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探讨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1 前言按热力学观点,任何热力循环在低温热源(冷源)放出热量,是该循环不能用来做技术功的部分,成为能量损失或废热。
但是,技术功和废热所代表的能量,只有品位上的差别而没有原则上的不同。
若能合理的按质用能,就能达到充分利用能量节约能源的目的。
由于供出的电能和热能在形式上不同,质量上不等价,热电厂经济性指标的制定比热点分产要复杂困难得多。
供热成本的核定及热价制定的依据一直是困扰热电厂、热用户、各管理部门以及学术界的问题。
将总的热耗量合理分摊到两种能量产品上去,对于改进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性必然会起到促进作用,为此人们进行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以期找到一种更合理的分摊方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热用户用低品位的热能,同时刺激热电厂改善其电力生产技术,使热电联产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 热电厂总热耗的分摊方法抽气供热机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但是需要一种合理的分配方法,把总能耗合理的分摊到两种能量的生产过程,已确定其经济性指标。
热电厂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既要遵循热力学理论,又要符合客观的技术经济规律,关键是要求出热电联产在经济上带来的净效益。
目前使用的多种不同的分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国内外对热电联产总能耗所采用的分摊方法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以燃料化学能从数量上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电厂的热经济性,比如热量法、热效率法、实际焓降法,他们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常用定量分析;第二类以燃料的做功能力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热经济性,如焓熵法、做功能力法、方法及其他各种折中分摊法等,她们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常用于定性分析。
2.1 热量法热量法是我国法定的热电分摊方法,以热效率或热损失效率来衡量电厂的热经济性,反映热力设备将能量转换或输出有效能量的程度,实质是按电厂生产两种能量的纯数量比例来分配其耗热量:总热耗量:Q=(D qj(h qj?h gs))/(ηgl×ηgd)其中:D qj——汽轮机进汽量,kg/h; h qj——汽轮机进汽焓,kJ/kg;h gs——锅炉给水焓,kJ/kg;ηgl——锅炉效率,%;ηgd——管道效率,% 。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探讨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探讨摘要: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基础上,通过对各种能耗分摊方法(热量法、实际焓降法、作功能力法)的归纳总结,推导出热电厂重要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为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供了参考,对降低煤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分摊;经济指标Discussion on Heat Electricity Share ofthe Combined Heat and ElectricityFANG Chang(Guangzhou Power Plant Co., Ltd.,Guangzhou,Guangdong 510160,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by summarizing various of heat electricity share method such as Heat method, Actual enthalpy drop Etc.,the formula of the Thermal Power Plant’s important Economic Indicators is derived. The process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and 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trengthening of enterprise energy management and reducing coal consumption.Key words: The Combined heat and Electricity;Heat Electricity Share;Economic Indicators 0.前言相比分散供热,热电联产有明显的优势,且热电联产的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一般也较为完备,对环保有利,所以国家倡导集中供热。
热电分摊方法计算探讨

热电厂的热电分摊方法探讨作者:林克淮来源:厦门电厂摘要】本文针对热电厂特性,通过引进当量主汽量的概念,分别对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两种装置的热电分摊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好处归热法与好处归电法两种极端分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热耗分配系数的合理取值,在热电联产供热方式中按能量品位把冷源损失分摊给热电双方,在热电分产供热方式中改变传统热量法的思维方式,分阶段考虑供热所消耗的热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折衷计算思路,供参考。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分产当量主汽量好处归热法好处归电法1、前言能源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保证,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能量的综合利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众所周知,热电联产是用供热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流先发电后供热的生产方式,不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做到了按质、合理用能。
热电联产以其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以热电联产为基础的热电厂,同时生产形式不同、质量不等的两种产品--热能和电能,它们对燃料的利用程度差别很大。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热网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调节方式的灵活性,一般的热电厂均配合以减温减压装置作为备用和补充汽源,即同时存在着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它们的经济性也截然不同。
热电分摊的方法决定着热电双方的利益,特别是对于热、电产品经营分属于不同经济实体的热电企业,科学、合理的热电分摊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一般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应用热量法进行热电分摊,把热电联产的好处归给电。
