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1 前言按热力学观点,任何热力循环在低温热源(冷源)放出热量,是该循环不能用来做技术功的部分,成为能量损失或废热。

但是,技术功和废热所代表的能量,只有品位上的差别而没有原则上的不同。

若能合理的按质用能,就能达到充分利用能量节约能源的目的。

由于供出的电能和热能在形式上不同,质量上不等价,热电厂经济性指标的制定比热点分产要复杂困难得多。

供热成本的核定及热价制定的依据一直是困扰热电厂、热用户、各管理部门以及学术界的问题。

将总的热耗量合理分摊到两种能量产品上去,对于改进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性必然会起到促进作用,为此人们进行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以期找到一种更合理的分摊方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热用户用低品位的热能,同时刺激热电厂改善其电力生产技术,使热电联产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 热电厂总热耗的分摊方法抽气供热机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但是需要一种合理的分配方法,把总能耗合理的分摊到两种能量的生产过程,已确定其经济性指标。

热电厂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既要遵循热力学理论,又要符合客观的技术经济规律,关键是要求出热电联产在经济上带来的净效益。

目前使用的多种不同的分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国内外对热电联产总能耗所采用的分摊方法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以燃料化学能从数量上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电厂的热经济性,比如热量法、热效率法、实际焓降法,他们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常用定量分析;第二类以燃料的做功能力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热经济性,如焓熵法、做功能力法、方法及其他各种折中分摊法等,她们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常用于定性分析。

2.1 热量法热量法是我国法定的热电分摊方法,以热效率或热损失效率来衡量电厂的热经济性,反映热力设备将能量转换或输出有效能量的程度,实质是按电厂生产两种能量的纯数量比例来分配其耗热量:总热耗量:Q=(D qj(h qj?h gs))/(ηgl×ηgd)其中:D qj——汽轮机进汽量,kg/h; h qj——汽轮机进汽焓,kJ/kg;h gs——锅炉给水焓,kJ/kg;ηgl——锅炉效率,%;ηgd——管道效率,% 。

热电分摊方法计算探讨

热电分摊方法计算探讨

热电厂的热电分摊方法探讨作者:林克淮来源:厦门电厂摘要】本文针对热电厂特性,通过引进当量主汽量的概念,分别对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两种装置的热电分摊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好处归热法与好处归电法两种极端分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热耗分配系数的合理取值,在热电联产供热方式中按能量品位把冷源损失分摊给热电双方,在热电分产供热方式中改变传统热量法的思维方式,分阶段考虑供热所消耗的热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折衷计算思路,供参考。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分产当量主汽量好处归热法好处归电法1、前言能源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保证,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能量的综合利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众所周知,热电联产是用供热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流先发电后供热的生产方式,不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做到了按质、合理用能。

热电联产以其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以热电联产为基础的热电厂,同时生产形式不同、质量不等的两种产品--热能和电能,它们对燃料的利用程度差别很大。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热网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调节方式的灵活性,一般的热电厂均配合以减温减压装置作为备用和补充汽源,即同时存在着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它们的经济性也截然不同。

热电分摊的方法决定着热电双方的利益,特别是对于热、电产品经营分属于不同经济实体的热电企业,科学、合理的热电分摊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一般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应用热量法进行热电分摊,把热电联产的好处归给电。

热电联产在我国北方地区是极为重要的行业,由于热电企业提供产品的特殊性,尽管其生产原料--燃煤(燃油、燃气)和水,早已进入了市场经济;而其终端产品--热和电,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产品价格由政府定价,长期以来,供热价格过低,加上在热电分摊中把好处归给电,热电企业必须以电养热。

改革开放后,我国南方地区也逐步兴起了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潮,供热经营已经按照市场化运作。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探讨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探讨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探讨摘要: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基础上,通过对各种能耗分摊方法(热量法、实际焓降法、作功能力法)的归纳总结,推导出热电厂重要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为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供了参考,对降低煤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分摊;经济指标Discussion on Heat Electricity Share ofthe Combined Heat and ElectricityFANG Chang(Guangzhou Power Plant Co., Ltd.,Guangzhou,Guangdong 510160,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by summarizing various of heat electricity share method such as Heat method, Actual enthalpy drop Etc.,the formula of the Thermal Power Plant’s important Economic Indicators is derived. The process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and 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trengthening of enterprise energy management and reducing coal consumption.Key words: The Combined heat and Electricity;Heat Electricity Share;Economic Indicators 0.前言相比分散供热,热电联产有明显的优势,且热电联产的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一般也较为完备,对环保有利,所以国家倡导集中供热。

