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肿瘤的新认识
肿瘤的知识点总结看法

肿瘤的知识点总结看法
1.肿瘤的分类
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
原发性肿瘤是指在人体内发生的肿瘤,而继发性
肿瘤是指原发性肿瘤在体内扩散形成的转移瘤。
另外,肿瘤也可以分为实体肿瘤和血液系
统肿瘤两大类。
实体肿瘤包括了大多数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肝癌等,而血液系统肿瘤
主要包括了淋巴瘤和白血病。
2.肿瘤的病因
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目前科学界对
肿瘤的病因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环境因素如化学物质、射线、病毒等都被认为是导致
肿瘤的危险因素。
另外,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肿瘤也是一种病因因素。
3.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肿瘤的预防包括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规律的体检。
科学的饮食结构、戒烟戒酒、避免长期
接触有害物质和射线等都有助于预防肿瘤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临床上采用了放疗、化疗、手术等多种手段来治疗肿瘤,但是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依然是一个难题。
4.肿瘤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患有肿瘤的病人在精神、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牵动了社会的
关注。
对于患有肿瘤的患者,在心理上也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怀和帮助。
总的来说,对于肿瘤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依然还需大家共同的努力,在日益严峻的环境中,
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也显得愈发重要。
希望患有肿瘤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怀,早
日康复。
肿瘤宣传讲座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肿瘤宣传讲座心得体会范文模板肿瘤宣传讲座心得体会范文模板1在医学领域中,肿瘤是一种致命而又常见的疾病。
为了加深对肿瘤知识的了解,提高公众对肿瘤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医学肿瘤的讲座。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肿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意识到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首先,讲座详细介绍了肿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起了我对肿瘤的兴趣。
肿瘤是由异常细胞在人体内无控制地增殖和生长而形成的一种疾病。
讲座中提到,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
良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不会侵蚀邻近组织和转移到远处组织,而恶性肿瘤则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
其次,讲座重点强调了肿瘤的危害和发病原因。
肿瘤的危害在于它会破坏正常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并且可能通过转移入侵到其他部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而肿瘤的发病原因则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生活方式,如吸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第三,讲座介绍了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
讲座中强调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因为早期发现肿瘤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的几率。
常用的早期筛查方法包括乳腺超声检查、宫颈涂片、结直肠镜检查等。
另外,讲座还介绍了肿瘤的诊断方法,如通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确定肿瘤的类型、大小和位置。
然后,讲座重点强调了肿瘤的治疗方法和防治策略。
治疗肿瘤的方法多样化,其中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此外,讲座还提到了肿瘤的综合治疗,如联合放化疗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防治策略方面,讲座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均衡饮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最后,通过参加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同时也意识到了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发现和治疗肿瘤,才能降低罹患肿瘤的风险。
因此,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的健康意识,并定期进行体检,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中国肿瘤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肿瘤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国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纷纷开展了各类肿瘤知识讲座。
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肿瘤防治中心举办的一场肿瘤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对肿瘤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本次讲座的心得体会总结。
一、肿瘤疾病的严重性本次讲座首先介绍了肿瘤疾病的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400万,死亡病例约300万。
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肿瘤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讲座,我深刻认识到肿瘤疾病的严重性,它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肿瘤的预防与筛查讲座中,专家详细讲解了肿瘤的预防与筛查方法。
首先,预防肿瘤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加强锻炼等。
其次,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针对高发肿瘤的筛查,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三、肿瘤的治疗与康复在肿瘤治疗方面,专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此外,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康复方面,专家强调了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重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四、肿瘤患者的关爱与支持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讲座中,专家强调了社会各界对肿瘤患者的关爱与支持的重要性。
