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礼仪

合集下载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写信礼仪

写信礼仪

写信的礼仪想想看,在你朋友的信箱中,有多久没有接到你写去的信了?赶快写封信给他个惊喜吧!在他们塞满广告宣传单的信箱中,他们一定十分高兴找到一封你亲笔写的信的。

如何写信?一封私人的信件必须用手来写,而不是用脚来写。

尽量将字体写得整齐漂亮一点。

尽量不要写错别字。

将标点符号和重音节标示清楚,尽量不要涂涂改改。

当然,一封充满感情但错误百出的信,会比一封工整无误但毫无感情的冷冰冰的信,更能使收信人感到愉快。

如何选用信纸?最好选择白色的信纸来写信,尽量不要拿有条纹或有方格,甚至沾有油墨的信纸来写信。

注意:如果你是要写信给一位部长,请用部长专用的公文纸来写;如果你是要写信给一位屠夫,那就要用屠夫平常所使用的纸张来写。

关于墨水请选择蓝色或者是黑色的墨水,红色的墨水大部分都是老师所使用的。

除非是写信给一些熟识的朋友,否则不要使用其他五颜六色的墨水。

关于信封的注意要点信封必须搭配你所使用的信纸。

信封上面必须注明,收信者到底是先生、女士还是小姐。

姓名绝对不能写颠倒。

如果收信人有两位以上,必须先写先生的名字,然后再写女士的名字,例如:菲利浦先生茱莉女士如果是写信给一对结了婚的夫妻时,必须先写出丈夫的姓氏,例如:菲利浦·杜朋先生女士收关于写信时的其他注意事项:平时写信给朋友时,我们可以用手写的方式。

但是如果是写信给政府行政单位,请你最好使用电脑来写。

请在西式信纸的右上方写上日期。

不要在信纸的最上方一行便开始书写,请在信封上方的1/3高处开始书写。

信件内文的一开头,请不要写:“我拿起这支笔来……”(如果你这样写,对方会怀疑你下次是否会拿砌石用的榔头来写信)信纸的左右两旁必须留出空白。

左右两旁空白处不可以写字。

如果信纸上面有涂改脏污的痕迹,请最好换一张新的信纸。

关于内文书写的注意事项:当你写一封信时,必须注意应有的格式和用语。

在一开头的称谓格式之后,加上一个逗点;信的尾未,则要加上一句礼貌的问候语。

一开头的称谓格式和末尾的问候语,必须得体地配合运用。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请 指正|请 指教|请 指示
请 教正|此致 敬礼…… 对晚辈 望 努力学习|祝你 进步|祝 工作好
祝 愉快|祝 幸福|祝 近安|祝 健康……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 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 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 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 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 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 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 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 来代替。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 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 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 做略具菲酌。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0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5交写卷、底重保电。要护气管设装设线备置备4敷高动调、设中作试电技资,高气术料并中课3中试且资件、包卷拒料中管含试绝试调路线验动卷试敷槽方作技设、案,术技管以来术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中国书信的正确格式摘要:一、书信的历史与演变1.古代书信的起源2.书信格式的演变二、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1.信头2.称呼3.正文:书信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沟通方式,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如今的电子邮件,书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礼仪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书信的正确格式及礼仪规范。

一、书信的历史与演变书信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随后发展成文字书写。

在古代,书信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如用词要尊敬、谦辞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信格式逐渐简化,但仍保留了基本的礼仪规范。

二、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结尾敬词、署名和日期。

信头是信件的开头,应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

称呼要正式礼貌,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称呼。

正文是信件的核心内容,书写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结尾敬词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如“敬礼”、“致敬”等。

署名位于信件右下角,包括写信人姓名和身份。

日期位于署名下方,格式为“年/月/日”。

三、书信中的礼仪规范在书信中,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在称呼和正文中要使用尊敬的用词,如“尊敬的”、“敬爱的”等。

其次,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适当使用谦辞,如“拙见”、“浅见”等。

此外,还要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汇,保持书信的正式氛围。

四、书信格式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书信格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家书、商业书信和邀请函等。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书写时要表现出关爱和关心。