一种确定供热汽轮机热电分摊比的新方法 

一种确定供热汽轮机热电分摊比的新方法 

一种确定供热汽轮机热电分摊比的新方法段晓宇1,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华电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摘 要:供热汽轮机热电分摊关乎发电和供热价格的制定,现有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

在抽汽供热循环对外输出的产品截面上,将热能产品转化为热流产品,以此为基,根据供热汽轮机热力循环的复合机制,逐步推算出最终的关于热用户的热分摊比。

实证分析表明,基于新方法所得分摊比处于热量法和做功能力法之间,为合理分配燃料成本、促进能量梯级利用提供了有效依据。

关键词:供热汽轮机;热耗量;热电分摊0 引言供热汽轮机热电联产中,工质所吸收的高品位热能首先经由汽轮机做功产生电能,然后做过功后的低品位热能输出至热用户[1-2]。

这种能源利用方式契合按质用能原则,达成了能源梯级利用,对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热电联产方式下热、电二者共同产出,为规范热、电双方利益,需正确核计热、电这两种产品的成本,亦即科学计算热电分摊比。

但由于联产机组热、电生产过程中蕴含的大量耦合性,且电能和热能形式上不同、质量上不等价[3],致使热电分摊比确定一直争议不断。

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从经济学、热力学等角度对供热汽轮机热电联产总热耗量的合理分摊开展诸多研究,提出各种分摊模型[4-6],但都展现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热电联产包含两类工质循环:用于凝汽发电的工质循环和用于热用户的抽汽供热工质循环。

只要从热力学循环实质出发,将两类循环加以严谨区分,就能构建更为合理的热电分摊比新方法。

1 供热汽轮机总热耗量的现有分摊方法1.1 热量法热量法在分割热电厂总热耗量时不进行能质差异的考量,仅按生产电能和热能所消耗能量的数量作出摊派[2]。

举例:锅炉产生的新蒸汽首先用于推动汽轮机发电,之后这些做过功的蒸汽被抽出用于供热,热量法对这二者不作区分,认为只要热量相等就是热耗量相同。

在这种计算方式下,联产时的供电煤耗和供电成本会较单产时大为降低。

应该说,该方法形式简单、理解直观,也便于考核,故而成为法定方法。

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分析

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分析

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分析作者:吕晓娟高俊山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第21期摘要:热电联产是指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的生产方式,即同时生产电、热能的工艺过程,较之分别生产电、热能方式节约燃料。

热电联产有很多优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空气质量;补充电源,节约城市用地;提高供热质量,便于综合利用。

本文介绍了三种热电联产的分摊方法[1],并通过计算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热电联产;成本;分析2 分析优劣2.1 热电联产好处归电法以热量法为代表,其实质是根据供电和供热所进行的物理过程确定各自的燃料消耗量,即按供电和供热所用热量的比例来分配总热耗量。

其本质是把热化发电必须的冷源损失以热量的形式供给热用户,因此,热化发电部分不再有冷源损失。

2.2 热电联产好处归热法以实际焓降法为代表,是按汽轮机供热抽气的实际焓降不足与总实际焓降的比例来分配总热量的,这类方法考虑了热化供热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功不足对热能质量利用的不利影响,注意了不同参数供热蒸汽的质量差别,体现了高质高价的分摊原则,可以刺激热用户降低供热蒸汽的积极性,对增加热化发电量,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性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2.3 热电联合分配法火用比例法师按汽轮机的供热抽气火用与新蒸汽火用的比例来分摊热电厂的燃料消耗量,认为只有那部分相对于环境状态具有无限可转化性的能量(火用)才具有使用价值,将供热蒸汽火用与新蒸汽火用视为等价,并将汽轮机中火用的耗散和损失全部归于发电。

因此,按火用方法分摊,发电方面分摊的燃料较多。

参考文献:[1] 中小型热电联产工程设计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2] 热电厂主要热经济指标[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3] 徐基琅,胡建新.汽轮发电机组振动与现场动平衡[R].江苏省电力试验研所,1993(05):156-159.。