热电联产在我国北方地区是极为重要的行业,由于热电企业提供产品的特殊性,尽管其生产原料--燃煤(燃油、燃气)和水,早已进入了市场经济;而其终端产品--热和电,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产品价格由政府定价,长期以来,供热价格过低,加上在热电分摊中把好处归给电,热电企业必须以电养热。
改革开放后,我国南方地区也逐步兴起了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潮,供热经营已经按照市场化运作。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能成本简析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能成本简析作者:余磊波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23期摘要:电力“十三五”规划后,利用清洁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根据“以热定电”原则,广泛开发热用户,将蒸汽供应出去的同时获得上网电量是燃机机组的主要运行模式。
对蒸汽有需求的工业用户通过技术改造,将燃机机组提供的蒸汽作为用能热源,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为用户和电厂实现双赢的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蒸汽制冷;以热定电中图分类号:TM6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109-01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国电力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装机容量迅速提升。
截至201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亿千瓦,其中水电3.2亿千瓦,占21.1%;火电9.9亿千瓦,占65.56%;核电2608万千瓦,占1.7%;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约1.72亿千瓦。
全年用电量达到5.69万亿千瓦时。
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十三五”规划的颁布,“十三五”期间全国气电新增投产5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热电冷多联供1500万千瓦。
可见逐步淘汰传统火电的落后产能,取而代之的新能源发电供能将进一步发展并增加市场占有比例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是以清洁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相比传统的燃煤火电厂,机组在降低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机组效率高是其另一大优势,联合循环效率高达80%以上。
此外快速响应负荷变化,负荷调节范围广,投资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特点都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逐步扩大市场的先天优势。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较为常见的搭配方式是燃机+余热锅炉+背压机或抽凝机,这样的组合在提升发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对外提供蒸汽用作工业用汽或采暖用汽,最大限度的满足能源梯级利用的。
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与分布式热电冷联产

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与分布式热电冷联产一、节约能源是应考虑的主题热电联产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已是不争事实,据《2001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数据:2001年我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热效率仅为35.09%,电厂供热效率85.13%,能源转换总效率40.55%,我国的热电厂热效率均能超过常规火电厂的热效率10个百分点。
实现热电联产的小型供热机组,其热效率超过大型高参数常规火电机组。
1、能源形势不容乐观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7位,能源资源总量居世界第3位。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储量达1万亿吨,但精查保有剩余储量只有900亿吨,储采比不足百年。
我国又是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0%。
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人均煤炭仅为世界平均值42.5%原油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4%,人均石油仅为世界平均值17.1%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储量1.2%,人均天然气为世界平均值13.2%天然气因而应是我国宝贵的资源,更应合理有效利用。
1998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1.165吨标煤,居世界第89位。
仅是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2.4吨标煤的一半,是发达国家的1/5--1/10。
我国石油储量不多,从1993年开始又成为能源净进口国,据予测未来缺口将越来越大。
2000年我国已进口石油7000多万吨,花掉200亿美元,预计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与消费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为 2000年的20% 2010年的30% 2020年的50%天然气进口依存度 2000年6% 2020年的50%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石油进口大国。
由于石油需大量进口,因而能源安全性的问题,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目前国家将建立战略储油,希望在2010年前屯储1500万吨石油。
因而事实告诉我们,我国能源形势不容乐观,缺口越来越大。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增长9.7%,而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仅为4.6%,得益于国家制订的“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能工作放在优先地位”的总方针发挥作用。
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分析

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分析作者:吕晓娟高俊山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第21期摘要:热电联产是指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的生产方式,即同时生产电、热能的工艺过程,较之分别生产电、热能方式节约燃料。
