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动物疫病防治

合集下载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促进畜牧业发展
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能降低疫情对畜牧业 的影响,保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畜牧业 持续发展。
03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具体内 容
动物疫病的预防措施
制定防疫计划
根据地区和养殖品种,制定适合的防疫计划,包 括疫苗接种、消毒、驱虫等措施。
疫苗接种
根据养殖品种和疫病风险,选择适当的疫苗,按 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THA少了养殖业对环境的 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规范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技术更新缓慢
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变异和进化,技术规范需要不断更新和 完善。因此,需要加强科研力度,及时更新技术规范内容。
养殖户素质不高
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对技术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困 难。因此,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 质和技术水平。
02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概述
动物疫病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动物疫病的性质和影响程度,一般分为重大动物疫病、一类动物疫病、二类 动物疫病和三类动物疫病。
特点
重大动物疫病和一类动物疫病具有高传染性、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等特点,对畜 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巨大。二类动物疫病虽然危害较轻,但仍需采取严格控 制措施。三类动物疫病则属于常见多发动物疫病,需采取必要防治措施。
强化技术培训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技术培训,提高兽医和相关 人员的技能和水平,确保技术规范的正确实施。
推进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加强 与各国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动物疫病的挑战。
优化政策环境
优化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政策环境,加大对技术规范 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关注 度和支持度。

动物卫生防疫基础知识课件(共20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卫生防疫基础知识课件(共20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3.动物饲养厂生产区入口处要建宽于门口、长于汽车轮一周半的 水泥结构的消毒池(车辆消毒通道)和值班室(严格管理出入人 员),以及更衣、淋浴、消毒室(人员消毒通道,该室应单一流向, 出、入口分开)。 4.畜(禽)舍入口要建宽于门 口、长1.5米的消毒池。 5.动物饲养场四周要建筑围墙或 其屏障,防止人和动物进入场内。 6.有条件的饲养场要自建深水井 或车辆消毒
生产区内、外车辆、用具必须严格分开 ,生产区内车辆、用具只限在生产区内 使用,不准出生产区; 生产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入生产区, 必须进入时,需经主管领导批准,经认 真消毒后方准进入。
六、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对保障动物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饲养场的环境卫生包括畜(禽)舍卫生和生产区卫生。
(一)畜(禽)舍卫生
为了杀灭畜(禽)舍内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动物健康,必须建立畜 (禽)舍卫生、消毒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每天清扫畜(禽)舍走道、工作间、用具、设备、地面,及时清除粪便; 每天清扫、洗刷、消毒料槽、水槽; 经常进行带畜(禽)消毒; 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栋; 畜(禽)舍内用具要有标记,固定 本舍使用,不得串用; 饲养人员在接触动物、动物产品、 饲料、饮水等前必须用消毒水洗手;
二、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动物饲养场的建筑应当按照保护人畜健康,人员、动物、物资运转单 一流向,利于防疫,便于饲养,节约用地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 ,按人、畜、污的顺序,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
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1.要分区规划。职工生活区、行政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 病死动物和粪便污水处理区应当分开,相距一定距离并有隔离带或 墙,特别是生活区和生产区要严格分开。

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

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

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摘要介绍了几种常见动物疫病(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动物疫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危害严重的动物性疾病。

动物疫病不仅会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某些动物疫病是人畜共患病,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常见动物疫病我国动物疫病种类多,分布广,危害严重。

常见的动物疫病有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炭疽病、猪肺疫、猪丹毒、猪喘气病、羊痘、牛肺疫、马传染性贫血、鸡新城疫等。

笔者现将对动物威胁较大的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的发病情况及症状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1 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急性传染病,牛、羊、猪等均易感染,人也可患此病。

口蹄疫在畜群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畜和吸人带病毒的空气等方式传播。

该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年幼动物发病最严重,死亡率高。

病畜的口腔、舌面、蹄、乳头等部位有水疱或红色烂斑,有时出现溃疡或坏死。

1.2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等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

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最急性型:病猪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急性型:病猪体温在40~42℃,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