供热机组热、电负荷经济分配探析

供热机组热、电负荷经济分配探析

供热机组热、电负荷经济分配探析作者:武刚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12期该文基于叠加原理,将供热抽汽机组简化为背压机组与纯凝式机组的叠加,以此得出抽汽供热机组的特性方程,结合大唐宝鸡热电厂现场实际运行数据,求解方程,得出双机主汽流量之和最小时的电、热负荷,通过运行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从而为热电厂机组热、电负荷经济调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运行现状大唐宝鸡热电厂两台330MW抽汽供热机组,设计供热面积1230万平方米,截止2012年供热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供热抽汽流量达370t/h。

供热期间热负荷基本稳定,机组电负荷根据电网调度随时调节。

为了确保供热可靠性,一直维持双机同时对外供热。

由于1号机热耗率为8060.87kj/kwh,2号机热耗率为7953.24kj/kwh,根据集团公司供热指导意见,维持1号机供热量偏大,电负荷根据机炉辅机运行情况分配,双机热电负荷分配是否合理经济均无科学理论依据。

二、热负荷分配原理目前供热机组均是以热定电,在满足热负荷的情况下,调整电负荷。

根据供热理论资料,抽汽供热机组可以简化为背压机组与纯凝机组的叠加,则供热机组的热负荷分配也就相当于几个背压机之间的热负荷分配,在机组主汽参数一定,供热抽汽压力不变时,供热抽汽量的做功能力就是供热抽汽量的函数,即:Ne=K * D0Ne—供热抽汽在汽轮机做功量 K—热化发电系数 DO—供热抽汽量基于以上理论,根据该厂汽轮机热力特性,可以得出机组热化发电系数公式为:K=((h0-h1+h2-h3)-(h4-h5))/3600h0—主蒸汽焓 h1—高压缸排汽焓 h2—再热蒸汽焓h3—中压缸排汽焓 h4—锅炉给水焓 h5—热网加热器疏水焓利用该厂1、2号机组性能试验原始数据,可以计算出1、2号机组热化发电系数,但由于机组工况不同,实际热化发电系数不是常数,而是随机组负荷变化,具体热化发电系数为:机组负荷 320MW(三阀全开) 75%负荷 50%负荷1号机 0.0590833 0.081506 0.1133782号机 0.058544 0.083089 0.112733对于背压机组热负荷分配的方法是按照热化发电系数的大小顺序决定各机组带热负荷的顺序,热化系数大的供热机组依次带满直至热化系数最小的机组。

热电厂热电分摊方法探讨

热电厂热电分摊方法探讨
汽在 质方面 的不等 价 。我 国 目前 各种 类 型的热 电联 产均 采用该 方法 。在 国外 ,这 种方法 用 于工业 企业
热 电 联 产 ,此 时认 为蒸 汽 为 主 要 产 品 ,而 电 为 副 产
电厂 锅炉 产生 的蒸汽驱 动 汽轮发 电机 组发 电 以 后 ,排 出的蒸 汽仍含 有大部 分热 量 ,却 被 冷却水 带 走 ,因而火 电厂的热 效率 只有 3 ~4 。如果 汽 O O 轮机 的抽汽 或排 汽的热 量能加 以利 用 ,其 热效率 可
式 ,充 分调 动各方 面积极 性 ,鼓励 热用户 用低 品位 的热能 , 刺激 电厂 改善其 电力 生产 的技 术过 程 , 也 使 热 电联产 的市 场 占有 率不 断提 高 。
收 稿 日期 :2 0 — 5 2 0 70 —2
维普资讯
经验 与探讨
品 。这 种方法将 不 同温位下 的热 能 同等 看待 ,所 以 调动不 了热用户 降低 用汽参 数 的积极性 。
用此 种方法算 出 的热分摊 比很 大 ,为热分 摊 比
达 8 ~9 ,能 源利用 效 率 比单 纯发 电约提 高 1 0 O
倍 以上 。
由于供 出的 电能和 热能在 形式 上不 同 ,质量 上 不等价 , 因此其 热经 济性指标 的制定 比火力 发 电厂 、 供热锅炉 房要 复杂 和困难得 多 。供 热成本 的核定 及 热价制定 的依 据一直 是 困扰 热 电厂 、热 用户 、各管 理部 门以及 学术 界 的问题 。将 总热耗 量合 理分摊 到 生产 的 2 能量 产品 上去 ,对 于发 展热 化事 业及 改 种 进热 电联产 的热 经济 性必然 会起 促进作 用 ,为此 人
间 的热量 分摊 问题 ,是 解 决热 价合理 计算 的核心 问题 。在 分析现 有热 量分摊 方 法的基础

