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教学讲义
政治学原理讲义

政治学原理讲义1~10章全一、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二、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
“善”可以分成多种:有个人之善,家庭和村落之善,还有集体(城邦或国家)之善。
研究个人之善的学问是伦理学;研究家庭或村落之善的是经济学;而研究集体或国家之善的是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
根据他的观点,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群体)生活。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和安排才算不失为公平合理,即所谓“正义”?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它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持。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1)政治从业人员:社会需要职业政治家。
这样的政治家具有现代的政治理念,开放的胸襟和不断接受新知的能力,有引导国家不断进步的使命感和抱负,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领导大众的智慧。
这样的政治家需要了解政治分析的原理,更需要掌握政治操作的原理;他不仅需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正义”,而且还需要懂得如何实现“政治正义”。
(2)政治学从业人员:社会也需要专业的政治学家。
这样的政治学家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阐释和发展政治理念,推动关于政治的知识的进步,引导全社会深化政治认知,并能就实际的政策提供分析研究的成果。
政治学讲义 教案 第五章 政治权力

第五章政治权力权力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字眼,它象阳光、空气一样真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似乎无时无处都能体察到权力的存在。
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在那种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行为能带有强制力地影响、支配另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活动中,就表明权力的存在。
权力似乎是很神秘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无形的。
它象精灵一样控制着社会各个领域。
诚如一位智者所描述的:“它是一种使人产生神秘感的东西,人们虽然看不到权力的实际形象,但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又都感到它的存在。
”权力作为一种充满魔力的社会现象,它从来就是这样既“神秘”,又“普及”。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政治与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斗争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政治的基础,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运转的动力;如果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如果说经济生活的媒介是货币的话,那么,政治生活的媒介则是政治权力。
货币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样,政治权力也是政治学中的基本概念。
政治权力使各种各样的政治行为主体卷入政治。
整个政治过程就是围绕政治权力的获得、巩固、行使、终结和再获得、巩固、行使的斗争和运转过程。
因此,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不能不研究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概述一、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一)权力的含义要准确了解政治权力的内涵,首先必须从权力入手,作一些分析考察。
“权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可以说有多少人研究过权力,就有多少关于权力的定义。
再加上“权力”一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权力的认识更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权力” 在汉语中简称“权”。
从我国古代书籍来看,“权”有不同的用法。
一是当名词使用,如《广雅·释器》中说:“锤谓之权。
”锤是古时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我国现存最早的锤是战国的秦权和楚权,多为铜质或铁质。
春秋战国时,“权”被引申和扩展。
获得了新的含义,成为常用字。
在这一时期,“权”字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当作动词使用。
政治学讲义

第一章政治●政治概念的各种表述: 1)政治是一种伦理道德2)政治是一种神秘的力量3)政治是一种权利现象4)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P2-5)●政治的定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人类政治主体在公共领域的各种活动,是公共权力主体对国家和政治的统治以及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强制分配。
(P11)第二章政治学与政治科学●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基本特点:(P29)A.范式多样B.注重逻辑C.强调建制D.侧重法理E.学科界限分明中国古代由于学科的分化程度比较低,学科界限模糊,政治学与哲学、伦理学浑然一体,政治学始终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研究的范式单一,注重世事,注重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与社会、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倾向和浓厚的“经世致用”的倾向,而比较疏于对国家权力、体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
强调布政,比较注意人与现实的关系,注意对治国之道及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国战略、施政方针、权力运用、选材用人以及它们与政治哲学范畴的关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体制的合理性问题。
第三章国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P84-87)君主制:专制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共和制:贵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结构形式(P88-90)●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有统一主权的国家(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一个中央政府)●复合制国家:是指由若干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如共和国、邦、州、省)通过某种协议而组合而成的统一的国家或国家联盟(联邦制、邦联制)●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宪法确定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确保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坚持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二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P91-93)1)集权原则2)分权原则3)议行合一原则●现代国家机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P94-97)●中国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军委第四章政府●政府的含义:P101、P102广义的政府:泛指各类国家权力机构,即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的总称。
《政治学课件》PPT课件