食欲减退或废绝,喜饮水,有的发生呕吐。

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流脓性鼻液。

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黏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黏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黏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褪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动物疫情报告与通报制度
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规范
对确诊患有动物疫病的动物和相关物品进行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隔离
对疫点进行全面消毒,并对相关物品和人员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
在必要情况下,对患有严重疫病的动物进行扑杀,并对扑杀后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扑杀
根据疫情种类和严重程度,对相应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动物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合理饲喂
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确保饲料质量可靠、营养均衡。
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保持适宜密度
根据饲养环境和管理条件,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疫病传播。
定期消毒
对饲养环境、设施和动物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动物疫病控制技术规范
不定期监督检查
对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执行情况的评估与监督检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兽医部门
饲养者应按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免疫接种、消毒、隔离等。
饲养者
动物疫病预防技术规范
03
03
接种操作规范
接种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接种剂量、接种途径和接种频次合理。
动物免疫接种与疫苗使用规范
01
制定免疫接种计划
根据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结合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
06
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与协调
地方政府
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农业农村部门
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实施。
中央政府
负责制定和修改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

动物疫病防治员理论知识复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

动物疫病防治员理论知识复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单项抉择(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1分,1.猪的正常体温〔 B 〕。

-℃℃ -40℃-39℃2.当畜禽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 A 〕以上即为发热。

-1℃ ℃ -9℃ -11℃3.安康大家畜肺部叩诊区呈〔 B 〕A.浊音B.清音C.半浊音D.鼓音4.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A)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A、血管B、动脉管C、静脉管D、毛细血管5. 临床上常见的坏死包括(C)坏死和液化性坏死。

A 出血性B 脓性C 凝固性D 堵塞性6. 病畜拱背翘尾并不断努责常见于(C )。

A、臌气B、痉挛C、便秘D、腹泻7. 组织内组织液含量的(C)称为水种。

A 减少B 不变C 增多D 消逝8. 一类动物疫病要紧有口蹄疫、(B )、羊痘、鸡新城疫等。

A、猪丹毒B、猪瘟C、猪肺疫D、猪副伤寒9. 按100kg体重计算,猪每日干物质需要量大致为(B )。

10 禽霍乱的病原是(B)。

A、沙门氏菌B、巴氏杆菌C、霍乱弧菌D、霍乱因子11. 鸡法氏囊的功能是(C )。

A、分泌消化液B、造血C、参与免疫D、分泌激素12. 鸡白痢的检疫作用(C )原理。

A、过敏反响B、沉淀反响C、凝集反响D、琼脂扩散13. 鸡传染性鼻炎的要紧变是(A )。

A、鼻腔和鼻窦粘膜卡他性炎症B、喉头和气管粘膜卡他性炎症C、气囊膜变厚混浊D、产蛋鸡卵巢滤泡充血出血变形14. 禽白血病的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C)。

A、玻板凝集试验B、试管凝集试验C、琼脂扩散试验D、环状沉淀试验15.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C )。

A、凝集试验B、沉淀试验C、中各试验D、补体结合试验16. 了解病畜皮肤温度可采纳(C)。

A 视诊B 叩诊C 触诊D 听诊17. 皮下见有(D )称血肿。

A、化脓B、气体C、液体D、出血18. 皮下组织有多量的(A)称皮下气肿。

A 气体B 液体C 血液D 脓液19. 细胞免疫是以( A )为主。

202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202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产策202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一、免疫病种及要求(一) 免疫病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 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包虫病。

(二) 免疫要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 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包虫病的群体 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应常年 保持在70%以上。

(三)免疫动物种类和区域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全国所有 鸡、鸭、鹅、鹌鹤等人工词养的禽类,进行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 禽流感免疫。

对供研究和疫苗生产 用的家禽、进口国(地区)明确要求不 得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的出口 家禽以及因其他特殊原因不免疫的,有关企业按规定逐级报省级畜 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不实施 免疫。

口蹄疫:对全国所有猪、牛、羊、骆驼、鹿进行0型口蹄疫免疫;对全 国所有奶牛和种^■牛进行A型口蹄 疫免疫。

此外,内蒙古、云南、西藏、新 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所有牛和 边境地区的羊、骆驼、鹿进行A型口 蹄疫免疫,广西对边境地区牛羊进 行A型口蹄疫免疫,吉林、青海、宁夏对所有牛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辽宁、四川对重点地区的牛进行A 型口蹄疫免疫。