浅析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方法

浅析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方法

浅析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方法摘要: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是现今热电联产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合理性和准确性既影响热电联产企业和热用户各方的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到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做功能力法和热电联合法等计算方法,并以来宾某电厂供热机组为例进行比较性计算,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成本;分摊方法1前言随着国家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锅炉烟气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园区企业小锅炉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对当地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严峻挑战。

为保护当地的环境,便于对污染源集中有效地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实行集中供热势在必行,是打造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

热电联产模式是在生产电能的同时利用汽轮发电机做过功的蒸汽实现用户供热,具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作用,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热电联产热效率一般可达75%-80%,显著高于火电站的平均热效率,具备显著的节能效应。

所以实行热电联产也是实现能源阶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需要。

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在取得突出成果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影响进一步有序发展的问题。

其中关于如何进行热电联产机组全厂总热耗量的分配问题,便是众多问题中最棘手的一个。

2热电分摊方法2.1热量法热量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将总热耗量按热、电两种能量的用热数量比例来分配,它只考虑能量的数量,未考虑供热汽流在汽轮机中已做功的实际情况,不考虑能量的质量差别,不能反映电能和热能两种产品在品质上的差别,也不能反映不同参数供热蒸汽在品质方面的不等价,将热电联产的节能效益全部归发电部分。

热量法计算供热分摊比的上限值,特点就是“好处归电”,计算简单,是我国目前热电联产行业普遍采用的分摊方法。

采用热量法来分摊热、电成本时,供热成本分摊比为锅炉供热量占锅炉有效热量的百分数,机组为再热机组,不考虑锅炉至汽机之间的主汽管道损失,则计算公式为:式中锅炉供汽量,t/a;汽机抽汽焓,kJ/kg;供热回水焓,kJ/kg;:锅炉产汽量,t/a;锅炉产汽焓,kJ/kg;:锅炉给水焓,kJ/kg;:再热蒸汽量,t/a;再热蒸汽热段焓,kJ/kg;:再热蒸汽冷段焓,kJ/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1 前言按热力学观点,任何热力循环在低温热源(冷源)放出热量,是该循环不能用来做技术功的部分,成为能量损失或废热。

但是,技术功和废热所代表的能量,只有品位上的差别而没有原则上的不同。

若能合理的按质用能,就能达到充分利用能量节约能源的目的。

由于供出的电能和热能在形式上不同,质量上不等价,热电厂经济性指标的制定比热点分产要复杂困难得多。

供热成本的核定及热价制定的依据一直是困扰热电厂、热用户、各管理部门以及学术界的问题。

将总的热耗量合理分摊到两种能量产品上去,对于改进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性必然会起到促进作用,为此人们进行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以期找到一种更合理的分摊方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热用户用低品位的热能,同时刺激热电厂改善其电力生产技术,使热电联产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 热电厂总热耗的分摊方法抽气供热机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但是需要一种合理的分配方法,把总能耗合理的分摊到两种能量的生产过程,已确定其经济性指标。

热电厂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既要遵循热力学理论,又要符合客观的技术经济规律,关键是要求出热电联产在经济上带来的净效益。

目前使用的多种不同的分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国内外对热电联产总能耗所采用的分摊方法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以燃料化学能从数量上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电厂的热经济性,比如热量法、热效率法、实际焓降法,他们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常用定量分析;第二类以燃料的做功能力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热经济性,如焓熵法、做功能力法、方法及其他各种折中分摊法等,她们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常用于定性分析。

2.1 热量法热量法是我国法定的热电分摊方法,以热效率或热损失效率来衡量电厂的热经济性,反映热力设备将能量转换或输出有效能量的程度,实质是按电厂生产两种能量的纯数量比例来分配其耗热量:qj qj gs gl gd其中:D qj——汽轮机进汽量,kg/h; h qj——汽轮机进汽焓,kJ/kg;h gs——锅炉给水焓,kJ/kg;ηgl——锅炉效率,%;ηgd——管道效率,% 。

