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礼仪及用语

合集下载

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 (2)

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 (2)

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称呼,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席、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虽然只几个字,但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祝愿、钦敬,也有不可忽视的礼仪作用。

祝颂语有格式上的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

祝颂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句式,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也可以另辟蹊径,即景生情,以更能表示出对收信人的良好祝愿。

如对尊长,可写“敬请大安”“恭请平安”;给平辈的信,则用“顺颂时祺”,春天可写“敬颂春安”,逢年可写“即请平安”“此请平安”,平时用“敬颂时绥”之类;按对方职业可选用不同的祝颂语,对学界可选用“敬请学安”“撰安”“编安”“文祺”“教安”“会安”;对政界可选用“恭请钧安”“勋安”;对商界可选用“敬请筹安”“筹绥”“商安”“财祺”等。

笺文的最后,要署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弟子”“受业”;给用人单位领导写信,可写“求职者”或“您未来的部下”。

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的礼貌敬词,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叩上”“敬亲”“叩禀”“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

依时令不同,对任何人都可以用:敬请春安、即颂春祺、并颂春禧、顺侯夏祺、此颂暑安、即侯夏安、即清秋安、顺颂秋祺、并请秋安、敬颂冬绥、此请炉安、即请冬安。

中国书信礼仪中的问候祝颂语。

现在的人也很少用笔写信了,即使写信或者写电子邮件也很少使用这些文言词了,一般也就是“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祝贺语。

书信礼仪——落笔有礼见真情

书信礼仪——落笔有礼见真情

书信文/彭林一、书信中的平和阙“平”和“阙”是传统书信中最常用的格式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来看一封儿子致父母的家信:父母亲大人膝下,谨禀者:男离家后,一路顺利,平安抵达学校,可纾廑念。

惟思双亲年齿渐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职。

伏望训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务,或有以补乃兄之过。

王阿姨家已去看望过,家中老幼平安,嘱笔问好。

专此谨禀,恭请福安。

男某某谨禀某月某日这封信有一些很特殊的现象。

首先是只有第一行“父母亲大人膝下”顶格书写,后面的文字大多没有写到头就另起一行再写,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但凡在书信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他们的行为时,为了表示尊敬,要在格式上有所变化。

第一行顶格书写,比以下各行文字都高出一格,这称为“双抬”。

在信的正文当中,凡是提及高祖、曾祖、祖、双亲,或者“慈颜”、“尊体”、“起居”、“桑梓”、“坟垄”等与之相关的字样时,要遵循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叫“平抬”,就是另起一行,与上一行的开头齐平着书写;在上面所例举的这封信件中,凡涉及父母亲的词语如“廑念(犹言挂念)”、“双亲”、“训令”、“福安”等,都采取了平抬的方式。

另一种叫“挪抬”,遇到上述词语时,就空一格书写,以表示敬意。

至迟在唐代,“平抬”和“挪抬”的形式就已经出现,敦煌文书中将“平抬”称为“平”,“挪抬”称为“阙”。

近代以后,传统书信中“平抬”的方式逐渐减少,“挪抬”则依然普遍使用,今日港澳台地区写信时还时时可以见到用“抬”的方式。

二、祝愿语及署名敬词书信的正文结束后,不能直接落款,而要先写祝愿语,好比两人见了面,行将分别之际要互道珍重。

由于辈份、性别、职业的差别,祝愿词也有比较严格的区别,比较常用的有:用于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敬叩○禔安。

用于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用于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诲安。

用于平辈:顺祝○时绥。

即问○近安。

敬祝○春祺。

用于同学:即颂○文祺。

书信礼貌文雅用语

书信礼貌文雅用语

书信礼貌文雅用语--书信、电子邮件、短信、留言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用语更显得重要。

Nb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思慕用语: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古人信札语

古人信札语

古人信札语
古人信札语是指在古代书信中常用的礼貌用语和表达方式。

这些用语和方式体现了古代人的礼仪和文化修养,也体现了他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尊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人信札语:
1.启事某某先生/女士: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礼貌,同时说明写信的目的。

