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礼仪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写信礼仪

写信的礼仪想想看,在你朋友的信箱中,有多久没有接到你写去的信了?赶快写封信给他个惊喜吧!在他们塞满广告宣传单的信箱中,他们一定十分高兴找到一封你亲笔写的信的。
如何写信?一封私人的信件必须用手来写,而不是用脚来写。
尽量将字体写得整齐漂亮一点。
尽量不要写错别字。
将标点符号和重音节标示清楚,尽量不要涂涂改改。
当然,一封充满感情但错误百出的信,会比一封工整无误但毫无感情的冷冰冰的信,更能使收信人感到愉快。
如何选用信纸?最好选择白色的信纸来写信,尽量不要拿有条纹或有方格,甚至沾有油墨的信纸来写信。
注意:如果你是要写信给一位部长,请用部长专用的公文纸来写;如果你是要写信给一位屠夫,那就要用屠夫平常所使用的纸张来写。
关于墨水请选择蓝色或者是黑色的墨水,红色的墨水大部分都是老师所使用的。
除非是写信给一些熟识的朋友,否则不要使用其他五颜六色的墨水。
关于信封的注意要点信封必须搭配你所使用的信纸。
信封上面必须注明,收信者到底是先生、女士还是小姐。
姓名绝对不能写颠倒。
如果收信人有两位以上,必须先写先生的名字,然后再写女士的名字,例如:菲利浦先生茱莉女士如果是写信给一对结了婚的夫妻时,必须先写出丈夫的姓氏,例如:菲利浦·杜朋先生女士收关于写信时的其他注意事项:平时写信给朋友时,我们可以用手写的方式。
但是如果是写信给政府行政单位,请你最好使用电脑来写。
请在西式信纸的右上方写上日期。
不要在信纸的最上方一行便开始书写,请在信封上方的1/3高处开始书写。
信件内文的一开头,请不要写:“我拿起这支笔来……”(如果你这样写,对方会怀疑你下次是否会拿砌石用的榔头来写信)信纸的左右两旁必须留出空白。
左右两旁空白处不可以写字。
如果信纸上面有涂改脏污的痕迹,请最好换一张新的信纸。
关于内文书写的注意事项:当你写一封信时,必须注意应有的格式和用语。
在一开头的称谓格式之后,加上一个逗点;信的尾未,则要加上一句礼貌的问候语。
一开头的称谓格式和末尾的问候语,必须得体地配合运用。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请 指正|请 指教|请 指示
请 教正|此致 敬礼…… 对晚辈 望 努力学习|祝你 进步|祝 工作好
祝 愉快|祝 幸福|祝 近安|祝 健康……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 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 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 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 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 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 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 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 来代替。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 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 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 做略具菲酌。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0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5交写卷、底重保电。要护气管设装设线备置备4敷高动调、设中作试电技资,高气术料并中课3中试且资件、包卷拒料中管含试绝试调路线验动卷试敷槽方作技设、案,术技管以来术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中国书信的正确格式摘要:一、书信的历史与演变1.古代书信的起源2.书信格式的演变二、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1.信头2.称呼3.正文:书信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沟通方式,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如今的电子邮件,书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礼仪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书信的正确格式及礼仪规范。
一、书信的历史与演变书信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随后发展成文字书写。
在古代,书信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如用词要尊敬、谦辞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信格式逐渐简化,但仍保留了基本的礼仪规范。
二、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结尾敬词、署名和日期。
信头是信件的开头,应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
称呼要正式礼貌,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称呼。
正文是信件的核心内容,书写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结尾敬词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如“敬礼”、“致敬”等。
署名位于信件右下角,包括写信人姓名和身份。
日期位于署名下方,格式为“年/月/日”。
三、书信中的礼仪规范在书信中,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在称呼和正文中要使用尊敬的用词,如“尊敬的”、“敬爱的”等。