供热分配热耗量:Q r=Q gr/(ηgl×ηgd)发电分配热耗量:Q d=Q−Q r其中:Q gr——供热量,kJ;Q gr=D cq(h cq−h hs)D cq——供热抽汽量,kg/h;h cq——汽轮机抽汽焓,kJ/kg;h hs——热网回水焓,kJ/kg。

热量法热分摊比为:αh1=D cq(h cq−h hs) D qj(h qj−h gs)这种分摊方法将热电联产减少冷源损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燃料节省)都归于发电方面,故又称“好处归电法”。

2.热量法的优缺点热量法计算简便,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热电联产分摊法。

在国外,这种方法被称为“电折扣法”,即“物理法”,用于工业企业热电联产,即认为蒸汽是主要产品,电为副产品。

国外认为这种方法计算的热分摊比为热分摊比的上限。

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蒸汽成本略低于直接用锅炉供汽(这是由于热电厂锅炉效率较高的缘故),而电成本显得很低。

热量法只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分摊,没有反映电和热在质量上的差别,也没有反映不同参数蒸汽在质方面的不等价。

用这种方法,不管用锅炉新汽供热还是汽轮机抽汽供热,所算出来的供热方面的热耗量都一样。

因此,该方法的弊端之一是用户要求高温高压的供热参数,而不改进热工艺和设备,降低用汽参数,不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实际焓降法实际焓降法是按照汽轮机供热抽汽的实际焓降不足与其进汽的总实际焓降的比例来分配总热耗量:qj qj gs gl gd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 r=Q×(D gr/D qj)×(h gr−h pq)/(h qj−h pq)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 d=Q−Q r其中:D gr——供汽量,kg/h;h gr——供热抽汽焓,kJ/kg;h pq——汽轮机排汽焓,kJ/kg实际焓降法热分摊比:αh2=D cq(h cq−h pq) D qj(h qj−h pq)这种方法把冷源损失都归于发电方面,把热电联产带来的经济效益都归于供热,又称为“好处归热法”。

2.实际焓降法的优缺点实际焓降法的含义是供热使汽流未能到排汽参数,则供热应按比例承担少做功对应的热耗量。

实际焓降法在国外又称为“能量法”、“热力学法”等,相当于把热量折合为功计算,它考虑了供热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功不足对热能质量不利的影响,及不同供热参数对供热比的影响,采用高质高价(多分摊热耗),低质低价(少分摊热耗),所以该方法可鼓励热用户主动降低对供热参数的要求,从而提高热化和节能效果。

实际焓降法中的冷源损失和不可逆损失为分摊给供热全部由发电承担,得到的供热比偏小,对热电厂没有好处。

特别是小机组时,其效率不及大型凝汽式电站,所以不能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

实际焓降法就其性质而言,算法只与机组初参数、终参数、抽汽参数及热力系统结构有关,与抽出蒸汽的数量和抽汽的用途无关。

这就是说,抽汽是用于回热、对外供热,或者用作其他任意用途,都不影响机组的焓降。

这种与抽出蒸汽用途无关的计算方法,实质是为热用户所用,也即是热电联产带来的一部分效益已为热用户占有,热耗量分摊给热电厂发电热耗量上,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做功能力法(分析法)做功能力法是按机组中总进蒸汽和供热蒸汽的做功能力(值)比例来分配总热耗量。

总热耗量:Q=(D qj(h qj−h gs))/(ηgl×ηgd)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 r=Q(D gr/D jq)×(E gr/E qj)E gr=h gr−T e×s gr;E qj=h qj−T e×s qj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 d=Q−Q r其中:E gr——供热抽汽,kJ/kg;E qj——汽轮机进汽,kJ/kg T e——环境温度,K;s gr、s qj——供热抽汽及汽轮机进汽焓,kJ/kg。

做功能力法热分摊比:αh3=D gr×E gr D jq×E qj做功能力法(分析法)的优缺点这种分摊方法以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为依据,用体现能量品质方面的差别,同时考虑了热能的数量和质量差别,将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效益较合理地分配给电、热两种产品,使供热双方的利益都有所顾及,从理论上讲比较合理。

实际上做功能力法(分析法)对热电联产并不适用,因为在用热时不仅用,也用,虽然电能和热能在品质上有差别,但完全用来衡量这种差别,不计在供热中的作用,所得结果将有利于供热而不利于发电,即所得热分摊比偏低。