热电联产有很多优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空气质量;补充电源,节约城市用地;提高供热质量,便于综合利用。
本文介绍了三种热电联产的分摊方法[1],并通过计算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热电联产;成本;分析2 分析优劣2.1 热电联产好处归电法以热量法为代表,其实质是根据供电和供热所进行的物理过程确定各自的燃料消耗量,即按供电和供热所用热量的比例来分配总热耗量。
其本质是把热化发电必须的冷源损失以热量的形式供给热用户,因此,热化发电部分不再有冷源损失。
2.2 热电联产好处归热法以实际焓降法为代表,是按汽轮机供热抽气的实际焓降不足与总实际焓降的比例来分配总热量的,这类方法考虑了热化供热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功不足对热能质量利用的不利影响,注意了不同参数供热蒸汽的质量差别,体现了高质高价的分摊原则,可以刺激热用户降低供热蒸汽的积极性,对增加热化发电量,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性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2.3 热电联合分配法火用比例法师按汽轮机的供热抽气火用与新蒸汽火用的比例来分摊热电厂的燃料消耗量,认为只有那部分相对于环境状态具有无限可转化性的能量(火用)才具有使用价值,将供热蒸汽火用与新蒸汽火用视为等价,并将汽轮机中火用的耗散和损失全部归于发电。
因此,按火用方法分摊,发电方面分摊的燃料较多。
参考文献:[1] 中小型热电联产工程设计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2] 热电厂主要热经济指标[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3] 徐基琅,胡建新.汽轮发电机组振动与现场动平衡[R].江苏省电力试验研所,1993(05):156-159.。
浅析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方法

浅析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方法摘要: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是现今热电联产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合理性和准确性既影响热电联产企业和热用户各方的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到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做功能力法和热电联合法等计算方法,并以来宾某电厂供热机组为例进行比较性计算,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成本;分摊方法1前言随着国家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锅炉烟气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园区企业小锅炉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对当地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严峻挑战。
为保护当地的环境,便于对污染源集中有效地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实行集中供热势在必行,是打造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
热电联产模式是在生产电能的同时利用汽轮发电机做过功的蒸汽实现用户供热,具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作用,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热电联产热效率一般可达75%-80%,显著高于火电站的平均热效率,具备显著的节能效应。
所以实行热电联产也是实现能源阶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需要。
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在取得突出成果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影响进一步有序发展的问题。
其中关于如何进行热电联产机组全厂总热耗量的分配问题,便是众多问题中最棘手的一个。
2热电分摊方法2.1热量法热量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将总热耗量按热、电两种能量的用热数量比例来分配,它只考虑能量的数量,未考虑供热汽流在汽轮机中已做功的实际情况,不考虑能量的质量差别,不能反映电能和热能两种产品在品质上的差别,也不能反映不同参数供热蒸汽在品质方面的不等价,将热电联产的节能效益全部归发电部分。
热量法计算供热分摊比的上限值,特点就是“好处归电”,计算简单,是我国目前热电联产行业普遍采用的分摊方法。
采用热量法来分摊热、电成本时,供热成本分摊比为锅炉供热量占锅炉有效热量的百分数,机组为再热机组,不考虑锅炉至汽机之间的主汽管道损失,则计算公式为:式中锅炉供汽量,t/a;汽机抽汽焓,kJ/kg;供热回水焓,kJ/kg;:锅炉产汽量,t/a;锅炉产汽焓,kJ/kg;:锅炉给水焓,kJ/kg;:再热蒸汽量,t/a;再热蒸汽热段焓,kJ/kg;:再热蒸汽冷段焓,kJ/kg。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探讨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探讨摘要:目前热电联产机组比较典型的热电分摊方法有热量法、焓降法和火用方法。
但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蒸汽系统通过回收利用燃气系统相对低品位的排气热量,可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的效率。
因此,关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可变成本分摊以及热电联产固定成本分摊,旨在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目前,对热电成本分摊所用的热量法将回收冷源损失得到的利润归于发电利润,实际焓降法则与热量法相反,做功能力法及现有的其它方法也未能有效地改善成本分摊,且不便于计算。
当前所执行的《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行业法),以供热比进行燃料成本分摊,仅对可变年费用进行分摊,固定年费用则全部由发电承担,剔除了纯热量法的计算弊端,对燃煤热电在煤价稳定、供热参数较低条件下仍有应用价值。
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由于燃料成本相对较高且不稳定、固定成本逐步降低、供热参数不统一等,采用行业法进行成本分摊已不能满足要求,而国家尚未颁布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的成本分摊方法。
因此,关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热电成本分摊主要体现在总年费用分摊的合理性。
年费用(NF)由固定年费用(NFg)和可变年费用(NFk)构成,其表达式为:NF=NFg+NFk,其中,NFg=fZ,NFk=BaJg式中:Z为静态投资;f为固定费用率,f=f1×f2,其中f1为资金回收系数,f2为热电分摊系数;Jg为燃料价格;Ba为燃料年耗量。
某热电厂采用3台PG9171E型燃气轮机,其中1台配置LB20-7.15/1.2型背压机组,2台配置LC60-7.15/1.2型抽凝机组(一运一备);在背压机组停运时2台抽凝机组同时运行,并供汽,且无回水,以32.2℃补水进入热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探讨
摘要:目前热电联产机组比较典型的热电分摊方法有热量法、焓降法和火用方法。
