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文件审查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全套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全套文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质量管理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提升品质,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其内部进行周期性的审核工作。
本文将为您介绍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全套文件,以帮助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一、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重要性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旨在发现和纠正存在于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足和问题。
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此外,内部审核还可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参考文件为了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企业在进行内部审核时需参考一系列相关文件。
以下是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参考文件,包括但不限于: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企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手册等,这些文件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内部审核时应对其进行审核,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2.程序文件:包括企业的各项程序文件,如管理评审程序、内部审核程序等,内部审核时应核查这些程序文件是否合规、有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3.工作指导文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工作指导文件,如工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等,内部审核时应核查这些文件是否符合实际操作过程,是否能够对操作人员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4.记录文件: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类记录文件,如质量部门的工作记录、检验记录等,内部审核时应核查这些记录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
5.标准文件:包括企业所适用的各项标准文件,如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内部审核时应核查企业的实际操作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文件的要求,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三、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步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具体步骤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准备工作、文件审核、实地审核、问题汇报和持续改进。
EHS管理体系文件审核

EHS的牛人!牛人在这里!有几位和他们有过交道的???GE中国EHS总监陆慰民GE全球EHS副总裁斯蒂芬·拉姆齐GE医疗全球EHS总监凯伦·克里马斯美国辉瑞公司全球EHS总监Adrian Metcalf先生陶氏化学公司产品安全总监、环境健康及安全亚太区总监彭瑞国博士罗门哈斯亚太地区EHS总监奈威。
亨特先生Mr. Neville Hunter陶氏化学大中华区EHS经理曲文超先生Mr。
Eddie Chu台湾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品质暨环保部经理邱百琴女士Ms。
Doris Chiu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责任关怀/质量管理总监孙维德先生Mr。
Kenny Sun 中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安全环保部处长彭力先生Mr. Peng Li瓦克化学公司安全协调员Mr. Detlev Papenbroock中国石化协会环保办主任周献慧女士Ms。
Zhou Xianhui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安环处处长王绍名先生埃克森美孚化工亚太区EHS顾问Mr. Richard Gillis陶氏化学亚太区产品安全监控经理Ms。
Stewart Hiroko中国民用爆破器材流通协会副理事长韩国庆先生Mr。
Han GuoqingLG化学安全环保部门总监佐佐木幸雄先生Mr. Yukio Sasaki 台湾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品质及环保部经理邱百琴女士Ms. Doris Chiu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经理陈文明先生Mr. Chen Wenming 杜邦全球应急反应准备、计划和训练总监Mr。
Raymond P. BeaudryGeneral Manager,QHSE Affair,Arkema王富才博士Dr. Wang Fucai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责任关怀/质量管理高级经理Mr. Denchi Fujiki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环安部陆春华先生Mr。
Lu ChunhuaEHS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现场审核前,审核组长应组织审核组成员对受审方提交的EHS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背景材料进行审查。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查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查一、背景介绍国军标是全国军民公用的标准体系,它起着规范、引领和推动军民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的作用。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查是对国军标标准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核,以确保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持续改进和提升质量水平。
本次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查旨在全面审查当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改善不足,确保其符合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
二、审查范围本次审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质量目标与政策:核对质量目标是否与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一致,并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
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审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使用情况。
3. 质量管理责任与资源:审查领导对质量管理的承诺、资源投入和人员配备情况。
4. 过程管理:审查各个核心业务流程的管理情况,包括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流程。
5. 客户满意度管理:审查客户满意度管理、投诉处理等相关情况。
6. 不符合品管理:审查不符合品控制情况及相关改进措施。
三、审查过程1. 预审阶段:组织调查,了解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情况、组织结构等,为正式审查做充分准备。
2. 正式审查:按照相关程序要求,对各项审查范围进行逐项审查,发现问题并记录。
3. 问题整改:对发现的问题与不符合进行整改,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国军标要求。
4. 审查报告编制:对本次审查结果进行总结,形成审查报告,并向领导层汇报。
四、审查结果审查结果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给出评价:1.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是否能够持续改进和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
