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附解析1

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附解析1

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附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注】①蘼芜:一种香草。

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

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田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颂钓者(唐)德诚禅师千尺丝纶①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注释】①丝纶:钓鱼丝线。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江水的什么特点?(2)诗的后两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道理?请结合内容分析。

(1)写出了水之深和江面的广阔无垠。

(2)夜静水寒,鱼儿不再食钩,回程之时,并无渔获,只有清冷的月光洒满船舱。

人生中遭遇失败和挫折都是常事,但不能丧失信心和勇气,仍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求而不得,但仍然心存美好,求“道”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解析】【分析】(1)考查对意象特点的概括。

“一波才动万波随”一句写出了水之深和江面的广阔无垠。

江面上,一个水波才起,便牵引出万重的波光荡漾。

由一波才动,万波马上相随,看到江面之广阔无垠。

答此题要读懂诗句内容。

(2)考查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

虽未得鱼,空船而回,却也载满了皎洁的月光,与我相伴同行。

人生中遭遇失败和挫折都是常事,但不能丧失信心和勇气,仍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此题要由钓鱼不得而联想到人的得,这样诗句的内容就有了思辨的色彩。

故答案为:(1)写出了水之深和江面的广阔无垠。

(2)夜静水寒,鱼儿不再食钩,回程之时,并无渔获,只有清冷的月光洒满船舱。

人生中遭遇失败和挫折都是常事,但不能丧失信心和勇气,仍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求而不得,但仍然心存美好,求“道”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点评】《颂钓者》是唐末的南宗禅师,船子和尚——德诚禅师所作的一首禅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长河中,古诗词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的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的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的诗人,他独登高楼,难觅知音。

于是他们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目标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领悟诗歌的意境。

3、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禅院:寺院。

古寺:古老的寺庙。

初日:初升的太阳。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深处。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舍。

悦:使……欢悦。

空:使……空旷。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指各种声响。

但:只。

钟磬:指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五、诗意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六、赏析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赏析: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

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赏析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赏析: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的小路弯曲幽远和后禅院景色幽静迷人,含蓄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志趣。

赏析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赏析:颈联中“悦”“空”两字是此联的“诗眼”,“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悦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的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6)(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6)(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7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文中哪两句写出了清幽寂静的环境?【答案】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解析】“万籁此俱寂,”写出了万籁俱寂的环境,“但余钟磬音”以动衬静,更显清幽。

2、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答案】不矛盾,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悠旷的晚钟的声音来反衬出夜晚的寂静,更体现出了夜晚的安静【解析】这是用声音来反衬寂静,和“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答案】A【解析】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常嬉为墓间之事嬉: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处:③复徙居学宫之旁徙:④遂居焉居:【答案】①游戏,玩耍②安置、居住③搬家④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②此可以处吾子矣【答案】①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②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做好此题,要逐字逐句解释句中词语,尤其是重点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青·蒋春霖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

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注释】①柳梢青:词牌名。

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

③斜曛:夕阳斜照。

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班级和学号姓名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整体感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

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创作背景】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盘桓半月,然后结伴北上。

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

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易,着重抒发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朗读节奏】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参考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诗词赏析】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南邻杜甫锦里①先生乌角巾②,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③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④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

②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③航:小船。

④柴门:指作者自家的门。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南邻杜甫锦里①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②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

②航:小船。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结合全词,“”、“”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古诗赏析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语文初二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001]

语文初二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001]

语文初二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来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4.(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欲”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之景,下面哪个选项中的诗句也是描绘初春景色()。

A.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孟浩然)B.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王维)C.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武元衡)(3)从这首诗中的颔联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两句的画面。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古诗文阅读(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阅读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8.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3分)
 9.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2分)
 8.(3分)宁静,幽美(突出“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意思对即可)
 9.(2分)“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意思对即可)
 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迎燕◇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