1mm,即精确到毫米,测量值可以读为 2.80cm,其中 2.8cm是准确值,0.00cm是估计值。

乙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只能精确到厘米,可以读为2.8cm,其中2cm为精确值,0.8cm为估计值。

可见上面的刻度尺就没有下面的刻度尺精确。

反过来我们根据测量值2.80cm可知道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1mm,2.8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所以2.80cm 和2.8cm是不一样的。

①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最后结果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测量值一致。

(4)长度的估测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或人身体某一部位的长度。

如:人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一支2B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7.5cm;一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等。

只有了解这些长度,才能做出正确的估测。

①经常想一想,测一测1mm、1cm、1dm、1m等有多长,加强对标准长度的感性认识。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平移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

如图是测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的图示。

生活中测身高也用同样的方法。

化曲为直 测如图所示曲线的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细线与曲线重合,标好两端的记号,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

化直为曲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线段(如操场跑到、某段道路等)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圈数得出线段长度。

化整为零 把被测物体分成若干等份(如一根细线、一段铁丝等),使每一分的长度在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之内,测一份长可算出全长。

例如: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铁丝的长度,可以先取一小段铁丝,测出它的长度l o 和质量m o ,然后称出整卷铁丝的质量m 总,则可以算出整卷铁丝的长度为00l m m l总总 。

测多算少 把n 短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比刻度尺的分度值大得多,测出总长度除以n ,可以算出物体的长度,测纸张厚度、硬币的厚度、钢丝直径等常用此法。

如右图中测量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l ,数出细铜丝的圈数n ,则细铜丝的直径d=l/n 。

化暗为明 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的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件的裂缝等,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做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如图所示 (1)时间的单位①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

①物理量单位 符号 换算关系 时间 小时h 1h=60min=3600s 分min 1min=60s 秒s 毫秒ms 1ms=0.001s=10-3s 微秒 μs 1μs=0.000001s=10-6s时间为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例如:小明7:00从家里出来,8:00到了学校,那么,7:00和8:00为两个时刻,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为1h 。

(2)时间的测量运动场和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种;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常用的石英钟、电子手表等,现代还有更精确的及时一起,如铯原子钟。

拓展:机械停表①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如图所示是机械停表的表盘。

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

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

①停表的使用:①一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归零按钮,使指针指在“0”处。

①二按:按动停表控制按钮开始计时。

①三停:计时结束时,要按动停表控制按钮,这时停表会停在最后计时处。

①机械停表的读数大盘:秒针转动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分度值对应的也有两种:一种是0.2s,另一种是0.1s。

机械停表的读数为小表盘的分钟数+大表盘的秒数。

先读小盘的读数,他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他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则读31-60s。

(3)时间的估测中学生的脉搏1min内跳动的次数大约是70次,那么脉搏跳动一次大约用0.86s。

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是3-4s。

可利用脉搏的跳动次数和呼吸次数来估测时间。

知识点5、误差(1)概念: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错误产生原因①跟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有关①跟测量人读取的估计值不同有关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①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是否可以避免不可避免,只能减小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减小的方法①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①改进测量方法①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1.2运动的描述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如鸟儿在飞翔、河水在流动、汽车在奔驰、轮船在航行等。

(2)运动的普遍性: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看似静止的树木、高山、房屋都在随地球自转而运动,同时又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运动。

注意:①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关键是看物体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有位置的变化就是机械运动,否则就不是机械运动,位置的变化包括距离的变化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①机械运动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除机械运动以外,还存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其他运动。

知识点二、参照物(1)问题探究: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如图所示的对话。

孩子们是以地面为标准,认为汽车、乘客、司机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说运动的真快;司机以汽车为标准,认为乘客、自己和汽车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认为乘客没有动。

可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2)参照物的五项选取原则。

①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①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又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①排己性: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若以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即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①不唯一性:有时参照物的选择不唯一,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①方便性: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可不指明参照物;如果选取了其他物体作参照物,则一定要指明所选定的参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