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管理理论各流派观点及简要评述
古典管理理论简介

(2)、儒家对组织的独到认识 “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日:分。 分何以能行?日:义。”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无穷的欲望和要求,有 了欲望而不能满足,则人就会去追求。追求而 没有一定的限度,则会引起争夺。一争夺就会 引起混乱,一混乱就会导致天下贫穷。国家的 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地局面,就要制定礼 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 们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资 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们 的欲望而用尽。
1、儒家 我们可以把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几个方 面来看: 首先是管什么?儒家回答是“治人“ 其次是谁来管? 儒家回答是“劳心者治 人“ 最后是怎样管?儒家回答是“和为贵“
(1)、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可以 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 的核心。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 而展开的。而人性的改造主要通过自身 的修养来完成。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工业革命与管理 (1)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内战后又传到 美国。在这一过程中 ,机械的力量迅速取代了人力, 并且使工厂中制造的产品更加经济。 例:英国第一个工厂,1718,约翰贝隆 英国的工业革命过程基本包括了三个方面 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 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 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工厂制度对管理 提出了客观要求:劳资双方相互对垒;管理人才极度 缺乏;工人技能要求的提高) (2)亚当斯密及其劳动分工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日趋复杂;同时,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企业由特殊的雇佣人员——经理、厂长、领班进行管理,这就迫切需要职业管理者将过去积累的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其核心代表人物与理论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对工人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所谓标准操作方法,并以此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产量。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科学制定工作定额——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合理用人——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就是说要根据人的能力和天赋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3、推行标准化管理——不能像过去一样依据经验和习惯进行管理;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这样可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并且根据工人完成工作定额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5、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双方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都是有利的;6、主张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相分离——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这样有助于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
除此之外,泰勒还提倡“例外原则”——强调高层管理着应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者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重要事项的决定权和监督权。
泰勒的上述管理制度被后人称之为“泰勒制”,由于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和贡献,因而赢得了“科学管理之父”的历史地位。
自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之后,其后的追随者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扩充和发展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人包括:卡尔·巴思、亨利·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莫里斯·库克等等。
管理学11派简要

企业经济管理十一个学派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
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2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3优点: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
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
管理的原则如同灯塔—样,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
4缺点:不能适用所有组织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
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
二·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1代表人物:斯金纳、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卢因、穆顿等。
2主要观点: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
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3优点:研究的重点只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强调的是行为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行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
4缺点:三.社会系统学派1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2主要观点: 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
《管理学》第2章 古典管理理论

2、学术贡献
四、 法约 尔与 一般 管理 理论
1918~1925. 17年 1900---行政管理论文.矿业学会 1908 论管理一般理论 1916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8~1925 创立管理研究中心 说服政府重视管理 1916.《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文 1929. 日内瓦国际管理学院. 英文.英国 1949. 美国全面接触—法国学习泰罗的学说 1923. 萨特.格里尔 论文 古利克. 厄威克 《论文集》
三、 泰罗 与 科学 管理 理论
人动作分解. ②在集体活动用协调一致代替不一致.搬运生 铁(每天12.5吨到47.4吨)、 ③合作代替个人主义 ④为最大产出而劳动,不应限制产出量 ⑤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从而使工人和企业都取 得最大成就。
4、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
三、 泰罗 与 科学 管理 理论
2、泰罗-研究重点
三、 泰罗 与 科学 管理 理论
(1)提高效率:“磨洋工”问题: 原因 : 原因: ①天性懒惰(先天) ②故意的:人际关系和自我保护A.劳动总 额.B. 缺陷制度.C.师徒相传操作方法 (2)盈余分配与与生产率提高:劳资双 方应关心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3、泰罗-基本观点
①用科学代替经验:"动作研究":第一流工
二、 行为 科学 的 发展
(一)马斯洛(Maslow )需求层次 一 马斯洛( 理论。 理论。 理论要点 1、人是有需求的 , 只有尚未满足的 、 人是有需求的, 需求才能影响行为。 需求才能影响行为。 2、 需求是有层次的,一种需求得到 、 需求是有层次的, 满足,会出现另一种满足。 满足,会出现另一种满足。
五、 韦伯 与 “理 想官 僚组 织理 论”
1、生平简介
1883 . 施 特 拉 斯 堡 服 兵 役 , 在 施 特 拉 斯 堡 大 学 上 课.姨夫与姨妈.赫尔曼施姆加滕、史学家.大 学教授、自由主义者的.批判俾斯麦与其父保守 主义对立。 1889.师从施密特,完成博士论文《中世纪商业企业 史——源于意大利城市的家庭工业联合体的无限 商业公司的连带责任原则及专财产的发展》 1891.-柏林大学讲师,1892. 副教授. 1893. 结婚 玛 丽安施尼策 1897.与父亲争吵、其父因此去世,患精神病~神经 官能症.在欧美旅行4年. 1902. 赴海德堡大学任教. 1904起至去世期》著作许多,涉及社会学、政治学、 经济学、宗教学、法学、哲学
管理学理论 古典学派