2. 不符合品管理情况:是否及时发现并采取纠正措施。
3. 资源投入和领导责任:领导是否有足够的承诺和支持,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
五、改进措施针对本次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将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和监控,确保改进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改进措施可能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和完善、对关键流程的优化改进等方面。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流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有效的审核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改进流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一般流程和具体步骤。
一、准备阶段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这可以包括审核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等。
其次,确定审核小组的成员。
审核小组应该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进行评估和判断。
最后,制定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应该清晰明确,包括审核的时间表、流程和任务分工等。
二、文件审查在审核开始之前,审核小组需要对企业的文件进行审查。
文件审查是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法规和标准的重要手段。
文件审查可以包括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记录和相关文件等的检查。
通过文件审查,审核小组可以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实地审核做好准备。
三、实地审核实地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核心环节。
实地审核需要审核小组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实地观察,并与企业的员工进行沟通和访谈。
实地审核既可以采取随机采样的方式,也可以选择重点关注的环节进行深入检查。
审核小组需要根据文件审查的结果和标准要求,在实地审核过程中确认企业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四、审核报告审核结束后,审核小组需要根据实地审核的结果撰写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应该客观、准确地记录审核的发现和意见。
在审核报告中,应该明确指出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审核报告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现状,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五、整改和跟踪根据审核报告的建议,企业需要进行整改。
整改包括对不合格的环节进行改进和优化,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跟踪机制,确保整改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跟踪可以通过内部审核、管理回顾会议、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
六、再认证审核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得到持续改进和提升。
质量体系审核范围的三大主要内容

质量体系审核范围的三大主要内容
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通常涵盖三大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
系文件的审核、实际运作的审核以及管理体系的审核。
首先,质量
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是指对组织内部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相
关记录的审核,以确保其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标准。
这包括
对文件的合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以确保其能够有效支
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
其次,实际运作的审核涉及对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运作中的执
行情况进行审核,包括对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过程控制的有效性、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持续改进的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查。
这一部
分的审核旨在确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达到预期的
效果,以及是否能够持续改进和适应变化。
最后,管理体系的审核涉及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情况进
行审查,包括对组织内部的管理责任、资源管理、管理评审以及内
部审核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
这一部分的审核旨在确认质量管理
体系是否得到了组织高层管理的支持和承诺,以及是否能够持续改
进和适应变化。
总之,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涵盖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实际运作的审核以及管理体系的审核三大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审查,可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10管理体系文件评审流程

10管理体系文件评审流程管理体系文件评审是指对组织制定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其能够有效地指导组织运行和管理活动。
管理体系文件评审对于组织的管理体系建设和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10个管理体系文件评审流程的控制点。
1.确定评审目标和范围评审目标是确定评审的具体目的,例如评审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组织要求。
评审范围是确定被评审文件的具体范围,包括文件类型、版本和适用部门。
2.组织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应包括不同部门和职能的代表,确保评审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评审小组应由专家和相关人员组成,他们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
3.制定评审计划评审计划是确定评审的时间安排和程序,并制定评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评审计划还要确定评审文件的分发方式,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得评审文件,并准备相关材料。
4.准备评审材料评审材料包括被评审文件、评审指南、评审记录表等。
评审指南是评审小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文件进行评审的参考,评审记录表用于记录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建议和结论。
5.进行文件初审初审是对文件的整体结构、内容和格式进行评估,确定文件是否符合要求。
初审过程中要注意核对文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对文件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进行标注和记录。
6.开展评审会议评审会议是评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审小组成员在会议上对文件逐条进行讨论和评审。
会议要确保评审小组成员的充分参与,鼓励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7.整理评审意见评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建议应记录在评审记录表中,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评审意见要具体、明确,指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8.编制评审报告评审报告是评审的结论和总结,应包括评审的目的和范围、评审过程、评审意见和建议。
评审报告要详细说明被评审文件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计划。
