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涧异常寂静的景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重点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明月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大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的呢? 我们一起按照:读通----读懂----想象----背诵的方法学习一下本诗吧!二、合作交流现在我们来一个古诗挑战赛,由我当主持人,哪个小组已经准备好了?你们选择哪个呢?派个代表答题,其他同学补充。
三----背诵古诗《鸟鸣涧》。
(怎样背诵才能表现出诗中描写的清幽的意境-----声音轻,速度慢)四----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人闲-----人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五----读古诗,想象画面。
(你喜欢哪一句?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山中月夜的静从哪里能体会出来) 小结: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而且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拓展延伸同样是描写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板书设计] 鸟鸣涧花落月出鸟鸣本课在教学流程上有比赛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鸟鸣涧教案

鸟鸣涧教案【篇一:鸟鸣涧教案】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
这首诗就像的音乐一样,清新、雅致,恬静、幽美,题目叫——《鸟鸣涧》(板书)。
齐读课题,解题。
涧就是指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题目之意:鸟儿在山中鸣叫。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
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被贬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为宰相,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
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
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
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佛教中智者维摩诘和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了他的名字,给自己命名为维,而字曰摩诘。
王维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
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
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
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多读几遍,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
指名读,读后点评。
齐读。
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花、山、月、鸟、涧)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
(静)三、自主合作,感知诗意学生自主感知诗的大体意思,并与同位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诗句之意。
字义: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闲:安静。
空:空寂、空空荡荡。
时:时而,偶尔。
鸣:啼叫。
惊:惊动,惊扰。
闲:安静。
诗句之意:春天的夜晚,人们都安静下来,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春夜寂静无声,山中显得特别空寂。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而传出一阵阵清脆的啼叫。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鸟鸣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如何深入解读《鸟鸣涧》,领会其深刻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受美的理解诗文。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比较教学法:将《鸟鸣涧》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准备:预习《鸟鸣涧》,了解诗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
(2)展示与《鸟鸣涧》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鸟鸣涧》,感受诗文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讲解与探讨:(1)教师讲解《鸟鸣涧》的诗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2)探讨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鸟鸣涧》,理解诗意,掌握诗句的朗读节奏和情感。
(2)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1)预习《鸟鸣涧》,了解诗人王维。
(2)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的诗词,复习其风格特点。
(2)提问:你们对王维的了解有多少?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2. 新课导入:(1)介绍《鸟鸣涧》的创作背景。
(2)解释诗题“鸟鸣涧”,引导学生对诗文产生兴趣。
3. 诗句讲解:(1)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2)引导学生感受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句,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正确性和流畅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参考】《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全诗如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古诗鸟鸣涧幼儿园教案

古诗鸟鸣涧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鸟鸣涧》,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受。
2.通过观察与描述鸟类、涧流等自然景观,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
4.提高幼儿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信、清晰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
1.《鸟鸣涧》古诗。
2.涧流、树、鸟等自然景观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3.环境背景音乐。
4.用于展示古诗的PPT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播放环境背景音乐,营造出山林溪涧的声音。
2.展示涧流、树、鸟等自然景观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询问幼儿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感受。
重点教学环节
1.展示古诗《鸟鸣涧》,先让幼儿听朗读,然后再慢慢讲解一些词汇和句子的意义,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2.分角色让幼儿朗读整首诗,注意发音准确、语调自然。
3.以涧流、树、鸟等自然景观为主题,引导幼儿进行描述和想象,自由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情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拓展延伸环节
1.分小组,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展示自己的涧幕、树幕、鸟幕等自然景观的手工制作品,以及描述景观的语言表达。
2.分组竞赛,以清晰、准确、自然的朗读为主要评判标准,让幼儿进行古诗朗读比赛。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的古诗朗读和自然景观观察与描述,幼儿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之美、文学之美的魅力。
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养和美好情感。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鸟鸣涧》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提升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鸟鸣涧》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析《鸟鸣涧》的韵律和节奏。