商业书信要注意措辞得体,展示公司的专业形象。

邀请函则要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使收信人一目了然。

总之,掌握正确的书信格式和礼仪规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沟通,展示良好的文化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虽然电子邮件等新型沟通方式日益普及,但书信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书信是一种正式的书面沟通方式,其格式通常包括信头、称呼、正文、结尾和署名等部分。

以下是一份通用的中国书信格式,其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会因场合而有所不同:
1. 信头:
-发信人姓名(通常在信纸的右上角)。

-住址(可以选择性地包括)。

-日期(通常写在信头的左上角,日期格式可以是"年月日"或"月日年")。

2. 称呼:
-亲密或熟悉的关系可以使用亲切的称呼,如亲爱的、敬爱的等。

-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书信通常使用尊敬的称呼,如尊敬的、敬启者等。

3. 正文:
-信件正文部分,主要内容应简明扼要,结构清晰。

-分段,每个段落表达一个主题或观点。

4. 结尾:
-结尾部分可以表达感谢、问候或期望。

-例如:"在您的指导下,我必将更加努力工作。

"、"期待您的回信"等。

5. 署名:
-发信人在结尾下方签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需要,可以在名字下方附上职务或身份。

6. 附件:
-如果有附件,可以在信末注明,如:"附件:简历一份"。

7. 信封:
-信封上写清楚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发信人的姓名、地址。

-如果有特殊要求,如挂号信、特快专递等,也需要在信封上注明。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通用的书信格式,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信件的性质、双方关系以及书写的场合而有所不同。

在正式场合,例如商务信函、求职信等,建议参考相关的书信写作规范和礼仪。

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的差异

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的差异

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的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变得尤为重要。

在书信交流方面,中国和国外存在一些差异,包括书信格式、称呼方式、语气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的差异。

中国和国外在书信格式上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的书信格式通常是左上方写发信人的姓名,右上方写收信人的姓名,中间写日期,然后是称呼和正文。

而在国外,尤其是英语国家,书信格式一般以发信人的地址、日期、称呼和正文的顺序排列。

此外,在书信结尾的敬语部分,中国传统的书信通常是以“此致”、“敬礼”等结束,而国外通常使用“Yours sincerely”、“Best regards”等作为书信结尾。

称呼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书信中,通常会使用较为熟悉的称呼方式,如“亲爱的”、“尊敬的”等。

而在国外,称呼方式较为正式,一般使用“Dear”作为称呼,后面紧跟收信人的姓氏或职位。

此外,国外书信中的称呼通常不会出现“亲爱的”等亲密称呼,而是更加注重职业和正式的称呼。

第三,书信语气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的书信通常注重客套和礼貌,使用较多的敬语和客气用语。

而国外书信中,语气相对较为直接和简洁,注重表达主题和目的。

在商务书信中,国外通常更加注重简洁和明确的表达,而中国传统的商务书信则更注重客套和礼貌。

在书信交流中,文化背景和习俗也会影响到书信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中国人在书信中通常会表达许多祝福和问候,如“祝您身体健康”、“请多保重”等。

而在国外,书信通常更加注重表达感谢和道歉,如“感谢您的关注”、“对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深感抱歉”。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和习俗。

尽管存在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的差异已经逐渐减少。

在书信交流中,双方应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在书信中适度地融入对方的习俗和礼仪。

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双方的交流和理解,也体现了对对方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中国和国外在书信礼仪上存在一些差异,包括书信格式、称呼方式、语气等方面。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论第一章书信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第一节书信简述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二、书信的构成书信由笺文积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

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

封文是写给邮递人员看的,使邮递人员知道信从哪里来,寄往哪里去;万一投递找不到收信人,还能将信退给寄信人。

完整的书信应该是笺文封文俱全,并且将笺文装入写好封文的信封内,然后将口封好付寄的。

三、书信的写法书信虽然是一种个人性很强的运用文,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可概括为以下二点:(—)必须合乎规范书信写作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格式的规范,二是书信语言的礼仪规范,这两种规范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乱子,闹笑话。