9.反馈评审结果评审报告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他们能够了解评审结果和改进建议。
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管理体系审核方法1. 简介管理体系是指组织内部对各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方法。
管理体系审核是评估和确认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过程,以确保组织的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体系审核。
2. 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管理体系审核可以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类型。
2.1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由组织内部的审核员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内部审核的目的是评估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内部审核通常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对管理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和专业的知识。
内部审核的步骤包括: - 审核准备:确定审核范围、制定审核计划和准备审核文件。
- 审核执行:进行现场调查、审核文件、记录审核发现,并与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访谈。
- 审核报告:编写审核报告,记录审核过程和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审核跟踪:跟踪审核结果,确保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得到落实。
2.2 外部审核外部审核是由独立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外部审核的目的是对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进行评估,并为组织颁发相应的认证证书。
外部审核通常由经过培训和认证的审核员组成,他们对管理体系标准和审核程序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外部审核的步骤包括: - 审核准备:确定审核范围、制定审核计划和准备审核文件。
- 审核执行:进行现场调查、审核文件、记录审核发现,并与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访谈。
- 审核报告:编写审核报告,记录审核过程和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审核跟踪:跟踪审核结果,确保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改进措施,并进行监督审核。
3. 管理体系审核的步骤不论是内部审核还是外部审核,管理体系审核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审核范围的确定在进行管理体系审核之前,需要确定审核的范围。
审核范围通常包括组织的各个部门、流程和活动,并根据相关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进行划分。
3.2 审核计划的制定制定审核计划是为了安排审核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人员。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报告一、评审目的本次评审的目的是对公司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全面审查,确保体系文件完整、准确,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评审范围本次评审主要涵盖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三、评审对象本次评审涉及的主要评审对象包括各部门的质量管理代表、质量管理员及相关人员。
四、评审过程1.准备阶段:评审前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评审时间、成员组成、评审范围和准备评审表。
2.正式评审:根据评审计划,由评审主持人带领评审小组进行文件逐条评审,对文档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记录。
3.问题解决: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记录在评审表中,并由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和解决。
4.总结报告:评审结束后,评审组将形成评审报告,总结本次评审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评审结果本次评审共发现以下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1.质量手册:部分流程描述不够清晰,建议对关键流程进行补充和完善。
2.程序文件:部分程序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建议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3.作业指导书:存在部分作业指导书与实际操作不符的情况,建议及时更新并重新发布。
六、改进措施1.立即启动对质量手册的修订工作,完善流程描述。
2.增加对程序文件执行情况的监控,建立流程审核机制,确保程序执行到位。
3.定期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查,及时更新并与实际操作进行对照,保持一致性。
七、评审结论本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各部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行动力较高。
通过本次评审,我们相信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是本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的报告,希望各相关部门认真对待评审结果,积极改进,有效落实改进措施,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体系文件审查
一、概述
文件审查的目的是:确定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满足CNAS认可规定的要求。
文件审查通常在实验室内审或管理评审之前进行,目的是使管理层了解管理体系的基本信息和现状,为后续的内部审核或管理评审活动作准备。
文件审查范围包括:质量手册、主要程序文件,以及诸如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检测/校准方法、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正式向客户签发的检测报告/校准证书、检测/校准委托书等其他文件。
文件审查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
(1)充分性要求实验室管理体系结构合理,体系要素(过程)符合CNAS认可准则及
其应用说明的要求;
(2)充分性要求实验室管理体系符合CNAS认可规范文件(例如量值溯源的要求、
能力验证规则的要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要求、认可标志和认可证书的管理规则的要求等等)要求。
(3)对根据CNAS认可准则所选择(识别)的管理体系要素(过程)是否给予了适当
的表述,并根据控制的需要对要素(过程)的细节及要素(过程)之间的关联合相互作用,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展开。
2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根据实验室检测/校准活动范围大小、人员素质高低、人员数量多少、资源配置情况等特点,建立并维护结合实验室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
(1)依据CNAS认可准则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要素剪裁适当,满足实验室
质量管理的需要,满足实验室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要求;
(2)要求文件结构、层次合理,文件之间协调、统一,逻辑关联、接口协调一致;
(3)对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JJF 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如
计量标准考核文件集、ISO 9000)的引用情况,包括母体组织管理文件的引用情况。
3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
(1)体系文件是否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
(2)是否建立了文件控制程序,对文件的状态进行控制,包括文件版本控制、修
订状态控制、标识等;
(3)实验室的重要试验设备、环境、检测/校准工作范围、检测/校准项目、检测/
校准方法等发生重大改变,以及其它可能影响实验室活动和运行的变更时,相应的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计划…等等)是否能够及时调整和变更?