除上述规定外,各省 可根据评估结果,自行确定A型口 蹄疫免疫动物种类。

小反刍兽疫:对全国所有羊进 行小反刍兽疫免疫。

开展小反刍兽 疫非免疫无疫区建设或已退出菟疫 的省份,可不实施免疫。

布鲁氏菌病:在布鲁氏菌病一 类地区,对除种畜外的牛羊进行布 鲁氏菌病免疫,种畜禁止免疫;各省 根据评估结果,自行确定是否对奶 畜免疫,确需免疫的,养殖场可向当 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 申请,逐级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 门备案后,以场群为单位采取免疫 措施。

在布鲁氏菌病二类地区,原则上禁止对牛羊实施免疫,需免疫的,养殖场可向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逐级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以场群为单位进行免疫。

包虫病:在包虫病流行区,对种羊进行程序化免疫,对新生羔羊、补栏羊及时进行免疫。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药物杀虫法:主要化学杀虫剂。
分类
胃毒药剂(敌百虫):在肠道分解产生毒性 接触毒药剂(如除虫菊):穿透体表直接毒性 熏蒸毒药剂(敌敌畏):吸入药物致毒
内吸毒药剂:被植物吸收后,昆虫吸食植物组
织汁液中毒

灭鼠:
鼠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传染源(如炭疽、
布病、结核病、钩体病、PRV、FMD、HCV、 猪丹毒、巴氏杆菌病、立克氏体病) 生态灭鼠:做好畜舍布局和卫生、保护鼠类 天敌等 机械灭鼠 药物灭鼠:毒饵法、熏蒸法
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 接对病畜进行检查。有时也包括血、粪、尿的常 规检验。其对某些有特征诊断症状的典型病例, 如破伤风、猪喘气病等容易做出诊断。但有其局 限性:对病初级及非典型病例诊断较为困难。
流行病学诊断: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进行诊断,
因为有些疫病临诊症状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其流 行特点和规律却很不一致。流行病学诊断应注意 以下问题:
消毒的种类:

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 用具和饮水等进行消毒,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随时性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 发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消 毒的对象包括发病动物所在的厩舍,隔离场地以及 被患病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或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 对用具和物品进行定期多次消毒。
是指通过采取检疫、消毒、扑杀或淘汰等技术措
施,使某一地区或养殖场内的某种或某些动物传 染病在限定时间内逐渐被清除的状态。
第二节动物传染病的报告与诊断
疫情的报告 疫情的诊断: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 病理解剖学诊断 微生物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 病理组织学诊断
传染病的报告
检疫的对象:指动物检疫中政府规定的动物 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①人畜共患疫病 ②危害性大而目前预防控制有困难的动物疫病 ③急性、烈性动物疫病 ④我国尚未发现的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防治员题及答案2023年修改整理

动物疫病防治员题及答案2023年修改整理

复习资料《动物疫病防治员》1一 单项抉择题(每题1分,共80分)1空气消毒药物常用的有( )A甲醛、高锰酸钾蒸汽消毒;B 漂泊粉消毒;C 新洁尔灭消毒;D 环氧乙烷消毒。

2 发生动物疫病时,带畜消毒常用的药物为( )A 5%氢氧化钠;B百毒杀;C 10%福尔马林溶液;D 75%乙醇溶液。

3 皮肤消毒常用的药物为( )A 5%碘酒涂擦后,再用95%酒精脱碘;B 5%来苏儿;C 5%碘酒涂擦后,再用75%酒精脱碘;D 硼酸。

4 黏膜消毒常用的药物为( )A 5%碘酒涂擦;B 5%来苏儿;C硼酸;D75%酒精。

5 发生炭疽病时,污染场地、圈舍常用的消毒药为( )A 10%漂白粉;B 20%漂白粉;C 来苏儿;D 石炭酸。

6用人工紫外线进行消毒时,其时刻一般为( )A、5分钟 ;B、10分钟 ;C、1-2小时;D 3小时。

7 下述养殖场地消毒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消毒药要达到一定的浓度和作用时刻;B 消毒药要交替使用;C 发生疫病时,应每天带畜消毒1-2次;D 常用的环境消毒药为双氧水,因其对畜禽刺激性弱。

8 下列不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是( )A 炭疽病;B 布氏杆菌病;C 结核病;D 猪圆环病毒病。

9 下列细菌不能形成芽孢的是( )A破伤风梭菌;B炭疽杆菌;C 链球菌病;D 羊梭菌病。

10下列关于炭疽病理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A 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腹围迅速膨胀;B 血液凝固不良,呈黑色,酱油样;C 皮下黄红色胶样浸润;D脾脏不肿大;但淋巴结肿胀,呈黑红色。

