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评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评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评课稿徐老师执教的《比例尺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列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听完徐老师的课,作为同课头的任课教师,我感触颇深,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特别多,下面就本节课在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令我感触最深的几个突出特点和大家予以交流。
一、有效的课前复习夯实教学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列尺的应用,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前教者对教学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准确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在课前复习部分,徐老师精心设计了练习题,找比例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和长度的比,与面积无关,同时还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每一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义,例如1:400。
它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0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4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倍。
学生对比例尺感念及意义的深刻的理解,为本节课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夯实了基础。
二、习题设计凸显典型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练习课的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
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本节课从基础练习,到提高练习、再到拓展练习无一不体现这样的特点,练习题的编排也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认识比例尺,说比例尺的意义,再求比例尺,然后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练习的结果做到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练习的数量适当,既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防止学生负担过重。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六年级数学《比例尺》评课稿听了陈老师上的数教课-“比例尺”,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熟悉:一、目标定位正确。
1、课内充实培养种植抬举教生着手操作、观测、解析、概括推理等能力。
先让教生丈量教校游泳池图上的长、宽,再划分求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以此揭露比例尺的概念,这样的安排不能激发教生教习的热情,概念的引出有点教师强加于教生的印象。
教生着手操作、观测、解析,因此,他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图纸上的长度是实际长度缩小了一定的倍数画上去的,看了这幅图的比例尺1∶100,您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从而揭露: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教教过程中充实利用教生熟谙的地图,引出今天要教的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改变了课本的安排,充实利用了课外的教教资源,体现了教习综合性的课题思想,达到了很好的结果。
2、让教生能利用比例尺性质,解决实际题目。
利用比例尺“照样子画黑板”是同教们美术课上再熟谙不过的行动,但以此为本节课的开始,让教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到了比例尺,实为教者的匠心之笔!先让教生丈量教校游泳池图上的长、宽,再划分求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以此揭露比例尺的概念;然后由数字比例尺引出线段比例尺;最后的例题是已知两村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教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
为此,教师在认真解读课本的根本上,积极落实新理念,通过课本内容、教教结构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教内容,让课堂饱满起来。
二、引入自然,凸起重点温习巩固了比例的性质。
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协助教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教生“说一说”、“算一算”,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下面多种角度打定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筹办。
“怎样打定图距和实距?”教者一改以往按照比例尺打定方法去死套公式(图距=实距×比例尺;实距=图距÷比例尺)的做法,也一改课本中“烦琐”的比例解法,而是借助于教生相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不把知识点“讲死”,让教生矫捷的遴选解决方法,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以报酬本,即让分歧的教生教分歧的数教,让分歧的教生得到分歧的发展。
六年级《比例尺》评课稿

六年级《比例尺》评课稿芳菲四月,我有幸聆听了xx中心学校徐xx老师和xx 老师执教的同课异构《比例尺》。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比例尺》。
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尽管教材对这一知识进行改动,但不易让学生直观理解,为此作课老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创造地处理教材,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两节课同中有异,异曲同工。
具体体现在:一、教态自然,仪表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两位老师可以说是我县小数界的高手,教态自然,教学语言简练,评价语到位,富有激情。
如,徐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稳中求实;戈老师的课激情奔放,青春有活力。
两节课都凸显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以自己的理解去呈现概念教学重理解、重应用的理念教学,以各自的教学风采展示不同风格的数学课堂。
可谓是同中有异,风采韵存。
二、构思巧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两节课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趣导入,由浅入深。
如徐老师以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5秒钟,这是为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戈老师以介绍美丽的四小校园,再出示收集学生绘制的四小平面图中观察到哪里绘制的不和谐,导入新课。
导入异中有同,引入别出心裁,设计巧妙。
在探究新知时两位老师有章有法,如徐老师先以学生自学课本53页的内容,通过知识链式与孩子们一道学习比例尺的含义及认识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就像是一根链条把知识串在一起,层层深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展示数学的有序美。
而戈老师在新知探究中,先也是让学生自学,但老师为孩子们设计了6条自提示,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紧紧围绕“自学提示”展开教学,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方式,将这节概念性强、容量大的课完美地展示给大家。
三、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两位老师的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合理地处理教材,如比例尺的出现不是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黎玉婵的比例尺的应用评课稿

比例尺的应用听课评议
何坤美1.黎老师在教学《比例尺》这部分知识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本节课循着一根知识主线——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引入新知别出心裁,探究新知有章有法,练习设计富有创意;同时循着一根能力主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无论是哪个环节的例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相结合。
同时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严禁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的轻松,学有成效。
3.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出示例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请学生上黑板上来进行演算,其他学生也在下面同时进行练习。
这样一来做到了让全班每位学生都有事做。
4.教师基本功较好。
如;板书书写工整有顺序,板书条理清晰。
并能用较流利的普通话上课。
5.老师较少走下讲台巡视到学生中去搜集存在的问题。
因此不能及时解决一些学生的问题。
6.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本节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
比例尺意义评课稿

《比例尺的意义》评课稿青峰小学刘庆梅听了徐文杰老师的《比例尺的意义》这节课,本人受益匪浅,下面就这节课说说自己的感受:一是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比例尺》一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教学比例尺的认识,对于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基于以上认识,徐老师的教学中知识目标体现在: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能力目标:体现在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现在: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现在: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
难点体现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二是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方法得当。
本节课在引入新知时:徐老师创设观察、绘制黑板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新知时:徐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自主获取知识,并在合作交流中达成共识,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教学方法上: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自学法。
对于应用比例尺相关计算时,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
三是情境导入贴切,激发求知欲望。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比例尺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尽管教材对比例尺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了改动,但仍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徐老师在教学时将这部分知识进行改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入阶段徐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再熟悉不过的“黑板”作为学习的资源,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并估一估它的长和宽,然后让学生把它画在作业本上,在这里教师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逼着学生去思考该怎么画?怎么画黑板才能不变形?照样子画一个黑板是同学们在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新授内容的开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的重要性。
南湖中园小学李常颖比例尺的评课