(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鸟鸣涧》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鸟鸣涧》,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复习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鸟鸣涧》的思考。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鸟鸣涧》,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背诵《鸟鸣涧》,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解读与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鸟鸣涧》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意。
(2)讲解《鸟鸣涧》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与表达:(1)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悟,培养表达能力。
鸟鸣涧古诗幼儿园小班教案

鸟鸣涧古诗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鸟鸣涧》并理解诗意;2.能够认识和描述鸟儿的形态特征;3.培养幼儿爱好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4.提高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学习教师朗诵《鸟鸣涧》这首诗,鼓励幼儿听、读、背诵。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将重点讲解以下生词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无人知,愁绿江南岸,被春去。
2.2 自然科学活动为了直接体验“鸟鸣”的美妙愉悦,引导幼儿深入感知自然。
带领幼儿走进公园(或山林),了解和观察小鸟的个体特征、羽毛颜色、喜爱食物等。
学习观察鸟类的一些基本方法,如粘贴简易大小写鸟的外形,辨别鸟的巢和活动的时间等。
2.3 美术创作活动通过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幼儿描绘鸟的形态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1. 教师首先给幼儿讲述一些鸟儿的特征,如喙、翅膀、羽毛的颜色等; 2. 让幼儿模仿鸟儿的形态,自由发挥创造力,通过绘画或手工的方式完成一只生动形象的小鸟。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现象法、情感法、游戏法等。
1.现象法: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诗歌中“鸟鸣”的美好与生动。
2.情感法:通过诗歌,引发幼儿对自然的情感共鸣,培养幼儿爱好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3.游戏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各种带有游戏性的环节,如卡片游戏、绘画游戏等,让孩子在愉悦中学习。
四、教学环节4.1 情景营造在教学前准备好自然环境,在场地上安排物体形成小游戏,与孩子一起感受“鸟鸣”。
4.2 诗歌学习1.教师朗读《鸟鸣涧》诗歌;2.解释生词,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义;3.让幼儿跟读诗歌,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4.进行诗歌诵读比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3 自然科学活动1.观察小鸟,发现自然美;2.辨别小鸟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4.4 美术创作活动1.教师先讲解小鸟的基本形态和羽毛颜色等;2.引导幼儿用颜色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自然界。
3.分享自己的美术作品,互相欣赏、学习。
唐诗鸟鸣涧教案

唐诗鸟鸣涧教案唐诗鸟鸣涧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
2、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作者的虚静淡泊。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虚静淡泊。
2、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名言导入1、出示课件,诸葛亮《诫子书》中前两句。
2、生齐读,口头解其意,并指名说。
3、出示释意的课件。
学生齐读并理解,指名体会诸葛亮“静”的境界。
4、归纳:诸葛亮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不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的静的境界。
二、自学解诗意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翻开课本156页自读古诗。
3、课件出示自读题纲。
①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
②知作者、写作背景。
③解诗题。
④明诗意。
4、交流自学情况:①指名三位同学读诗歌,再评议。
②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作者的哪些情况。
再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齐读。
③指名学生理解诗题,再出示课件的理解。
④出示课件字义,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再出示课件诗句之意,齐读。
三、赏析诗歌1、过渡。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通顺了,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2、诗歌中的音乐。
①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重点是“闲”“落”“静”“空”“鸣”“中”等字。
②指导学生读准声调。
让学生看着课件用手指书空画着读。
③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平仄,平指一二声,仄指三四声。
注意读出平长仄短。
④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诗中的音乐。
再分组读,评议。
3、诗歌中的画。
①过渡孩子们继续读,在诗歌中有音乐,还有一幅幅山水画。
二十个字就仿佛浓缩成了一个字。
(板书:静)②静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说,明确“空”(板书:空)③这个夜,出奇的静,静得仿佛山都空了,“空”字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名说,明确(空洞,冷清,孤寂,一无所有)④启发想象诗歌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鸣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了解诗句的意思,扣住静,闲,空关键字,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展开联想,编写小故事。
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理解古诗中动静结合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画,老师给你呈现出画面,看你能不能联想到相对应的诗句?(课件出示春晓,咏柳,望庐山瀑布,静夜诗,古朗月行)
生:我由第一幅图联想到春晓,春眠不觉晓……(学生依次汇报)
师:由图联想到古诗,果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鸟鸣涧。
生:齐读课题
师:“涧”与水有关,而水在两山之间。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涧的意思吗?
生:指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师:这流水是涓涓细流。
那题目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鸟在山中鸣叫。
师:对呀,鸟的鸣叫行云流水,实在美妙至极。
我们肯定对作者充满了好奇之心,一起来认识王维吧。
师: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作者的资料,谁来汇报?
过渡语:王维在朝廷身兼要职,朝务繁忙,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来到山水田园踏青。
白天,人们忙碌劳作,远处传来咯咯的笑声,清脆的鸟鸣,哞哞的的
牛叫。
渐渐地,渐渐地,夜晚来临,万籁寂静,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一起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
二.学习古诗,品味意境
师:学习古诗方法很重要,说说有哪学习方法?(看注释,看插图,善联想)师:看到屏幕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节奏。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并划分节奏。
师:谁来读一读古诗?