2.顷接大教,感佩无已:表示收到对方的来信,并深感其教诲之恩,感激之
情溢于言表。

3.顷间所怀,顷间所念:表示对对方的思念和关心,同时表达自己内心的感
受。

4.顷闻某某善状,欣慰无已:表示听到对方的好消息,感到非常高兴和欣
慰。

5.顷闻某某欠安,悬念无已:表示听到对方身体不适的消息,非常担心和挂
念。

6.谨此奉复,并颂时祺:表示回复对方的来信,并祝愿对方身体健康、平安
幸福。

7.敬祝康健,并候近祉:表示祝愿对方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并询问对方的
近况。

8.顷间所怀,聊书数语,以寄相思:表示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
念和关心。

这些古人信札语体现了古代人的礼仪和文化修养,也展现了他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尊重。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传统的书信方式,但是这些用语和表达方式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书信文雅礼貌用语

书信文雅礼貌用语

书信文雅礼貌用语篇一:书信文雅礼貌用语书信文雅礼貌用语一、开头提称语二、祝颂问安语三、信中用语:一)开头语颁来手示,诵悉一切。

承赐教言,十分感激。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大函细读,尊意俱悉。

得书之喜,喜不自胜。

大札拜读,敬佩之至。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兹蒙惠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二)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三)思念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故园代切,梦寐神驰。

海天相望,思念切切。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心路咫尺,灵犀相通。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四)自述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五)致歉语久未通函,甚歉。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抱歉之情,莫可言表。

久未请安,深以为歉。

未能践约,抱歉良深。

满腔歉意,寤寐难安。

六)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七)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八)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书信的格式及写法优秀12篇

书信的格式及写法优秀12篇

书信的格式及写法优秀12篇1、“尊敬的:”或“亲爱的,:”(顶格写,别忘了冒号)2、(空二格)先向对方问好长辈的话:“您好!”;平辈的话“你好!”熟稔的话:“好久不见了!”之类的3、正文有事说事儿,没事儿闲扯,反正随你写了,每段段首也要空两格。

4、结尾格式:“此致(空几格写)敬礼”(另起一行,要顶格写)5、写信人署名(靠右)写信日期(靠右)内容实例:尊敬的XXX:您(你)好正文……(略)此致敬礼!(上两行也可写成:祝身体健康!)写信人名字或昵称写信的日期亲爱的赵老师:你好!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在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对你的印象是,你一定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可是在相处下来的日子里,我知道了你是一个在教学方面是一丝不苟的人,却在课堂外是一个非常孩子气的人。

赵老师我对你的教学方法觉得很满意,可是如果你在上课能把题目讲得更让人理解一些,那上课一定会更有趣,更深动。

赵老师,我是一个对英语很感兴趣的人,我对英语的喜欢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老师也让我参加过许多活动,可是在这个暑假里,你让我知道了英语成绩好,也不一定什么都懂了,我还有很多要学。

你的教学态度从给我们讲试卷开始,我就知道了你是一个好老师,对同学负责。

赵老师,我相信如果你成为一名教师,一定是同学们的好老师,因为你的高度负责,因为你和其他的同学很处得来。

当我知道老师喜欢的和我喜欢的东西一样时,心里很激动,因为周围的同学很少会喜欢黑色和红色,因为他们觉得红色太艳,黑色太阴郁了,所以当我知道老师也喜欢时有点高兴。

希望以后如果有缘再能见面。

祝:身体健康,天天开心!亲爱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您那熟悉的身影。

您把许多的爱都给了我,然而您却自己过着平凡的生活,并没有得到一丝的爱。

记的我九岁的时候,我从外面打棒球回来,我就感觉像到了太阳一样热似的,热的受不了。

就洗起了冷水澡,我刚洗完,您就回来了,说道:“哎呀,今天我们小虎真不简单,自己动手洗澡了。

书信礼仪用语

书信礼仪用语

书信礼仪用语亲爱的朋友们:咱中国人啊,那可是最讲究礼仪的啦!而书信礼仪,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闪闪发光呢!你想想看,当你收到一封书写规范、用词恰当、饱含真情的书信时,那心里是不是暖暖的呀?就好像冬日里的暖阳照在身上一样舒服。

写信的时候,称呼可不能马虎。

对长辈得尊敬,用“您”那是必须的呀!要是给朋友写信,那可以亲昵一点,叫个小名啥的,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可别小看这称呼,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彼此心灵的大门呢。