区研究课《比例尺》的评课南湖中园小学李常颖各位老师:下午好!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听了关老师的《比例尺》这节课之后的感受。
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感悟比例尺的概念,逐渐完善对比例尺的认识。
我们一同再回顾一下这几个活动的环节:第一层是让学生画学具袋中任意一种学具,目的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感悟1:1的比例尺。
第二层创设画米尺这个活动,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发地想到可以用缩小倍数的方法来画。
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实践,感受缩小倍数的比例尺。
从学生原认知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第三层创设画室内任何一个物体的长度。
给学生一个机会,去感受、实践缩小的比例尺的作用,深入体会比例尺的意义。
第四层创设画眼镜螺丝长度这一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亲自实践放大的比例尺,感受到比例尺不仅可以把大的物体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到图纸上,还可以把小的物体按照一定比例放大画到图纸上。
这一层的设计。
我最为欣赏。
以往的教学,教师在放大的比例尺的时候,只是告知学生还有这样的一种比例尺。
但是告知的东西远那不如学生自己亲身感受,体会的深、记住率高。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美国教育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
学生在学习同一个知识时,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两周后的记住率是不尽相同的。
具体如下:通过这项研究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才深刻。
而关老师的这节课,恰恰体现了这种理念。
让学生在做中学,实践中感悟、提升。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爱学、乐学,学而不厌。
虽然,看似花了这么长时间让学生去画是浪费了时间,但是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是非常值得的。
这充分体现了关老师是一个睿智的老师,她很懂得“舍得”之道。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教学的小细节。
当一个孩子是横着用纸画得图时,教师在贴她的图时,特意问了一句:“孩子,你不介意我横着贴吧?”学生马上回答“不介意!”这一问一答,在课堂中显得是那么的和谐。
比例尺评课稿【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比例尺评课稿
《比例尺》案例式评课
课题:比例尺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
(一)创设情境,增强体验
1、出示邮票:你能同样大小的把它画在图纸上吗?
2、教室的长是9米,你能同样长的画在图纸上吗?更大一些呢?
3、在什幺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评议】挖掘知识的生活原型和适当创设探究内容的情景,激起探寻真
知的强烈欲望。
(二)点拨引领,探究感知
1、比例尺1:100是什幺意思?指导观察、思考、理解,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2、指导求比例尺的方法。
3、指导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算出笑笑卧室的面积和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4、指导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5、引导观察、比较,归纳比例尺的特点。
6、区别比较线段比例尺、扩大比例尺。
【评议】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努力去建立图上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创
造性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比例尺进行多种意义的建构。
在量、比、算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比例尺的产生、形成、深化的三个层次。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比例尺观评课报告

比例尺观评课报告前言在本周的比例尺观评课上,我学习到了很多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和技巧,也深刻意识到了在制作地图或其他相关图表时,比例尺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文将对比例尺观评课做一个详细的报告。
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简单来讲,就是地图上图形的真实距离与地球表面相应距离之间的比率。
它通常是一个单位长度的几何形状,例如线或条形,呈现在地图的符号图例或指南针上面。
比例尺可以被表示为三种不同的方式:数值比例尺、图形比例尺和语言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通常以标准单位中图形上的度量单元数来表示。
比如,一英寸长的线可以代表一千英尺,这就是 1:12,000 的比例尺。
图形比例尺就是把比例尺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一个长短不等的线条。
语言比例尺则是用简单易懂的文字来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一英里代表二英尺”。
比例尺的作用比例尺是制作地图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比例尺,地图将会是毫无意义的。
比例尺的主要作用如下:•提供准确的地图大小和形状。
•提供地图上各个地区距离的准确度量。
•使地图上的实际物体与地图上的图像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
实践演练在课堂上,我们首先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比例尺。
老师让我们使用比例尺制图工具生成一个具有1:10,000 比例尺的地图,并对其进行相关评估。
在这个练习中,我们使用了一条铁路,将地图分成了等大小的正方形。
我们按照比例尺在正方形内部画出了连接铁路的道路和道铁路,然后进行了评估。
接下来,我们开始着手制作一个真实的比例尺模板,并运用它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地图。
为了使这张地图作为真实数据的替代,我们使用真实的数据,并按比例转化成实际大小和形状。
在制作地图时,我们注意到比例尺中使用的度量单位对于地图上其他元素(如商店、公园等)的位置和标注非常重要。
比如,在英国的地图上,读者体验最好的度量单位是缩放比例;而在美国的地图上,则是使用英里。
结论通过对比例尺观评课的学习和实践,在我看来,比例尺对于制作地图和其他相关图表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尺评课稿
《比例尺》案例式评课
课题:比例尺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
(一)创设情境,增强体验
1、出示邮票:你能同样大小的把它画在图纸上吗?
2、教室的长是9米,你能同样长的画在图纸上吗?更大一些呢?
3、在什幺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评议】挖掘知识的生活原型和适当创设探究内容的情景,激起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二)点拨引领,探究感知
1、比例尺1:100是什幺意思?指导观察、思考、理解,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2、指导求比例尺的方法。
3、指导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算出笑笑卧室的面积和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指导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5、引导观察、比较,归纳比例尺的特点。
6、区别比较线段比例尺、扩大比例尺。
【评议】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努力去建立图上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比例尺进行多种意义的建构。
在量、比、算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比例尺的产生、形成、深化的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