但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蒸汽系统通过回收利用燃气系统相对低品
位的排气热量,可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的效率。
因此,关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进
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可变成本分摊以及热电联产固定成本分摊,旨在提高了故
障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
目前,对热电成本分摊所用的热量法将回收冷源损失得到的利润归于发电利润,实际焓降法则与热量法相反,做功能力法及现有的其它方法也未能有效地改
善成本分摊,且不便于计算。
当前所执行的《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行业法),以供热比进行燃料成本分摊,仅对可变年费用进行分摊,固定年费
用则全部由发电承担,剔除了纯热量法的计算弊端,对燃煤热电在煤价稳定、供
热参数较低条件下仍有应用价值。
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由于燃料成本
相对较高且不稳定、固定成本逐步降低、供热参数不统一等,采用行业法进行成
本分摊已不能满足要求,而国家尚未颁布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的成本分摊
方法。
因此,关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
热电成本分摊主要体现在总年费用分摊的合理性。
年费用(NF)由固定年
费用(NFg)和可变年费用(NFk)构成,其表达式为:NF=NFg+N
Fk,其中,NFg=fZ,NFk=BaJg式中:Z为静态投资;f为固定
费用率,f=f1×f2,其中f1为资金回收系数,f2为热电分摊系数;J
g为燃料价格;Ba为燃料年耗量。
某热电厂采用3台PG9171E型燃气轮机,其中1台配置LB20-
7.15/1.2型背压机组,2台配置LC60-7.15/1.2型抽凝机组(一运一备);在背压机组停运时2台抽凝机组同时运行,并供汽,且无回水,以32.2℃补水进
入热井。
年均热负荷下计算用参数为:燃气轮机铭牌出力Ne=125MW;背
压机组铭牌出力Ne1=22MW;燃机计算出力NTr=117.016MW;年发电量Pa=2138306(MW•h)/a;联合循环进汽量D0=18
6t/h;背压机组汽轮机(背压机)排汽量DP=184t/h;年总供热量
Qa=4644000GJ/a;供热量Qh=Qa/Hy=628757MJ
/h,其中Hy为年运行时间。
2 可变成本分摊
对于可变年费用,本文仅计算燃料年费用,并对其进行分摊。
影响可变年费
用的因素主要有抽汽参数和燃料价格。
2.1按照行业法燃料成本分摊
行业法采用供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进行燃料成本分摊,该标准将总热量定义
为进入蒸汽轮机热量,为统一概念且具有通用性,本文将其改为进入燃烧室热量,锅炉和管道损失消耗热量分摊给发电量,以便通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
电联产。
行业法仅考虑了供热量,未考虑供热的品质,不受抽汽参数影响,按以
下方法计算。
供热比:α=Qa/Qz供热气耗量:Br=αBh供热气耗率:b
Qr=Br/Qh供热标煤耗率:bmr=bQrQDW/29.271发电耗
气量:Be=Bh-Br发电气耗率:bQd=Be/NT发电标煤耗率:be
=QDWbQd/29271。
2.2燃料成本分摊的合理性验证
热电燃料成本分摊合理性验证不涉及能源质量,在定量方面的验证方法是将
供热、发电折算到相同单位的同一点进行比较。
热与电的当量关系为:1MW•h=3.6GJ。
可将热的气耗率折算为电的气耗率,互换亦然,根据下述
公式折算:发电的当量气耗率DLd=ηd$d/3.6供热的当量气耗率DL
r=3.6$r/ηd式中:$d为发电单位气耗率(或发电单位成本);$r
为供热单位气耗率(或供热单位成本)。
3 热电联产固定成本分摊
固定成本指在贷款偿还年限内将热电厂的静态投资Z及其贷款利息和折旧费
用平均分摊到每年。
行业法不进行固定成本分摊,全部由发电承担。
对供热,f2=0。
在抽汽
参数较低或燃料价格不高时,行业法与冷源法计算结果相近,但其在市场经济下
使用具有局限性。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在供热工况运行时,所减少的发
电功率相当于减少装机容量,应由供热承担成本。
因此,年均减少发电量的份额,可作为f2。
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纯凝汽式发电机组为例,其出力N=3
25.5MW,A电厂在供热时机组年均减少的出力为:机组实际出力NT=P
a/Hy=2138306/7386=289.508MW机组减少出力Nc
=N-NT=35.992MWf2=NC/N=0.1106f=f1•f2
=0.01404供热应承担的固定年费用Zr2=f•Z=2539万元。
发
电应承担的固定年费用Zd2=(f1-f)Z=20415万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
作用。
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热电联产固定成本分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承斌. 燃气轮机热电协调优化模型及经济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7.
[2]孔羽.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性能分析与优化[D].东南大学,2016.
[3]姚洪洋.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与优化[D].天津大学,2016.
[4]程伟.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J]. 科技与创新,2015,(01):67-68.
[5]杨占岗.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采暖季运行优化分析[D].天津大学,2014.
[6]郑敏.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J]. 中国电业(技术版),2014,(08):54-56.
[7]康宁.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成本分析及电价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8]鲁振国. 9E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经济研
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9]于彦显,梁辉.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探讨[J]. 热力发电,2013,42(11):6-11+126.
[10]刘建明. 关于热电联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装机方案选择的技术探讨
[A].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电机工程学
会:,2013:6.
[11]孙培锋,蒋志强. 燃气轮机在热电联产工程中的应用状况分析[J]. 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29(01):6-10.
[12]符小敏,俞唐旺.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供热蒸汽冷凝水的回收利用[J]. 节能与环保,2012,(06):56-57.
[13]熊昌全,汪正刚.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方法[J]. 热力发电,2012,41(04):88-89.。