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餐桌礼仪

合集下载

谈中国的饮食礼仪5篇

谈中国的饮食礼仪5篇

谈中国的饮食礼仪第1篇饮食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中国饮食文化很丰富,中国人热情好客,很讲究餐饮礼仪。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中国的饮食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一般使用圆桌,面对门的位置一般是主座,主人一般坐在主座,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2.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则主宾坐在主座上,主人坐于主宾右手边;3.一般等长者先坐定后,才开始入座,从座位的左边入座;4.不要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地方;5.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和主要客人。

宴会的菜谱要做到丰俭搭配、主次分明。

应特别照顾主宾的饮食习惯。

同时,酒水、香烟、水果要备齐。

正规的宴席上菜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手碟——冷碟——热炒——大菜(含头菜、二汤、荤素大菜、甜点与座汤)——饭点——茶果1.必须等到人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3.看准自己要取的食物,再动筷子,尽量不要碰到其他食物;4.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让自己的吃相看上去不那么急切,直接把菜肴放入自己的嘴中是不礼貌的;5.吃饭时,应端起饭碗,用饭碗贴紧自己的嘴巴,用筷子把米饭推入口中;6.多吃靠近自己面前的菜,尽量少吃离自己远的菜;7.夹菜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

8. 喝汤不要发出声响,用汤勺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等凉了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

饮食礼仪在中国饮食文化里,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

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

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

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

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

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中国是一个讲究餐桌礼仪的国家,餐桌礼仪是中国餐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

1.尊重主人和长辈在中国,餐桌上一般有主人和来宾之分。

主人通常坐在餐桌一端,而来宾则坐在主人两旁。

餐桌礼仪的第一条就是要对主人和长辈表示尊重。

当主人和长辈举杯时,要起立向他们碰杯。

同时,在用餐过程中要注意主人和长辈的需求,并尽量避免比他们先吃或先喝。

2.吃饭要安静在中国餐桌上,吃饭时要保持安静。

不应该发出吵闹声,不应该大声讲话或嘲笑他人。

尽量避免在用餐过程中产生嘈杂声音,以避免影响其他人的用餐体验。

3.不玩手机现代社会中,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中国餐桌上,玩手机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当与他人共进餐时,应将手机静音或关闭,并将其放在一旁。

这样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也更好地与周围人进行交流。

4.不挑食在中国餐桌上,挑食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应该尽量尝试各种食物,尊重主人和年长者的劳动,在食物品尝之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即使对其中一种食物不感兴趣,也不应该公然表示厌恶。

5.小心使用筷子筷子是中国餐桌上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时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使用筷子时应注意自己的动作要轻柔,不要发出嘈杂声音。

其次,用筷子夹取食物时不要过分用力,以免食物滑落或杂乱地碰撞到其他食物。

最后,用完筷子后要将其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插入食物中间或垂直放置在碗中。

6.尊重席间文化中国餐桌上有许多席间文化需要遵守。

例如,不能夹起两根筷子像插在地面上的蜡烛一样放置;不能用筷子直接指着别人;不能通过击杯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等等。

尊重这些席间文化可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并体现出自身的教养。

总之,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人们不仅享受美味佳肴,更注重人际关系和交流。

通过遵循这些基本礼仪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中国餐桌文化,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和好客。

中餐餐桌礼仪

中餐餐桌礼仪

中餐餐桌礼仪中餐作为中国国粹,餐桌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中餐餐桌礼仪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方面。

正确的餐桌礼仪能够突显一个人的修养,也能体现出一个人对饮食文化的尊重。

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中餐餐桌礼仪的几个方面。

一、就餐前的准备就餐前的准备是餐桌礼仪的第一道关卡。

在就餐前,需要准备好用餐工具和餐具,包括筷子、勺子、碗、盘、杯子等。

1.使用餐具前,一定要洗手,保持餐具的清洁卫生。

2.在用餐时,特别是就餐后半段,不要被食物油汁沾到的汁水弄脏餐具和筷子,避免影响其他人的用餐体验。

3.在就餐前,要讲究坐姿,坐直腰板,双脚放平,避免翘脚把人脚呈现出来,给别人留下不雅印象。

二、就餐方式1.使用筷子进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插着筷子在食物中,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2.吃食物的时候,不要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不要大声说话或者是拍手叫喊,将声音保持在合适的音量。

3.不要一口喝光杯子里的饮料,除非是干杯或是敬酒等特殊礼仪。

三、就餐习惯1.不应浪费食物,应该根据个人的吃饭能力来点菜。

同时,要尽量少剩余食物,保护环境,也是对于粮食的尊重。

2.女性在就餐时应该穿着端庄,避免穿着暴露或过于花哨的衣服;男性则应穿着得体,不宜着体恤或短袖等。

四、交谈礼仪就餐时的交流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交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礼仪:1、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这是失礼的行为。

2、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要一直盯着食物看,眼神要时刻绷紧,保持注视着对方的状态。