02
国家与政权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国家的本质
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 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国家的职能
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主 要是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职能主 要是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 益不受侵犯。
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概念
政权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 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 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 起来的政权机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关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制度,体现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 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特点。
04
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
政治参与的内涵与意义
政治参与的定义
指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参 与政治生活,表达政治意愿,影
响政治决策的行为。
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有 助于增强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 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参与能够缓和社会矛盾,减 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和 谐。
提高政府决策质量
政治参与可以使政府更好地了解 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
性,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
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与途径
政治文化是民族精神 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政治 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着民族的政 治心理、政治情感和政治习惯等, 是民族精神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民族精神对政治文化 具有反作用
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 柱和精神动力,对政治文化的发 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具 有强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其政治 文化也必然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思政学科教学新论讲义

思想政治学科导论1、思想政治学科论的含义:思想政治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专业知识。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学习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方法性。
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5、学习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教学形式:理论讲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研究、教学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教育教学研讨、第一章思政原理论选择题:1、英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学校的德育课是有宗教、社会科学、道德教育组成。
2、法国的德育教育理论:法国始终把培养公民的责任感作为学校研究的课题,德育理念为自由、平等、博爱3、德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德育教育目标:朴素、道德、善良、教育4、中国的德育思想:孔子:仁墨子:兼爱孟子:义5、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的理想是使受教育者达到全面和谐发展。
(2)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德育工作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摆到教育工作的首位。
(4)德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达到的状态。
(5)德育的内容:第一方向性内容第二认知性内容第三有道德规范性内容(6)德育的方式(7)德育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守教学相长的原则,建立有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8)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和方法正确落实的关键6、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7、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8、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规范性功能(对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的规范)、个性化功能、9、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1)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实施者。
许振洲《政治学原理》讲义

目录《政治学理论》教学方案 (1)导言 (3)一、政治的定义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3)二、政治学发展的历史 (5)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9)第一章政治权力 (10)第一节权力关系的特性 (10)第二节政治权力的运用 (13)第三节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15)第二章国家 (16)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16)第二节国家的要素及类别 (18)第三节国家的一般功用 (19)第四节阶级与阶级斗争 (20)第五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21)第六节政治发展 (22)第三章政治体制 (23)第一节政体的分类 (23)第二节主要政体形式各自特点的比较 (24)第四章民主与法制 (25)第一节民主制的发展与实践 (25)第二节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26)第五章自由与权利 (27)第一节自由的涵义与内容 (27)第二节政治自由与人民权利的关系 (28)第三节人权的发展史 (28)第四节政治自由与经济自由 (29)第六章政党与政治组织 (30)第一节政党的定义、起源、类型及政党制度 (30)第二节政党的作用及活动范围 (32)第三节其他政治组织 (33)第七章政治参与 (34)第一节作为参与的选举 (34)第二节选举制的类型及特点 (34)第三节政治参与的其他形式 (34)结论 (34)《政治学理论》教学方案许振洲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员的讲授,使同学们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学术界的已有研究成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及各种形式的讨论,使同学们对政治现象的本质、对它的特性、它的范围、它与其他范畴和领域的关系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做一些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二、教学方式以教员讲授为主,辅以各种形式的讨论。
尤其欢迎、鼓励同学们的随时发言、问难和辩驳,以便激发大家的思想火花、加深大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大家的理论兴趣。
三、考试方式期中测验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80%。
四、教学大纲导言一、政治的定义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二、政治学研究发展的历史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权力关系的特性第二节政治权力的运用第三节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第二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起源第二节国家的要素及类别第三节国家的一般功用第四节阶级与阶级斗争第五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第六节政治发展第三章政治体制第一节政体的分类第二节主要政体形式各自特点的比较第四章民主与法制第一节民主与法制的内容与发展第二节民主与法制的融合第五章自由与权利第一节自由的涵义与内容第二节人权的发展史第三节政治自由与人民权利的关系第六章政党与政治组织第一节政党的定义与类型第二节政党的活动范围及方式第三节其他政治组织第七章政治参与第一节作为参与的选举第二节选举制的类型及特点第三节政治参与的其他形式结论五、参考书目: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2、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4、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93年5、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6、赵宝煦:《政治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7、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商务印书馆,1996年9、拉斯韦尔:《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2年10、伊斯顿:《政治体系》,商务印书馆,1993年11、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2、阿尔蒙德/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13、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4、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15、凯尔森:《国家与法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导言一、政治的定义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何谓政治?法国Littré字典的三种定义:(1)统治/治理国家的科学;(2)治理一个国家及处理与别国关系的艺术;(3)公众事务及政治事件。
政治学原理课件提纲讲义