首先,家庭要给予患者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次,社会各界要关心肿瘤患者,为他们提供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帮助。
此外,政府也要加大对肿瘤防治工作的投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
五、个人感悟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提高肿瘤防治意识,关注自身健康。
肿瘤科出科小结

肿瘤科出科小结在这次三年的肿瘤科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和学习,我对肿瘤的认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下面是我在肿瘤科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首先,病因和发病机制是我在学习中的重点。
我了解到肿瘤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基因突变又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因此,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十分重要。
在学习中,我系统学习了肿瘤发生的各种机制,包括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凋亡等。
通过对这些机制的学习,我对肿瘤发生的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诊断和治疗是肿瘤科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和诊断技能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常见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同时,我也学习了常见肿瘤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于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肿瘤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第三,与病人沟通是肿瘤科学习中的关键技能。
在肿瘤科,与病人进行合理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病人在面对肿瘤时的恐惧和焦虑。
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和安抚,我学会了如何让他们感到安心和安慰,这对于他们的康复非常重要。
此外,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可以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科研和学术是肿瘤科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肿瘤科学习中,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发表了一些论文。
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我学会了如何提出科学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这些经历对于我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肿瘤科学习的过程充满挑战和压力,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
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我相信,这些在肿瘤科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素质和能力将对我未来的医学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来说,通过这次三年的肿瘤科学习,我对肿瘤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肿瘤科学习心得

肿瘤科学习心得肿瘤科学习心得篇1标题:肿瘤科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肿瘤科学习。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肿瘤疾病的知识,也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医护人员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
我想分享的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了解到肿瘤疾病对病人生命健康的影响是深远和严重的。
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病人的生理状况,还要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次,治疗肿瘤疾病的过程中,手术、化疗和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手术常常是治疗肿瘤的首选,但化疗和放疗在特定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各种治疗手段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此外,我也深刻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肿瘤科,医生、护士、药剂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共同协作,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有效沟通,协同工作。
最后,我也体验到了医患关系的复杂性。
肿瘤科的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医护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有效地与病人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如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总的来说,肿瘤科的学习经历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医护人员在肿瘤治疗中的角色和责任,也让我更加珍视我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我相信这次学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医疗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肿瘤科学习心得篇2肿瘤科学习心得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在肿瘤科的学习经历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回首这段时光,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段学习经历的总结和心得。
首先,我对肿瘤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肿瘤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如普通内科或外科,它面对的是一种特殊的疾病群体,即癌症患者。
在这个科室,我了解到医患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临床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肿瘤科医生所面临的挑战。