其次,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适当使用谦辞,如“拙见”、“浅见”等。
此外,还要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汇,保持书信的正式氛围。
四、书信格式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书信格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家书、商业书信和邀请函等。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书写时要表现出关爱和关心。
商业书信要注意措辞得体,展示公司的专业形象。
邀请函则要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使收信人一目了然。
总之,掌握正确的书信格式和礼仪规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沟通,展示良好的文化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虽然电子邮件等新型沟通方式日益普及,但书信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书信是一种正式的书面沟通方式,其格式通常包括信头、称呼、正文、结尾和署名等部分。
以下是一份通用的中国书信格式,其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会因场合而有所不同:
1. 信头:
-发信人姓名(通常在信纸的右上角)。
-住址(可以选择性地包括)。
-日期(通常写在信头的左上角,日期格式可以是"年月日"或"月日年")。
2. 称呼:
-亲密或熟悉的关系可以使用亲切的称呼,如亲爱的、敬爱的等。
-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书信通常使用尊敬的称呼,如尊敬的、敬启者等。
3. 正文:
-信件正文部分,主要内容应简明扼要,结构清晰。
-分段,每个段落表达一个主题或观点。
4. 结尾:
-结尾部分可以表达感谢、问候或期望。
-例如:"在您的指导下,我必将更加努力工作。
"、"期待您的回信"等。
5. 署名:
-发信人在结尾下方签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需要,可以在名字下方附上职务或身份。
6. 附件:
-如果有附件,可以在信末注明,如:"附件:简历一份"。
7. 信封:
-信封上写清楚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发信人的姓名、地址。
-如果有特殊要求,如挂号信、特快专递等,也需要在信封上注明。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通用的书信格式,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信件的性质、双方关系以及书写的场合而有所不同。
在正式场合,例如商务信函、求职信等,建议参考相关的书信写作规范和礼仪。
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的差异

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的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变得尤为重要。
在书信交流方面,中国和国外存在一些差异,包括书信格式、称呼方式、语气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的差异。
中国和国外在书信格式上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的书信格式通常是左上方写发信人的姓名,右上方写收信人的姓名,中间写日期,然后是称呼和正文。
而在国外,尤其是英语国家,书信格式一般以发信人的地址、日期、称呼和正文的顺序排列。
此外,在书信结尾的敬语部分,中国传统的书信通常是以“此致”、“敬礼”等结束,而国外通常使用“Yours sincerely”、“Best regards”等作为书信结尾。
称呼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书信中,通常会使用较为熟悉的称呼方式,如“亲爱的”、“尊敬的”等。
而在国外,称呼方式较为正式,一般使用“Dear”作为称呼,后面紧跟收信人的姓氏或职位。
此外,国外书信中的称呼通常不会出现“亲爱的”等亲密称呼,而是更加注重职业和正式的称呼。
第三,书信语气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的书信通常注重客套和礼貌,使用较多的敬语和客气用语。
而国外书信中,语气相对较为直接和简洁,注重表达主题和目的。
在商务书信中,国外通常更加注重简洁和明确的表达,而中国传统的商务书信则更注重客套和礼貌。
在书信交流中,文化背景和习俗也会影响到书信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中国人在书信中通常会表达许多祝福和问候,如“祝您身体健康”、“请多保重”等。
而在国外,书信通常更加注重表达感谢和道歉,如“感谢您的关注”、“对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深感抱歉”。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和习俗。
尽管存在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的差异已经逐渐减少。
在书信交流中,双方应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在书信中适度地融入对方的习俗和礼仪。
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双方的交流和理解,也体现了对对方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存在一些差异,包括书信格式、称呼方式、语气等方面。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
文/彭林
一、书信中的平和阙