3、尽量避免嘴吃东西的时候说话,也不应该嘴里含着食物说话。

4、在用餐时,应注意不要说一些不雅的话,以免影响其他人的用餐心情。

五、结束礼仪一顿美好的用餐过后,也是需要结束进行礼仪的:1、清理餐桌上剩余的食物,切断会影响到其他用餐人的情况,也不应该把餐巾纸乱扔。

2、离开餐桌之前,需要和其他用餐者告别道别,这是尊重他人的一种体现。

总而言之,在中餐的餐桌礼仪上,我们要讲究的是举止优雅,不张扬,不放纵。

餐桌礼仪 餐桌的礼仪10篇

餐桌礼仪 餐桌的礼仪10篇

餐桌礼仪餐桌的礼仪10篇在中国,当谈到正式的晚餐或宴会时,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沉默帮助大家收集的10篇餐桌礼仪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的餐桌礼仪篇一涮菜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直接影响到菜品成熟之后的口感,我们作为吃货不能因为心急菜都没有煮熟就下肚了,小心很容易拉肚子哦。

一些即食类的菜品只需要在锅里浮起来就能吃,煮太久反而失去了原味哦。

但是类似于千层肚、毛肚之类的菜品,涮菜的时间需要一个很好的把控,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太短了没办法涮熟,时间太长了肉质又会受到影响,正确的时间大概把控在十多秒就差不多了哦。

各类肉食荤菜吃不停,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涮好一锅菜品然后放进碗里慢慢品尝,这样能够品味出更多不一样的气氛哦。

像牛肉之类的菜品控制在1分钟之内,不然很容易使得菜品的口感变老,煮得稍微软一点口感会更好哦,如果喜欢劲道一点口感的牛肉也可以时间更短点,这样煮出来的口感也更加鲜嫩可口。

煮火锅还要注意素菜的时间一定要稍微长一点才好,像豆腐白菜一类的如果时间不够长很不容易煮熟,生的素菜吃起来口感实在太差了,小伙伴们一定要小心避雷呀。

但是像虾类菌菇类的食物至少要煮五分钟才能彻底杀菌,如果没有煮熟很容易引起肠胃的不舒适,不能因为一时的畅快而忽略了安全健康问题哦。

吃火锅对聚餐的小伙伴们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千万要注意卫生和礼貌哦,认真吃饭少说话,嗓门也不能太大,自己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多多尊重别人哦。

餐桌礼仪文化篇二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

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

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较佳。

如果在家里,较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

中国的餐桌礼仪及规矩

中国的餐桌礼仪及规矩

中国的餐桌礼仪和规矩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就座次:宴会上,主宾通常坐在主位,其他客人按照身份和地位就座。

座位通常按照长幼或官职高低排列,女性通常坐在男性旁边。

手部动作:用餐时,尽量使用筷子,而不是用手抓食物。

不宜将筷子插在米饭或其他食物中立起来,也不宜用筷子敲碗或碟子。

用餐顺序:一般按照菜肴的重要程度和口味的轻重来安排用餐顺序。

通常会先上汤或清淡的菜肴,然后是荤菜和主菜,最后是甜点或水果。

尊重长辈:在餐桌上,尊重长辈是很重要的。

年幼或地位较低的人应等待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先开始用餐,不应在长辈开始用餐前开始吃。

碗筷使用:用餐时要注意不要发出过多的声响,不要嘴巴含有食物时说话。

用完碗筷后,可以将筷子横放在碗或碟子上,表示用餐结束。

谢绝礼仪:如果不想吃某种食物或者已经吃饱了,可以委婉地谢绝,但要注意用语和表达方式,以免伤害到主人或其他人的感情。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11、入座,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点菜、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当然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再来一点餐后甜品,最后上水果。

在点菜时还应该顾忌到客人的口味。

3、进餐,先请客人,长辈动筷。

吃饭喝汤时声音小一些,不要打扰到同桌人。

特别是有的人吃饭喜欢吧唧嘴,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

4、进食有骨头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响同桌的胃口、最好是用手把骨头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夹菜、为客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筷,卫生又礼貌。

6、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得“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原则。

7、敬酒、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中国的餐桌礼仪2饭桌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现代饭桌礼仪: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6篇)

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6篇)

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6篇)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通用6篇)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篇1一、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对门口的为上座,一般是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安排)。

二、进餐时,先请客人中长者动筷子。

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喜欢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

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

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

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分为入座礼仪和进餐礼仪,入座时要请客人先入席,然后请长者入席,而且要从椅子的左边就坐,并且进餐过程中,不能发出其它声音,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就餐完毕后,不要在餐桌前剔牙。

中国有哪些餐桌礼仪
1、入座礼仪
中国餐桌上有入座的礼仪。

宴请宾客时,要请客人先入席,然后请长辈入席,自己最后入席,而且在入席时,要从椅子的左边就坐,如果就餐位置靠近门口,则对着门口的位置为上座。

2、进餐礼仪
进餐的过程中,要等餐桌上的长辈动筷子后,才能夹菜吃饭,而且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不能越过他人夹菜,并且就餐时不能发出其它的响声,如果要为他人布菜,最好使用公筷。

