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参数计算

合集下载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设计参数计算主要包括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响应等参数的计算。

静态工作点设置指的是设置三极管的工作点电流和直流偏置电压,保证放大器在工作状态下的正常工作。

1.放大倍数的计算放大倍数是用来衡量放大器的信号放大情况的参数。

放大倍数的计算可以通过三极管的直流电流放大倍数和交流电流放大倍数的乘积来得到。

直流电流放大倍数可以通过三极管的参数手册查找得到,交流电流放大倍数与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相关,可以通过小信号模型计算得到。

2.输入电阻的计算输入电阻是指输入信号与输入端电阻之间的电阻值。

输入电阻可以通过分压器电阻和输入电容等组成,具体计算可以通过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关系计算得到。

3.输出电阻的计算输出电阻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出端电阻之间的电阻值。

输出电阻可以通过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关系计算得到。

4.频率响应的计算频率响应是指放大器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

频率响应可以通过三极管的参数和电容等元件的组成计算得到,可以使用电路分析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静态工作点设置是为了保证放大器在工作状态下的正常工作,通过设置三极管的工作点电流和直流偏置电压来实现。

1.工作点电流的设置工作点电流是指三极管的静态电流,可以通过电路组成元件的参数计算得到,通过电阻和电压的关系来计算。

2.直流偏置电压的设置直流偏置电压是指三极管的偏置电压,可以通过分压电阻和二极管的压降计算得到,通过电路的分析可以得到具体的计算方法。

总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静态工作点设置是设计一个合理的放大器电路的重要步骤。

通过计算和设置合适的参数和工作点,可以实现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为此,需要了解三极管的参数和工作原理,以及电路计算和分析的方法,同时还需要使用相关的电路分析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和仿真。

BOOST升压电路参数计算

BOOST升压电路参数计算

BOOST升压电路参数计算
1. 占空比
Vi *Ton/L=(Vo-Vi)*Toff/L
D = (Vo-Vi)/Vo
D—占空比
2. 电感选择
dIL= Vi*Ton/L
dIL=0.2IL_ avg=0.2Iin
Iin=Vo*Io/Vi
IL_avg = Iin
IL_peak = 1.1Iin
IL_rms = ILavg*(1+0.22/12)0.5
L电感量的选取原则使电感纹波电流为电感电流的20%(可根据应用改变)dIL—电感纹波电流峰峰值
IL_avg—电感电流平均值
IL_peak—电感峰值电流
IL_rms—电感电流有效值
2. 肖特基二极管选择
Id_peak = 1.1Iin
Vrd = Vo
Id_peak—续流二极管峰值电流
Vrd—续流二级管反向耐压(Ton期间)
3. 开关管
Isw_peak = 1.1Iin
Vsw = Vo
Isw_peak—开关管峰值电流
Vsw_peak—开关管耐压(Toff期间)
4. 电容
Icin_rms = dIL/120.5
Ico_rms = [Io2D+(Iin-Io)2(1-D)]0.5
电容选取:耐压、纹波电流、电容量Icin_rms—输入电容的纹波电流有效值Ico_rms—是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有效值
技术资料,仅供参考。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参数计算(第一版)1.线路参数计算内容已知量:线路型号(导线材料、截面积mm 2)、长度(km)、排列方式、线间距离(m)、外径(mm)、分裂数、分裂距(m)、电压等级(kV)、基准电压U B (kV, 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 B (100MVA)。

待计算量:电阻R(Ω/km)、线电抗X(Ω/km)、零序电阻R0(Ω/km)、零序电抗X0(Ω/km)、对地电纳B(S/km)、对地零序电纳B0(S/km)。

计算公式: 1.3.1线路电阻R=ρ/S (Ω/km)R*=R2BBU S 式中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 2/km); S ——线路导线的额定面积(mm 2)。

1.3.2线路的电抗X=eqm r D +n 0157.0(Ω/km)X*=X 2BBU S式中m D ——几何均距,m D =ac bc ab D D D (mm 或cm,其单位应与eq r 的单位相同);eq r ——等值半径, eq r =n n m rD 1(mm,其中r 为导线半径);n ——每个导线的分裂数。

