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30个中考常考文言文古今异义

30个中考常考文言文古今异义1.鄙: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2.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3.但:①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4.耳:不习渡水故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5.坐:何坐。
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 坐下” 。
《晏子故事两篇》6.发:发于声。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7.走: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木兰诗》8.股: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9.篝火:夜篝火。
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10.感激:由是感激。
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11.河:山河表里潼关路。
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12.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13.何苦: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14.居:①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15.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16.交通: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7.开张: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18.可以: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19.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20.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21.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22.虽: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23.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23% Option 1
第二册
稍稍宾客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双兔傍地走。几欲先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只,仅仅。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良多趣味。
古义:实在,的确。 今义:良好。
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
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小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歇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不汲汲于名利的人。 今义:无事可做的人。
古义:写文章。 今义:学生练习时所写的文章。
第五册
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 今义:常常。
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 今义:怜悯。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开会,相会。
三老、豪杰皆曰
今义:讽刺。
方七百里。
古义:方圆。 今义:表形状,方形。
不习渡水故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故使人问之。
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山河表里潼关路。
古义: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什么。
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
古义:跑。 今义:行走。
中考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68.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69.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70.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71.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6.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8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8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8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字七年级上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戏:古义玩耍,戏弄;今义戏剧,杂技。
七年级下册1、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
2、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普通而平常的人;今义为许多人,大家的意思。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为文采和道理;今义为文章的条理。
4、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5、双兔傍地走。
几欲先走。
老翁逾墙走。
走送之。
走:古义指跑;今义为行走。
6、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物体周围的边或框。
7、孤岂欲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是官名;今义是学位的最高一级。
8、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去:古义是距离;今义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9、及其日中如探汤。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指热水、开水;今义指煮东西的汁水。
八年级上册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人的配偶,单指妻子,不包括子女。
绝境: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无出路的境地。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八年级下册10、鸢飞戾天者。
戾古义为至、到达;今义为罪过、乖张。
11、经纶世务者。
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今义为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12、一百许里。
许古义为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为应允、可能。
1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古义往、到;今义为制造、创造等义。
14、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赞古义是传记结尾评论性文字;今义赞美、夸赞。
1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趋古义为快步走;今义常用作表趋向。
16、主人日再食。
再古义指两次;今义为又一次的意思。
1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义指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18、越明年。
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
19、属于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为写文章;今义为文章。
20、恶能无纪。
纪通记,记录;恶古义为怎么;今义为讨厌、憎恶。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古今异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古今异义导读: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梦溪笔谈》)鞠躬:今义:行礼。
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
(《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其实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致词古义:对……说话。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专题6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梳理1.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2.相委而去委:古义,舍弃;今义,委托。
3.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4.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今义,儿子和女儿。
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
5.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6.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7.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8.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9.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新:古义:新的知识;今义:新的10.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11.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12.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 古义:指安静,精力集中。
今义: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13.险躁则不能治性险: 古义:轻浮。
今义:危险,不安全。
14.淫慢则不能励精慢: 古义:怠惰散漫。
今义:指速度缓慢。
15.一狼径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方1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17.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18.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19.惟吾德馨。
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20.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21.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世俗的音乐;今义:丝绸和竹子22.可以调素琴。
调:古义:弹奏今义:调解23.亭亭净植植:古义:树立今义:种植24.宜乎众矣宜:古义:当。
和乎连用,当然。
今义:合适,应当。
2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冒:古义:涂盖,敷上今义:向外透,冒充等。
26.一板已自布字自:古义:另外今义:自己27.文理有疏密文理:古义:木材的纹理质地今义: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
28.药稍熔药:古义: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药品29.有布衣毕昇布衣:古义:平民今义:衣服的一种30.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范:古义:框子今义:规范3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古今异义词【含答案】

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血缘关系)、异性亲属(婚姻关系);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
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轻视,看不起。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水,池塘。
)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
)D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大全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大全一、引言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淡化。
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文言文中,古今异义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本文将介绍初中文言文中的一些古今异义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二、古今异义字举例1.池(chí)古义:护城河。
例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池也”。
今义:池塘、护城河、游泳池等。
2.走(zǒu)古义:跑。
例句:《曹刿论战》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则其进也,必有车輘。
”今义:步行、行走等。
3.兵(bīng)古义:武器。
例句:《出师表》中的“兵甲已足”。
今义:士兵、军队等。
4.穷(qióng)古义:尽。
例句:《桃花源记》中的“不复出焉,遂穷其林”。
今义:贫穷、贫困等。
5.阳(yáng)古义:山南水北为阳。
例句:《登泰山看日出》中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今义:太阳、阳性等。
三、学习方法和建议1.掌握规律:古今异义字的含义和用法往往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掌握常见词义的演变过程。
2.多读多背:多读文言文作品,加强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今异义字的含义和用法。
3.做好笔记:将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字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笔记资料,方便以后复习和查阅。
4.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学习古今异义字,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5.积极请教: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获得专业的指导。
四、总结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字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规律、多读多背、做好笔记、合作学习、积极请教等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字。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于死记硬背,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感谢您的阅读!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
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
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
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
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
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
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
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主要有三种情况:
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
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
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
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例释
以下内容按字词、例句及所选篇目、古义、今义顺序整理:
穷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贫穷
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弦乐器蚕丝
委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放弃委托
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离开到,往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表示判断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举荐举起
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现出征,征收
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明白,了解比喻
豆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豆类名称
就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接近,趋向今常作副词或连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