甘特Henry L.Gantt 1861-1919
1880 年霍普金斯大学毕业
, 1887 结识泰勒,科学管 理的倡导者之一 主要贡献: 方法
理念
甘特图Gantt Chart P205
著作
在所有管理问题中,人是最重要的 因素 企业应以服务为最终目的
《劳动工资与利润》1910; 《工业领导》1916 《工作的组织》1919 150多篇论文
• 建立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对操作者 实行外部监督 • 计划:
时间/动作研究,定额/标准研究,监控
• 执行:
由工长负责执行,不得自行变动
实行职能工长制
•管理工作分工 •每个管理者只负责和承担一项具体的
管理职能,分别向操作发号施令
•没能执行 •职能部门的化雏形
6实行例外制原则
大型组织的高级管理者要把日常事 务授权给下级管理,自己只保留对 例外事务的决定和监督处理权
产生的背景
•东方铁路公司听证会
泰靳生评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年
生于费城富有的律师之家 ,中学毕业 , 进哈佛大学(法律系) 因眼疾缀学; •1875年 18岁进一家小机械厂当徒 工; •1878年 转入费城米德互尔钢厂当 机械工人,因工作努力,先后任车 间管理,小组长,工长,技师制图 主任,总工程师。共 19 年,业余时 间学习,获得机械工程学士 •1898年 受雇伯利恒钢铁公司,从 事管理研究; •1901年后 咨询、写作、演讲、宣 传他的科学管理 •1911年 出版《科学管理原理》 •1915年去世。
方法,是管理当局的首要职责,因 此要做到:
4 差别计件制付酬
•差别计件制工资
=产量*定额工资*定额完成率
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

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大致如下:(一)管理过程学派。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
这个学派把它的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下7条基本信念的基础上:(1)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性上很好地加以剖析。
(2)可以从管理经验中总结出一些基本道理或规律。
这些就是管理原理。
它们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起一种说明和启示的作用。
(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开展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在实际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4)这些原理只要还没有被证明为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
(5)就像医学和工程学那样,管理是一种可以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6)即使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背离了管理原理而造成损失,但管理学中的原理,如同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 --样,仍然是可靠的。
(7)尽管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但管理理论并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包括进来才能起一种科学基础或理论基础的作用。
(二)人际关系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60年代的人类行为学派演变来的。
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
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三)群体行为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
古典管理理论浅析

二、古典管理组织理论浅析
1、概念
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 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古典组织理论又叫 ‚传统的组织理论‛。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 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2、流派
古典组织理论主要可分为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 和官僚制理论三种学派。
四、从经典到卓越
2、从经典到卓越
(1)我国古典管理实例
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 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 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 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 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战国时期著名的‚商 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 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 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 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 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 ‚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
图1 古典管理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概况
2、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认为:①科学管 理中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效率。 ②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和 研究工时与标准化 。③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④设臵计划层,实行职 能工长制。⑤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 原则。⑥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 命‛。
各阶段管理学代表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各阶段管理学代表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协调人际关系、“利”“义”、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者素质二、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1.劳动分工的观点: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二)巴贝奇的管理思想1.对分工的作用做出更全面的解释2.设计了一种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制度(三)欧文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罗伯特.欧文,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最早注意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提出在工厂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学派观点: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二)组织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国的享利·法约尔。
学派观点: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经营六活动、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三)“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柏林大学教授马克斯.韦伯。
学派观点:1 权威的基础权威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
但韦伯认为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的组织形式的基础。
2“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征1.有明确的劳动分工2.建立等级体系3.对员工的严格选拔和任用4.对管理人员管理的明确规定四、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1、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有效的领导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2、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关于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产生的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管理理论各流派观点及简要评述
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学习。
古典管理理论经历了早期的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巴贝奇,以及后期的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阶段。
今天我论述的重点是后期的代表者及其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勒,他在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主要内容是:1.工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2.把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作业的环境标准化;3.实行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实行职能工长制;5.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泰罗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转变为科学,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使企业部分人开始专业化生产,使管理理论的创立有了实践基础。
当然,仅重视技术而忽略人群社会因素导致泰罗未能解决公司的管理和经营问题,因而具有局限性。
二、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是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在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阐述的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研究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因而,他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和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通过对管理的五个基本原则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使管理理论更具一般性和实践性,但有时缺乏灵活性导致实际操作者无法完全遵守。
三、官僚集权制
官僚制理论是由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马克斯·韦伯于20世纪初提出的。
韦伯在官僚集权理论中所提出的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照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官僚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它作为一种理性的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它迎合并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
一方面,官僚制满足了工业大生产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复杂化的需要。
另一方面,它以非人格化、制度化的特征而得到科学理性时代的文化认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当然,官僚组织自身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官僚制的人性假设基础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一些原则太过于刻板,不利于组织灵活应对当今动态的环境;忽略了正式组合中存在的非正式组合。
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是了实践的不断深入的源泉,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又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