政治学原理同济大学孙荣课程安排及考试要求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安排54课时,分为17个授课单元。
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采用结构分制,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及平时作业期中考试占30%,书面闭卷考试占70%。
期末考试题型一、单选题(1分×20题,20%)二、多选题(2分×10题,20%)三、判断题(1分×10题,10%)四、简答题(5分×4题,20%)五、论述题(15分×1题,15%)六、案例分析(15分×1题,15%)教学基本要求一、课前预习书本上的相关内容,并阅读课外参考书以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二、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并做好笔记;三、认真阅读课后指定的教学案例,积极地分组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并从中整理出一份较完整的讨论提纲上交;四、运用所学的政治学知识分析中国当前的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并学习和掌握分析研究政治问题的科学方法。
本课程共分八个部分一、导论(重点:政治与政治学);二、政治权力论(重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三、政治利益论(重点:利益共同体);四、政治主体论(重点:政党、国家、政治家);五、政治行为论(重点:政治统治、政治管理与政治参与);六、政治制度论(重点: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研究);七、政治意识论(重点:政治心理、政治文化与政治道德);八、政治发展论(重点: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主要参考书目(一)1、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2、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3、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4、杰弗里·庞顿:《政治学导论》;5、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政策》;6、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7、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8、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主要参考书目(二)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10、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11、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12、罗伯特·达尔:《论民主》;13、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4、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5、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
政治学讲义:名词解释