(二)言之有物,通情达理“信”字本身含有信任之义,这要求书信不论写给谁看,所述之事都要实在,所表之情都要率真,所讲之理都要通达。

第二节书信笺文的写作一、信笺的款式现在通常使用的信笺有横竖两种款式。

竖式信笺,又称中式信笺,是我国传统的信笺款式。

竖式信笺的选用有日渐减少的趋势,尤其是青少年中,已很少使用,但是在年长者的书信往来中还常常使用,在港、台等地区及海外侨胞的中文书信中,竖式信笺仍使用很普遍。

横式信笺,又称“西式”信签,是今天常用的款式。

二、笺文的结构及其写作规范笺文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谈话,既然是谈话,就要先向谈话对象打招呼,打招呼要讲礼貌;接着要说两句对对方表示尊重成亲爱的话;接下来要有几句应酬语自然地引出谈话的正题;再接下来才是正文;正文完了之后,还要说上几句结束谈话的应酬语;然后向受信人报自称并署名;最后写明谈话的时间。

就总体来讲,笺文的结构如下表所示:1.对儿女称名不称字号;称学生可称字,也可称名或号。

2.对尊亲不称名号,直写表示关系的称呼,有的在称呼下加尊词“大人”。

3.对尊长以称字号为敬,字号下加书职位、称呼或尊词。

2.关于公职位称谓的选用公职位,即在社会(包括国家机关,社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企业公司等)中的职务、职称、地位。

如主席、总理、部长、局长、校长、主任、经理、董事、会长、秘书长、理事等等。

如果受信人有过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职衔),甚至同时身兼数职,这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称呼。

选择的原则是视书信内容与受信人的哪个职位关系密切。

如受信人从前是寄信人的老师,现在当了局长,而寄信人的书信重点叙师生情意,那么这封信的称谓就应以表示师生关系为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人的社交礼仪十分重视师生、同学、同乡等早年的情谊,民间习俗无论对方职位、境遇有何变迁均以早年交情为重点,如上例中的受信人虽然是局长,但因为曾经有过师生关系,写信人哪怕是公事,选用“老师”作为公职称谓的习俗依然十分流行。

3.关于私关系称谓的选用所谓私关系的称谓,即表示发信人与受信人之间在家族、亲戚、世交领域内相互关系的称呼。

如祖父母、曾祖父母、父母亲、叔、伯、兄、弟、姐、妹、姑、舅、姨、岳父母、内兄、内弟、外祖父母、世伯、世侄等。

对上述这些称呼选用的原则有二:一是确切表示受信人与发信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合于习俗,令受信人感到自然、亲切。

Sxfw002家族关系称谓表2、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3、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Sxfw003亲戚关系称谓1.世交中的平辈人,如果交情比较深,则称吾兄(或某某兄)、吾姊(或某某姊)、某弟、某姊更为亲近;2.世交中的叔伯之分,视双方父母年龄大小而定。

4.关于尊词的选用尊词是表示发信人对受信人的尊敬之情而附加的称谓词语,它在表示发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方面不表示很实在的内容,主要表示对受信人尊敬的感情和态度。

以前贯用的尊词如“大人”等,国内现在很少用了,一般直呼表示关系的称谓即可。

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台、港、澳和海外华人中,传统用法依然流行。

现在常用的尊词有“同志”、“先生”、“女士”、“吾兄”、“仁兄”等等。

尤其是“先生”,用得极为普遍,弹性极大,对没有适当称呼的受信人,用“先生”称呼他,一般不会错。

“吾兄”、“仁兄”普遍用于对平辈的尊称。

关于称谓的知识与选用的学问,不仅在书信中需要,在其他礼仪性的应用写作中都需要。

对于重人伦、讲名分的中国人来讲,称谓之说是一个不小的文化系统,上表家族关系称谓表、亲戚关系称谓、师友世交关系称谓可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人伦间各种关系的称人和自称。

(二)提称语提称语是用来提高称谓的语词。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Sxfw005书信中请察阅敬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