“平”和“阙”是传统书信中最常用的格式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来看一封儿子致父母的家信:
父母亲大人膝下,谨禀者:男
离家后,一路顺利,平安
抵达学校,可纾
廑念。
惟思
双亲年齿渐高,男在千里之
外,有缺孺子之职。
伏望
训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务,
或有以补乃兄之过。
王阿
姨家已去看望过,家中老
幼平安,嘱笔问好。
专此
谨禀,恭请
福安。
男某某谨禀某月某日
这封信有一些很特殊的现象。
首先是只有第一行“父母亲大人膝下”顶格书写,后面的文字大多没有写到头就另起一行再写,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但凡在书信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他们的行为时,为了表示尊敬,要在格式上有所变化。
第一行顶格书写,比以下各行文字都高出一格,这称为“双抬”。
在信的正文当中,凡是提及高祖、曾祖、祖、双亲,或者“慈颜”、“尊体”、“起居”、“桑梓”、“坟垄”等与之相关的字样时,要遵循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叫“平抬”,就是另起一行,与上一行的开头齐平着书写;在上面所例举的这封信件中,凡涉及父母亲的词语如“廑念(犹言挂念)”、“双亲”、“训令”、“福安”等,都采取了平抬的方式。
另一种叫“挪抬”,遇到上述词语时,就空一格书写,以表示敬意。
至迟在唐代,“平抬”和“挪抬”的形式就已经出现,敦煌文书中将“平抬”称为“平”,“挪抬”称为“阙”。
近代以后,传统书信中“平抬”的方式逐渐减少,“挪抬”则依然普遍使用,今日港澳台地区写信时还时时可以见到用“抬”的方式。
二、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书信的正文结束后,不能直接落款,而要先写祝愿语,好比两人见了面,行将分别之际要互道珍重。
由于辈份、性别、职业的差别,祝愿词也有比较严格的区别,比较常用的有:
用于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敬叩○禔安。
用于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用于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诲安。
用于平辈:顺祝○时绥。
即问○近安。
敬祝○春祺。
用于同学:即颂○文祺。
顺颂○台安。
恭候○刻安。
用于女性:敬颂○绣安。
即祝○壼安。
恭请○懿安。
祝愿词的主题,是希望对方幸福、平安。
上面列举的祝愿词中的“禔”、“祉”、“祺”等都是福的同义词;“绥”也是平安的意思。
明白于此,就可以视需要选择、搭配使用,并且可以交替使用,避免一成不变。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祝愿词切不可混淆对方的身份,如“绣安”、“壼安”、“懿安”是专用于女性的祝愿词,如果用到男性身上,就令人忍俊不禁了。
此外,祝愿词中的某些字比较古奥,要弄清楚字义之后再使用,例如“壼(音kun )”字的本义是指宫中的道路,引申为后妃居住的地方,后来借用为对女性的尊称。
“壼”字的字形与茶壶的“壶”字很相像,有人不察于此,将“壼安”写成“壶安”,就成笑柄了。
旧式书信在落款上也有讲究,除了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可以直书己名之外,一般需要在自己的名字之前注明身份,如“儿”、“女”、“学生”、“私淑”等。
这样还不够,还要根据彼此关系缀上“启禀词”,例如: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叩”是叩首,就是平常说的磕头,这是日常礼仪书面化的表现。
磕头的礼节早已废止,但在书信中也还见使用,这不过是借以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罢了,不必过于拘泥字义。
师长对晚辈,可以用“某某字”、“某某示”、“某某白”、“某某谕”表示。
三、信封用语
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材料,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简”、“尺牍”等。
如今书信用的材料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但某些早期书简的专门用语还残留在我们的语汇中,只是大家不一定清楚。
把树木锯成段,然后再剖成薄片,用来书写信函,这样的木板称为“牍”。
信写好后,为了保密,要用另一块木板覆盖在上面,这块覆盖在上面的木板称为“检”,相当于今天的信封的表面。
在检上书写收件人的姓名、地址,称为“署”。
然后用绳子将牍和检一并捆扎、再打上结,称为“缄”,“缄”的本义是封扎信件的绳子,我们如今用浆糊、胶水来粘信封,但还是习惯在信封上写“某某人缄”,就是古意的孓遗。
如果是用竹简写信,简的枚数较多,就盛在布帛做的囊中,囊口用绳子收扎。
出于保密的考虑,在绳子的打结处要用泥封住,这种泥称为“封泥”。
为了防止有人拆封,还要在封泥上面加盖印章作为凭记。
信封的书写,同样要体现出对收信人的敬意。
收信人只要不是晚辈,一般都应该用尊称,此外,后面还要附缀表示尊敬的动词,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方式:
其一,在收信人姓名、称谓之后用“俯启”、“赐启”一类的用语。
“启”是开启的意思。
“俯启”,有显示对方高大、自己卑微,对方必须俯下身子来接信的意思。
“赐启”,是请对方赏光、恩赐启封。
其二,使用“某某先生将命”之类的用语。
古人每每用“陛下”、“殿下”之类的词语来表示不敢与对方平起平坐,而只能与对方站在丹陛、大殿之下的执事者对话,请他们传话。
类似的意思表现在信封上,就有了“将命”等用语。
“将命”,是指古代士大夫家中为主人传话的人。
在信封上写收信人的将命收,是表示不敢让对方直接收信,而只能将信交由传话者转呈,这是一种自谦的表达方式。
其三,写成“某某先生茶童收”、“某某先生书童收”等,意思也是一样。
写信者明知对方并没有将命、茶童、书童之类的仆人,如此书写,一是要借此表示敬意,二是可以为书信增添一些雅趣。
顺便说一句,明信片没有信封,不需要封缄,对方也不需要开启,如果再用“缄”和“启”等字样就有画蛇添足之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