3、注意事项
注意就餐完毕后,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需要使用餐巾或者手挡住嘴巴,而且在离席时,要向主人家表达感谢,并邀请对方到自己家中做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

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中国餐桌礼仪,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饮食所以合欢也。

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

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

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

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一、入座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

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

注意事项:
①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将客人安排在接近上菜的位置。

②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

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③ 如果是较大的宴会,一般都设主席,客人不可贸然入座,入座是应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与自己的相对应。

④ 入席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应遵从其安排。

二、进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菜,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上菜时,可将其先行上桌。

有时冷菜之后,可接着上四种热菜,但热菜多数被省略。

当客人落坐开始就餐后,餐厅员工即可通知厨房作好出菜准备,待到冷菜
剩下1/3左右时,餐厅员工即可送上第一道热菜。

当前一道菜快吃完时,餐厅员工就要将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过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现菜肴空缺的情况,让客人在桌旁干坐,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尴尬,也容易使
客人在饮过酒后,没有菜可供及时下酒,导致易醉。

2、用餐
出席正规的中餐宴时,在开席前餐厅会为每一位顾客送上一条湿巾,这是用来擦手的。

而后送上的第二条湿巾,可用来擦手或嘴,但不能用于擦汗或擦拭其它部位。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时,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

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饭,要端起饭碗贴着唇,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端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是以谈生意为主,或者以联络感情为主,还是单纯的吃饭。

如果是为了谈生意,那么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任务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联络感情,那就要注意气氛的调节,活跃气氛;如果是纯吃饭,就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品尝菜
肴上即可。

注意事项:
① 餐厅员工给客人提供服务时,一般要以第一主人作为中心,从宴席的左面位置上菜,撤盘时从宴席的右侧位置。

第一道热菜应放在第一主人和主宾的前面,没有吃完的菜则移向副主人一边,后面菜可遵循同样的原则。

上菜或撤盘时,都不应当在第一主人或主宾的身边操作,以免影响主客之间的就餐和交谈。

② 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即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

而应当将鸡头与鸭头朝右边放置。

上整鱼时,由于鱼腹的刺较少,肉味鲜美腴嫩,所以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对着主宾,表示对主宾的尊重。

③ 要将食物送入口中,不可伸舌去迎食物。

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
④ 注意交谈,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且不可只顾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或谈些荒诞离奇的事而引人不悦。

⑤ 用过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签等应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⑥ 宗教的饮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猪肉,若宾客中有回族人,那么主人在点菜是就应回避有关菜肴。

同时,处于健康或地方饮食偏好的原因,宾客对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应当有所顾及。

⑦ 在使用筷子时切勿一边交谈,一边挥舞筷子;筷子插在饭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三、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

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
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离退席时,一定要向主人说明、致歉后方可离席,但切勿与其长聊,因其还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应你而对其他人失礼。

正始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可结束。

此时,一般先由主人示意宾客,请其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

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

注意事项:
① 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学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避免。

四、餐桌上的茶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在中国夺得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我国历来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但凡来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在中餐中如果没有茶就称不上正式了。

在中餐正式开始前,主人可为已到的宾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时要注意客人对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询问客人的喜好,但也要考虑到自己储备的茶的品种,因此在询问客人意见时,最好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以免出现尴尬情况。

上茶时由奉茶之人可看出宾客的尊贵程度,因此主人应把握好尺度。

上茶时,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且长幼有序,切不可随意妄为。

第一杯茶不宜斟地过满,以八分满为宜,且水温不宜过烫,以免烫伤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主人或服务员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况。

在茶被喝掉半
杯之后即可续杯,但要注意客随主便。

不宜再三为客人斟茶,一再劝人用茶,却无其他话可讲,意味着送客,因此在续杯时要注意。

作为宾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时应礼貌地双手捧接,并道谢,无论茶符合自己
的要求与否。

如若不喝茶,则应事先表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过高的要求。

喝茶时要认真品味,以示对主人地感谢及尊敬。

注意事项:
① 茶具要清洁
② 尽量不要用一只手上茶,且双手奉茶时,切勿将手搭在茶杯杯口,更不能浸入水中。

③ 从客人的左侧为其上茶,放置茶杯在客人右手附近,尽量不要打扰到客人④ 与人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可在谈话告一段落之后,喝茶润喉,否则会显
得不专心,甚至打断交流。

五、餐桌上的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酒论英雄无酒不成席,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酒神精神至人境界的象征。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束缚,宣泄其创造力提供了重要途径,酒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

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剂,是润滑剂,酒也是一种社交。

在酒桌上,我们往往能看到敬酒、劝酒的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活动,也是一门学问。

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

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

敬酒应由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