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恕不详叙,望早日面谈”等等。

结尾应酬语的写作原则与开头应酬语同,须从正文内容引出,要简捷自然,不落俗套。

一般来讲,从书信中心内容自然引出的结尾应酬语就比较活泼和谐。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

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我国传统的信函书札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很多,并且人们还在根据书信内容的需要不断创新。

Sxfw010传统结尾应酬用语书信中说完正事之后,向对方表示问候与祝颂,皆属礼貌之举。

常见的问候祝颂语有很多,现代的如“向您全家问好”、“祝身体健康”、“祝你进步”、“祝你成功”等等。

传统的如给长辈写信用“敬请×安”或“敬颂崇棋”;如果给平辈写信,一般则用“即请大安”、“顺颂时棋”,假如给晚辈写信,只用“即颂”、“顺问”即可。

Sxfw011传统请安用语1.直系尊亲给子孙写信时不署名,只写“祖父示”、“父(母)字”即可;2.给家族中或其他关系中特别亲近的人写信时署名但不写姓,只写名或字,如“男伟”、“女儿迎峰”、“挚友洪东”、“愚兄晓林”等;3.其余关系用全姓名,如“学生林涛”、“同学赵白帆”等。

关于礼告敬辞,如“学生赵白帆敬启”、“男伟叩”、“鲁迅启上”等,这些便是自称、署名、礼告敬辞三者联用的形式,其中的“敬启”、“叩”、“启上”等,即所谓礼告敬辞,也叫做“末启辞”。

礼告敬辞的使用应切合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

时间是书信写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按常规,都把写信的时间写在最后,在礼告敬辞之下;如果省略掉礼告敬辞,则时间便写在署名之下。

Sxfw012传统礼告用语①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②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附候语的写作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补述语,即信写毕之后又要补充说明的话语。

补述语一般用“又及:”、“又启:”加以提示。

补述语不宜过长。

Sxfw013传统信札附带问候用语三、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避免俗话套话态度端正,立意诚恳,述实在之事,多肺腑之言,少虚饰,勿卖弄。

(二)措辞得体准确把握双方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运用称谓及各种礼貌语言,语气要合乎身分,语言风格要适应对象特点。

(三)注意书写形式抬头是在行文中对言及的人、事、物表示尊敬的一种书写形式。

常用的抬头形式有两种,即平抬与挪抬。

平抬,即在行文过程中,遇有须表示尊敬的词语抬至与各行开头齐平的位置另行接写。

但行文中平抬过多,往往造成笺文形式上的零乱感,所以人们又创造了挪抬的形式。

挪抬,即将要表示尊敬的词语,在原行中与上文空一格写。

在行文中,对抬头的处理应酌情而定,其使用原则有二:一是看有无必要,二是照顾笺文的整齐美观。

一般说来抬头不宜过多,要避免一行中有两次以上的挪抬;平抬更应尽力减少,平抬过多,没有几行写到底,笺文显得头重脚轻,令人觉得虚浮。

侧书,是用来表示谦逊的一种书写形式,在书信行文中,凡写到自称或与自称有关的事物时,想表示提及这些内容时的谦逊态度,则将有关这些内容的词语做侧书处理。

侧书即不正书,以表不敢居正之意,竖行的侧书写在行中右侧,字略小于上下文字;横行的侧书写在行间的上侧,字略小于前后文字。

侧书的几点注意事项:(1)首侧余不侧。

(2)生侧死不侧。

我国有“亡者为大”的礼俗,按身分地位位应该侧书的人,如果已经死亡,则不再侧书;(3)人名不分落两行。

现代书信已经不大注重这些,诸君自斟。

第三节书信封文的写作所谓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

封文的项目如下:(1)受信人的地址(包括住址或服务机关、学校、厂、店等及其邮政编码)。

(2)受信人的姓名。

(3)发信人的地址、姓名。

如果托人带信,还要在信封上书写托带语和拜托词。

一、信封款式的选用及写作我国目前通用的信封有两种款式:一种是竖式(又称“中式”),另一种是横式(又称“西式”)。

竖式信封封文内容分为左、中、右三路,右路写受信人地址,中路写受信人姓名,左路写发信人的地址、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