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5 第3课
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知识点总结

1840
珍
物第
( )----
妮
一
纺 纱 机
开 始
制 诞 生
标 志 机 器 大 工
座 水 力 纺 织 厂
业时
标
和间
志
工、
厂人
瓦 特 改 良 蒸 汽 时机 代并 ”广 泛 应 用 蒸 汽
---“
,
器 ) ,
机 器 生 产
工取
厂代
手
年 前 后 英 国
取 代 手 工 工 场
工 ( 机 器 制 造 机
率 先 完 成 工 业 革
一、分散的文明(新航路开辟前)
1.起源: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 2.主要文明: 3.特点: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状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4.分散原因:
1、生产力发展 2、地理环境的阻隔;
思考: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情 况?
3、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条件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
二、资本主义的萌生
• 3、标志:(1)新型的生产关系-----雇佣和被雇佣关 系出现。
•
(2)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出现。
三、开辟文明的连接(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⒈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⒉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
⒊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⒋技术条件:“地圆说”出现,造船、 航海技术进步
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国门被打开。
(1857年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
2、逐渐成熟
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国际经济交 流基本准则
原则: 内容: 具体做法:
自由主义
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 安全与增值;
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 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ppt课件

门下省 (审议)
吏
户 礼兵 刑
工
部
部 部部 部
部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精选ppt课件
34
北宋时期 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帝皇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使:最高军事机构,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
实质是什么?
精选ppt课件
40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的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3、隋以后各朝的科举制
精选ppt课件
41
科举制的历程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 官员; 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 为主; 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
精选ppt课件
28
元朝
措施:
权中权地 央方 集分
评价:
实行行省制度
1.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 理 2.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之下分设 路、府、州、县 3.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精选ppt课件
29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 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4、元朝:行省制度
——吕思勉《中国大历史》
赋税小部分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精选ppt课件
26
措施
北宋
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 收兵权收,抽兵精权兵入中央
改加 变强
行政上 派文官削,实设权通判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课件

四、行省的设置
2、地方行政设置的趋势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3、地方行政设置的目的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
4、地方行政设置的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
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即可。 • (4)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二者都坚持专制制
度。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一起 来,而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看 待,因此得出不同结论。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知识图表
西汉
唐朝
削夺相权。 实行多相制度,
a.频繁任免 三省最高长官都
丞相。
是宰相,相权一
b.设“中朝” 分为三,参加政
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第十八页,共28页。
消极作用:(1)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都不 出儒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 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使许多知识 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2)科举 制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 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3)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
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中书省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礼部 礼仪、科举
兵部 军政 刑部 刑狱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第十二页,共28页。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机构
中书门下
枢密院
职能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行宰相职
长官枢密使,低 于宰相
高一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第三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高一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第三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一.课程标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据国内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局势的缓和现实,我国在对外政策方面作出重大调整。
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都是为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并且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内涵影响和作用。
中国在历届联合国大会上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盟关系,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国际地位、中国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学会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外交政策的调整,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一切外交活动都是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学习中国的多边外交,使学生懂得国家开展的外交活动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转移的,一切外交活动都要服务于国家利益。
通过学习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体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说明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四.教材内容概述1. 邓小平对当代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论断以及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
过去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方面,有许多重大而正确的论断。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一课-PPT精品文档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 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 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 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 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 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 径。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 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 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 要的思想基础。 ——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50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五、评价
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的基本史实已经 有所了解,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通过一些图 片图表让学生加深对于历史的形象了解;通过组织学生 合作探讨一些关键性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 力;通过学习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风范,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本课的学习 过程中,力求用形象生动的教学风格,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问题,使 三维目标得以很好实现,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标
教学重点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亚非会议
三、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针对高一的学生进行教学,该年龄 段的学生从历史学习角度看,具有明显的从 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高中抽象思维为主 的特征。高一新生思维活跃但辨证性还较欠 缺,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 出较大的兴趣,但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 深刻思考的各种问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蕲春四中 孙海方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课标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评价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

4、意义:
便利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 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之间的关系
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行 省制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与 发展.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解决的问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 断削弱
2、中央官制——君权与相权
目的: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加强君主专制。 措施:汉、唐、宋、元、明
趋势: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 直至被废除. 实质: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1、皇帝制度——“法令出一” 2、中央官制——君权与相权 目的、措施、趋势、实质
3、监察体制
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演变特点:
(1)标准: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 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2)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 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 (3)裁决权力:由地方—中央—皇权,越来 越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4)思想专制逐渐强化。
科举制产生影响?
积极作用: 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相对公平公正。 局限: ①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③实质是一种将知识分子诱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权力者控 制的制度。
秦代:
唐代:
御史大夫——监御史(地方)
御史大夫—刺史(地方) 汉代: 御史台
提点刑狱司、通判(地方)
宋代:
元代:
御史台
明清:
都察院
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
人教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课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 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力量削弱。
影响: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小结:汉朝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
⑴原因:刘邦错误吸取秦亡的教训。 特点: ①“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诸卿) ②“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
丞相为首 三公九卿 组成。 执行
2、唐朝:
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三 省
1、源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 省体制;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 一步完善。 2、运作程序 3、影响
①对当时:A、相权一分 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 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 效率;
中书省
(决策)
尚书省
(执行)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政治、经济 元朝:行省制(概念、影响)
汉初:郡国并行制(原因、影响)
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 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 ——《史记》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 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 国。 ——《汉书》
发 展
宣政院辖地 革,省制开端
加强 削弱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1、西汉: 中外朝制度 1、调整原因: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外朝:以
三公
2、过程 汉武帝
九卿
外朝
尚书令 中朝:皇帝侍从、 中朝 秘书任尚书令、侍 侍中 中,参与军国大事 决策(非国家正式 3、结果: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行政机构)。
门下省
(审议)
六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三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1