11下述关于发生炭疽病时处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疑似炭疽病时,不能剖检,采耳尖血镜检。

B上报疫情,封锁。

C 病死畜高温处理后才能出售。

D对大概感染人的处理:连用青霉素3-5天肌注。

12发生炭疽病时,封锁解除的时间是( )A 15天;B 10天;C 5天;D 30天。

13 下述对结核病要紧症状病变分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肺结核;B淋巴结核;C乳房结核、肠结核;D皮肤型结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019
疫病的分类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 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包括人兽共患传 染病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对动物疫病分为 A、B两类。
1/8/2019
二、感染的类型(一)
1.外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动物体外侵 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这是感染的主要 类型。 2.内源性感染:寄生于动物体内的某 些条件性病原体或隐性感染状态下的 病原体,因收到某些因素作用、动物 机体抵抗力下降,大量生长繁殖而引 起的感染。如猪肺疫。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
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 系列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的过程。 1、同种病原微生物对于不同种动物的感染 力和致病力差异很大。(如禽流感对于鸡鸭的差异) 2、同种病原微生物对同种动物的致病作用 不同。 (为什么同一群猪或鸡,不是百分之百发病,而 且症状差异很大)
1、疫病是由病原体(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每 种疫病都有特定的病原体; 2、疫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感染动物机体可出现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4、疫病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5、被感染动物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6、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
1/8/2019

1/8/2019
疫病的分类(二)
3、三类疫病(63种):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 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1)、多种动物共患病8种: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 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热 。 (2)、牛病5种: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 滴虫病、牛皮蝇蛆病 。 (3)、绵羊和山羊病6种: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 结炎、绵羊疥癣,绵羊地方性流产 。 (4)、马病:5种。 (5)、猪病4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 疾。 (6)、禽病4种: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 病。 (7)、蚕、蜂病7种 。 (8)、犬猫等动物病7种: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 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利什曼病 。 (9)鱼类病:7种 。 (10)甲壳类病:2种。 (11)贝类病:6种 (12)两栖与爬行类病:2种 。
1/8/2019
疫病的分类(二)
2、二类动物疫病(77种):是指可造成重 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 防止扩散的疫病。
(1)、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 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 ;(提升) (2)、牛病8种: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 病、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 ;(提升) (3)、绵羊和山羊病2种:山羊关节炎脑炎、梅地-维氏纳病。 (4)、猪病12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 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 蚴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提升、增加) (5)、马病5种: (6)、禽病18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 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小鹅瘟、禽霍乱、 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 症; (增加) (7)、兔病4种: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 (8)、蜜蜂病2种: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 (9)、鱼类病(11种): (10)、甲壳类病(6种):
动物疫病防治
1/8/2019
第一章动物疫病的传染与流行
动物疫病的发展阶段: 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和转归期 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动物疫病的存在地区:疫源地、自然疫源地 动物疫病发生后的预防控制: 疫、疫区、受威胁区
1/8/2019
一、感染和疫病
1/8/2019
疫 病
疫病:凡是有传播、扩散特点的传染
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疫病。 1.传染病:是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 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 染性的疾病。 2.寄生虫病:由致病寄生虫引起的动物 疾病。
1/8/2019
显性感染
发病
病原微生物
消灭
隐性感染
带毒
1/8/2019
疫病的共同特征
疫病的分类(一)
病毒病
细菌病 支原体病


传 染 病
衣原体病 螺旋体病 放线菌病 立克次氏体病 霉菌病 原虫病
细 菌 性 疾 病
寄 生 虫 病
1/8/2019
线虫病
吸虫病
绦虫病 丝虫病
疫病的分类(二)
1、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 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 的疫病(17种)。 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 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 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 。
1/8/2019
感染的类型(三)
1、隐性感染:当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虽
然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由于动物动员自身 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入侵病 原体被清除或保持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动物不出 现任何症状的状态。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 菌(毒)者。
1/8/2019
感染的类型(二)
1.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2.混合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同时参与的 感染; 3.原发性感染:由病原体本身引起机体的首次感 染过程; 4.继发性感染:当动物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体引 起抵抗力下降后,造成另一种或几种新侵入病原 体的感染过程。 5、协同感染:指同一感染过程中,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病原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使其毒力增强, 而参与的病原体单独存在时则不能引起相同临床 表现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