生:个别读
师:读得准确流利
师:谁来读读诗的节奏?
生:五言绝句,23的节奏划分
师:你画的真准。
师:哪个愿意来读一读?
生:个别朗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个别评论
师:谁再来试一试
师:你读的字正腔圆,行云流水
师:你来试试
生:个别读
师:款款而出,身临其境
师:老师也来读读,(示范读)我感受到你们对这首诗的热爱,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一读,我都前半句,你们都后半句,注意老师的手势变化。
师:把你的情感送入诗句中读读。
生:齐读(配乐全班齐读)
过渡语:同学们的朗读让人听了意犹未尽,学习古诗不光要读得准,还要理解是的大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古诗的诗意。
生: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
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生:反馈
师:将理解变成自己的语言,给我们呈现了美丽的画面。
三.品读诗句,领悟意境
过渡语:理解了诗意,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内心,领悟是的意境之美,诗是赋有有灵魂的。
师: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写什么的诗?
生:写景
师:写得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春山夜景
师:你从那几个词得到的信息?
生:春,夜
师:善于扣住关键词来寻找信息是个好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静心阅读,尽情评赏,看看写了哪下景物。
生:景物有桂花,涧,春山,月,鸟
师:初读古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环境?
生:静
师:那诗句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静?找出你最有感触的一处写上体会。
生:我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中体会到夜的宁静。
(生反馈)
师:夜晚什么时候最宁静?
生:深夜
师:桂花是长什么样子?它有多小?
生:金黄,细小
师:读出桂花的细小:人闲桂花落
师:桂花是怎样飘落的?
生:桂花徐徐,轻轻飘落,
师:你听到过它飘落的声音没?
生:声音轻细。
师:读出桂花飘落的轻细:人闲桂花落
师:桂花会落在哪里?
生:山涧
生:身上,作者的心间。
师:除了山涧万籁俱寂,诗人的什么是静的?(心)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静?我们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写法。
说说有关静的句子。
生:教室里静得可以(听见针落地的声音,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
)师:你善于联系实际,也是理解的好方法。
师:诗人心里静得可以听见桂花落地的声响。
师:要读出静,该用什么语气读?(轻,慢)齐读
师:诗句中那个字体现了诗人的状态?
生:闲
师:出示诗句:人闲桂花落,……闲是什么意思?
生:闲是自由,闲静。
师:人闲呢?
生:诗人淡泊宁静
师:诗人闲静安然,醉心于山水间,这便是:人闲桂花落,。
师:静到了什么程度?
生:空
师:空是什么意思
生:万籁俱寂
师:引读:
人闲漫漫,花落轻轻,这就是:人闲桂花落。
夜晚寂寂,空谷幽幽,这就是:人闲桂花落。
生:静,我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师:月亮出来有声息吗?
生:没有
师:月初月落无声无息,为什么会惊动山中熟睡鸟呢?
生:因为月亮皎洁,误以为是白天
师:什么叫惊?
生:被吓着
师:与其说惊,不如说对月的新鲜感,通过动更加印衬夜晚的静。
师:看着娟娟细流,再去谈谈山中水长,这便是:月出。
听着鸟鸣缠缠,再去赏赏山中美景这也是:月出。
师:找找什么在动?什么是静?
生:落花,月出,鸟鸣衬出夜静
师:所有的动词让你感觉到喧闹还是安静?
生:安静
师: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以动衬静
师:愈显其静
师:你懂的欣赏诗句
师:万籁俱寂,心如空也,真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与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师:此时此刻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
生:闲适恬静的情致。
师:心如空也,醉心于山水之间,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引读:宁静致远,淡泊于世间名利再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师:播放视屏,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独自步入森林,桂花徐徐飘落,在诗人的耳畔簌簌作响,落在诗人的心坎。
月光洒满了整个森林,打在诗人的脸上,照在诗人的身上。
抬望眼,皎洁明月惊动山中休息的小鸟,山涧中不时传来几声鸟儿的鸣叫,还夹杂着哗啦啦的流水声。
着实让人流连忘返。
师: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画,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的缩影。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象的编成一个小故事。
师:这是一个万籁俱寂,明月皎皎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步入森林,()展开你的想象,写写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根据古诗串编一个短小故事。
师:你与诗人心有灵犀,从你的文字中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优美的文字让人如醉山林。
三.背古诗
用唯美的朗读增添唯美的山色。
总结:在古径中结束本节课。
齐读
四·作业
课外阅读有关其王维的其他田园诗,并把自己喜欢的摘抄下来。
五·板书设计
鸟鸣涧
唐王维
静闲动静结合。
愈显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