政治學講義:名詞彙編國家(State)國家是個政治的機制,它確立了主權,並在特定的領土範圍內,享有管轄權,透過一些常設的機構施展其權威。
這些機構具有「公共性」的特性,為社會生活負起責任,它們在公共經費的資助下推動其業務。
於是,國家的周圍有著各式各樣的政府機構,而且國家的影響力尚擴及法院、國營企業、社會安全制度等;國家可視為完整的「政治單元體」。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曾將國家定為:「享有『正當強制力』專用權的機制」。
權威(Authority)權威最為簡單的定義是:「正當性的權力」。
至於權力意指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ability),而權威正是發揮此影響力的權利(right)。
因此,權威是建立在被公認必須遵守的義務上,而不是動輒採取某種形式的強制力或支配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權威是根基於正當性或正確性的權力。
韋伯區分三種類型的權威,它們分別立基於不同的標準,進而建立起他人的順從:(1)傳統型權威是以歷史為基礎;(2)領袖魅力型權威是源自於對某種類型性格的崇拜;(3)合法-理性型權威則是奠基在一系列非個人取向的法規。
權力(Power)從廣泛的意涵來看,權力意指有能力達成某些預期的結果。
權力有時指涉去做某事的「力量」。
這包括了使其生存下去的能力,以及政府促進經濟成長的能力。
然而,在政治學上,權力通常被視為一種關係,亦即影響他人以非其所選擇的方式行事之能力。
果真如此,我們可以指稱此人比他人「擁有權力」。
從較為狹義的角度來看,權力與懲罰或酬賞的能力有關,因此使它更接近於強制力和支配力的意涵,相對於「影響力」的是,權力也可以指涉理性的說服。
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義大利的政客兼作家,他是一位律師的兒子,馬基維利對公共生活的體認,取材自處於政治極端不穩定的佛羅倫斯(Florence)。
他曾任職政府要員,且奉命出使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其他地區。
在經歷一小段牢獄之災以及麥迪西(Medici)家族統治重新掌權之後,馬基維利就致力於寫作生涯,他的重要著作:《君王論》(The Prince),出版於一五三一年,該書深刻地描寫波吉亞(Cesare Borigia)的統治行為,以及在其統治期間的權力鬥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最小獲勝聯合政府
政黨
A 40
All Possible Coalition
Winning Coalition WC
M
Minimal Winning Coalition W C
B 35 任何一者退出都導致聯盟不再獲勝
1. 英國2010年的國會選舉 2. Butler, D. & Kavanagh D. (2002) “The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of 2001”,
NY: Palgrave. Pp. 260-261.
6
總統
制定政府政策
半總統制
總理
國會
行政權二元化
左右共治政府(cohabitation)
例如:德國基民黨;美國民主、共和黨
14
政黨分類
四、使命型/傳教士型政黨(missionary parties)
單一議題政黨(single-issue party):利用選舉進行選民教育
例如:綠黨
五、掮客型政黨(broker parties)
滿足不同顧客需求
15
政黨體系
政黨體系健全與否往往影響政府的穩定運作 政黨向心(centripetal/ center-seeking)或是
例如:美國民主、共和黨
313. 個人狂熱政黨(devotee party)
例如納粹、希特勒、南美強人政治
政黨分類
三、Kirchheimer: 囊括型/普涵型/全民政黨(catch-all party)
Two-Plus Party System的趨勢,希望建立廣大的獲勝聯盟、 代表所有利益
但易加深內部派系衝突
政治學
第二十五講:政黨(二)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Michael G. Roskin, Robert L. Cord, James A. Medeiros, Walter S. Jones (2011).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Pearson。 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例如:後援會、軟錢(soft money)
8
政黨財政
補助款對小黨不利
美國1974年通過Presidential Campaign Fund:納稅者可以 選擇要不要挪3元給候選人,但只有四分之一美國人願意
重要資金來源:政治行動委員會(PACs)、527s
9
政黨分類
政治學者依研究目的而有不同分類 一、意識形態:左右意識形態光譜
黨黨
、
社
11
民 黨
自 保基 由 守民 黨 黨黨 、 工 黨
Right
法 西 斯 式 政 黨
政黨分類
政黨名稱可能誤導:不同國家,基本立場不見得相同
例如:瑞典:中間溫和黨(Moderates)為保守右派政黨
主導組閣:不見得皆由最大黨出面組閣!
除非有憲政慣例,或是規定由元首邀請組閣 例如:瑞典由第二大黨組閣,且為多黨少數聯合政府
1
制定政府政策——議會內閣制
最小獲勝聯合政府(Minimal Winn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William Riker(1920-1993)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alitions (1962)
規模原則(Size Principle): 當聯盟形成時,最有可能形成「最小獲勝聯盟」
12
政黨二分、類Duverger, M. (1951) “Les partis politiques”
1. 群眾政黨(mass party):良好組織吸引大量同樣意識
形態的人 加入,透過收受黨費來籌組黨員訓練、活動
2. 幹部政黨(cadre party):主要以國會黨團為運作骨幹,
並非以 吸收成員為組織運作方式
離心(centrifugal/ center-fleeing)競爭:是否向中間靠攏
例如:德國威瑪共和:離心競爭
16
政黨體系
懸峙/僵局/無多數議會(hung parliament)
英國2010年保守黨和自民黨合作後,保守黨妥協付出的 代價,即是同意將選制改為選擇投票制進行公民投票
17
政黨體系
政黨體系類型:
(一)一黨制(One-Party Systems) (二)支配型(Dominant-party Systems) (三)兩黨制(Two-Party Systems) (四)多黨制(Multiparty Systems) (五)兩點多、兩大多小政黨體系(Two-Plus Party Systems) (六)流動型、未成形政黨體系(Fluid Party System)
L
R
Political Spectrum
歷史:法國大革命時,較想激進改革者多坐議長左邊, 支持保皇、保守的則坐在右邊,溫和派的坐中間
10
政黨分類
19世紀後,左右派主要指:政府在經濟事務上扮演的角色 左派政黨:強調公平正義分配、福利國家 右派政黨:強調市場機制、競爭與機會平等
Left
共社
產會
C 12 MWC: {A B}, {A C}, {B C D}, {B C E}, {A D E}
D
6
E
5
A黨和B黨各有三種最小獲勝聯盟組成的可能
F
2
誰出來組閣?——加上空間理論刪除不可能選項
100 3
E D AC
BF
制定政府政策——議會內閣制
對歐洲國家而言,少數政府並不罕見:聯合政府密特朗任命右派總理席哈克
總統制強調制衡分權,相較而言,行政立法合一的議會 內閣制(parliamentary system)的課責較為明顯、政策推 動較有效率,但這並非絕對
7
政黨財政
金錢在政黨運作過程不可或缺,制度仍待完善
例如:英國2010年競選花費花了一億五千萬美元
透明度(transparency):政黨資金來源透明化
西方聯合內閣政府狀態,可參考:
陳坤森,2000,《聯合內閣理論:內閣制下的多黨競爭》,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 究所博士論文,頁45,圖表2-2:內閣組成的類型(18國,1945~2000)
4
制定政府政策——議會內閣制
英國2010年國會選舉,共有48個政黨參選,其中12個政 黨獲得席次
兩大黨的席次紅利高 英國歷年國會選舉狀況,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