病人往往需要更细致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
对肿瘤科的认识

对肿瘤科的认识嘿,说起肿瘤科,以前我总觉得那是个特别可怕的地方。
但后来经历了一件事儿,让我对肿瘤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有一次,我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的亲戚。
他就住在肿瘤科的病房里。
我一开始心里还挺紧张,想着那地方肯定到处都是愁眉苦脸的病人和压抑的气氛。
等我到了病房那一层,嘿,还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走廊里虽然有一些病人和家属,但大家的表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绝望。
我找到了朋友亲戚的病房,走进去一看,那个叔叔正躺在床上跟他家人聊天呢,脸上还带着笑容。
我就坐下来跟他们聊了一会儿。
那个叔叔特别乐观,他说:“哎呀,得了这病是挺倒霉,但是咱也不能整天哭丧着脸啊。
该治咱就治,说不定就好了呢。
” 他的家人也都很支持他,一直在旁边鼓励他。
我在病房里待了一会儿,发现其他病房的病人和家属也都差不多。
大家虽然知道病情很严重,但都没有放弃希望。
有的病人还互相交流治疗经验,互相打气。
在肿瘤科的那几天,我还看到了医生和护士们的辛苦付出。
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耐心地照顾着每一个病人。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护士在给一个病人打针,那个病人血管不好找,小护士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但是她一点都没有不耐烦,还一直安慰病人说:“别着急,咱再试试。
” 最后终于成功了。
从那以后,我对肿瘤科的看法就改变了。
我觉得那里虽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但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温暖的地方。
大家都在努力地和病魔作斗争,没有一个人轻易放弃。
所以啊,肿瘤科并不是一个只有绝望的地方。
只要有希望,有勇气,就一定能战胜病魔。
嘿嘿。
谈谈你对肿瘤的认识

姓名林立功年级2012级临床四班学号29一对肿瘤的认识肿瘤当看到这两个字时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以及他们的亲人,表情呆滞、充满疑惑、惴惴不安的等待这结论,良性恶性我们满怀纯真的用一种尽力理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诚然当我们面对它却无法泰然处之。
这种等待即便是一周也是如此的漫长,良性!天下太平、全家欢颜。
恶性!不,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啊难以接受,奔波与各大医院寻找专家、甚至寻到了江湖游医,身心具疲、以至于崩溃,生命已然终结。
然而有的患者就像冲上诺曼底海滩的战士,他也明白子弹是不会掉头的,但还在冲,而且依旧觉得自己会走到人生的终点,结果是他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敌人的阵地。
这就告诉我们结果不同是因为过程不同,过程不同是因为认识不同。
让我们认识它、正视她,坦然的面对它!什么是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内在和外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了局部肿块,故称为肿瘤。
肿瘤是基因疾病,其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的异常。
致瘤因素使体细胞基因突变,导致正常基因失常,基因表达紊乱,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与遗传特性,形成了与正常细胞在形态、代谢与功能上均有所不同的肿瘤细胞。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突变的结果。
不同的基因的突变与不同强度的突变形成了不同的肿瘤。
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后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能力。
由于肿瘤细胞系由机体幼稚细胞转化而来,致瘤因素作用于幼稚细胞的遗传物质,引起遗传密码的改变,并随细胞的繁殖将改变了的遗传密码不断传递给子代。
因此,这些细胞即使脱离了致瘤因素的作用,亦能相对无限的繁殖,因而机体也就失去了对它的控制。
癌症是由病人自身产生的、可以进行无限增殖的、并且可以由身体一个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
对肿瘤的认识:一、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的,不是外来的。
二、肿瘤是一组细胞在多种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具有了异常过度活跃增殖的特性。
我对肿瘤学的认识

我对肿瘤学的认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生长,似吹气球样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
由于瘤体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但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瘤体多呈球形、结节状。
周围常形成包膜,因此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用手触摸,推之可移动,手术时容易切除干净,摘除不转移,很少有复发。
恶性肿瘤因其性质、发生部位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一般,恶性肿瘤在早期症状很少或症状不典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渐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恶性肿瘤的表现分为局部表现、全身性症状和系统功能紊乱三个方面一、局部表现:肿块是瘤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可以体表发现或在深部得到肿物,也可以看到器官(如肝脏、甲状腺)或淋巴结的肿大。
良性肿瘤所形成的肿块生长较慢,表面光滑,界线清楚,活动度好;恶性肿瘤一般生长较快,表面不平,不易推动。
压迫压迫症状常见于颅内、颈部、纵隔、腹膜后、椎管内等。
如颅内肿瘤压迫脑实质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造成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
甲状腺的肿瘤可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若压迫气管或食管,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
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出现头颈部肿胀、气急、浅表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综合症。
肺尖部肿瘤压迫交感神经引起雷纳氏综合征。
腹膜后肿物压迫输尿管,造成排尿困难、肾盂积液,压迫肠管造成肠梗阻等。
椎管内肿瘤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阻塞阻塞症状常发生于空腔脏器,如支气管肿瘤引起呼吸困难.食管肿瘤引起吞咽困难,大小肠肿瘤引起肠梗阻症状,胆管、胰头肿瘤引起黄胆等。
疼痛肿瘤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同,因而发生疼痛的早晚及性质也有所不同。
某些来源于神经的肿瘤及生长较快的肿瘤如骨肉瘤,常早期出现疼痛;而某些肿瘤晚期由于包膜紧张、脏器破裂、肿瘤转移或压迫浸润神经造成的疼痛则出现较晚。
肿瘤引起的疼痛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疼痛难忍.昼夜不停.且疼痛部位常伴明显触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肿瘤的认识