正文部分呢,那可得好好琢磨。

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晰。

就跟咱说话一样,得有条有理的,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把自己想说的事儿,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要是能加点幽默的话语,那就更好啦,读起来多有意思呀!比如说,你写自己遇到的一件搞笑的事儿,让对方也跟着乐一乐,这多好呀!还有啊,用词要恰当。

别弄些生僻的词儿,让人看了犯迷糊。

咱就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就像妈妈做的家常菜,虽然普通,但是最能温暖人心。

再说说结尾吧。

那也是很有讲究的哟!祝福的话可不能少,什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天天开心”,虽然常见,但是很实用呀!让人感觉到你的关心和美好祝愿。

写信的时候,字迹也得工整。

你想想,要是写得龙飞凤舞的,别人认都认不出来,那多尴尬呀!就像一个人蓬头垢面地出门,多不好看呀!书信礼仪就像是一座桥,连接着你和我,让我们的情感能够顺畅地交流。

它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呀!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让书信成为传递温暖和爱的使者。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重视书信礼仪吧!把我们的情感通过书信传递给对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关爱。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愿我们都能成为书信礼仪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让这份美好永远传承下去!祝大家都能写出情意满满的书信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礼仪及用语书信用语集粹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启事用语用于称谓语的下面:谨启者、敬复者。

这都是比较客气的。

用于较庄重和尊敬的场合:迳启者、迳复者。

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

思慕用语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

上述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

问候语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

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

近况如何?至以为念!病体谅已康复?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祝福语诸事顺遂,贵体康泰。

欣慰语高兴得很,欣慰无已。

不胜欣慰,无任欢忻。

抱歉语抱歉之至。

歉疚殊深。

至感不安、惭愧得很。

请求语倘蒙照拂,铭感无已。

如承俯允,无任感荷。

尚乞原谅,至希查照。

至祈召收,即请哂纳。

请给予批评和指教。

务请没法。

访谒语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

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

邀约语兹有要事面谈,务请拨冗来舍一叙为荷!星期日有闲,尚祈至敝处一谈。

定于某日某时在某地召开××会议,务祈准时出席为荷!馈赠语谨具聘仪,略申微忱。

附上薄仪,聊表微意。

薄具菲仪,用伸贺忱。

附奉某物,藉壮行色。

盼祷语无任盼祷。

是所至盼。

不胜企望。

接信语刻接手教,敬悉一切。

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请即答复,勿再延宕。

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

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上述仅作参考,如用在恰到好处,就会避免俗套,为书信润色。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考妣:指父母,一般情况,在生叫父母,死后叫考妣。

泰山、泰水:旧时对岳父、岳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家兄、舍妹:对自已兄妹的雅称。

令郎:旧时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东床:旧时对女婿的雅称。

内室、内人、拙荆:旧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夫婿、郎君:良人: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佳偶。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妇女称巾帼、红袖。

男子称须眉。

老师旧时称恩师、先生、夫子。

学生旧时称门生、受业。

学校旧时泛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对自已旧时的称愚、鄙人、晚生。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

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

同辈加“亡”字,如亡妻、亡妹。

书信用语--------------------------------------------------------------------------------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1)书信的格式和用语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人们相互通信来往,一向注重格式和用语。

通信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目前已不太用了。

但和一些老先生的来往书信还是十分讲究的。

分行是在信中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一到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签、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等。

现时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也都未尝不可。

当你写好信以后,应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即问近好”、“敬颂钧安”、“敬祝健康”,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棋”、“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仁候明教”、“盼中赐教”、“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结尾语要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

按书信用语的不同用意,可分以下类别:开头语喜接来函,不胜欢慰。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棒读惠书,欣慰无量。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

顷接手教,敬悉一切。

接奉大札,敬悉种切。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渴望殊深。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情别怀,今犹耿耿。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心路咫尺,瞻言甚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鸿雁传书,千里咫尺。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尚远,不能聚首。

转托文墨,时通消息。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近况若何,念念。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

久疏问候,多多见谅。

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

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末晤,系念殊殷。

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喜接诲教,真解蒙矣。

谨蒙诲语,用祛尘惑。

顷读惠书,如闻金玉良言。

蒙惠书并赐大着,拜服之至。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春雨霏霏,思绪绵绵,近况如何?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怕!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