1.3.3零序电阻R0=R+3R g (Ω/km)R0*=R02BBU S 式中R g ——大地电阻, R g =π2×10-4×f =×10-4×f (Ω/km)。

在f =50Hz 时,R g =Ω/km 。

1.3.4零序电抗X0=sg D D (Ω/km)X0*=X02BBU S 式中g D ——等值深度, g D =γf 660,其中γ为土壤的电导率,S/m 。

当土壤电导率不明确时,在一般计算中可取g D =1000m 。

s D ——几何平均半径, s D =32m D r '其中r '为导线的等值半径。

若r 为单根导线的实际半径,则对非铁磁材料的圆形实心线,r '=r ;对铜或铝的绞线,r '与绞线股数有关,一般r '=~r ;纲芯铝线取r '=r ;若为分裂导线,r '应为导线的相应等值半径。

电路电感计算公式

电路电感计算公式

电路电感计算公式
电感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来描述电路中的自感作用。

电感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电路的几何结构和材料特性来确定。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感计算公式及其示例:
1. 空心线圈的电感计算公式:
L = (μ₀μᵣN²A) / l
其中,L表示电感,μ₀表示真空中的磁导率(约为4π×10^-7 H/m),μᵣ表示线圈材料的相对磁导率,N表示线圈匝数,A表示线圈截面积,l表示线圈长度。

例如,假设有一个空心线圈,线圈截面积A为1平方米,长度l为0.1米,线圈匝数N 为1000,线圈材料的相对磁导率μᵣ为1000,那么根据上述公式,可得到该线圈的电感L 为:
L = (4π×10^-7 × 1000 × 1000² × 1) / 0.1 = 1.26 H
2.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感计算公式:
L = (μ₀μᵣA) / d
其中,L表示电感,μ₀表示真空中的磁导率,μᵣ表示平行板电容器介质的相对磁导率,A表示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d表示平行板电容器的间距。

例如,假设有一个平行板电容器,面积A为0.1平方米,间距d为0.01米,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ᵣ为10,那么根据上述公式,可得到该电容器的电感L为:
L = (4π×10^-7 × 10 × 0.1) / 0.01 = 0.502 mH
以上是两个简单的电感计算公式和示例。

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电路结构和材料特性,可能会用到其他更复杂的公式或者进行更详细的计算。

第二章 电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

第二章 电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

第二章电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2-1 架空输电线路的参数2.1.0 概述•电阻:反映线路有功功率损失;•电感:反映载流导线产生磁场效应;•电导:反映泄漏电流及空气游离产生的有功损失;•电容:反映带电导线周围电场效应。

2.1.3 架空输电线路的电导在一般的电力系统计算中可忽略电晕损耗,即认为。

这是由于在设计时,通常按照避免电晕损耗的条件来选择导线的半径。

0g ≈2-2 架空输电线的等值电路2.2.0 概述电力线路按长度可分为:–短线路——L<100km的架空线或不长的电缆;–中长线路——L<100~300km的架空线或L<100km的电缆;–长线路——L>300km的架空线或L>100km的电缆;2.2.2 中长架空线路的等值电路电压在110~330kV的中长线路,电纳的影响不能忽略,等值电路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П型和T型。

Note:П型和T型相互间不等值,不能用Δ—Y 变换。

2-3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和参数2.3.1 双绕组变压器等值电路将励磁支路移至电源测:由短路试验得到:由空载试验得到:%S S P V ∆短路损耗:短路电压:00%P I ∆空载损耗:空载电流:T T R X ⇒⇒T TG B ⇒⇒2.3.2 双绕组变压器的短路试验短路实验:将变压器的一绕组短路,另一绕组加电压,使短路绕组中的电流达到额定值,测绕组上的有功损耗ΔP S及短路电压ΔV S%。