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这是有利于物种进化的,因此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肿瘤,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物种的进化是建立在基因突变的基础上的。
但是这会带来一个副产品:恶性肿瘤的生长。
这是人类进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我们要想根绝肿瘤,是不可能的。
肿瘤细胞的产生是生物衰老在基因上的机理之一,自然界不可能让一个生物,长生不死,生生不息。
这是自然界的调控、平衡机制在起作用的结果。
让人的免疫功能减退,出现肿瘤,然后死亡,这有着物种进化方面的积极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自然界要让人类长肿瘤的原因。
上文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同时,一个问题城市了。
生肿瘤,是“自然界调控”的必然。
接下来,就是死亡。
“这有着物种进化方面的积极意义”。
那么,70以上产生肿瘤......就是必由之路?!盼高人指点。
(胡)
黄又彭博士谈癌症治疗误区
黄又彭,早年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获免疫学博士学位,现为解放军305医院抗衰老临床中心顾问,瑞士联邦医学科学院临床免疫学学会会员,欧洲共同体免疫学会会员,北京国际抗衰老医学中心主任。
在美国,对60岁以上的肿瘤患者,不提倡做放化疗,因为放化疗一般只会缩短病人的生存期。
如果在70岁以前长肿瘤,这是病理性的。
70岁以后生长的肿瘤就是生理性肿瘤,没有什么病理意义。
我们不要闻癌色变,而要科学地去对待它。
今天对付肿瘤的方式,就像是警察抓小偷。
这是治标,而非治本。
早年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的黄又彭博士,有着30多年从事免疫学与肿瘤研究的经验。
目前在国内免疫学界,他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海归派专家。
近日,他向记者谈到西方医学界关于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认识,颇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黄教授曾在某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看到医院给一个80多岁的肿瘤病人做手术切除。
他在北京一家著名医院和那里的专家交流,看见这里在给一个87岁的老干部做化疗。
他问他们:“病人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要化疗?”他们说:“必须进行化疗。
”黄教授感到非常不理解。
他说,如果病人的肿瘤长在喷门,不能吃东西了,影响到生活的质量,那就只能做手术。
如果我们把80岁后病故的人都做一遍尸解,就会发现100%的人体内都有肿瘤。
黄教授说,在
欧洲,医生一定要强调做基础研究,要有科学的思维能力,那里提倡要做“科学家式医生”,不要做庸俗的医匠。
人为什么长肿瘤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肿瘤治疗,始终存在一个误区:注重肿瘤本身,想尽办法去杀死它。
利用放化疗技术杀死肿瘤病毒,结果把人体内很多良性的细胞也杀死了。
与此同时,却没有考虑人为什么要长肿瘤。
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这是有利于物种进化的,因此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肿瘤,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物种的进化是建立在基因突变的基础上的。
但是这会带来一个副产品:恶性肿瘤的生长。
这是人类进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我们要想根绝肿瘤,是不可能的。
肿瘤细胞的产生是生物衰老在基因上的机理之一,自然界不可能让一个生物,长生不死,生生不息。
这是自然界的调控、平衡机制在起作用的结果。
让人的免疫功能减退,出现肿瘤,然后死亡,这有着物种进化方面的积极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自然界要让人类长肿瘤的原因。
越老风险就越低
美国肿瘤协会在2001年就公布,60岁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提倡做放化疗的规定。
因为人越老,肿瘤的恶性危险程度就越低。
本来老年人自身免疫力就很低,难以承受放化疗对免疫细胞的大量杀伤。
放化疗一般只会缩短他们的生存期。
但是国内现在还给60岁以上的患者做放化疗,黄教授对此感到十分困惑。
黄教授看过国外资料的统计,肝移植和放疗化疗治疗的患者,通过治疗组与不治疗组的对比,不治疗组的比治疗组的患者,其生存期要延长三分之一,生存质量也高。
黄教授说,我们在对付肿瘤方面过于偏激、片面,没有深入地考虑到,人为什么会长肿瘤。
人如果能活到120岁,体内会有3到4个恶性肿瘤,但它们不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人的年纪越大,肿瘤的恶性程度就越低,风险也越低。
如果人在70< SPAN style="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2pt" lang=ZH-CN>岁以前长肿瘤,这就是病理性的。
70岁以后,生长的肿瘤就是生理性肿瘤,没有什么病理意义。
我们不要闻癌色变,而要科学地去对待它。
不要片面地把它当作深恶痛绝的东西对待,这是不正确的观念。
肿瘤就是人身上的一块肉,一个细胞组织,它也有自己求生的欲望。
我们要设法认识它,不要让它在我们身上出现得太早。
一个人在七八十岁以后生长肿瘤,是生理现象,很正常,不用去理睬它。
(但)我们要尽量延缓它的出现和生长,有效地控制它。
大部分是吓死的
肿瘤的发生,是生物进化当中一个正常的过程,每个人的体内都有可能产生肿瘤。
肿瘤细胞生长很慢,不会在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内就把人杀死。
这是一个慢性的消耗过程。
冠心病会突然死亡,肿瘤不会。
大部分肿瘤患者的死,是被吓死的,因为它造成恐惧、悲哀、抑郁、免疫系统崩溃、内分泌失调。
之所以出现这种吓死的情况,是因为人对肿瘤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我们的肿瘤专家没有把这个信息告诉老百姓,结果他们由于对肿瘤的无知而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
本来还可以多活几年的病人,结果减少了生存期。
黄教授在欧洲时,每年要做200例尸检,都是75岁以上的老人,死因是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
他们生前也没有肿瘤症状,结果做尸解时发现48%的人,体内都有一两个恶性肿瘤,有的长得? 艽蟆?/SPAN> 人随着衰老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其质量的是那些代谢综合征,死亡原因也是这些疾病造成的。
他们不知道自己已患肿瘤,所以没有精神恐惧和巨大的压力。
外国人对癌症也十分恐惧。
其实,肿瘤的危险是发现得太晚了,一旦发现就难以治愈。
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恐惧。
治标还是治本
人类战胜肿瘤最终是在预防方面。
如果按照传统的治疗方式,单纯地想把肿瘤切割掉,照射死,就可以消灭癌症,这是片面的认识。
全世界对付癌症,已经过去50年了,耗费了巨额的资金,结果肿瘤患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我们今天对付肿瘤的方式,就像警察抓小偷,一旦发现它,就要消灭它。
这是治标。
假如我们能够消灭导致“犯罪”的“社会环境”,就可以大量避免“犯罪”。
预防和监测肿瘤细胞突变,就是这种预防在“犯罪”发生之前的方式。
如能及早发现,然后提高人体的整体免疫系统,利用胸腺肽的提取物质、氨基酸等,增加细胞的免疫能力,就能更有效地对付肿瘤。
还有一种稀有元素硒,能使肿瘤细胞直接崩溃。
中药里的冬虫夏草、灵芝,也有明显增加免疫力的作用。
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肿瘤预防与治疗的最新观念。
这是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