时间
政府
国旗
1912.1.1- 南京 临时政府 19 12. 4
1912.4-1928 北洋 军阀政府
1927-
南京 国民政府
19 49. 4. 23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问题1: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与为什么有可能合作革命?
1922年,国民党有10万多党员。1923年中共三 大时党员423人。1925年中共四大党员900多人。
——1930年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问题4:相比“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困境(城 市起义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农村革命革命根据地为什么 能够成功创建?
第四次调整之节点:
节点1:192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节点2:1935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教材P58)
问题1:长征后期的路线与前期相比,有什么特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 (无阶领导下 的资本主义社会)
农民、资阶、无阶
社会性质 破旧
任务 立新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半殖民地 反帝 独立
半封建 反封建 民主、富强
时间 领导阶级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1919-1949
农民、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困境调?整成!功?
宏观建构(板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问题:1919年的中国遇到了什么困境?11月,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1920年苏俄 政府公开通告中国政府,宣布放弃俄国在华特权。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 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教 材P55资料卡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上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
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
“停战监督组织”。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
历 史
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课标导学
历史
必修① ·人民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6 年 7 月 9 日,2016 年二十
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议在上海开
幕。从万隆会议到中美建交再到亚太
经合组织盛会,直到二十国集团贸易
会议,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集中
而充分地展示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
响和地位。遥想一百年前国破民穷,
山河破碎。一百年后的今天,人们有理由相信,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中国将更加
历 史
满怀信心走上国际舞台。在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涉及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涉
必
修 ①
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诸音呢?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成果
(1)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①___2_0_0_0____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
脑会议。
②在中国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__常__任__理__事__国__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首
次会晤。
③应中国要求,五大常任理事国承诺共同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思维拓展: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国内、国际形势是怎样的? ①国内形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需 要和平的国际环境。②国际形势:政治上,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 明显,第三世界力量发展,西欧、日本、中国迅速崛起;经济上,经济全球化 趋势也日益明显,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随堂演练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时作业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修
① 指中国不允许别人干涉中国的外交。所以应该选D。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原因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得到恢复,其在国
际社会的协调能力提高。
(2)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国家合作组织,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
材料二 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
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历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史
必 修
材料三 现在世界上有两件事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
①
人 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民 版
返回导航
·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丁:这些外交活动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解析】 材料反映的外交活动与联合国有关,说明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
历
史 必
中心的外交活动,故甲、乙说法不正确。
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在__上__海__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
历 史
式会议。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1)成立:
① 1996 年 4 月 , 中 国 、 俄 罗 斯 等 五 国 元 首 于 上 海 会 晤 , 确 立 了 “_上__海__五__国__机__制___”。
『思考』 从材料一、二、三中总结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提示』 (1)表明新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2)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外交政策。 (3)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拓展深化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历 联合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发展同他们
史
必 修
的关系,同时坚决反对它们的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政策。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不受一时一事所左 右,而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 政策。
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D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解析】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实际上是指中国在外交
历
史 必
上不按美国和苏联的意志为准绳;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实际上是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指导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图示: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1
知识梳理
2
疑难探究
3
拓展深化
4
随堂演练
5
课时作业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梳理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1)中国进入_改__革__开__放___新时期。 (2)国际形势的发展。 (3)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②2001年6月,原五国与__乌__兹__别__克__斯__坦__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宣言》。
(2)意义:
①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历
史 必
②提供了新型_区__域__合__作___模式。
修
①
③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对新时期的不结盟政策的理解
原因:(1)与大国结盟可能受制于人(与苏联结盟的经验教训)。
(2)中国力量的上升,一旦同任何大国结盟,都有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平衡,
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3)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有利的国际
条件。
内容:(1)不同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和搞战略关系,也不
(3)不结盟不等于不关心国际事务,在反对霸权主义的同时,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同美国和苏联改善发展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 伸张正义,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对点训练1〕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依据
(1)邓小平关于_战__争__与___和__平__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
(2)和平与__发__展__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3.内容
(1)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 奉 行 不 结 盟 政 策 , 这 是 __独__立__自__主__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在 新 时 期 的 具 体 表
历 则、维护_安__理__会___权威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并载入会晤文件。
史
必 修
(2)中国对_联__合___国__事务全面参与,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基础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
2.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__亚__太__经__济__合__作__组__织__领导
巧学巧记:图解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疑难探究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主题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史料』
材料一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
我国利益的苦果。
——邓小平
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
(3)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应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4)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地区冲突的加剧,联合国在缓解和解决地区冲突
历 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有利于提高国际
史
必 修
地位。
①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