2.3.2 双绕组变压器的空载试验空载实验:将变压器一绕组开路,另一绕组加上额定电压,测绕组中的空载损耗ΔP0和空载电流ΔI0%。

2.3.3三绕组变压器等值电路将励磁支路移至电源测:由短路试验得到:由空载试验得到:(12)(23)(13)(12)(23)(13)%%%S S S S S S P P P V V V −−−−−−∆∆∆短路损耗:、、短路电压:、、00%P I ∆空载损耗:空载电流:%Si Si P V ⇒∆⇒Ti Ti R X ⇒⇒13i =∼TTG B ⇒⇒2.3.3 三绕组变压器短路试验短路实验:将三绕组变压器任一绕组(如j)短路,在另一绕组) ,使短路绕组j中电流达其额定电(如i)加电压(Ui流(I),测i,j绕组间的短路损耗(∆P S(i-j))和短路jN电压降(ΔV S(i-j)%)。

电路计算公式

电路计算公式

有关电路的公式
标准式:R=U/I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⑴电阻R
R=ρL/S注:其中ρ不是密度,而是导线材料在常温下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2时的阻值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⑵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适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⑶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t
⑷电热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适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12电力线路的参数计算和等值电路

12电力线路的参数计算和等值电路
集中参数线路.
• 电力线路的参数有四个:电阻R、 电抗X、电导G和电纳B。
• 由于电缆的参数可直接从有关手 册、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实测求 得,因此主要介绍架空线路的参 数计算方法。
(一)电阻
• 电阻是用来反映线路通过电流时产生有功功率损失效应的参数 .
• 单位长度导线的电阻:
r1 S
Ω/km
式中,——为导线的电阻率(Ωmm2/km);铜材料导线取12.8Ωmm2/km,铝材料导 线取31.5Ωmm2/km,
(四) 电纳 (容性)
• 电纳是反映架空电力线路在空气介质中的电场效应的参数。在输电线 路中,导线之间、导线对地都存在着电容。当交流电源加在线路上时, 随着电容的充放电就产生了电流,这就是输电线路的充电电流或空载 电流。电容的存在,将影响沿线电压分布、功率因数、输电效率,也 是引起工频过电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dt
dt
其产生的磁通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
即阻碍电流i的变化。
电感对交流电所呈现出来的阻力称之为感抗。
感抗分别与交流电的频率和电感量L
成正比,即XL L
• 1、单位单长导度线电抗:
x1
0.0157
0.1445 lg
Deq r
几何均距
Ω/km
水平排列 Deq=1.26D
Deq 3 DAB DBC DCA
S——为导线载流部分的标称截面积(mm2)。
• 工程计算电阻时,也可从附表Ⅱ-3~Ⅱ-
10中查出各种导线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
由于所查得的通常都是20℃时的电阻值,
当线路实际运行的温度不等于20℃时,应
按下式r来t 修r2正01其 电(阻t 值20)

rt,r20
(2.2)

电功率计算公式

电功率计算公式

电功率计算公式电功率计算公式一、电功率计算公式:1、在纯直流电路中:P=UI,P=I²R,P=U²/R;式中:P---电功率(W),U---电压(V),I---电流(A),R---电阻(Ω)。

2、在单相交流电路中:P=UIcosφ式中:cosφ---功率因数,如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可视为电阻性负载,其中cosφ=1则P=UI;U、I---分别为相电压(220V)、相电流。

3、在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不论负载的连接是哪种形式,对称三相负载的平均功率都是:P=√3UIcosφ式中:U、I---分别为线电压(380V)、线电流。

cosφ---功率因数,若为三相阻性负载,如三相电炉,cosφ=1则P=√3UI;若为三相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压缩机、继电器、日光灯等等。

cosφ=0.7~0.85,计算取值0.75。

4、说明:阻性负载:即和电源相比当负载电流负载电压没有相位差时负载为阻性(如负载为白炽灯、电炉等)。

通俗一点讲,仅是通过电阻类的元件进行工作的纯阻性负载称为阻性负载。

感性负载:通常情况下,一般把带电感参数的负载,即符合电压超前电流特性的负载,称为感性负载。

通俗地说,即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大功率电器产品。

二、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二、电功率部分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