热折扣法热折扣法是按燃料用量分配一般费用,生产电的燃料量为电量和常规凝汽式发电厂平均煤耗的乘积。

热分摊比为:αh4=1−m×HF×WD zq(h qj−h gs)其中:m——冷凝电厂的燃料流量,kg/s;HF——燃料热值,kJ/kg;W——电功,kW;D zq——冷凝电厂的蒸汽流量,kg/s;热折扣法的优缺点该方法也是把热电联产带来的经济效益都归于供热,国外认为用此方法算出的热电分摊比为其下限,用于计算区域供热的热成本,此时电是主要产品,蒸汽是副产品。

用这种方法计算,发电成本基本与常规凝汽式发电厂相同,而热成本很低。

实际焓降法和热折扣法都是把热电联产的好处归于供热。

次高压以上的机组,实际焓降法所得的热分摊比大于热折扣法所得,即用实际焓降法计算出的发电成本低于常规凝汽式电厂的成本,而中压下的机组则反之。

在我国,实际焓降法已有一定的影响,而热折扣法相对比较陌生,同时由于区域供热中,基本上都是次高压以上的机组,所以实际焓降法可用于区域供热型热电联产。

加权法将热量法确定的热分摊比和实际焓降法确定的热分摊比加权相加。

该方法有不同的组合:αh5=0.5αh1+0.5αh2αh5=0.7αh1+0.3αh2αh5=0.6αh1+0.4αh2加权法的优缺点加权法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的优点,但是加权系数的选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定因素,取多大的加权系数较合理,目前既无根据,亦无定论。

折合分摊法折合的定义为可用(能量中起作用的)与实际之和。

单位工质的)×e折合:m=(1+k×1−ββ其中:m——单位工质的折合;k——比例系数,其含义是单位与单位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之比,0≤k≤1; β=e/q为单位e与单位总能量q之比,即能质系数。

系统入口蒸汽流量为D0,供热抽汽流量为D r1, D r2该系统向外界输出的电能为:E1=D0e0−D r1e r1−D r2e r2其中,下标0和r分别表示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和供热抽汽。

系统向外界输出的热量中,可用部分应为供热抽汽和折合之和,即:E2=D r1m r1−D r2m r2;系统向外界提供的总的可用能为:E=E1+E2其热分摊比为:αh6=E2E=∑D ri m riD0e0−∑D ri e ri+∑D ri m ri将折合表达式代入得:αh6=∑D ri e ri(1+k i1−ββ) D0e0+∑D ri e ri(k i1−ββ)折合法的优缺点在热变为功的设备中,虽然只有有意义,只是热功转换中不可避免但又不希望有的废物,在实际的热能利用中,不是完全不起作用,在折合法中,考虑了所作的贡献,使得能量利用遵循“能级匹配用能”的原则。

用折合法计算分摊比时,一旦机组各参数选定,D,e,β都可以确定,但是k的取值难以确定,因为在对不同能的使用过程中,的可利用程度不同,其取值取决于实际情况,而且取值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难以判断其合理性。

3 小结热电联产做到了按质用能,它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一项重大措施,其优越性已得到共识。

在热电联产的成本分摊中,如何确定热电分摊比,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因为热电分摊比的确定方法不仅直接关系到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性指标的制定,而且也是合理确定热价问题的核心。

本文将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方法列举出来,进行比较。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热量法、实际焓降法、方法。

它们各有利弊,热量法使用简单方便,易于接受,但没有考虑能量质的差别,且把冷源损失全归于供热,挫伤了热电厂供热的积极性;实际焓降法与热量法相反,把冷源损失归于发电也不合理;方法考虑了能量质的差别,但由于不太直观并且没用考虑到热用户在消费的同时也在消费,因而也不适用。

本文简要介绍几种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理解热电分摊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 郑体宽. 热力发电厂[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2] 胡建峰. 热电联产系统供热比计算办法的探讨 [J]. 节能,2001(12).[3] 方常.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探讨[J].热电技术2010(3).[4] 田枫,杨忠全. 热电厂煤耗成本分摊新方法——热电联合法[J]. 四川电力技术2007(5)[5]叶学民,闫维平,高正阳.合理确定热电联产机组中热电分摊比的折合分摊模型[J].中国电力工程学报2003(2)[6]杨豫森,严峻杰,赵子谦,等.热电厂热电煤耗成本分摊方法的研究[J].热力发电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