(4)实验室建立并运行的管理体系,能否确保实验室通过“应用内部和外部审核
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二、《质量手册》审查内容
1是否清晰明了地描述了实验室或其母体组织的法律地位;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的要求说明了实验室与母体组织的关系?
2是否描述了实验室的职能及所从事的技术活动范围?
3是否规定了实验室内部机构、职责和外部隶属关系,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是否阐明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发布或授权发布了质量方针声明?
5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的要求明确了技术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和质量主管(质量负责人)的责任和作用?
6是否对任何影响实验室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岗位进行了描述?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对其资格和培训的方针予以说明?
7是否描述了相关方的(客户、供方、主管机构和CNAS)的关系,包括对母体组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引用?
8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文件控制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9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内部审核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10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不符合工作程序和纠正措施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11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管理评审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12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其他程序和指导书或对其的引用?
13是否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对质量手册予以管理,包括审核、批准、标识、分发、修改、版本等?
三、程序文件审查内容
1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编制了相关程序文件?包括:
(1)实验室的职能及所从事的技术活动范围文件和质量管理的文件;
(2)描述实验室开展检测/校准活动条件的文件;
(3)规定实验室内部机构、职责和外部隶属关系,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
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的文件;
(4)处理相关方的(客户、供方、主管机构和CNAS)关系的文件;
(5)内部审核程序;
(6)管理评审程序;
(7)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8)纠正措施程序;
(9)人员培训管理程序;
(10)确保检测/校准的正确性和可控性的程序;
(11)确保检测/校准结果有效性(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12)检测报告/校准证书管理程序,等等。
2以上程序是否充分满足了CNAS认可准则相关条款,以及与本实验室涉及的技术领域有关的应用说明的要求?
3是否与质量手册及其他文件相互协调,有无矛盾?
4有逻辑关系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规定明确?
5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6是否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对文件予以管理,包括审核、批准、标识、分发、修改、版本等?
四、其他文件审查内容
1作业指导书,是用来指导某个具体过程、事物所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
是否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对文件予以管理,包括审核、批准、标识、分发、修改、版本等?发布之前是否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使用?
实验室的作业指导书大致可分为4类:
(1)方法类:用以指导检测/校准的实施过程,如技术标准/规程的实施细则;
(2)设备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
(3)样品类:指导样品的准备、制备、处置、保存等;
(4)数据类:包括数据的有效位、修约、粗大误差的剔除等。
2方法类作业指导书审查内容主要包括:
(1)可操作性;
(2)是否规定了原始记录的统一格式,信息是否齐全、是否规范?
(3)是否规定了检测报告/校准证书的统一格式、信息是否齐全?
(4)检测/校准委托书、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校准证书的可追溯性;
(5)是否提供了关键参量的量值溯源图?
(6)是否提供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3简要说明质量记录、计划情况。
4简要说明与实验室认可有关的规章制度。
5简要说明对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引用情况。
6在用技术标准(检测/校准方法)是否最新有效版本?是否定期提供了查新报告?
7抽查每个申请认可产品/项目正式发布的检测报告/校准证书。
五、文件审查报告
文件审查之后,应就以下方面提供文件审查报告:
1.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满足CNAS认可准则、相关应用说明、认可规范文件的要求?
2.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完整、系统、协调,并能够服从或服务于质量方针?
3.实验室组织结构描述是否清晰,内部职责分配是否合理?
4.质量手册包含CNAS认可准则中的多少个要素?各种质量活动是否处于受控状
态?包括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多少个质量记录、计划?
5.技术性资料描述是否清楚、正确?在用技术文件是否为最新现行有效版本?
6.典型项目校测报告/校准证书信息是否齐全、规范?
7.最后说明能否确保管理体系能否有效运行并进行自我完善?
8.简要说明本次文件审查情况,审查主持人、文件审查报告编制人、审核人、批准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